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无题的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无题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无题的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无题的内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介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5首。这首诗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名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出自《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这首诗。
【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作者: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①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的帷帐。帐的上部为烛照所不及,故说半笼。或谓指描有翡翠图样的灯罩。
②绣芙蓉:绣有芙蓉图案的被褥。
③刘郎:指刘晨。传东汉永*中,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仙洞。半年后返故里,子孙己七世。后重入天台访女,踪迹杳然。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此以自喻。蓬山:仙山,指对方所居。
【赏析】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39_105 【無題四首】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李商隐无题有何含义
李商隐的无题字面上看都是爱情诗,我们都认为他是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也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是在借助诗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不得志的酸楚。李商隐在17岁就得到令狐楚的赏识,25岁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并与令狐绚是好友,但令狐楚病逝后,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因此李商隐被打压,心生抑郁,所以他所写的诗在清代就被人说寓意深远。
清代朱鹤龄说自古就借芳草美人来表达君子之义,李商隐的爱情诗不该做艳情诗,而吴乔更直白的说李商隐的无题就是写给令狐绚的,借男女之情写出了对令狐绚的怨恨与寄望。但也有人支持李商隐写的诗就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复杂。不论从那一方看,都是有他的道理和依据的,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想不到那么深,所以李商隐的无题究竟有何含义大家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点我们都承认,至于他的官场仕途坎坷,我们也只能从相关的书籍里面得以考证,但他所写的无题究竟有何含义这一点我们很难分析李商隐的心理,所以不管李商隐是对令狐绚怨也好还是对爱人思念也罢都是我们对他的一种理解。
无题李商隐介绍
诗词原文
(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在我国诗歌中,
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
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
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
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读读李商隐
最著名的八首《无题》诗,
每一首都情意绵绵。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是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这首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无题》 原文: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关秋愁的古诗李商隐《无题》《无题》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无题》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春节内容的古诗
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3、《元旦试笔》
明.陈宏章
天上风云庆会朝,庙漠争遣茅草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好有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田园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唐代.韦应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6、《岁旦》
宋.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校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7、《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贺新年
烟雨寻春迹,大地纳灵气,
百花相争艳,盛世看今时!
9、《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想信您读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古诗江,愿您喜欢。
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定格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双调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生愿,愿作乐中筝。得*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望江梅》。
