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关于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2) 说说(43) 名言(29) 诗词(1k+) 祝福(5) 心语(82)

  • 红楼梦的历史背景

  • 红楼梦,阅读
  • 红楼梦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以下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欢迎阅读。

      一 “假借汉唐”不符事实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段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在对话中,空空道人提出《石头记》“无朝代可考”的疑惑。石头对此的回答是——

      若云无朝代纪年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其实通观整部《红楼梦》,“假借汉唐”是根本行不通的:书中多处出现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第3回)、唐伯虎(第4回)、苏轼(第41回)、朱熹(第56回)等都是在唐朝以后的——至于汉朝以后的人物就更不必说了;再者,还有一系列文艺作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7回)、西游记(第22回)西厢记(第27回)、等皆诞生于汉唐以后;另外,例如算盘(第22回)、眼镜(第53回)、爆竹(第54回)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汉唐时所没有的。

      此外,《红楼梦》第一回还有这样的叙述:

      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汉朝时南方政治经济都远不及中原,苏州也不可能成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唐朝时“扬(州)一益(州)二”,还有首都兼当时国际大都*安,苏州自然也与“一二等”无缘。苏州“大显身手”,那是明朝以后的事。

      二 似明似清 非明非清

      既然汉唐不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那又该是什么呢?其实在很多读者眼中,《红楼梦》里的人不是生活在明朝就是生活在清朝。诚然,书中一些地方体现了这种观点,略举一二如下: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剩下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第16回)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如何?(第74回)

      所谓“会票”是明清时对汇票的称呼,其他朝代并非如此,比如唐代就称之为“飞钱”;而“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对明朝科举考试廷试一甲的第一、二、三名的称呼,亦非他朝所有。

      除此之外“守备”(掌管分守城堡或负责粮饷等事的官员,见第15回)、“堂官”(衙属长官,见第13回)、“八股文”(第81回)以及《西游记》(第22回)、《牡丹亭》(第23回)等著作都是明清所特有的,那是否就可以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时期了呢?

      首先,明朝是显然不行的。因为和汉唐一样,全书中也有明朝不曾有过的新事物,如《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第22回)、《满床芴》(第29回)等大量戏曲和《庄子因》等著作都是清初产生的。

      其次,《红楼梦》里的人物也不生活在清代。清代男性是要剃发的,而红楼梦中的男性——比如贾宝玉,则是“头发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历来有关红楼梦的插画以及戏曲中的人物来看,他们也根本不是清朝人;另外第四回中说皇帝开恩典,“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中的“才人”是宫中女官名,为魏晋时设置,但清朝的宫中并没有才人一职。这进一步说明了清朝和明朝一样,也不是宝黛等人的生活时期。

      三 混乱的官制

      《红楼梦》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官衔和官署,可谓混乱不堪:

      王子腾升了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第2回)

      如今代善早已去世……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 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第2回)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两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第4回)

      如今闹破了,被锦衣卫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前几天被人告发的。(第81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所特有的官制在红楼梦里被安排在了同一个时期,进行了一场“同台上演”:节度使是唐宋时的官制;(宋朝有虚名无实权)“都检点”是五代时禁军的最高统帅,宋朝初年并被废除了;“锦衣卫”更是只有清朝才有的**机构;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员外郎”是司主管郎中的副手,而“主事”则是员外郎的下级。

      以上官制虽十分混乱,毕竟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红楼梦》里更有大量虚构的'官制: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苏州人氏……(第2回)

      那时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第4回)

      贾珍便命贾琼……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第13回)

      上述的兰台寺大夫九省统制阴阳司皆为作者虚拟的官名或官署名。另外还有龙禁尉(第13回)、体仁院总裁(第13回)、都太监(第16回)等等,都属于这种范畴。

      由此可见,《红楼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无朝代可考”,没有历史背景、打破时间上的约束,这也正是《红楼梦》成为一大奇书的一大奇处。

      四、成书过程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五、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笔法可谓多样、特色尤为鲜明。在*古典小说中,融合精彩的环境描写,以刻画人物丰满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是作者的独创。作者对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没有像一般小说一样进行详细的描写,而是采用似乎不经意实则是别出心裁的粗笔点染,将大范围的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特征融化到小说的细节描写中,让读者感受到大厦将倾的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特别氛围。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阅读全文]...

