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望洞庭》赏析与新唱
文丨谢琰 曲丨贾建军 演唱丨郑怡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有一个字有不同版本。“遥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两个字都可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版本,并不影响我们读这首诗。
诗题叫《望洞庭》,你得推测刘禹锡站在哪望?他一定是在湖面以外,在湖岸上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远眺洞庭湖。他望见了什么呢?“湖光秋月两相和”。上有秋月,下有湖光,月色清白,湖光澄澈,二者和谐一体。“和”,既是整首诗写景的起点,也是诗人情感的基调。刘禹锡是在什么时候“望洞庭”呢?是经历过多年的贬谪生活之后。“贬谪”就是贬官、降级,而且被贬的人通常要去比较边远的地区。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起被贬谪的,他们这时终于要往内地回归了。碰见之后,刘禹锡写诗感慨,“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慨朝廷抛弃我都二十三年了,把我扔在巴山蜀水那几个西南的城市里不让我回来。西南一带都是山区,在唐朝时属于穷乡僻壤,的确是“凄凉地”。经历这么一番贬谪之后,现在他要去哪呢?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这时候刘禹锡心情是好转的,因为终于开始往内地迁移了,是很愉悦的。因此,《望洞庭》上来就写“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心情和悦,月光宁静。在月光照耀下,我来“望洞庭”。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站在高地俯视深邃的湖水,湖上没有风,好比是一面没有磨的镜子。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妥帖。我们想,一般什么时候会觉得湖面像面镜子?是不是都是白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白天的时候,视野能看得很远,湖面会反光,像一面大镜子。但是月光不会反光那么严重,光线会很模糊。古人的铜镜,得磨光、磨*之后才能把人影照清晰,要是不磨镜子,就像哈哈镜似的,就恍惚、迷离了。这首诗写“镜未磨”,非常准确地形容出无风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那种恍惚迷离的美。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一个比喻。
“潭面无风”的景色,应该是比较*的地方。接下来诗人“抬望眼”,向着更远处遥望,“遥望洞庭山水翠”,看洞庭山水的翠色。翠色像什么呢?“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二个比喻,写的是整体观感: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就像白色的银盘,银盘里放着青螺,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又叫洞庭山。诗人将君山比作“青螺”,那么什么是“青螺”?学者有不同解释。
有人说这是画眉用的颜料青黛,但颜料放到白银盘里,是什么意思?讲不通。
第二种解释,说青螺是发髻,倒是有理由的。另外一位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里,也是先写湖面再写君山,然后说“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意思是,洞庭湖仿佛是女神的镜子,女神对着湖面梳洗打扮,她的倩影倒映在湖水中,而君山就如同她的发髻。古人拿“螺髻”去比喻山,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说我远远看那些小山,它们好像都怀着愁、抱着恨;然后看山的形状,像是插着玉簪的螺髻一样。总之,古人经常用发髻比喻山,这倒是一个能讲通的比喻。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发髻怎么会放到银盘里去呢?二者还是不匹配。
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青螺”还是理解成一个青色的田螺就好。月光再皎洁,毕竟是月光,哪能看那么清楚?肯定看不出是一位仙女在照镜子。一个青色的田螺放到银盘里,这个画面很合理,很生活化,又有新意,不至于总是把洞庭湖比喻成美女。
这首诗*十分喜欢。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到了岳阳楼以后,也去望洞庭、望君山,但他是在雨中望的。他写了一首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与刘禹锡这首诗有一定关系。他写“满川风雨独凭栏”,不是在晴朗的白天,也不是在明月澄照的夜晚,而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白天,独自靠着岳阳楼的栏杆眺望君山。君山像什么呢?“绾结湘娥十二鬟”,像湘娥的头发一般,也是把它比作女神的发髻。因为此时风雨如晦,视野模糊,再加上雨的渲染,远处雾气缭绕,迷离不清,仿佛那里真有一个女神在梳理发髻。所以,黄庭坚的比喻符合“雨中登岳阳楼”的情境。
接下来,黄庭坚想到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他说“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说可惜自己没有刘禹锡那么幸运,能够在皎洁的月色中观赏“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景。“银山堆”,就是“白银盘”;“青山”,就是“一青螺”。黄庭坚化用、改写了刘禹锡那首诗的意境。
由此可知,诗人写风景都非常善于准确地抓住特征。在晴朗的月夜看洞庭,很清晰,就说仿佛是一个青螺;雨天的时候很模糊,风雨一吹,君山的形状也模糊、游移起来,于是就感觉真的像发髻一样。晴天看像田螺,雨天看像发髻,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比喻,也各有各的妙处。
向上滑动 查看往期推荐
杜甫《绝句》赏析与新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与新唱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读与新唱
远游歌谣:《寄李儋元锡》鉴赏与新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新唱
春天的叹息 ——孟浩然《春晓》鉴赏与新唱
让李白放声歌唱 ——《望庐山瀑布》鉴赏与新唱
唐诗遇见阿卡贝拉:《暮江吟》新唱
孤芳自赏最心痛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与新唱
五味杂陈的边塞战歌 ——王翰《凉州词》鉴赏与新唱
重阳节,一曲民谣送亲人
壮阔的秋思,衰飒的城市 ——《忆秦娥》鉴赏与新唱
母爱如歌:《游子吟》新唱
清如玉壶冰:《芙蓉楼送辛渐》新唱
王的盛宴——《鹿鸣》新唱
母亲节:唱一曲《诗经》给她听
宰相心,民谣情:讲唱《泊船瓜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③〔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④〔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⑤〔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⑥〔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盛世面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常家居。
⑦〔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韩愈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宋黄庭坚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黄庭坚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6、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10、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
11、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7、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宋黄庭坚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诗】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的湖水与岸*,远望广阔的水天相交映。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洞庭却没船,惭愧在圣明之世闲居。
眼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窄有羡慕之情。
【赏析】
一、内容分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岳阳时写给张九龄的,希望他引荐而步入仕途。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雄浑而见潇洒。开头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满,和岸上几乎*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而为一,极开朗也极雄浑,汪洋浩阔。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抒情,恳切而又委婉。“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干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七、八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慕之情罢了。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
这首要求引荐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遣词造句恳切得体,颂称对方很有分寸,不失身份,而求仕措辞又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因此被称作是求职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二、中心
希望通过张九龄能在官府中求得一官半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九龄:即张丞相,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原及周边一带。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河。
端居:*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徒:白白的。
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坐观:坐视、旁观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1、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李端《古别离二首》
2、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3、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张可久《红绣鞋·次崔雪竹韵》
