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关于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1) 语录(4) 说说(13) 名言(1) 诗词(824) 祝福(4) 心语(3k+)

  • 一枝独秀的梅花诗句

  • 梅花,经典
  •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的诗句出自哪里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梅花》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 咏梅》 陆游(南宋诗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一任群芳妒

    一枝独秀凌风立,但等山野菜花人。

    我们这里出了这个答案了,7 井利-金鱼

    一枝独秀重霄万里香 傲骨风霜次昼雪里梅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 鸡犬过双桥尽是梅花竹叶 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昆明黑龙潭:两树梅花一潭水 杭州西子湖:四边胜景八方莲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阅读全文]...

2022-01-27 05:16:47
  •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的意

  • 故人,江南
  •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的词意: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出自北宋词人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释】①芙蓉:指荷花。②涵:包含,包容。③沧:暗绿色(指水)。④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⑤阑:栏杆。⑥合:应该。⑦尊:同“樽”,酒杯。⑧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哗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参考译文】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唐代多有赠答之作,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或劝勉友人,或自抒怀抱,种种感情寄寓其中,情真意切,传唱不衰。宋词与唐诗并举,词作中也有不少寄赠佳作。如舒宣这首,情真意切,不失为词中赠答的佳作。【赏析】《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词人舒亶所作。此词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阅读全文]...

2022-03-23 16:20:33
  • 咏一枝桃花的诗句

  • 桃花
  • 咏一枝桃花的诗句

      从古至今,我国出现了许多赞美桃花的诗句,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优美的.诗句,接下来为大家提供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顾况【桃花曲】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顾况【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周朴《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涯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

      作者:子虚乌有

      桃花依旧红似火,无奈人面无处寻。

      曾喻此情天地久,怎堪红尘轮回转。

      二月春风与花共,灼灼其华沁心脾。

      花去人离枝独存,风华再现待明春。

      《桃花情缘》

      作者:千千

      桃花缭绕着楼阁亭台,

      再次把妖娆嫁于世间,

      淡红色的情丝,

      从花蕊里溢出,

      羞涩了月光的斑斓,

      此时,

      我矜持的灵魂,伏在,

      一朵半开半闭的花瓣上,

      期待一张熟悉的笑脸,

      踏破这一宁静的山间。

    [阅读全文]...

2022-03-06 01:44:17
  • 描写一枝花的诗句

  • 古诗文
  • 描写一枝花的诗句

      当我们的花在争艳之时有没有哪些一枝花吸引到我们呢?吸引到我们的花应该用什么诗句表达它的.艳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描写一枝花的诗句,欢迎借鉴!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25、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6、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2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2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3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3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5、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6、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37、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38、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39、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4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2、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4、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6、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7、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4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9、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阅读全文]...

2022-05-18 09:21:05
  • 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

  • 日记,观察
  • 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前,院后的梅树开花了。

      刚发现时,梅花只开了几朵,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汉白玉雕成的。虽只有单单几朵小嫩花,却还是能让人意犹未尽,欣赏个够。

      过了两天,花儿更多了,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扑鼻的清香。凑过去仔细闻闻,香浓郁得很,不愧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梅花最显著的特点不是外貌,而是香味呀,古人称它“天下第一香”果真不错,真是名不虚传!

      又过了五六天,花已开满枝头,几乎满树都是花,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远远地都能闻到极其浓郁得芳香。花多得已经可以说是“密密层层”了。几朵开得最早的梅花,被调皮的风宝宝吹落了,拾起那几朵花,真有点舍不得它们。思索许久以后,取出丝线将它们串起来,哈哈,落花成了项链!戴上它后,我走*梅树,哇,阳光下,就像几朵飞花的喷泉……

      看到这,我不禁叹道:我们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冬季,唯有梅花寒冬傲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袭来,随着香味走去,我们来到了红梅公园。