2022-04-20 17:47:09
  • 描述*古代性文化的历史背景

  • 古代,语文
  • 描述*古代性文化的历史背景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述*古代性文化的历史背景,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中形成的性观念、*俗、行为,以及有关于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

      *属大陆性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由50多个民族所组成,受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各具民族特色的性文化。*各民族的发展极不*衡,虽然随着交通的发达,人员交往(包括通婚、商贸往来和争战)等民族之间的交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相对落后民族的文化发展,但始终不能达到同步,因而表现出一定的性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性文化又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之中性文化便可有相当的差异,例如游牧地区一般较农业地区对性更为宽容。而即便在一时代同一地区中也还存在着阶层上的区别,例如“士大夫——市民——乡民”之间的`区别,但见于经传的通常只是士大夫的性文化观,市民的性文化观或可见于小说和野史,而乡民的性文化观却较难考查。在朝代更迭战乱饥荒时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性关系常变得松散,而在农业定居已稳定若干世代的情况下,宗族和宗教等传统势力就会给性关系带来种种难以逾越的限制。

      汉族是*的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代,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阶段。至黄帝以后,转为父系氏族部落,并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历史传说反映出,汉族远古先民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不同氏族部落集团的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的接*、交往和斗争,逐步融合为同一族体。这一融合过程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区域也扩展至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在秦朝汉代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形成为汉族。自秦汉至今的2000多年间,历代都有不少汉族人民通过屯垦、移民、掳掠、流亡等方式移居边疆各地,与边疆少数民族交错杂处,共同开发边疆,其中不少从而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之中。

      另一方面,边疆各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处,往往大都融入汉族之中。由于汉族历代均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古代汉族社会伦理道德和立法的基础是“三纲”和“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这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根据“天人相与”的神学观点、发挥春秋时期孔、孟儒家学说总结而来,其后一直成为*封建社会的国家观念。与此相联系的是*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但封建士绅阶层普遍存在纳妾现象,在亲属的亲疏观上,以父系为中心。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故汉族古代的人口观主张“多子多福”。在此基础上,子对父应尽忠尽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最高体现。这种宗法制度的扩大,则表现为“子民”对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道德规范。所以神权、*、族权、夫权成为禁锢人们思想,尤其是禁锢和压迫女性的工具。

      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其中在诸如汉文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文献中,保存有不少性文化内容。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和冶炼术等方面,都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属于古代医学分支之一的*古代房中术,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前后即已基本成型,其学科内容已相当于今日的性学。

    [阅读全文]...

2022-02-11 04:13:49
  • 汽车轮胎的历史背景介绍

  • 汽车轮胎的历史背景介绍

      随着汽车业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相关知识也越来越引人注意。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因此研究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汽车轮胎的历史背景介绍,快来看看吧!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很早以前轮胎是用木头、铁等材料制成,第一个空心轮子是1845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逊发明的,他提出用压缩空气充入弹性囊,以缓和运动时的振动与冲击。

      尽管当时的轮胎是用皮革和涂胶帆布制成,然而这种轮胎已经显示出滚动阻力小的优点。根据这一原理,1888年约翰·邓录普制成了橡胶空心轮胎,随后托马斯又制造了带有气门开关的橡胶空心轮胎,可惜的是因为内层没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宽。

      1895年随着汽车的出现,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展,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1895年在法国出现的,这是由*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虽有胎面胶而无花纹。

      直到1908年至1912年间,轮胎才有了显著的变化,即胎面胶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纹,从而开拓了轮胎胎面花纹的历史,并增加了轮胎的断面宽度,允许采用较低的内压,以保证获得较好的缓冲性能。

