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关于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0) 语录(2) 说说(11) 名言(777) 诗词(662) 祝福(1) 心语(142)

  • 流泪的蓑衣阅读理解

  • 流泪,语文
  • 流泪的蓑衣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目的是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信息的真正交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泪的蓑衣阅读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流泪的蓑衣》阅读题目: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阅读全文]...

2022-03-01 06:22:06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着“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阅读全文]...

2022-03-01 01:54:18
  • 古诗金缕衣全文(金缕衣古诗讲解分享)

  • 分享
  •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一:

    此诗为中唐时期流行的一首配着曲调演奏弹唱的歌词,作者不详,《全唐诗》标无名氏,《乐府诗集》为李,《唐诗三百首》作杜秋娘。诗题一作《杂诗》,一作《金缕曲》,一作《金缕词》,一作《金缕衣》。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故各本多以演唱者杜秋娘署名。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以“劝君”领起,既赋又兴,引人注意。上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莫惜”,指不要过于看重,言下之意有比其更为重要的东西。“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的服装,这里指代一切华贵的东西。白居易《秦中吟·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本属“须惜”,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诗人以物起情,这样开头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下句从正面说明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补充上句。“惜取少年时”就是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属此意。这两句用赋体陈述,语义之间形成轻重、取舍的比较,诗人用否定与肯定的语气直陈己见,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由此更突出后者的珍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字面意思是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本句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一说要勇于把握时机、抓住机会,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一旦时机错过,将一事无成,空余悔恨。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是此意。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阅读全文]...

2021-11-28 00:57:42
  •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古诗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解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仄换韵。

      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其制如此。”

      鸳瓦:即鸳鸯瓦。

      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创作背景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

      诗文赏析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阅读全文]...

2022-01-19 23:07:02
  • 古诗:无衣

  • 古诗:无衣

      朝代:

      先秦

      作者:

      佚名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注释:

      ①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②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③安:舒适。吉:美,善。④六:一说音路,六节衣...

      鉴赏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

    [阅读全文]...

2021-11-30 02:57:47
  • 奋斗的古诗格言

  • 奋斗,格言,励志
  • 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办事贵有定见,不贵有成见,定见者,在我之知识学问,不与世为推移者也。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天生我才必有用。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凡的事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奋斗是万物之父。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年轻人就是要有那么一点傲气,如果连自己的路都不敢走的话,那叫没出息。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沉静就是力量;斧头是沉静的,却能把橡树连根砍断。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宁可被人笑一时,不可被人笑一辈子。

    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

    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全文]...

2022-06-26 16:58:51
  • 古诗乌衣巷朗读55句

  • 经典
  • 古诗词乌衣巷阅读鉴赏

      乌衣巷

      (唐诗)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愉快!

      相关推荐: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早春》(韩愈)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北来人二首》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金陵望汉江》

    《乌衣巷》教案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和诗意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创作时的.凄凉心情。

      3、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语言表达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部分

      1、儿歌律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师生问好

      二、导入部分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描写春天的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春晓

      (唐)孟浩然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看它是怎样来展现春天的。(出示PPT课件)

      三、新授部分

      1、请幼儿翻开课本第7页,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诗人、燕子、房子、朱雀桥、树、野草花。

      2、师泛读《乌衣巷》(请幼儿注意听老师泛读的语气及诗句如何停顿)。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阅读全文]...

2022-01-13 00:32:56
  • 关于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寒衣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 寒衣
  • 描写寒衣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辞洞斋华父二刘兄惠寒衣》*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七绝·寒衣节》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吊边人》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七律·思故人》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绝·黯神伤》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五言·寒衣节》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关于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

    1、寒来无处寄寒衣 唐方干 《君不来》

    2、月明人自捣寒衣 唐冯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帏》

    3、不捣寒衣空捣药 唐白居易 《秋晚》

    4、寒衣不要宽 唐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独于客路授寒衣 唐杜牧 《中途寄友人》