      红梅公园,顾名思义。在冬天,公园里的梅花怒放,可谓是“赏梅绝胜处”。而现在,正好是第五届梅花节。

      进入公园,一树树红雾似的梅花映入我的眼帘。我无法用文字准确的形容花瓣的颜色。说它粉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乳白从花的边缘渗透出来,整个公园都被梅花的幽香感染了,可真是"梅开春烂漫。“

      在众多的梅花中,我最忘不了的就是红白相间的和黄色的梅花了。一树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可在玫红色的的花朵中居然还有白色的梅花。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而令一株却显得没有玫红色的那般娇艳,可从内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的高雅。花瓣透着阳光,如同琥珀玉石雕琢而成的'。这两株梅花,让我想起了“高原并蒂莲”:胡忠,谢晓君夫妇。

      他们,为了福利院的孩子们,不惜到高原来;他们,用一双普普通通的手造就了一个教学的惊人神话。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在寒冷的环境下,独自倾吐芬芳。这这种精神不正是和梅花相同的吗?它们都在寒冷中 绽放,它们的香气是那样的幽独超逸。它们同样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精神。

      梅,有耐得住贫寒的风骨。胡忠,谢晓君夫妇也具有同样的精神。它们同样不都是不屈不挠,贞节自守吗?它们都在寒冷中绽放自己,默默的吐露芬芳......

    [阅读全文]...

2021-11-23 17:46:01
  • 一剪梅古诗

  • 古诗文
  • 一剪梅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阅读全文]...

2022-02-01 10:16:19
  •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

  •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

      在学*中,大家都看过优美的诗词吧,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涵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高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其 一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四十余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感慨良深。“画到生时是熟时”,正是诗人艺术生活的哲理总结,它表现出诗人不懈追求至美艺术的精神。诗中“日写”、“夜思”阐明了写作要勤写多思的道理。“削”“留”则启发我们写文章应删繁就简,使之脉络清晰;“生”“熟”两词启示我们文章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才会成会好文章。他曾对友人说,画竹要经历三个阶段,达到三种境界。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成竹”,三是“胸无成竹”,这也许是对他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一生阿直不阿,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显得坚定、挺拔、苍劲。竹子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又是诗人“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的生动写照,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

      其 三

      新旧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竹,千丈龙孙绕风池。

      郑板桥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对于后学,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寄予厚望。

      其 四

      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

      仍将竹作篱笆,求人不如求已。

      “求人不如求已”,本是一句俗语,诗人巧用于诗中,与画面上竹园周围的竹篱笆联系,使浅*生动的哲理意味更浓,也表现出诗人自立自强,不屈不阿不苟且的坦荡胸怀。

      其 五

      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丝。

      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让是家风。

      郑板桥曾先后在范县、潍县等地当作知县。在权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污浊甚多,钻营敲诈,损人利已,尔虞我诈,溜须拍马不一而足,诗人对此极为反感,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而对互相“谦让”的竹与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则推崇备至,给予热情的赞扬。

      其 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在做下层地方官时,为官清正,县衙萧萧的竹声,使他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他对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小事都十分关切,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情,实在难能可贵,但终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罢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扬州,自食其力。

      其 七

      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峻赠竹更直;

      乃知老人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立相斗一千场。

      这是诗人弃官之后,晚年落拓扬州之作。诗人以卖画为生,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做人的准则,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凛然气概,“挺然相斗一千场”,读之使人感奋不已。

      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是郑板桥(画)写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郑板桥的名声,常言道:“竹毁节存”,板桥虽死,其“竹魂”犹在。

    [阅读全文]...

2021-12-26 23:06:50
  • 李白:清*调·一枝红艳露凝香

  • 李白
  •   《清*调·一枝红艳露凝香》

      作者: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

      艳丽凝香,

      楚王神女巫山相会,

      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

      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

      还得依仗新妆!

      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阅读全文]...

2022-06-16 08:28:31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句子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语录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说说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名言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诗词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祝福
关于瓶中一枝梅的古诗有哪几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