宋代常有将两首《忆江南》分作上下阙,成为一双调者。如王安石词九首,每首第一句均为“安阳好”,见《全宋词》卷九十八,故此调亦名《安阳好》。张鎡则以此调作《梦游仙》多首,见《全宋词》卷二百八十一。其《纪梦》一首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之句,故此调又名《梦游仙》《步虚声》等。
古诗品读
《忆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开头“兰烬”指灯花。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下三句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但是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后面着一句“人语驿边桥”,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另的尾巴。
皇甫松另一首却写的恰好: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词开头写夜景,后三句写梦境,和前首作法全同。其所以胜过前首的,是末句紧接上两句,构成一个美好意境。“双髻”以局部见全体,写出整个美人的形象。“桃花柳絮”和笙声似无必然的联系,不同前首的笛声和雨声密切相关,但它的意境是相通的。唐人郎士元有一首《听邻家吹笙》七绝说: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
不见吹笙之人,而想象笙声出于无数碧桃之下,这是以碧桃之艳形容笙声之美,以色写声,是艺术意境之所谓“通感”。这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作背景,写吹笙的人,也有同样艺术效果。并且它用一个旖旎风光的回忆场景,反点第三句的“惆怅”,手法意象更曲折幽美了。
《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皇甫松这两首是写“梦”,温庭筠有一首是写“望”,也是晚唐词里的`名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写一个女子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于“过尽千帆”句之下,用“斜晖脉脉”七字作烘托,得情景相生之妙。“过尽千帆”是写眼前事物,也兼写情感,含有古乐府“天下人无限,慊慊独为汝”的意思。清代谭献词:“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也同此意。
“斜晖脉脉水悠悠”不仅仅是景语,也用它来点时间,联系开头的“梳洗罢”句,说明她从早到晚,已是整整望了一天了。也兼用它来表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晖脉脉”可以比喻她对情人的脉脉含情,依依不舍。“水悠悠”是指无情的他,象悠悠江水,一去不返。“悠悠”在这里是形容无情,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过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这样两面对比,才逼出下文“肠断白苹洲”的“肠断”来。若仅作泛泛景语看,“肠断”二字便没有来路,并且使全首结构松懈,显不出这末句“点睛”的作用。我以为,就这一词看,应如此体会,就温庭筠这一作家的人事部作品风格看,也应如此体会(温词手法都很精深细密,与韦庄清疏之作不同)。
这词字字精炼,陪衬的字句都有用意:如开头的“梳洗罢”,也不是虚设之辞,含有“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古时人采苹花寄相思,末句的“白苹洲”,也关合全首情意。这好象电影中每一场景每一道具,都起特写的作用。末了五字必不是泛泛填凑。但是若不体会上句“斜晖脉脉水悠悠”七字情景交融之妙,则末句也会成为孤零零的尾巴,这样就辜负作者的匠心了。
前人对这个调的末句,大概有承上、总结、转折、伸明等几种作法。“双髻坐吹笙”是承上,“肠断白苹洲”是总结,至于作转折的,如杨慎《咏雪》:
晴雪好,万瓦玉鳞浮。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只欠剡溪舟。
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辞,却有不尽之意。他另有一首《咏月》,也同此作法:
明月好,流影浸楼台。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只是欠传杯。
末句伸明本意的,比如王世贞的一首: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柔绿”十四字是美句,末着“家在五湖东”五字,意韵更足,是伸明也是补足,在这个调子里,似乎更胜于李煜的“花月正春风”。
无题七言诗
【无题】
雨凝枝头疑似泪
浅风侬语诉多情
相思付尽终徘徊
零花飞梦春已空
【无题】
皆叹青莲洁无瑕
身居污泥浊生根
我道竹莲同一物
只观表面莫探心
【无题】
浮烟绕指随风散
飘沙入梦泪湿眼
何处江南未落雨
醉阅花色忆去年
【无题】
花易凋零人易散
日升月落浮云倦
繁华若梦梦繁华
倾世道尽几悲欢
【无题】
昔尘绕梦辩不清
寒晨窗泪琉璃冷
萧瑟飘零霜欺草
漫天落花惹西风
【无题】
韶华空逝青丝白
痴心付错云未开
天涯重遥两路人
花凋折落香愈衰
【无题】
塞外狂雪伴狼烟
铁冀踏威战边关
举目远望故乡处
生若何时聚亲前
【无题】
万里桃夭争春早
碧空鸢飞任飘摇
绿染千山展新色
风携锦绣绘景俏
【无题】
霞光破云天地醒
风驱夜散晨钟鸣
身居空幽无人处
墨香茶淡静心轻
【无题】
一夜花开春满庭
谁人折其任飘零
阅尽颜色无数好
偏爱银素裹清冷
无题优秀组诗
梦
昨夜
世人皆睡我独醒
面对窗外灿烂的星空
思绪飘向无边的远方
我试图挽留什么
却什么也没挽留住
曾经
那一段*常而不*凡的岁月
恍若梦般发生在昨夜
冷冷的月笼罩着窗户
好象在诉说一个残酷的'谜底
梦永远是梦
梦醒了一切依然如故
期待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
我站在海的这边
期待你
你却寂寞地站在另一边
我试图穿越海洋去寻你
然而
冷冷的海浪一次次
将我送回海的这边
而你依旧远远的
站在海的另一边
我疲惫地望向你
双眼朦胧
我不懂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要被分隔在海的两边
只能彼此相望却无法相聚
然而
你说这就是生活
望着大海
我们露出最凄美的笑容
然后
你转身离去
远处飘来你落寞的声音
朋友!天下无不散之宴*
梦
我们相遇在那个淡淡地季节
在那条青石小路上
留下串串脚印
不
那不是脚印
那是我们共同的梦
天空里的自由快乐
是的
我们向往自由与快乐
却无法冲破
世俗的枷锁
无题六组诗
1.
夜好静
风好凉
念好浓
窗外
柔美的月光洒满一地
穿过茫茫夜色进入我梦中的那个人
悠悠的,绵绵的
染绿了我的思绪
闪亮了我的初心
2.
