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带声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带声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带声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带声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带风字的古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4、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贺知章《采莲曲》
6、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7、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8、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唐·李咸用《咏柳》
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0、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11、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12、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1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4、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15、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唐·韦庄《秦妇吟》
1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唐·韩偓《草书屏风》
17、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1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20、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
21、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二首》
22、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唐·无名氏《秋》
2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
24、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6、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汉·佚名《有所思》
27、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唐·高蟾《春》
28、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9、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汉·佚名《古歌》
30、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宋·柳开《塞上》
3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33、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唐·李煜《梅花》
34、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景仁《绮怀》
36、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唐·薛涛《风》
3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8、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魏晋·陶渊明《咏荆轲》
39、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40、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唐·白居易《母别子》
4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汉·班婕妤《怨歌行》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唐·韦庄《秦妇吟》
4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7、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8、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49、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宋·王安石《春夜》
50、回首叫、云飞风起。——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八声甘州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声甘州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1】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赏析2】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带风字的古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4、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贺知章《采莲曲》
6、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7、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8、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唐·李咸用《咏柳》
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0、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11、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12、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1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4、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15、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唐·韦庄《秦妇吟》
1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唐·韩偓《草书屏风》
17、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1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20、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
21、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二首》
22、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唐·无名氏《秋》
2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
24、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6、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汉·佚名《有所思》
27、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唐·高蟾《春》
28、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9、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汉·佚名《古歌》
30、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宋·柳开《塞上》
3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33、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唐·李煜《梅花》
34、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景仁《绮怀》
36、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唐·薛涛《风》
3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8、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魏晋·陶渊明《咏荆轲》
39、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40、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唐·白居易《母别子》
4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汉·班婕妤《怨歌行》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唐·韦庄《秦妇吟》
4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7、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8、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49、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宋·王安石《春夜》
50、回首叫、云飞风起。——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描写雨声的古诗
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描写雨声的古诗,欢迎查看!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王维《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夜月 / 月夜》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关于读书声的古诗
读诗词的益处首先是文学素养上的益处。对诗词的理解基于对字词的理解,读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明白里面每个字的`意思,否则就会影响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是关于读书声的古诗,欢迎参考阅读!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地: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12)晚:一作“晓”。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拓展内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幸福大概就是,你喜欢粘着的那个人永远都不嫌你烦。今天就让九库说说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古诗很励志的句子吧,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诗很励志的句子
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二、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三、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四、*朱者赤,*墨者黑。(傅玄)
五、*不自在,自在不*。(宋•罗大经)
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十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十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十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十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十五、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十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十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十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十九、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二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二十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二十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游)
二十三、*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复哀*也。(杜牧)
二十四、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二十五、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二十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二十七、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二十八、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二十九、—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三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三十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三十二、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三十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三十四、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三十五、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三十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三十七、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三十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三十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四十、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四十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四十二、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四十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四十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四十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四十六、示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四十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四十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四十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古诗带声的句子
古诗以声写静的句子
蛙声的古诗句子
古诗写声音的句子
鼓声的古诗句子
古诗形容歌声的句子
描写声音的句子古诗
声控句子
相声句子
描写笑声的句子古诗
声优句子
声之形句子
以声衬静的句子
拟声句子
心声的句子
歌声的句子
心声句子
声音的句子
句子的子是几声
句子的句是几声
秋天古诗有声音的句子
古诗中含有幽声的句子
古诗词中的轻声的句子
写声音的句子
句子的字是几声
污声音句子
笑声写句子
声控读的句子
声优读的句子
古诗描写女子声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