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关于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6) 语录(16) 说说(36) 名言(9) 诗词(770) 祝福(61) 心语(7k+)

  •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送别
  • 高适 别二首其一千里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将离愁别绪说的如此豪迈、卓绝。

    别董大二首唐代诗人高适【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白话译文【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其二】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汉族。

    盛唐诗人。

    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阅读全文]...

2022-04-09 05:56:35
  • 高适的别董大的诗句(高适的别董大赏析)

  • 看盛唐诗人高适的履历,在仕途上完全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他早年仕途不顺,直到五十岁左右才真正开始走上仕途,却用短短十年时间走到了古代读书人的人生巅峰——最终做到了唐朝著名诗人中官职最高者,实在令人惊叹。

    而早年他在干什么呢?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没成;三十岁又来了一次,还是没入仕。这次回去,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漫游生涯。一直到四十五岁时,才得中进士,但也只是封了一个小县令,不久就辞官了。

    在四十多岁的年纪,高适在江湖游荡,跟李白、杜甫那段很有名的“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游历就是在这段时间。此时,他也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篇,其中,其极具代表性的送别诗作《别董大》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

    《别董大》是组诗,共有两首,世人大多只知其一,因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实在千古闻名,离别被他写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不过,《别董大》还有其二,也有名句。

    诗题名为“别董大”,高适送别的是谁?他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写出“莫愁”一句的?从其二可以看出,他此时混得其实是有点惨的,惨淡到什么地步?连买酒的钱都没有啊。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送别的人名叫董庭兰,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琴师(划重点,说不定要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随着吏部尚书房琯被贬,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一年冬天,董庭兰与高适相逢于睢阳,高适写下《别董大二首》。

    诗前两句写景,写得宏阔无比: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大雪纷纷。在这样的情景下,送别岂不是显得更加满目凄楚与迷离?但高适不写离别哀语,转而写到:不要担心未来的路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高适写这两句是在宽慰友人,但也写得很贴切:董庭兰本来就是知名的琴师,即使离开此处,也会有知音人可赏,所以不要担忧,不要哀愁,只要有才,天涯处处有朋友啊。这两句写得的确好,离别虽然难舍,但沉浸于这样的情绪实则无用,往前路看,期望你一片坦荡,知己处处。杨炯所写“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亦当是这样的期许。

    这第二首,则写出了高适此时实际的境况。

    《别董大》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正如文开头所说,他当时也还处于“贫贱”境遇之中。但后二句读来,同样并无丝毫怀里没有酒钱的窘迫之感,却能读到一种洒脱之意:今天相逢虽然掏不出酒钱来,但大丈夫贫贱谁能心甘情愿呢?

    尽管连酒钱都掏不出来,但大丈夫不甘心于贫贱的志向在高适诗里还是很好地体现了出来。结合他后来直上青云的经历看,他这种经低谷而不泯灭的志向与希望也更见励志。

    一生浮浮沉沉,大丈夫难免会有窘迫、低沉的时刻,攀过高峰,也历过低谷。时光远离,年华逝去,但心中志向应常在——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阅读全文]...

2022-06-30 11:26:46
  •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送别,经典
  • 高适 别二首其一千里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将离愁别绪说的如此豪迈、卓绝。

    别董大二首唐代诗人高适【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白话译文【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其二】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汉族。

    盛唐诗人。

    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阅读全文]...

2021-12-24 14:17:08
  • 别董大的古诗

  • 文学
  • 别董大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董大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曛:昏暗。

      “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曛(xūn):天色昏黄。

      “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

      君:指的是董大。

      【译文】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阅读全文]...

2021-12-01 15:00:36
  • 别董大古诗_别董大高适

  •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电影,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阅读全文]...