      1892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1910年用于生产,这一成就除改进了轮胎质量,扩大了轮胎品种外,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

      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质量也得到改进,棉帘布由人造丝代替,50年代末人造丝又被强力性能更好、耐热性能更高的尼龙、聚酯帘线所代替,而且钢丝帘线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1904年马特创造了炭黑补强橡胶,大规模用于补强胎面胶是在轮胎采用帘布之后,因为在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轮胎使用中损坏得还要快,炭黑在胶料中的用量增长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胶中使用的炭黑也不过20份左右,这时主要在胎面上采用炭黑,胎体不用,现在已达50份以上。

      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轮胎大约只行驶6000km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很快就得到显著的提高。现在一组货车轮胎大约可行驶10万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达20万km。

      1913-1926年,因发明了帘线和炭黑轮胎技术,为轮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轮胎外缘的标准化,制造工艺的逐渐完善,生产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轮胎的产量与日俱增。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技术一直不断地改进与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胎由低压轮胎过渡到超低压轮胎;40年代开始轮胎逐步向宽轮辋过渡;40年代末无内胎轮胎的出现;50年代末低断面轮胎问世等等。

      许多新技术的出现都莫过于1948年法国米西林公司首创的子午线结构轮胎,这种轮胎由于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行驶中可以节省燃料,而被誉为轮胎工业的革命,在这里简略介绍一下当今发展的主要几种轮胎特征。

      无内胎轮胎

      无内胎轮胎与一般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内胎,空气直接压入外胎中,因此轮胎与轮辋间需有很好的密封。

      无内胎轮胎在外观上和结构上与有内胎轮胎*似,所不同的'是无内胎轮胎内壁上附加了一层厚约2——3mm的专门用来封气的橡胶密封层,它是用硫化的方法粘附上去的,当轮胎穿孔后,由于其本身处于压缩状态而紧裹着穿刺物,故能长期不漏气,即使将穿刺物拔出,也能暂时保持胎内气压。

      无内胎轮胎胎圈上有若干道同心的环形槽,在胎内气压作用下,槽纹能可靠地使胎圈压紧在轮辋边缘上保证密封。安装无内胎轮胎的轮辋是不漏气的,它有着倾斜的底部和*匀的漆层。气门嘴直按固定在轮辋上,其间垫以密封用的橡胶衬垫。

      无内胎轮胎有气密性好,散热好,结构简单,质量轻等优点。缺点是途中修理较为困难。

      子午线轮胎

      这种轮胎的特点是帘布层帘线排列的方向与轮胎的子午断面一致(即胎冠角为零度),由于帘线的这样排列,使帝线的强度能得到充分利用,子午线轮胎的帘布层数一般比普通的斜线胎约可减少40——50%。帘线在圆周方向只靠橡胶来联系。

      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线胎相比,具有弹性大,耐磨性好,可使轮胎使用寿命提高30—50%,滚动阻力小,可降低汽车油耗8%左右,附着性能好,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不易穿刺等优点。缺点是:胎侧易裂口,由于侧面变形大,导致汽车侧向稳定性差,制造技术要求及成本高。

      宽断面轮胎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要求降低整车重心,改善操纵性能,这就要求提高轮胎的侧向稳定性和对路面的附着性能,以确保高速状态下的行车安全,这样低断面轮胎的出现就成为必然趋势。

      轮胎的断面高(H)与断面宽(B)的比值(H/B)是代表轮胎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称之为轮胎的高宽比,也有人称之为扁*比。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轿车轮胎的外径减小了25%,轮辋直径减小了35%,轮胎和轮辋的宽度增加了将*一倍,轮胎的高宽比不断减小,轿车达0.5,赛车达0.4,特别是宽宽的轮胎与高级轿车匹配,更为美观大方。

      汽车轮胎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前50年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问题,*年来,由于汽车制造和交通运输部门对轮胎的要求日益苛刻,轮胎研究的重点转到轮胎行驶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和经济性能上来。

