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惠州西湖苏东坡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惠州西湖苏东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惠州西湖苏东坡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惠州西湖苏东坡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苏轼在惠州西湖的诗句
*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在惠州西湖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苏轼惠州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一首诗,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创作出无数的有名词句,给*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被*所崇拜,被*所模仿,苏轼的精神永不消灭,流传于今。下面是,欢迎参考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参考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跟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跟迷人神韵。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湖山的神韵。喻体跟本体之间,除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苏东坡赞美西湖诗词汇集
尽管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在文坛上却光耀后世,成为不朽的大文豪:他的散文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书法自成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的画也很有名,善画竹石,师于大画家文同却又自具风格;他的.诗富有新的生命,具有新的境界,与黄庭坚合称“苏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东坡赞美西湖诗词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水仙王指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上夜归
宋·苏轼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
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
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瘴。
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
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夜泛西湖五首
宋·苏轼
(一)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二)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三)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注:当时湖上禁渔,渔人皆为盗钓者。
(四)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五)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苏东坡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苏东坡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3、《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4、《卜算子》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5、《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6、《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7、《春日词》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8、《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9、《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10、《导引》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
天远玉楼深。
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
离*色琐瑶林。云阙海沈沈。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释义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释义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释义 :六月里西湖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4.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释义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5.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释义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七律/与游惠州西湖(旧作) 读史先闻范蠡名施难青青。
花从圃内无拘鸟在蓬间得意鸣。
旧雨诗词歌物阜,新年景象构时*。
探春秘妙欣为伍,划向湖心舟自轻
七绝】游惠州西湖见东坡联 段墙丝雨泪新痕,南国初凉白菊欣。
博士当年肠断处,楹留巧对悼朝云。
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
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
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别忘了采纳哦
惠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来,赞颂惠州西湖的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
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
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
”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的佳句。
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
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
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苏东坡思乡的诗句
千山万水阻不断殷殷思乡之情,战火硝烟烧不尽拳拳爱国之心。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无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惆怅。 让我们通过这些不朽的篇章,来读懂诗人们对故乡和故国的眷恋。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苏东坡思乡的诗句,一起来学*一下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送别好友苏坚归吴时所作。“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这首词苏轼化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苏东坡诗词赏析
常言诗庄词媚,苏东坡却能把词写的如此雄浑壮阔。即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之风,也能写“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婉约之态,唯东坡一人。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的一生最为旷达乐观,这首词最能代表他人生态度和境界的,景中含情,情寓于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这两句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思想,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苏东坡思乡的诗句
千山万水阻不断殷殷思乡之情,战火硝烟烧不尽拳拳爱国之心。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无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惆怅。 让我们通过这些不朽的篇章,来读懂诗人们对故乡和故国的眷恋。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苏东坡思乡的诗句,一起来学*一下吧!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是苏轼送别好友苏坚归吴时所作。“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浣溪沙·渔父》
【宋】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苏轼化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1、此心安处是吾乡。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2、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4、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
5、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7、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8、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9、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10、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1、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删抹了东坡诗句,湖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张可久《红绣鞋·怀古金字淡》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问胸 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贯云石《双调·蟾宫曲·竹风过雨新》
若东坡来此游历,向西湖懒把诗题。——任昱《南吕·一枝花·题东湖纤云》
问胸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贯云石《双调·蟾宫曲·竹风过雨新》
东坡太白两诗翁,诗到庐山笔更锋。——杨万里《又跋东坡、太白瀑布诗,示开先序禅师》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杨万里《惠州丰湖亦名西湖》
醉招和靖叫东坡,一吸西湖湖欲竭。——杨万里《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张可久《红绣鞋·西湖雨》
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张可久《一枝花·湖上晚归》
吕惠卿曹何足数,苏东坡遇还相恕。——郑板桥《渔家傲·王荆公新居》
绿槐梦已南柯,苍松老似东坡。——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持以问东坡,河豚此同否?——王履《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
六月望西湖夜归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东坡诗曰幽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苏轼《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苏轼《泛颍》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姜特立《朝云》
伊池老人已仙去,千载东坡与西蜀。——王之道《定慧院海棠追和东超呈虞季然陈德夫》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苏轼《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杨万里《檃栝东坡鉼笙诗序》
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苏轼《瓶笙诗》
约取清秋弄明月,一尊重欲酹东坡。——孙应时《江上作》
和靖东坡不可逢,白云常护青芙蓉。——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麻衣纸扇趿两屐,头戴一幅东坡巾。——杨基《赠许白云》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只合孤山访和靖,不应华屋比东坡。——苏泂《简铦朴翁兼简敬叟二首·雪花梅萼两婆娑》
诸郎作诗学东坡,笔力骎骎清到骨。——王之道《寄古上人若之用东坡径山韵》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皆让渠。——杨万里《谢福建茶使*华送东坡新集》
西蜀名士古想继,东坡外家亦程氏。——方回《送程桂轩子方还罗治先墓》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朱翌《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我顷在东坡,秋菊为夕餐。——苏轼《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
百亩之收粒可数,天南有待东坡主。——贺铸《题黄冈东坡潘氏亦颜斋》
文赋东坡推典丽,简书西路失归休。——苏籀《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骨髓缄藏万古谋》
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白居易《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
嗟尔芳魂虽侍妾,得侍东坡情自别。——张萱《又吊朝云墓用陆岱瞻明府韵》
登幕沾泥同一律,东坡情痴非在色。——张萱《又吊朝云墓用陆岱瞻明府韵》
六一居士最能赋,东坡先生追撚髭。——李处权《次韵德基效欧阳体作雪诗禁体物之字兼送表臣·朝来冻坐如缩龟》
胡为径欲老东坡,应坐生时宿南斗。——赵蕃《毕叔文携坡帖及与季真给事倡酬诗卷见访于邢》
.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苏轼《瓶笙诗》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可以欺他人,不可欺东坡。——方回《次韵受益题荆浩太行山洪谷图五言》
长忆东坡一转语,与可德人非画史。——钱时《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与可竹甚奇归成古调》
孰识东坡第一仙,谪来儋耳久悠然。——谭景先《和陈正言谠题尊贤堂二首·孰识东坡第一仙》
我思东坡不可见,夜讽新诗还撚须。——王之道《赠李廷吉知县》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后山未觉坡先知,东坡勾引后山诗。——杨万里《次东坡先生蜡梅韵》
苏东坡惠州西湖的诗句
关于惠州西湖苏东坡的古诗
苏东坡在惠州留下的古诗
苏东坡杭州西湖的诗句
苏东坡西湖的古诗
苏东坡西湖的诗句
苏东坡描写西湖的诗
苏东坡赞美西湖的诗句
苏州苏东坡写的古诗
惠州西湖的诗句
写惠州西湖的古诗
惠州西湖诗句
惠州西湖说说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赞美惠州西湖诗句
惠州西湖早春的古诗
关于惠州西湖的古诗
苏东坡写杭州的诗词
苏东坡说的古诗
古诗苏东坡的竹
苏东坡的诗词
苏东坡诗句
描写惠州西湖的诗句
形容惠州西湖的句子
苏东坡名句
苏东坡的诗句
苏东坡描写杭州的诗词
苏东坡带惊的古诗
苏东坡写秋的古诗
苏东坡写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