细数着岁月的小小贝壳
流年深处一些故事
装帧在厚厚的书册
翻开一页又一页目录
映入眼帘的依旧是
那个穿过茫茫夜色进入梦中的她
花开花落岁月依旧
经年的容颜清淡优雅
像丁香一样的颜色一样的馨香
那多情的花眸飘过柔美的夜色
像梦一样又一次芬芳了我心中的图卡
3.
穿过嘈杂的空隙间
陆续的影子映入眼帘
飘飘洒洒的名字里
你依旧是我最喜欢看到的那个
扎根在心底那泛黄的记忆
仍然渗透着淡淡的思念
那始终不能碰触的号码
静静的封存记忆底层
窗外
阳光为她洒满炫目的金色
她美丽的香唇旋起柔润的涡
4.
一线又一线
彼此并肩而行
风雨过后的岁月
依稀可见
时间冲淡了
在意与不在意
岁月的棱角一点一点磨去
或多或少留着吧
触疼的心
挤走了光阴里的微笑
梦里梦外
花瓣在飞舞中丰满
5.
清晨
一抹阳光
无题组诗
无从预知,
蜻蜓振翅的次数与停留的时间。
只在一片阴冷的背后,
瞧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玩耍,
和刺眼的阳光笼罩村子,
苍茫又漂白的颜色。
纵然有千般思绪,
也连接不上一篇完整的故事;
沉默的注视,
一只幼小的洁白的蝴蝶,
从远处荡来……
*静的望着月下,
夜空中的那阵星语。
北风刮来,
清醒的打了一个寒颤,
听得几声犬吠,
脑袋迷糊了:
疑心这是一个寒意料峭的春光。
但看不到柔嫩的幼草,
却对稻茬起了疑问:
这是些什么东西?
如此的细密和整齐!
洼田的青蛙跑到哪里?
树上的叶子叫什么给悬了去?
从遥远的.地方走来,
在这个夜晚,
吹着寒冷的夜风,
在黑暗中冰冻着手脚,
与寂寞向远处的灯火探询。
多希望不要放弃,
心中的那个梦想,
那个坚强的希望的甜梦;
在微弱的火光中,
寻到它,拥抱它,
当岁月留下了痕迹,
就算是命运眷顾了我!
很多时候,
追寻着阳光,
想在光明里找到温暖;
但当阳光走过,
北风又吹,
阴暗中无处取暖,
多留恋刚走去的阳光。
就这样追寻着阳光,
很多时候。
我摸索着前行,
越过你布下的荆棘,
又淌过岁月的风霜,
直到心中曾幻象的迷梦。
太阳在那里,
古诗无题的内容
无题古诗的全部内容
古诗的题材内容
古诗无题李商隐的无题
古诗无题的画
形容无题的古诗词
五言绝句的无题无题古诗
古诗无题的标题
越韵无题的古诗
无题古诗的配图
古诗《无题》短的诗
以无题为诗的古诗
江行无题的古诗
以花为主题的古诗内容
古诗望岳的内容主题
五言无题的古诗
古诗无题的串词
无题古诗的配画
无题古诗的图片
根据题的内容填古诗
无题的古诗图片
无题古诗的句意
无题黎虹的古诗
古诗无题的作者
无题的古诗词
思念无题的古诗
带春字的古诗无题
无题古诗的手势
无题的古诗教案
无题的诗句
古诗画中的彩虹配图
女生用的个性签名古诗词霸气
快手说古诗的老师
带有惣字的古诗词
数字1到十的古诗
带有蚶字的古诗词
水亭二首宋晁说之的古诗
关于刘亚全的古诗
描写花和沙的古诗
带佑和忠的古诗
关于月的古诗小学
描写失意弹琴的古诗
咸阳城楼栋的古诗
表示精神凝聚的古诗文
娴开头的古诗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搞笑的古诗和词语
钢琴声音的古诗
时间过得很快的古诗有哪几首
古诗中带有雪的词语
关于芹的古诗词
一阵凉风的古诗
美景的古诗整首
古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名言
马勃的古诗词
关于生意的古诗词大全
惆怅无奈的古诗
你绝对不敢用普通话说的古诗
白雪公主和贝儿公主的古诗
初中生的古诗座右铭
含渎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