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永乐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永乐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永乐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永乐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隋宫》,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商隐 隋宫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赏析】
这首诗的主旨是写陈后主没有吸取隋帝荒淫无道而亡国的教训。诗写得含蓄流畅,隐含讽刺和质问。
想信您读完隋宫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过清华宫的古诗,愿您喜欢。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隋宫》,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商隐 隋宫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赏析】
这首诗的主旨是写陈后主没有吸取隋帝荒淫无道而亡国的教训。诗写得含蓄流畅,隐含讽刺和质问。
想信您读完隋宫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过清华宫的古诗,愿您喜欢。
《观永乐公主入番》全诗翻译及赏析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
(唐)孙逖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注释】
⑴永乐公主:公元717年开元五年,唐玄宗封东*王外孙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入蕃:指嫁到少数民族地区。
⑵龙塞:边塞龙廷,指契丹王居住之地。
【参考译文】
边塞之地没有鲜花盛开,没有莺鸟啼唱,虽然过了新年,还没有春意春色。今天,永乐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从天而落,应该使这苦寒之地开始有那美丽的春光了。
赏析:
诗题所谓的永乐公主其实是玄宗朝东*王的外孙女杨氏,嫁给了契丹王李失活,杨氏因为和亲番邦有功,依惯例被封为了公主。孙逖为唐朝官员,因此诗里用夸张的形容描绘了永乐公主的美丽,并且表现了当时卢龙塞荒凉的面貌。
如果说鸟语花香被看作是繁荣景象的话,那么用“莺花少”来说明人烟稀少的情景应该是很贴切的。天人,传说里天上下来的即仙人,有道行有法力的异人、神,这样的形象一定是美丽的`,而且有身份高贵的意义。孙逖说永乐公主为美人天上落,意思一方面在夸赞她的容貌,一方面在突出她的高贵身份。为了渲染永乐公主的尊贵神秘,他甚至说公主和亲契丹给契丹带来了春天。用荒凉的边塞为地理背景,远赴番邦和亲为政治背景,突出了这位下嫁公主贤良淑德,容貌绝世。其实正因为和亲本身的政治目的造成了孙逖如此下笔,这位公主即便并非如仙人一样美丽,但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确实很大。
诗里写到的边塞的荒凉,与其说是实话实说,不如说是用来突出和亲路上的坎坷。从繁华的唐都进入边远的契丹国,就算贵为一国的*,毕竟背井离乡,不是女儿家应该有的归宿。但是如果这样能换来边境祥和,边民安定,就有很大的价值。也因为如此的品格吧,说她是美人天上落,倒也恰如其分。
诗里用夸张,用对比,用形容,等修辞手法,将一位和亲公主的气质品德刻画了出来,是写人物的典范。也许读者会认为里面的夸张用得俗套,但是大俗即大雅,不必深究。
《行宫》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古诗词鉴赏的正确赏析步骤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宫》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翻译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解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时。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诗文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名家点评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白乐天《长恨歌》、《上阳宫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存《行宫》一绝……语少意足,存无穷之味。
元末明初瞿佑《归田诗话》:《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微之《行宫》词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冷语有令人惕然深省处,“说”字得书法。
明代胡应麟《诗薮》:语意妙绝,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玄宗旧事出于白发宫人之口,白发宫人又坐宫花乱红之中,行宫真不堪回首矣。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父老说开元、天宝事,听者藉藉,况白头宫女亲见亲闻。故宫寥落之悲,黯然动人。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妙能不尽(末二句下)。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明皇已往,遗宫寥落,却借白头宫女写出无限感慨。凡盛时既过,当时之人无一存者,其感人犹浅;当时之人尚有存者,则感人更深。白头宫女闲说玄宗,不必写出如何感伤,而哀情弥至。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馀字,尤为妙境。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古诗行宫翻译和赏析
《行宫》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行宫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后宫词》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宫词》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薰笼坐到明。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注释:
1、泪湿:犹湿透。
2、恩:指皇帝对她的恩爱。
3、熏笼:薰香炉子上罩的竹笼。
韵译:
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减,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待天明。
赏析:
本诗是古代宫人所作的怨词。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变化。
作者: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解】:
1、泪湿:犹湿透。
2、恩:指皇帝对她的恩爱。
3、熏笼:薰香炉子上罩的竹笼。
【韵译】:
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减,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待天明。
【评析】:
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
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古诗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庆余。古诗全文如下: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前言】
《宫中词》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宫怨诗。此诗表达宫女幽禁深宫的苦愁思绪,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的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全诗含蓄蕴藉,在极有情趣中留给人们作种种想象去探索宫女们内心隐秘的天地和痛苦。
【注释】
⑴寂寂:寂静无声貌
⑵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⑶琼轩:对廊台的美称。轩:长廊
【翻译】
花开时节寂寞的院门深深紧闭,美人并肩站在华美的窗前。满怀情悻要诉说宫里事情,在学舌的鹦鹉前边又怎敢开言。