4、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李端《送友人》
5、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孟郊《靖安寄居》
6、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7、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8、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杜甫《长沙送李十一》
9、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1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韩愈《答张彻》
14、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15、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16、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17、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18、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屈大均《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仲作》
19、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骆宾王《晚泊江镇》
20、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李白《荆州贼*临洞庭言怀作》
21、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22、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赵蕃《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23、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
24、茫茫苍溟浸,落落洞庭野。——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25、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陈与义《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26、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李贺《帝子歌》
27、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28、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29、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30、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李商隐《洞庭鱼》
31、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马致远《拨不断·九重天》
32、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杜甫《北风》
33、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李端《古别离二首》
34、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35、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36、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37、洞庭汨南放,彭蠡浩东迤。——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38、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贾岛《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39、傍连洞庭野,欲去不可极。——尤袤《张公洞》
40、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1、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42、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
43、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44、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45、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4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7、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
48、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49、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王维《送邢桂州》
50、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51、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写景写的非常好
特写湖水声势。“气抄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百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度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 《寄夫》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 《杂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暮江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谴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人生得意须尽饮,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李白 《清溪行》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韩渥 《春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题都城南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 《隋宫》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温庭筠 《经五丈原》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 《行路难》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 《送友人入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 《题破山寺禅院》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荆门送别》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李商隐 《乐游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国酒旗风. 杜牧 《江南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 《梦李白二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 《李凭箜篌引》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岑参 《逢入京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清*调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 《旅次朔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 《南园十三首》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谓 《早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忆扬州》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将进酒》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晚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江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行路难三首》(其一)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把酒问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天末怀李白》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罗隐 《鹦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句摘抄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句摘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潇湘八景诗·洞庭夜月
年代:【宋】作者:【张经】
秋夜净无云,嫦娥展孤镜。
灏气浸澄波,荡漾光还定。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洞庭湖
【唐】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早发洞庭
【唐】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洞庭玩月
【唐】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赋洞庭
【唐】可朋
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
望洞庭湖的古诗大全
望洞庭湖的古诗是谁写的
关于望洞庭湖的古诗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望洞庭赞美洞庭湖的古诗句
望洞庭湖古诗的注释
望洞庭湖古诗的大意
望洞庭湖的古诗全部
望洞庭湖的古诗中青螺
邪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湖的古诗河北景化
望洞庭湖这首古诗的景物
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
望洞庭湖这首古诗的诗意
洞庭湖的诗句
洞庭湖的诗词
洞庭湖诗句
洞庭湖的古诗大全
洞庭湖的名句
描写洞庭湖的诗
写洞庭湖的诗句
洞庭湖古诗的视频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还
写洞庭湖的名句
关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名句
洞庭湖的二首古诗
洞庭湖日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