    6、寒衣徒自香 唐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7、谁家今夜捣寒衣 唐宋之问 《明河篇》

    8、何处捣寒衣 唐刘长卿 《余干旅舍》

    9、行客念寒衣 唐刘长卿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10、白露催寒衣 唐李白 《秋夕旅怀》

    11、霜叶是寒衣 唐包何 《江上田家》

    12、衣寒衣湿披短蓑 唐王建 《水夫谣》

    13、夜寒衣袂薄 宋叶梦得 《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14、送寒衣时节 宋朱敦儒 《十二时/忆少年》

    15、宽尽寒衣销旧香 宋曾觌 《沁园春·更漏迢迢》

    16、到家恰好整寒衣 宋吴潜 《鹧鸪天·去日春山淡翠眉》

    17、寒衣俟蚕缲 唐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18、坐索寒衣托孟光 唐白居易 《冬至夜》

    19、忆酒典寒衣 唐姚合 《秋日闲居二首》

    20、不堪织寒衣 唐贾岛 《客喜》

    21、发寒衣湿曲初罢 唐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22、尽室未寒衣 唐皮日休 《贫居秋日》

    23、至今犹自著寒衣 唐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24、先脱寒衣送酒家 唐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25、年年辛苦寄寒衣 唐陈陶 《水调词十首》

    26、月明人自捣寒衣 唐冯延巳 《酒泉子·庭下花飞》

    27、寒衣欲谁待 魏晋陶渊明 《拟古 其九》

    28、当暑厌寒衣 魏晋陶渊明 《有会而作》

    29、象床素手熨寒衣 宋苏轼 《四时词》

    30、寒衣待橘洲 宋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阅读全文]...

2022-03-03 02:41:41
  • 描写寒衣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

  • 寒衣
  •   描写寒衣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辞洞斋华父二刘兄惠寒衣》
      *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
      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
      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
      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吊边人》
      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关于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

      1、寒来无处寄寒衣 唐方干 《君不来》

      2、月明人自捣寒衣 唐冯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帏》

      3、不捣寒衣空捣药 唐白居易 《秋晚》

      4、寒衣不要宽 唐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独于客路授寒衣 唐杜牧 《中途寄友人》

      6、寒衣徒自香 唐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7、谁家今夜捣寒衣 唐宋之问 《明河篇》

      8、何处捣寒衣 唐刘长卿 《余干旅舍》

      9、行客念寒衣 唐刘长卿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10、白露催寒衣 唐李白 《秋夕旅怀》

      11、霜叶是寒衣 唐包何 《江上田家》

      12、衣寒衣湿披短蓑 唐王建 《水夫谣》

      13、夜寒衣袂薄 宋叶梦得 《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14、送寒衣时节 宋朱敦儒 《十二时/忆少年》

      15、宽尽寒衣销旧香 宋曾觌 《沁园春·更漏迢迢》

      16、到家恰好整寒衣 宋吴潜 《鹧鸪天·去日春山淡翠眉》

      17、寒衣俟蚕缲 唐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18、坐索寒衣托孟光 唐白居易 《冬至夜》

      19、忆酒典寒衣 唐姚合 《秋日闲居二首》

      20、不堪织寒衣 唐贾岛 《客喜》

      21、发寒衣湿曲初罢 唐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22、尽室未寒衣 唐皮日休 《贫居秋日》

      23、至今犹自著寒衣 唐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24、先脱寒衣送酒家 唐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25、年年辛苦寄寒衣 唐陈陶 《水调词十首》

      26、月明人自捣寒衣 唐冯延巳 《酒泉子·庭下花飞》

      27、寒衣欲谁待 魏晋陶渊明 《拟古 其九》

      28、当暑厌寒衣 魏晋陶渊明 《有会而作》

      29、象床素手熨寒衣 宋苏轼 《四时词》

      30、寒衣待橘洲 宋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阅读全文]...

2022-02-10 16:03:09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句子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语录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说说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名言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诗词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祝福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