      总之,轮胎的发展总趋势是“三化”,即子午线化、无内胎化、低断面化。目前,轿车轮胎已实现了这“三化”,货车轮胎正在向这个方面发展。

      汽车轮胎保养

      建议一:

      气压要标准

      夏季公路路面温度常常在70℃以上,长时间在炎热夏天行驶的汽车,有损伤或存在薄弱处的轮胎很容易因胎压过高导致爆胎或者快速磨损。受气温影响,轮胎内气体会自动膨胀,轮胎气压会由2.3千克升到3千克以上,为保证轮胎气压,建议夏天充氮气,填充气压应减少10%左右。

      建议每月检查一次胎压,检查的时间最好在早晨爱车启动之前,因为轮胎在行驶静置4个小时以后会完全冷却下来,此时测得的气压最准确。如过胎压高就放掉一些气,直到轮胎气压和标准气压吻合,如低于标准就需要补气。

      建议二:

      停车要选择

      夏天停车时,应将车停在没有阳光长时间暴晒的地方,因为长期在阳光下暴晒,轮胎橡胶受阳光紫外线照射会导致轮胎的胶面发生老化,出现爆胎的几率也会增大。 停车应保证四轮都停在同一水*地面上,切不可将车停在一高一低的路面上。否则,处于最低处的轮胎会受到过高的压力,造成轮胎内部钢丝变形从而导致轮胎损坏。

      建议三:

      轮胎要清洁

      车主要定期对轮胎进行清理,以防轮胎花纹的沟槽中存在异物。若发现铁钉等异物进入了轮胎中,不要慌张,也不要急于***,应马上驶向专业轮胎店寻求帮助。

      建议四:

      定期要检查

      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胎面较冬天柔软,从理论上讲会加快轮胎的磨损,建议夏天需更加注意是否需要更换新胎。 一般厂家规定的轮胎使用寿命都在3万——5万公里之间 (或3年左右),但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车主的驾驶情况而定,因此一定要定时检查轮胎的磨耗情况,以确保安全行车。

    [阅读全文]...

2022-07-01 22:01:26
  • 麻姑搔背的历史典故

  • 历史,语文
  • 麻姑搔背的历史典故

      *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麻姑搔背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典源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降于蔡经家。……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 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释义用法

      传说仙人王方*与麻姑降于蔡经家,麻姑以米撒地变为珍珠,蔡经见麻姑指甲很长,觉得让她用指甲搔背很好,即被王方*知道,而鞭打他。后以此典形容仙家变化,也以“搔痒处”指触到要处,有舒服痛快之感。

      用典形式

      【仙爪】 宋·张元干:“字中仙爪便搔痒,句里灵犀解辟尘。”

      【爬背】 宋·苏轼:“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掷米】 宋·陆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噀饭】 唐·元稹:“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丹化米】 宋·苏轼:“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仙人抓】 宋·苏舜钦:“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仙爪爬】 宋·苏轼:“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却得仙爪爬。”

      【鸟爪仙】 宋·陆游:“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背痒搔】 清·黄遵宪:“绛纱坐帐谈名理,胜似麻姑背痒搔。”

      【麻姑爪】 宋·苏辙:“道成若见王方*,背痒莫念麻姑爪。”

      【麻姑降】 清·吴伟业:“仙是麻姑降,才非唐举知。”

      【麻姑信】 唐·顾况:“*得麻姑音信否? 浔阳江上不通潮。”元·张昱:“方*自得麻姑信,从此人间见客星。”

      【痒处搔】 唐·杜牧:“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粒成珠】 宋·黄庭坚:“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方*神鞭】 宋·苏轼:“检点凡心早除拂,方*神鞭常使物。”

      【麻姑鸟爪】 明·余怀:“待何时倩取,麻姑鸟爪,为余搔背。”

      【麻姑搔背】 唐·李白:“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唐·李商隐:“直遣麻姑与搔 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阅读全文]...

2022-04-09 14:18:35
  • 思乡古诗背景图片

  • 思乡
  •   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宋·

    [阅读全文]...

