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黄鹂的古诗

关于有黄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黄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黄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黄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 语录(2k+) 说说(2) 名言(507) 诗词(242) 祝福(1k+) 心语(52)

  •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绝句》全诗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赏析1

      这首绝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全诗词中并无人的出现,比如第一句第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远处的情景,黄鹂,翠柳,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对比。白鹭,青天,也是一种色差,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种由远及*的写法,从窗外望去,山顶还有着白雪未曾消融,门前已有船只在漂泊。

      写春日景象,但是未言春,却处处有春的存在,诗中无我,却处处都是由我而观出的景。

      《绝句》赏析2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 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 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 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 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绝句》赏析3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1-19 02:38:34
  • 描写黄鹂的古诗词

  • 文学
  • 描写黄鹂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黄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 王安石《送春》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杜甫《白丝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欧阳修《啼鸟》

      黄鹂衔得春愁句,玉管吹成杨柳枝。——舒岳祥《无题》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杨万里《落花》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欲画愁眉羞对镜,黄鹂飞上万年枝。——朱让栩《拟古宫词一百首》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朝-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闻【黄鹂】》唐朝-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3.《舟中杂咏-绿树坐【黄鹂】》宋朝-徐霖

      绿树坐黄鹂,青秧点白鹭。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4.《赋鞏丈鹦鹉三首-紫燕【黄鹂】亦言语》宋朝-姜特立

      紫燕黄鹂亦言语,或依帘幕或穿花。较量爱重无如汝,合在华堂富贵家。

      5.《和如祖弟二首-绿树【黄鹂】阴复晴》宋朝-李处权

      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野烟著草锦锦色,江日浮花滟滟明。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

      6.《陈允德湄溪新咏-其二-绿荫【黄鹂】》明朝-龚诩

      过雨溪山古木齐,亭台清閟绿阴迷。黄莺亦似怜佳境,飞去飞来不惜啼。

      1、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出自唐·温庭筠《杨柳八首》

      2、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出自宋·秦观《春日五首》

      3、蝴蝶晴还舞,黄鹂晚暂吟。——出自唐·钱起《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4、百啭黄鹂细雨中,千条翠柳衡门里。——出自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5、黄鹂初唤柳开眼,海棠枝上春烟暖。——出自宋·白玉蟾《胡东原香锦亭》

      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黄鹂裁帽贵,紫燕刻钗珍。——出自唐·吴融《倒次元韵》

      8、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出自北宋·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

      9、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出自唐·吴融《寒食洛阳道》

      10、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出自唐·白居易《伤春词》

      11、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出自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12、更待春日长,黄鹂弄清昼。——出自北宋·王安石《示元度》

      13、朱戟千门闭,黄鹂百啭愁。——出自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14、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出自唐·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15、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出自唐·王昌龄《古意》

      16、去夏雨余清夜醉,黄鹂不觉报春深。——出自北宋·黄庭坚《送陈萧县》

      17、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出自北宋·王安石《午睡》

      18、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出自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19、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出自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阅读全文]...

2022-02-06 20:33:00
  • 关于黄鹂的诗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韦庄《清*乐·绿杨春雨》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钱谦益《西湖杂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文同《北园梨花》

    谷雨供汤沐,黄鹂助笑谈。——王禹偁《牡丹十六韵》

    谷雨林中先紫笋,郁罡山口足黄鹂。——张雨《闰三月三日北山看花不与盟》

    帝城谷雨见黄鹂,关外风光大较迟。——范梈《赠盛复之之官宣德》

    门前有个长松树,莫遣黄鹂来上鸣。——罗伦《无题二首·其二》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杜甫《复愁十二首》

    对语黄鹂真不俗,飞来白鹭净无邻。——范梈《山斋》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秦观《好事*·梦中作》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柳烟梅雪隐青楼,残日黄鹂语未休。——段成式《嘲飞卿七首》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朱绛《春女怨》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释中仁《举狗子无佛性话颂》