【赏析】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却是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诗从写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又是景中见情。就以景衬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开之景从反面来衬托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人幽怨之情,从而收到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就景中见情而言,它虽然写的是“花时”,却在重门深闭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此句中已经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这样,在第二句中把两位主角引进场时,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而不必再费笔墨去写她们被关闭在深宫中的凄凉处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诗,也许有人会猜测:诗人之所以使双美并立,大概是要让她们互吐衷曲,从她们口中诉出怨情吧。可是,接着看下去,诗人却并没有让这两位女主角开口。从“含情欲说宫中事”这第三句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场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么情,欲说之事是什么事,也没有去点破它。也许还会猜测: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后总要让她们尽情一吐、畅所欲言。可是,读到终篇,看了“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这才知道:原来这幅双美图始终是一幅无声的画,而这两位画中人之始而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也不是因为事情隐秘到羞于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么,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诗人留下想象空间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这显然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自然而然表变现了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游长安诸寺联句。永安坊永寿寺。闲中好
段成式〔唐代〕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郑符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段成式
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 ——张希复
送王永二首(一作合溪送王永归东郭)
刘商〔唐代〕
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
绵衣似热夹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
诚知暂别那惆怅,明日藤花独自看。
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
吴潜〔宋代〕
记高冈、两凤揽朝晖,翩翻万里来。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我亦归来岩壑,正不妨散诞,笑口频开。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今宵酒,只消鲸吸,不要论杯。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梅尧臣〔宋代〕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公答七言夸笋笴,我无千里学骐驎。夜吟谢朓澄江练,露湿陶潜漉酒巾。归去应将锦囊贮,已胜珠玉莫愁贫。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宋代〕
西昌阀阅推曾氏,夫子家居仍旧溪。我政结亭临水际,君行谁与共攀跻。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宋代〕
去年洞贼惊郴道,闻说居民甚可悲。太守只今谁漫叟,舂陵示吏两篇诗。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宋代〕
忆昔曾闻谪道州,每天文字见曾游。白鹅寺*永明县,试觅记碑还在不。
寄表弟朱永容永实昆季
刘炳〔明代〕
渭阳河畔画楼西,红粉阑干柳树齐。窗底折花骑竹马,街头笼草斗山鸡。银屏褥隐鸳鸯并,绮户香凝翡翠栖。回首繁华成旧梦,对床今雨不堪题。
北归过永永守赵君宰置酒万石亭
孙觌〔宋代〕
三湘陌上逐臣归,万石亭中送客时。拄杖披榛行莽苍,汲泉磨藓看魁奇。
天倾五色遗娲补,谷变千年出岘碑。何似溪边小桃李,向人膏面出风姿。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其一
赵蕃〔宋代〕
西昌阀阅推曾氏,夫子家居仍旧溪。我政结亭临水际,君行谁与共攀跻。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慎厥身,修思永。——《尚书·虞书·皋陶谟》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虞书·舜典》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永夜恹恹欢意少。——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佚名《卷耳》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骆宾王《送别》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陈孚《咏永州》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宋代:吴文英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赏析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话别,依依难舍。下片写离别后叹衰老而寄相思,词调清苦。“云淡星疏”四句,结构上有倒装。“听啼乌”三字本来应在最后,但用者将其放在中间,不仅公是用韵的需要,而且可以加重埋怨、遗憾的语气,也使句法变化生动,词意曲折,增加了趣味性。全词中情景兼融,韵致清雅。陈洵《海绡说词》云: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后身。
古诗简介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由吴文英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在临安思念爱妾之作。上阕开头一句“人去”即指爱妾早夭。回忆往事,犹如一梦。下阕“雨外蛩声”是眼前景,“细织”、“霜丝”写白发渐多。但一切对方无从知道,我却独对秋灯老去,这才令人无限感伤!此作采用时空跳接,现实与梦境交织等手法,营造出一个凄清而又令人痴迷的境界。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注释
⑴霜丝:指白发。
⑵萧娘:女子泛称。
⑶几:多么,感叹副词。
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话别,依依难舍。下片写离别后叹衰老而寄相思,词调清苦。“云淡星疏”四句,结构上有倒装。“听啼乌”三字本来应在最后,但用者将其放在中间,不仅公是用韵的需要,而且可以加重埋怨、遗憾的语气,也使句法变化生动,词意曲折,增加了趣味性。全词中情景兼融,韵致清雅。陈洵《海绡说词》云: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后身。
关于永乐宫的古诗
写芮城永乐宫的古诗
观永乐公主入蕃的古诗
古诗词中永乐的名句
观永乐公主入蕃的古诗拼音
永永遇乐的古诗
永遇乐的古诗
乐永远的古诗
永远欢乐的古诗
永恒的快乐古诗
永遇乐的诗句古诗
永遇乐古诗的诗词
苏轼的古诗永遇乐
永遇乐长忆别时的古诗
给我放古诗永遇乐的歌
永遇乐苏轼的所有古诗
永遇乐名句
永遇乐古诗的情景默写
永远开心快乐的古诗
夜半乐柳永的古诗朗诵
永遇乐古诗中的关键词
永遇乐中刘裕的典故古诗
永遇乐高考常考的古诗填空
辛弃疾的永遇乐古诗词谱
永遇乐辛弃疾这首古诗的解析
带欢乐含义的柳永古诗词
过华清宫适合朗诵古诗的配乐
永遇乐李清照名句
入宫的古诗
祝好朋友永远快乐的古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