关于古诗带声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带声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带声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带声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带风字的古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4、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贺知章《采莲曲》
6、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7、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8、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唐·李咸用《咏柳》
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0、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11、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12、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1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4、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15、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唐·韦庄《秦妇吟》
1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唐·韩偓《草书屏风》
17、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1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20、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
21、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二首》
22、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唐·无名氏《秋》
2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
24、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6、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汉·佚名《有所思》
27、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唐·高蟾《春》
28、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9、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汉·佚名《古歌》
30、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宋·柳开《塞上》
3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33、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唐·李煜《梅花》
34、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景仁《绮怀》
36、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唐·薛涛《风》
3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8、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魏晋·陶渊明《咏荆轲》
39、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40、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唐·白居易《母别子》
4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汉·班婕妤《怨歌行》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唐·韦庄《秦妇吟》
4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7、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8、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49、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宋·王安石《春夜》
50、回首叫、云飞风起。——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八声甘州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声甘州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1】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赏析2】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带风字的古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4、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贺知章《采莲曲》
6、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7、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8、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唐·李咸用《咏柳》
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0、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11、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12、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1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4、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15、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唐·韦庄《秦妇吟》
1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唐·韩偓《草书屏风》
17、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1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20、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
21、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二首》
22、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唐·无名氏《秋》
2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
24、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6、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汉·佚名《有所思》
27、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唐·高蟾《春》
28、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9、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汉·佚名《古歌》
30、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宋·柳开《塞上》
3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33、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唐·李煜《梅花》
34、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景仁《绮怀》
36、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唐·薛涛《风》
3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8、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魏晋·陶渊明《咏荆轲》
39、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40、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唐·白居易《母别子》
4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汉·班婕妤《怨歌行》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唐·韦庄《秦妇吟》
4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7、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8、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49、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宋·王安石《春夜》
50、回首叫、云飞风起。——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描写雨声的古诗
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描写雨声的古诗,欢迎查看!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描写笛声的古诗句
*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笛声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关于读书声的古诗
读诗词的益处首先是文学素养上的益处。对诗词的理解基于对字词的理解,读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明白里面每个字的`意思,否则就会影响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是关于读书声的古诗,欢迎参考阅读!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1、朝相思,暮相思,一日相思十二时。相思无尽期。
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4、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5、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6、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7、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8、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11、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12、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13、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4、百花丛中觅知己,年年花落无处寻。好想花艳永不落,合作协手共相守。
1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6、木目跨于心,古人做反文,小和尚光头,凄惨无泪水。
17、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8、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19、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20、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2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3、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不免千般思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2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5、人间几多真情散,又有多少真爱归。
2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9、树有心眼,西下美女,手扶下巴,人在尔旁,心死相依,言及自己,十件家具,白色勺子,子女双全,又住一起。
30、独坐幽篁里,琴声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32、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34、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35、一曲忘川断人肠,三生三世永相望。不提前世恩仇录,只愿今生与君老。
36、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3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8、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39、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40、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1、入目无别人,四下皆是你。
2、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4、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5、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8、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9、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0、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1、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1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1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4、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15、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16、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17、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18、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2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22、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2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4、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25、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为君坚不得。
26、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27、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28、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9、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0、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1、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2、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33、双鱼生水中,朝暮不相离。
3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
36、奈何许!天下人何限,谦谦只为汝。
37、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38、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39、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40、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调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懒,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这首词写的正是这种心情。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
其实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以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以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增减。张先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这里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上片后三句是说,临*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此时已*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面两个“春”字各具不同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只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罢了。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但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就像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下片前两句是说,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的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不料云满晴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吹动,也竟自在月光照耀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喜悦和无限的美感。这才是在张先的许多名句中唯独这一句始终为读者所爱好、欣赏的主要原因。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末四句是说,一重重帘幕密密的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经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结尾写词人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因为外面有风,如果帘幕不遮,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就赶快拉上帘幕。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灯焰仍在摇晃,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夜深人静;二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三是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作者在末一句所蕴含的心情是复杂的,春天毕竟过去了,自嗟迟暮的愁绪更强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再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古诗带声的句子
古诗以声写静的句子
蛙声的古诗句子
古诗写声音的句子
鼓声的古诗句子
古诗形容歌声的句子
描写声音的句子古诗
声控句子
相声句子
描写笑声的句子古诗
声优句子
声之形句子
以声衬静的句子
拟声句子
心声的句子
歌声的句子
心声句子
声音的句子
句子的子是几声
句子的句是几声
秋天古诗有声音的句子
古诗中含有幽声的句子
古诗词中的轻声的句子
写声音的句子
句子的字是几声
污声音句子
笑声写句子
声控读的句子
声优读的句子
古诗描写女子声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