    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王维《瓜园诗》

    动情的,只见绿树黄鹂,寂寂怨谁无语。——杨维桢《双调·夜行船·吊古》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杨载《到京师》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翻紫燕,嚼黄鹂,声色丛中有路歧。——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春云堆絮》

    幽谷黄鹂出晴昊,乔木岂迁枝叶老。——毛滂《出都寄二苏》

    更待春日长,黄鹂弄清昼。——王安石《示元度》

    结绮宫前迷玉树,望仙楼外语黄鹂。——卢龙云《和金陵怀古六首·其六·陈》

    赖有黄鹂斗嬛好,独依藓石立多时。——苏轼《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

    千官过处,有黄鹂百啭。——邵亨贞《卖花郎·拟顺·早朝应制》

    歌前酒所何限意,黄鹂应说鸥应记。——陈造《东园诗寄兴化吴从道》

    青苔满地芳草合,只有黄鹂映花蕊。——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烟寒绿柳颦,日暖黄鹂喜。——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湖上荷花生,黄鹂飞柳洲。——晁补之《次韵答叶学古》

    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世态已更千变尽》

    老去诗篇浑漫与,蛱蝶飞来黄鹂往。——杨万里《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丝声不断玉筝繁,绕树黄鹂鸣不得。——梅尧臣《吴冲卿出古饮鼎》

    前山涧水喧,隔竹黄鹂响。——张嵲《喜晴·阳春今已归》

    行人认是二三月,只少黄鹂枝上啼。——范汭《仲冬》

    巩树先春雪满枝,上阳宫柳啭黄鹂。——温庭筠《洛阳》

    [阅读全文]...

2022-03-13 01:19:35
  • 黄鹂课文原文

  • 黄鹂课文原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黄鹂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枪,正在瞄准树上。

      “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之气。并且说:

      “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

      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阅读全文]...

2022-01-08 18:47:28
  •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诗意: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眼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文学鉴赏二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 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前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 的色彩,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媚和秀丽。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流畅自 然,一点儿也没有雕琢之感。因为贯穿始终的是诗人的心绪,一开始写 草堂的春色,情绪是怡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 现,触动了他的乡情。诗人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复杂细致的心情, 正是此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7-08 03:11:16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杜甫
  •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m.ju.51tietu.net)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4-01 23:17:15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诗意,古诗文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诗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处】

      唐·杜甫《蜀相》。

      【意思翻译】

      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

      【赏析】

      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

      【用法例释】

      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 [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5-23 23:38:40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唐诗,杜甫,古诗文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品原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

      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作者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作者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作者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作者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作者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因此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作者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作者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作者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作者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作者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作者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作者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作者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作者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作者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作者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作者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因此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作者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作者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作者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作者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作者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作者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作者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作者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09 14:51:14
  • 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黄河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2、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3、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范云《渡黄河》

      6、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齐己《送人游塞》

      7、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8、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9、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崔颢《行经华阴》

      10、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11、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2、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13、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白苹洲。——罗元琦《黄河泛舟》

      14、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15、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李流芳《黄河夜泊》

      16、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17、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18、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20、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李白《公无渡河》

      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2、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23、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公无渡河》

      24、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25、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26、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7、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8、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29、波滔天,尧咨嗟。——李白《公无渡河》

      30、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31、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2、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骢马》

      33、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李流芳《黄河夜泊》

      34、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范云《渡黄河》

      35、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36、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37、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38、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39、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0、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1、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北固亭》

      4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4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5、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7、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罗元琦《黄河泛舟》

      48、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张说《邺都引》

      49、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阅读全文]...

2022-05-15 10:50:37
有黄鹂的古诗 - 句子
有黄鹂的古诗 - 语录
有黄鹂的古诗 - 说说
有黄鹂的古诗 - 名言
有黄鹂的古诗 - 诗词
有黄鹂的古诗 - 祝福
有黄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