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蓑衣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蓑衣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蓑衣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蓑衣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流泪的蓑衣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目的是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信息的真正交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泪的蓑衣阅读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流泪的蓑衣》阅读题目: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秦女卷衣诗词
原文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妨。
译文
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注释
《乐府古题要解》:有《秦王卷衣曲》,言咸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此诗内容与之不同。
未央:汉宫名。
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熊来”句:《汉书·外戚传》:建昭(汉元帝年号)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兽得人而至,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
“微身”句:为卷衣女自言全心身侍奉君王。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郑玄笺:“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根恶时并弃其菜。”
创作背景
乐府旧题有《秦王卷衣》,述秦王于春日卷衣赠所欢;此诗咏秦女侍奉天子,忠贞不渝,并借以自喻,题旨皆殊,但仍有一定联系,如皆述后宫之事,此为李白拟古乐府生新之一法。作年不详。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大全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拓展阅读
寒衣节的风俗*惯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的典故传说
*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寒衣节的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 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 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 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 律 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 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 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 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 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 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寒 衣 节 (之一)
总是在这样的日子
让灵魂相见
寒气从树梢而来
深入我们的内心
直至脚下的土地
踩着枯叶的脆响
在如水的夜凉里行走
我们的亲人在寒风里
衣衫单薄 形容枯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佚名《秦风·无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佚名《七月》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佚名《古艳歌》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菜根谭·概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宁可湿衣,不可乱步——《镜花缘·第二十回》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杜甫《可叹》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衣冠未必皆男子,巾帼如何定妇人?——《醒世恒言·卷十》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一回》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32章 非乐(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布衣得暖真为福,千金*安即是春。——《增广贤文·下集》
形容衣着华丽的诗词
人靠衣装,佛要金装,那哪些诗词写的是衣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形容衣着华丽的诗词,欢迎阅读。
1. 粲粲衣服 《大东》
2. 楚楚衣服 《蜉蝣》
3. 俯仰正衣服 《定情诗》
4. 五溪衣服共云山 《咏怀古迹五首》
5. 居人未改秦衣服 《桃源行》
6. 开轩御衣服 《丁宇田家有赠》
7. 居人未改秦衣服 《桃源行》
8. 卒岁丰衣服 《秋居书怀》
9. 衣服似羽翮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10. 不着人家俗衣服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11. 暑退衣服干 《吴中好风景二首》
12. 衣服一方殊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13. 衣服云霞鲜 《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
14. 不惜黄金买衣服 《杂曲歌辞·辽东行》
15. 开轩御衣服 《丁寓田家有赠》
16. 衣服制虹霓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
17. 风吹破衣服 《古从军》
18. 衣服各异形 《元日早朝》
19. 衣服唯轻绤 《早发金堤驿》
20. 灿灿我衣服 《投所知》
21. 凉风衣服轻 《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
22. 一生衣服尽随身 《送和蕃公主》
23. 稍怜衣服轻 《景申秋八首》
24. 衣服常著新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25. 老莱衣服戴锛 《寄西华黄炼师》
26. 游童衣服鲜 《会昌春连宴即事》
27. 换却汝衣服 《诗》
28. 一生衣服尽随身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29. 衣服亦华楚 《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30. 寄去衣服牢收授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31. 绣罗衣服生光辉 《夔州竹枝歌九首》
1、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出处:黄莘田《竹枝词》。
释义:女子穿着漂亮衣服,天气炎热、自然丝质团扇很多。
2、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出处:汉无名氏《燕赵多佳人》。
释义:穿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筝商之曲。