2022-04-18 17:21:04
  •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

  • 历史,手抄报
  •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有关古诗历史的手抄报,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1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2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3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4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5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6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7

      关于古诗历史的手抄报图片8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唐诗宋词,不仅是当时文坛诗词高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我们读唐诗宋词,觉得它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听唐诗宋词,觉得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不仅觉得语言美,而且觉得韵味无穷。既能得到启迪教益,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它吸引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它从登上文坛,一直到现在,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亲睐,一直盛传不衰。这不能不引人深思,不能不引人深入探索。

      研究表明,唐诗宋词的极大魅力, 是与它那严谨不苟而又富于变化的格律形式分不开的,是它那稳定的音步节律,两*两仄的交替使用,有规律的韵式韵律,工稳严饬的对仗与清灵流畅的散句的结合,构成了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造成了诗词的庄重典雅、自然潇洒的风貌。

    [阅读全文]...

2022-02-16 16:00:21
  • 历史情景剧剧本

  • 历史
  • 历史情景剧剧本(精选8篇)

      *代历史情景剧剧本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One,two,three!Action!

      第一幕

      (某天晚上唐玄宗带着她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

      唐玄宗:“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

      杨贵妃:“陛下说得对,让那个姓李的赶紧来给我们写词唱!”

      (“停停停!什么乱七八糟的,你怎么能用这种语气来说呢!杨贵妃可是贵妃啊,岂能如此无礼!重来!”)

      杨贵妃:“是啊,陛下,您说的对,应该把李爱卿叫来,让他作词。”

      (李白正在酒楼里的喝酒,使臣把半醒的李白带来)

      (李白和唐玄宗分别从两边旋转走到一起,深情握手)

      李白:臣参见陛下!

      唐玄宗:爱卿,*来可好?

      李白:最*精神气色都很好,殿下赐的梦之蓝和茅台都喝完了,爽极了。刚才在酒楼里喝了几杯二锅头,味道远不如御赐的酒好啊!

      唐玄宗:那就好,朕今天与杨贵妃在月光下赏牡丹,想听一首小调,但都是陈辞滥调,不知爱卿可有雅兴为朕作词一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边说边走下去)

      第二幕

      唐玄宗满意的说:不愧是李爱卿,果然超凡脱俗,律诗本来就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如何?

      杨贵妃:不如就请您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诗。你看如何?

      (李白醉意朦胧中,但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便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我现在需要音乐来振奋心情,能否请贵妃娘娘给我些带劲的音乐。”

      杨贵妃:“没问题,Music!”(burning)

      李白:“怎么,不带劲啊。我不是说要带劲的,有激情的么?”

      杨贵妃:“你不是大才子么。欧,sorry,我忘了你不懂英语,burning这里就是激情的意思。”

      (“打住!记住了,下次不能再出现英文,这可是拍电视剧哦,这种不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传扬!再这样信不信我炒你鱿鱼!”)

      杨贵妃“是,导演,我知道了。”

      李白:“怎么一点都不带感那!换一首,否则陛下怪罪写不出好诗,我可担当不起啊!”

      杨贵妃:“好!那就拿出我们的镇山级的音乐!”(face)

      第三幕

      唐玄宗:怎样,我爱妃选的音乐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李白意犹未尽:此曲甚妙!

      杨贵妃:现在可否作诗?李白邪笑:且慢,这写诗可是要人在舒服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你看跳了这么久,本身就年纪大了,麝香壮骨膏又用完了,你看这腿脚就……

      唐玄宗:“这简单,希儿(周希诞宫女)来给李爱卿按摩按摩!”

      李白:“哎呦,陛下这宫女可是重手重脚,万一有何差池,你们赔不起啊”

      唐玄宗不耐烦的说:“你说吧,要谁帮你按摩,朕尽量满足你!”

      李白:“好,就等陛下这一句话!我就要,就要杨贵妃给我按摩!”

