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2) 说说(18)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4) 心语(815)

  •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 唐诗,文学
  •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洞庭湖》原文: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洞庭湖》赏析: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洞庭湖》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2-18 12:47:23
  • 望洞庭湖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古诗意思解读)

  •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2021-12-31 10:20:14
  • 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

  • 诗歌
  •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

    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阅读全文]...

2022-05-27 07:36:42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 智慧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照翻译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三、拓展:《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整体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阅读全文]...

2021-12-07 00:00:44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 幼儿,初中,知识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词句注释

      ⑴洞庭湖:*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湖:此指洞庭湖。

      ⑶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⑷气蒸:一作“气吞”。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⑸撼:摇动。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⑹“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⑺“端居”句:生在太*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⑻坐观:一作“徒怜”。者:一作“叟”。

      ⑼空:一作“徒”。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白话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作品鉴赏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作者简介

      孟浩然像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阅读全文]...

2021-12-22 04:10:10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 智慧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照翻译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诗赏析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②混(hùn)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⑤,端居⑥耻圣明⑦。

      坐观垂钓者,徒⑧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翻译】

      仲夏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船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却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腔羡慕之情。

      写作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讲解】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阅读全文]...

2022-07-13 12:13:59
  • 洞庭湖的诗句

  • 洞庭湖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洞庭湖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4、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更多:

      赞美洞庭湖景色的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怀洞庭

      【唐】齐己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洞庭湖

      【唐】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洞庭湖

      【唐】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早发洞庭

      【唐】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洞庭玩月

      【唐】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

      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赋洞庭

      【唐】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洞庭隐

      【唐】来鹄

    [阅读全文]...

2021-12-05 02:37:26
  • 洞庭湖诗句

  • 写景
  • 1、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曹松《洞庭湖》

    2、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3、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韩愈《寒食日出游》

    4、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张可久《红绣鞋·次崔雪竹韵》

    5、丹共长松树,青山小洞庭,——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杜甫《暮春》

    8、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贾岛《答王建秘书》

    9、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10、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杜甫《归雁二首》

    11、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李端《古别离二首》

    12、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洲。星辰连影动,岚翠逐隅收。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李屿《过洞庭》

    13、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李贺《帝子歌》

    14、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刘长卿《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

    15、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白居易《有木诗八首》

    16、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17、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处,谁敢与心期。——朱庆馀《过洞庭》

    18、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19、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卢纶《春江夕望》

    20、安石声名,买臣富贵,我不敢知。谩扬州泛泛,浮湛随水,阊门轨轨,开阖从时。满目浮荣何与我,只赢得一场闲是非。诚知此,问不归何待,不饮胡为。岩松润篁易老,应只能、采菽烹葵。看风沙漠漠,未清紫逻,烟去冉冉,时露晴晖。谁唤当年刘越石,为携取胡笳乘月吹。吾无用,但寤言独宿,奋不能飞。——魏了翁《洞庭春色》

    21、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刘长卿《送李侍御贬郴州》

    22、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许浑《送张尊师归洞庭》

    23、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来鹄《洞庭隐》

    24、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热丰年。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无限意,且*开莲浦,小作桃源。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枢体筵侧傍,仍与中贤。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枧。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吴泳《洞庭春色/沁园春》

    25、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似画图。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陈与义《城上晚思》

    26、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热丰年。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无限意,且*开莲浦,小作桃源。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枢体筵侧傍,仍与中贤。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枧。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吴泳《洞庭春色》

    27、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28、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29、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30、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31、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32、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白居易《宿湖中》

    3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34、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李商隐《洞庭鱼》

    35、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许棠《洞庭湖》

    36、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李白《郢门秋怀》

    37、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38、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9、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满桂楼》

    40、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41、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韩偓《洞庭玩月》

    42、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43、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44、云送满洞庭,风吹绕杨柳。——皎然《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

    45、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46、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王沂孙《水龙吟·落叶》

    47、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贾岛《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48、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孟郊《靖安寄居》

    49、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齐己《怀洞庭》

    50、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杜牧《云》

    51、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杜牧《句》

    [阅读全文]...

2022-04-12 13:15:51
  • 洞庭湖的诗句

  • 写景
  • 1、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李端《古别离二首》

    2、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3、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张可久《红绣鞋·次崔雪竹韵》

    4、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李端《送友人》

    5、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孟郊《靖安寄居》

    6、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7、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8、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杜甫《长沙送李十一》

    9、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1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韩愈《答张彻》

    14、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15、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16、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17、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18、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屈大均《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仲作》

    19、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骆宾王《晚泊江镇》

    20、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李白《荆州贼*临洞庭言怀作》

    21、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22、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赵蕃《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23、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

    24、茫茫苍溟浸,落落洞庭野。——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25、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陈与义《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26、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李贺《帝子歌》

    27、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28、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29、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30、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李商隐《洞庭鱼》

    31、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马致远《拨不断·九重天》

    32、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杜甫《北风》

    33、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李端《古别离二首》

    34、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35、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36、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37、洞庭汨南放,彭蠡浩东迤。——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38、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贾岛《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39、傍连洞庭野,欲去不可极。——尤袤《张公洞》

    40、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1、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42、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

    43、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44、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45、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4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7、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

    48、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49、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王维《送邢桂州》

    50、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51、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阅读全文]...

2022-03-20 17:52:36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句子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语录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说说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名言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诗词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祝福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