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古诗原文及赏析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言】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要*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而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拓展内容:绝句原文赏析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古诗赏析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 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 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 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 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绝句》全诗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赏析1
这首绝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全诗词中并无人的出现,比如第一句第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远处的情景,黄鹂,翠柳,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对比。白鹭,青天,也是一种色差,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种由远及*的写法,从窗外望去,山顶还有着白雪未曾消融,门前已有船只在漂泊。
写春日景象,但是未言春,却处处有春的存在,诗中无我,却处处都是由我而观出的景。
《绝句》赏析2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 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 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 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 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绝句》赏析3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诗意: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眼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文学鉴赏二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 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前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 的色彩,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媚和秀丽。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流畅自 然,一点儿也没有雕琢之感。因为贯穿始终的是诗人的心绪,一开始写 草堂的春色,情绪是怡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 现,触动了他的乡情。诗人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复杂细致的心情, 正是此诗的主旨所在。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品原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
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作者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作者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作者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作者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作者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因此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作者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作者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作者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作者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作者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作者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作者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作者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作者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作者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作者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作者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因此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作者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作者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作者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作者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作者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作者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作者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作者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描写黄鹂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黄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 王安石《送春》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杜甫《白丝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欧阳修《啼鸟》
黄鹂衔得春愁句,玉管吹成杨柳枝。——舒岳祥《无题》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杨万里《落花》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欲画愁眉羞对镜,黄鹂飞上万年枝。——朱让栩《拟古宫词一百首》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朝-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闻【黄鹂】》唐朝-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3.《舟中杂咏-绿树坐【黄鹂】》宋朝-徐霖
绿树坐黄鹂,青秧点白鹭。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4.《赋鞏丈鹦鹉三首-紫燕【黄鹂】亦言语》宋朝-姜特立
紫燕黄鹂亦言语,或依帘幕或穿花。较量爱重无如汝,合在华堂富贵家。
5.《和如祖弟二首-绿树【黄鹂】阴复晴》宋朝-李处权
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野烟著草锦锦色,江日浮花滟滟明。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
6.《陈允德湄溪新咏-其二-绿荫【黄鹂】》明朝-龚诩
过雨溪山古木齐,亭台清閟绿阴迷。黄莺亦似怜佳境,飞去飞来不惜啼。
1、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出自唐·温庭筠《杨柳八首》
2、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出自宋·秦观《春日五首》
3、蝴蝶晴还舞,黄鹂晚暂吟。——出自唐·钱起《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4、百啭黄鹂细雨中,千条翠柳衡门里。——出自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5、黄鹂初唤柳开眼,海棠枝上春烟暖。——出自宋·白玉蟾《胡东原香锦亭》
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黄鹂裁帽贵,紫燕刻钗珍。——出自唐·吴融《倒次元韵》
8、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出自北宋·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
9、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出自唐·吴融《寒食洛阳道》
10、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出自唐·白居易《伤春词》
11、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出自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12、更待春日长,黄鹂弄清昼。——出自北宋·王安石《示元度》
13、朱戟千门闭,黄鹂百啭愁。——出自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14、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出自唐·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15、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出自唐·王昌龄《古意》
16、去夏雨余清夜醉,黄鹂不觉报春深。——出自北宋·黄庭坚《送陈萧县》
17、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出自北宋·王安石《午睡》
18、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出自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19、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出自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秦观《好事*·梦中作》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杨载《到京师》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赵令《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黄鹂又啼数声。——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朱敦儒《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柳宗元《闻黄鹂》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韩元吉《薄幸·送安伯弟》
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汪莘《谒金门·帘漏滴》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李白《白田马上闻莺》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柳宗元《闻黄鹂》
