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定的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
归雁
心中的嫣然
一、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随风远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单车:轻车简从 问:出使 边:边塞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 大漠:辽阔的沙漠。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境报警或报*安的信号。
长河:指黄河。 逢:碰上。 候骑:巡逻侦察的骑兵。
燕然:古山名。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曾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了边塞的遥远辽阔。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诗人自己 ,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飘零之感,内心幽微难言激愤抑郁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拓展: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与抑郁。
拓展: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3、拓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又大又圆的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5、(1)“直”和“圆”的妙处: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 “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雄奇壮观,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大”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边塞的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2)简要分析颈联景色的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中,远处烽火台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期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典故。引用“窦宪大破单于军,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的典故,概括了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诗词主旨
本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突出了大漠雄浑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内心的孤寂和抑郁,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韵脚分别是边、延、天、圆、然。
B.“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其中“属国”指附属国。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既运用了对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同时写景与叙事相融合,流露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孤寂落寞的情感。
D.全诗借景抒情,记述了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解析] “属国”指“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写大漠的优美诗句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唐】高适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唐】高适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塞上【唐】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出塞【唐】虞世南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胡【唐】李隆基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唐】高适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唐】高适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塞上【唐】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出塞【唐】虞世南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胡【唐】李隆基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风尘滚滚,遮天蔽日。战士们高举着半卷的红旗出了辕门。先头部队昨晚在洮河北岸与敌人激战,现在已经传来捷报,活捉吐谷浑了。
这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用乐府体写的组诗《从军行》,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处处洋溢着战斗的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一支后续部队因前线军情紧急,急忙去增援前军的故事。诗的前两句写塞外环境非常恶劣,无边无际的荒漠上风沙扑面而来,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漫天的风沙吹得日色惨淡,黯然无光。大白天就像黄昏一样,能见度非常低。可是战士们非常勇敢,对这种恶劣的天气一点也不在乎。一听说先头部队正在和敌人激战,立刻准备增援。为了行动迅速,减少行军时的阻力,他们干脆把红旗半卷了起来,一下子就冲出了辕门。
后面两句写没有想到战斗居然出人意料地顺利。战士们刚刚走到半路,还没来得及到达指定地点,就已经传来战斗已经胜利结束的消息,连敌军首领都被活捉了。诗人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这也从侧面描写了唐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先头部队的战士们作战非常勇敢,不等增援部队到达,就已经干脆利落地结束了战斗。
诗中的洮河在现在的甘肃省境内,以前唐朝军队经常和西北少数民族在这里交战,因此这个地名经常出现在唐诗中。吐谷浑是西域鲜卑族国名,这里代指他们的首领。
这首诗写得非常雄浑,盛唐气象跃然纸上,盛唐诗人的作品中经常会流露出这种掩饰不住的自豪之情,正是因为这种气概与豪情,唐诗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与这首诗风格有点像。“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另外六首《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李贺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4]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贺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
燕山月似钩。
原句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意思是: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这句话出自李贺的《马诗·其五》,原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词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诗词翻译】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诗词赏析】
这首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借良马希望带上金络头,以图得到重用,一显身手的心愿——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弯如钩,这种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语言明快,风格健爽。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唐·崔湜《早春边城怀归》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唐·沈佺期《横吹曲辞·出塞》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唐·杜甫《咏怀古迹》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唐·王维《从军行》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唐·许棠《边城晚望》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唐·崔融《从军行》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胡【唐】李隆基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出塞清沙漠唐崔颢《赠梁州张都督》
黄尘翳沙漠唐杜甫《送高三十五*》
沙漠收奇勋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良图扫沙漠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且探虎穴向沙漠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却跨沙漠裔唐杜甫《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流膏润沙漠唐李隆基《*胡》
雄视沙漠垂唐李峤《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边功沙漠垂唐李颀《塞下曲》
茫茫见沙漠唐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一作王昌龄诗》
言及沙漠事唐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策马自沙漠唐高适《蓟中作》
泱渀沙漠空唐戎昱《塞下曲》
古塞新沙漠唐卢纶《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何苦逃沙漠宋李纲《念奴娇·茂陵仙客》
横行沙漠宋李纲《苏武令》
行收沙漠肤功宋史浩《清*乐·当年桂籍》
迤逦度沙漠宋姜夔《凄凉犯·绿杨巷陌》
威声际沙漠宋张榘《瑞鹤仙·碧油推上客》
淡笑扫清沙漠净宋黄诚之《满江红·五岳三光》
穷沙漠宋无名氏《六州》
三十防沙漠唐于濆《边游录戍卒言》
沙漠牛羊元刘秉忠《望月婆罗门引》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萧纲《陇西行》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唐·刘长卿《送李将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王昌龄《从军行》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缚戎人》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唐·高适《燕歌行》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向潇湘。——唐·齐己《边上》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唐·李隆基《*胡》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m.ju.51tietu.net)。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古诗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
大漠孤烟直的古诗词
形容大漠孤烟直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大漠孤烟直
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
爱学*古诗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
大漠孤烟古诗的图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诗
大漠的孤烟直完整诗句
大漠的孤烟诗句
大漠的孤烟是哪首古诗
大漠的孤烟隐藏了哪句古诗
大漠的孤烟是出自古诗名句
大漠孤城的古诗句
代表大漠的孤烟是哪一首古诗
大漠的诗句
大漠诗句
描写大漠风烟的古诗
大漠孤雁让我想起的古诗
大漠飞沙的诗句
关于大漠的诗句
写大漠的诗句
含大漠的诗句古诗
与大漠有关的古诗句
大漠胡杨的诗句
大漠黄沙诗句
有关大漠的诗句
描写大漠的诗句
边塞大漠诗句
大漠夕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