      杨贵妃:“这……”杨贵妃:“胆大庶民,何出此言!真是太放肆了!本宫怎么可以给你按摩!岂有此理!”

      唐玄宗:“哎,爱妃,要不你就牺牲一下吧!”

      杨贵妃:“什么!为什么呀?凭什么是我!你怎么不可以啊”

      唐玄宗:“烦什么烦,还要不要赚钱哪,不要赚钱赶紧滚蛋,知道自己是谁就别跟我吵!”

      杨贵妃:“哦靠,你算个what,就你?”

      导演:“都给我停!是不是真的不要赚钱啊!吵什么吵,这是拍戏!我看你们不想干都给我滚蛋!”

      杨贵妃:“喏”

      李白一旁暗笑:“怎样,贵妃娘娘还劳烦您给我按摩吧”

      杨贵妃咬牙切齿:“喏!”

      第四幕

      李白:“真是舒服啊,不愧是贵妃啊!”

      唐玄宗:“怎么样爱卿,这下总可以开始写了吧。”

      李白:“不急不急,你看写诗总需要笔墨纸砚吧,现在就差墨了,我现在手脚不便,还得有人给我磨墨。我看这位长得不错,要不就你给我磨墨吧。”(说着,食指挑起高力士的脸)

    [阅读全文]...

2022-01-25 18:31:40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 高考,历史,高中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历史不背就考不好,那么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阅读全文]...

2022-02-11 05:02:53
  • 简历:教育背景如何写

  • 教育,写作
  • 简历:教育背景如何写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找工作对于我们说已越来越*,这时候需要开始写简历了哦。简历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历:教育背景如何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教育背景是简历中相当重要的信息,有一些犯低级错误的人,竟然忘记把专业写上。不要先写兴趣爱好、自我评价这样的废话,记住最幵始要写学校、专业。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很丰富,所以,社会经验放在教育背景之前,这样的做法,反而容易让招聘者认为你是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那么,当你的资历与那些有多年经验的人的资历相比较时,就会相形见绌,那你是否觉得自己很冤枉呢?所以,一定要记住,学校、学历和专业放在最幵头,假如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那就尽量突出你毕业的学校;要是你所学的专业,与应聘职位十分对口,那就应该突出你的专业背景。

      填写时,最好按照时间倒序的`写法来写,那就是说,把你最*的学历放在最前面,比如你现在是即将硕士毕业,那么就要先写硕士再写本科。一般来说,大学以前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经历可以忽略不写。 在应届生制作的简历中,教育背景有两项,一是必有信息,二是可选信息,必有信息包括时间的顺序、学校名称、专业、学历程度等。可选信息包括辅修的课程、研究项目、成缋排名、活动等。

      下面介绍教育背景写法的详细细节。

      1、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时间的顺序

      每段教育经历,都应标明起止日期,清晰的时间段,可以让招聘者对你的毕业日期和你受教育的成长轨迹,一目了然。书写时,时间要倒序,最*、最高的学历要放在最前面。研究生在描述本科就读时间时可以写成"2006年9月一2010年7月"。有些人会把"2000年9月至今"写3成000年9月一今",这样的省略不符合语法,阅读起来也不便。

      2、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学校名称

      学校名称最好单独成行,不要与院系、专业同行出现,这样可与"社会工作"部分的公司名与职务名分行写法相一致,还可以更加醒目, 更加容易被记住。学校名称要写清楚,中文字体一般用黑体,英文最好大写并加粗,这样会使招聘者迅速识别你的学历。假如就读的是名校,校名的突出对你的应聘会有所帮助,所以,建议你将学校校名加粗显示。假如你就读的是非名校,那么可以不加粗显示,这个教育"硬伤"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比如,突出强调社会实践成绩、出色的实*经历等。

      需要提醒的是,在校名的右侧,一定要注明求职者所在的城巿。比如,你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读,假如你不写明白人在深圳,那么,招聘者很可能会认为你此刻人就在北京,并且可能在上午打电话约你下午去到公司面试,然而,此时你人还在深圳,所以,就算坐飞机也来不及了,这样你就很可能错失一次绝佳的面试机会。所以,为了方便招聘人员安排面试,毕业生要注意写清你所在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学校,更要写清楚。