3、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出处:秦观《南歌子》。
释义: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独自依靠在光洁的栏杆上默默无语地照镜子打口红。
4、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血红色的衣裙上留下了喝酒时打翻的的酒渍。
5、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出处:李白《咏苎萝山》。
释义:她在水边洗衣扰动着碧绿的河水,姿态与水面的清波一样和谐。
6、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出处:《孔雀东南飞》。
释义: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1.《乌衣巷》唐朝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宋·乌衣巷》唐朝
孙元晏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3.《乌衣巷》元朝
陈孚
鳷鹊金波事已非,江山何限泪沾衣。台空凤去无人问,只说寻常燕子飞。
4.《金陵杂兴二百首·乌衣巷侧长干寺》宋朝
苏泂
乌衣巷侧长干寺,暇日闲来看一回。未觉六朝兴废迹,凄凉先傍眼边来。
5.《乌衣巷》五代
朱存
阀阅沦亡梐(木互)移,年年旧燕亦双归。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6.《挽柳斋陈公四首·已老乌衣巷》宋朝
刘克庄
已老乌衣巷,何心虎节门。予宁无可毁,公尚有流言。客散翘材馆,樵窥独乐园。空留殿后者,头白赋招魂。
7.《乌衣巷》宋朝
曾极
吴兵曾驻黑云都,江左夷吾此卜居。休把乌衣轻马巷,悬鹑结驷总丘墟。
8.《咸淳元年乙丑冬同金陵制幕诸公游旧乌衣巷新》宋朝
陈著
王谢风流堕渺茫,黯然怀旧见新堂。山无多树夕阳远,梅始一花春意长。燕去有时来画屋,鹤飞何日到青冈。休言枉洒新亭泪,犹胜如今似醉乡。
9.《乌衣巷》宋朝
周弼
日落凭栏感慨频,长干桥畔冷残春。桑田芜没徒多事,兰玉丛生更几人。风暖影翻花外燕,雨多痕蚀草间麟。堪嗟群从成功后,不及钟山…
10.《乌衣巷》五代
朱存
人物风流往往非,空余陋巷作乌衣。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11.《过乌衣巷故址·其二》清朝
朱为弼
夕照无言下水滨,故家池馆半荆榛。眼前多少山丘感,不独伤心为古人。
12.《题乌衣巷陌图》元朝
叶颙
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13.《赋得乌衣巷送周使君之金陵》明朝
屠隆
春风深巷旧豪奢,骏马银鞍日未斜。朱第空梁曾海燕,白门垂柳自宫鸦。草香辇路销金粉,花发江城问酒家。君去定寻王谢宅,大帆明月向天涯。
14.《过乌衣巷》宋朝
李龏
王谢风流满晋书,东南一望可长吁。*芜隔水时飞燕,更有何人在此居。
15.《金陵览古·乌衣巷》五代
朱存
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裳见白衣。
16.《乌衣巷·关车暇日劳挥尘》宋朝
任希夷
关车暇日劳挥尘,玉树春风自满庭。欲问乌衣旧时事,静无秋燕有秋萤。
17.《乌衣巷》宋朝
罗必元
乌衣池馆一时新,晋宋齐梁旧主人。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一、典尽寒衣未得归宋王镃。王镃《冬暮客中》
二、家人相念寄寒衣明李蓘。李蓘《真定寄内》
三、寒衣徒自香。——王勃《杂曲歌辞·秋夜长》
四、夜魄透寒衣宋释惟凤。释惟凤《寄希昼》
五、别来无处寄寒衣宋释行海。释行海《逢舍弟》
六、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饫》
七、亲送寒衣有几人宋刘克庄。刘克庄《读秦纪七绝》
八、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饫》
九、寒衣泪落秦关雪明顾璘。顾璘《伤歌行》
十、竹深犹遣著寒衣明蒋山卿。蒋山卿《夏日田居即事(四首)》
十一、寒来无处寄寒衣。——方干《君不来》
十二、寒衣裁制楚人工宋刘学箕。刘学箕《秋池晓步败荷万柄一花挺然可爱伯益赋诗和韵》
十三、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十四、南宾太守乞寒衣唐白居易。白居易《赠康叟》
十五、又酒趁哀弦,灯照离*。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十六、不捣寒衣空捣药。——白居易《秋晚》
十七、隔邻听得理寒衣宋沈说。沈说《闺词》
十八、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十九、连营未寄寒衣去宋刘克庄。刘克庄《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
二十、寒衣半泪痕宋刘克庄。刘克庄《蒜岭》
二十一、鬓丝那可织寒衣宋释善珍。释善珍《小雪》
二十二、寒衣著绽倩人缝宋刘克庄。刘克庄《乌石山》
二十三、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 日种海棠》
二十四、寒衣剪就金刀冷明郭武。郭武《闺中曲》
二十五、欲送寒衣未敢裁宋王镃。王镃《征妇词》
二十六、寒衣未曾絮明蔡羽。蔡羽《捣衣篇》
二十七、就日补寒衣宋宋庆之。宋庆之《然上人还松台》
二十八、自洗寒衣漉涧清宋沈说。沈说《茅檐》
二十九、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三十、淡荡春光赛食天。玉炉沈水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饫》
三十一、寒衣暑服镇相随宋杨万里。杨万里《二月将半寒暄不常》
三十二、旋收岩叶毳寒衣宋释智愚。释智愚《韬光室》
三十三、月明人自捣寒衣。——冯延巳《酒泉子深院空帏》
三十四、茅檐霜下寒衣薄宋薛嵎。薛嵎《守岁五首》
三十五、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寒食夜》
三十六、谁家今夜捣寒衣。——宋之问《明河篇》
三十七、早已授寒衣明皇甫涍。皇甫涍《病中杂言四首》
三十八、才得有食又寒衣当代金庸。金庸《玉如意所唱小曲(讽乾隆)》
三十九、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四十、寒衣不要宽唐。——白居易《闺怨词三首》
四十一、书来先寄寒衣明董少玉。董少玉《七月寄衣》
四十二、儿寒衣芦花宋马廷鸾。马廷鸾《余氏心晖堂》
四十三、独于客路授寒衣。——杜牧《中途寄友人》
四十四、寒衣还催装宋董嗣杲。董嗣杲《吴李制属同寓富池双泉寺畏寒索饮因写真愫》
四十五、寒衣不曾具宋董嗣杲。董嗣杲《次赵屯》
四十六、别后寒衣切记添宋刘克庄。刘克庄《送仲白》
四十七、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镒《寒食》
四十八、寒衣补硬针宋张耒。张耒《夏日十二首》
四十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翊《寒食/寒食日即事》
五十、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古诗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解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仄换韵。
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其制如此。”
鸳瓦:即鸳鸯瓦。
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创作背景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
诗文赏析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关于蓑衣的诗词
蓑衣的古诗
有蓑衣的古诗词
带有蓑衣的古诗词
蓑衣诗句
蓑衣的诗句
斗笠蓑衣的古诗
披着蓑衣的古诗
关于蓑衣的诗句
蓑衣斗笠与夏天的古诗词
关于蓑衣帽笠的古诗
古诗中的绿蓑衣
绿蓑衣的古诗名
蓑衣老牛暮归的古诗
含有蓑衣的古诗句
带有蓑衣二字的古诗
和蓑衣斗笠有关的古诗
绿蓑衣歌曲中的古诗
蓑衣吹笛赏月的古诗
关于蓑衣的诗句古诗
关于斗笠蓑衣的古诗
有关牧笛和蓑衣的古诗
青箬笠绿蓑衣古诗的拼音
渔翁蓑衣竹排的古诗句
一人穿着蓑衣斗笠明月的古诗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古诗
古诗里面的诗人的蓑衣斗笠图片
带蓑的古诗词
含蓑的古诗词
带有蓑字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