叶里黄鹂时一弄。——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日晚鹂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柳宗元《闻黄鹂》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柳宗元《闻黄鹂》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
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顾夐《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自对黄鹂语。——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袁去华《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乱香深里语黄鹂。——赵令《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嬉。——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枚乘《七发》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柳宗元《闻黄鹂》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柳宗元《闻黄鹂》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柳宗元《闻黄鹂》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柳宗元《闻黄鹂》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通俗易懂,看似很简单,实则却透出了很多的信息,细看这七个字,哪个都是重要信息。下面我们先从这句诗的出处说起,一起了解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和诗的意境,看看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诗是这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正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
从字面来看,这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萧疏的绿竹掩映着几树桃花,一江春水中,鸭子正在嬉戏,岸边蒌蒿满地,芦笋抽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这一幅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的画面,给人带来的是清新,舒畅的视觉美感。
然而,作者想要表达“水暖”,用什么画笔能画出来呢?“暖”是看不见的,只能去感受才行。我们不得不说,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及其美妙传神,进一步点染了初春的温度和气息。
由此,这首诗就不单纯是一幅自然风光画面了,“鸭先知”让这幅画活了起来,给这幅画赋予了思想。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为何能知道春水变暖的是鸭子,而不是其它呢?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像现在的天气预报的,人们对气象变化的了解,全靠对周边的细心观察和经验总结。“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这是说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还有大雁的南来北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通过观察身边的物相来判断天气变化的经验。
然而,多愁善感的诗人,更是有着超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总能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机敏的想象,用笔触来把大自然的变化描述得细腻逼真。“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江南的初春,人们的感觉还是乍暖还凉。此时,江河之水已经开始解冻,气温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回升,人是怕冷不敢下水游泳的,而鸭子却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开始嬉戏了,所以最先感觉到水温变化的是鸭子。
鸭子的*性我们都知道,它们是长年生活在水中的,只要不是冬天江水结冰的季节,它们总是会喜欢在水里嬉戏。因此,鸭子一定是对水很亲密、很了解的,之所以能率先知道春江水的暖,不就是因为鸭子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吗?实践出真知,一点都不假。
敏锐的诗人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叹服鸭子的先知先觉,是来源于长期以来对水环境的了如指掌。所以,诗人这么写,没有一点突兀之感,反而觉得顺理成章。这便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千古佳句的原因。
“鸭知水暖”本应该是鸭子与水亲密接触后的一种感觉,但是,鸭子它也不会表达这个意思,这种画面是很难直接传达的,说鸭子知水暖,完全是诗人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在这里,诗人是因为情感上体会到了这种物相,而在落笔上又回归到了物相上,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叫做“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实际上是一种寄情于景的写法。
在天气还不太暖和的早春,诗人看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戏,想到了是鸭子首先知道了春江水变暖了,这一定是与鸭子与水有着长期密切关系有关。个中道理可以这样讲:凡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因此,这句诗反映的不仅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还彰显出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哲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首诗里用到的几乎全是自然现象,而这些自然现象又都是通过实践或学*了解到的,这些*时积累下来的自然知识丰富了诗人的思想,才能创作出这种活灵活现的千古佳作。这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社会实践和多领域学*,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其实,“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道理我们早就懂得,而“鸭下水而知春江暖”所蕴含的道理,也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与唐代诗人孟郊的“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出自《春雨后》)和杜牧的“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出自《初春舟次》)写法上很接*,可以说是一种化用。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抄袭或模仿,而是作者学*前人诗句的造诣,再加上自己的观察和积累后熔炼出的佳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5、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6、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8、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9、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1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15、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16、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17、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李白《古意》
18、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9、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酌酒与裴迪》
2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1、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2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25、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6、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8、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30、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31、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3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3、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34、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35、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
37、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9、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1、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2、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43、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44、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45、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46、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47、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8、安的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
4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
5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5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上有黄鹂树深鸣的古诗
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古诗
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的上一句
黄鹂鸣翠柳的古诗
黄鹂鸣紫燕剪的古诗
含有黄鹂的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含有黄鹂鸣翠柳的古诗
两只黄鹂鸣翠柳是谁写的古诗
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图片
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全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夏天的古诗吗
古诗两只黄鹂鸣翠柳的全文
着黄鹂的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古诗意思
有含黄鹂的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古诗诗句
有黄鹂鸟的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古诗的题目
有黄鹂的古诗
涉及黄鹂的古诗
带有黄鹂的古诗
惊蛰节气黄鹂鸟鸣叫的古诗
黄鹂的诗句
黄鹂的古诗100首
关于黄鹂的诗古诗
提到黄鹂的古诗
黄鹂的古诗词
黄鹂的古诗宋代
写黄鹂的古诗100首
含有黄鹂的古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