2022-02-15 05:04:42
  • 高适的别董大的诗句

  • 经典
  •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ān xià shéi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①高 适千里黄云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④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⑥不识君⑦

    注释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

    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电影,所以叫黄云。

    ③曛(x&n):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⑦君:您。

    这里指董大。

    古诗大意千里长空布满了昏黄的云,连太阳也遮得阴阴沉沉。

    大雪纷纷飘落下来,北风吹送着南归的雁阵。

    董大,你不要担忧前面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普天之下,有谁不认识你董庭兰君

    作者简介高适(702—765),字达夫,唐朝渤海沧洲(今河北省沧县)人。

    他半生流浪,比较接*人民,同情民间疾苦,曾两度出塞。

    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多描述安边定远的理想,歌颂舍身卫国的精神,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现象等,风格苍凉悲壮。

    《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著有《高常侍集》。

    他与伟大诗人杜甫交情很深。

    导读这首七言绝句是送别友人的抒情诗。

    高适的《别董大》共二首。

    这是第一首。

    董大是诗人的朋友,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诗里,作者劝勉友人董大不必为前程担忧,反映了他们的深厚友谊。

    一、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描写眼前的景象。

    写正值北方的初冬,天空布满黄云,遮天蔽日,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氛围。

    诗人与朋友置身于风雪之中,天寒日暗,四顾茫茫,怎能不产生天涯沦落之感呢

    这荒凉、冷漠的景象,为下面描写悲壮的送别创造了环境气氛。

    三、四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送别,点明题旨。

    这两句话,是对朋友的鼓励和劝慰,是临别时赠给董大的豪言壮语。

    环境恶劣,生活艰难,仕途坎坷,但是不能灰心,要向前看。

    不要愁前进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天底下有谁不了解您的品德和才能呢

    诗人写这首诗时,也是处在不得意的时候,所以这里既是劝慰朋友,也是宽慰自己。

    诗人借送别友人的机会,也倾吐了自己心头的郁积。

    这首诗是送人之作,其实作者也自抒怀抱,他当时有志不展,于是借此抒其才能过人,谁不识我的傲岸和自负。

    送别诗写得开朗达观,情调昂扬,毫无伤感之意,这是难得的。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先抑后扬,写景逼真,为抒情作反垫,情语真切而自然,质朴而劲捷,恰到好处。

    诗人一诗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

    ” 劝慰勉励,溢于言表。

    古诗虽然多描绘现实生活,但也不乏蕴涵着深刻道理的诗句。

    “ 莫愁前路无知己,。

    [阅读全文]...

2021-11-24 01:16:26
  • 别董大古诗

  • 文学
  • 别董大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阅读全文]...

2021-12-23 00:36:56
  •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

  • 送别,朋友
  •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高适送别朋友的诗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送别

      【作者】高适

      【朝代】唐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高适简介

      高适(700—765) ,汉族。唐朝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高适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他的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的诗句,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阅读全文]...

2022-06-18 11:16:41
  • 高适经典的送别诗

  • 经典,送别
  • 高适经典的送别诗

      高适写过一首非常经典的送别诗,小学生都要学*,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高适经典的送别诗吧!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识

      诗的前两句,是高适最擅长的边塞风光。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北风呼啸,雁飞雪飘。诗人正是在这种荒凉、壮阔的环境中送别他的友人董大。董大之名可以说正是因为这首诗而流传千古。

      董大是谁?各家均有注解,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而高适写此诗的时候,却是不得意的浪游时期。这点在他的《别董大》其二中就有体现,“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的后两句,则是高适对友人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路上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既是诗人对友人琴技的认可,更是用充满信心的慰藉,去激励友人拼搏、奋斗。

      高适的这一首送别诗写得又很别具一格,按理说离别总是伤感的,但高适在诗句中只字不提离愁别绪。反而用豪迈的诗句去鼓励友人勇敢的踏上未来的征途,诗中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倒也不输李白的“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除去高适送别董大的.感情外,这首诗还能看到诗人对知己的看法。当时两人身份是悬殊的,一个是不得意的高适,一个是著名的琴师董大,可见知己是不分贫贱的,天涯处处皆可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今早已成为千古名句,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下谁人不识君了。提及和友人的离别,如果是你,你愿意用哪一句诗词表达你的情感呢?

      1、《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2、《送田少府贬苍梧》

      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3、《*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离心忽怅然,策马对秋天。

      孟诸薄暮凉风起,归客相逢渡睢水。

      昨时携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

      岁物萧条满路歧,此行浩荡令人悲。

      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4、《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5、《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阅读全文]...

2022-06-15 18:54:26
当前热门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句子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语录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说说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名言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诗词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祝福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