      3、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专业

      假如你的专业,刚好与应聘的岗位对口,那么,一定要把专业的字体加粗显示。假如你是跨专业求职,然而你有与岗位相关的辅修经历或有双学位,那么就把辅修的专业加粗显示。例如,你辅修的是经济学双学位,而你本专业学*的是物理,然而你想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那么你应该弱化物理学的背景,而重点突出经济学的双学位。

      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名校,主专业也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符,且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或辅修的经历,那么,在这种教育背景的缺失下,你就需要在简历中将教育背景淡化,转而突出其他与职位相关的实*经历或社会实践收获。总之,要根据岗位和自身情况避开劣势,突出优势。

      接着,可扼要列出一些你学*过的重要课程,尤其是与应聘岗位相关的课程,这样,更能表现出你的资历适合。比如,在求职财经类工作时,理科的应届毕业生也并非没有优势,因为现在许多金融类企业,对数学、电脑方面的人才,也是十分欢迎的,并且对一些较偏门的学生物、农业等专业的人才,很多研究部门也会敞幵接纳,所以相关的专业课程,可扼要地写进简历。

      4、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成绩和奖学金

      你在学校或某一团体中,获得的成绩可以辅助招聘人员对你学*成绩进行肯定。不过,再多再辉煌的成缋,最好只用一句话概括所获奖项的情况,如果有多个奖项,也要争取用一句话概括。不能全部详细罗列出来,这会让招聘者觉得烦琐,反而找不到闪光点。

      5、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国外交换学*的经历

      一些人在国外做过交换生,或者学校派去国外做过项目研究,最好将其在教育背景中写出来。这可体现你的外语水*,另外,国外著名大学的校名本身也是一种资历和能力的反映,可以吸引招聘者的注意。

    [阅读全文]...

2022-06-29 00:31:44
  • 写历史的诗歌

  • 诗歌,历史
  • 写历史的诗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历史的.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霁箔星凝

      疏影翠阴,花雾梅梢。月洗中庭,水静玉箫。

      画堂曲阑,帘栊沉霄。霁痕深浅,秀野碧瑶。

      罗幕烟汀,兰渡芳晓。红袖垂垂,珠箔摇摇。

      秋色漫漫,星路迢迢。西山淡抹,清影池悄。

      黛眉春衫,黯凝叶飘。漫波残泪,无语冰凝。

      木花争春

      木花争春,一任群芳林。

      举杯齐眉,歌路满纷天。

      望长江莽莽,行路之难。

      恨别无语,执手对泪眼。

      竹花迷漫,醉意又何年?

      叹天地之远,亦念相见欢。

      如梦令·春之殇(二首)

      一

      池柳垂枝风醉,

      红瘦绿肥冷香褪。

      往事意悠悠,

      湖水如眸空对。

      思味,思味,

      一缕愁肠心碎。

      二

      姹紫嫣红吹地,

      逝水东流无计。

      谁解个中愁,

      看尽落花自去。

      无语,无语,

      尝尽去年今意。

      苏暮遮·离苦芳心抒

      雁声凄,秋已暮。

      浓雾船封,梦断关山路。

      离怨别愁愁几许?

      陌上萧萧,无语凭栏伫。

      月光寒,冬叶舞。

      飘尽芳菲,灯下书詞赋。

      情泪多于江上雨,

      思绪绵绵,离苦芳心抒。

      念思宗皇帝偶感

      忧国难

      甚是哀愁

      力拨千斤

      不低斥候

      苍穹之志在己谋

      国难难消楼

      逢知己

      无语泪流

      国破家散

      无处为眸

      山河日落夜幕空

    [阅读全文]...

2022-04-12 19:50:37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句子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语录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说说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名言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诗词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祝福
关于古诗历史背景的书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