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知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知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知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知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念奴娇·炎精中否
黄中辅〔宋代〕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十报恩 道友问在家能修行否
马钰〔金朝〕
神仙要做恋妻男。忙里偷闲道上参。清净门庭无意认,**术法入心贪。欲求家道两全美,怎悟寂寥一著甘。莫待酆都追帖至,早归物外住云
水调歌头·我有此客否
刘辰翁〔宋代〕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见说东厢诸少,正拥家君胜会,二八舞歌钟。亦欲得公重,公在画堂中。笑青蒿,真小草,倚长松。典衣欲作汤饼,家酿愧瓶空。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顷,贺客万钱通。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聋。
试问窗前竹相违已二秋风声和月影还似旧时否
黄淮〔明代〕
试问窗前竹,栖鸾会有期。丁宁休剪伐,留取拂云枝。
宜黄尉李集义遗书问安否小诗为谢
孙觌〔宋代〕
三年著南冠,两见芳岁新。朝为虫蛇侣,暮与魑魅邻。
行随木上坐,卧对竹夫人。独有金石交,不废风雨晨。
书来一吊屈,我已屡厄陈。啧啧爨下桐,嗷嗷辙中燐。
縆以朱丝绳,放之碧海津。穷途得重惠,肝胆久轮囷。
久不闻表叔张*子安否觅使寄此
赵蕃〔宋代〕
一自书题阙寄将,不知今度几飞霜。空云梅岭有驿使,可奈衡阳无雁行。好趁荐章求北阙,莫因文价滞南荒。已今快阁治诗板,准拟归舟略系傍。
或问翁归有所积否作诗答之
钱蕙纕〔清代〕
半生作宦世相违,隐退匆匆返旧扉。一路云山都不带,满船惟载月明归。
西粤曾经宦辙驰,金陵住久岁频移。归来自检行囊里,赢得钟山数首诗。
走笔题雪泉图赠彼上人者不知能酬对否
王世贞〔明代〕
仲冬十一月,三峨岭头百丈雪。春风二月天,三峨峡中百道泉。
山僧住山不论岁,手爇松枝令江沸。未解泉能雪如白,且夸雪与泉同味。
是雪为泉人尽知,煮泉煮雪从汝为。第探此雪真面目,记取高秋未结时。
秋夕同王公兆邓未孩何赞否曹愚公小集
范景文〔明代〕
新秋亦已清,况是经雨后。良朋亦已欢,兼之叙故旧。
集坐碍广堂,深语达昏昼。率意口不择,更端每错谬。
岂不或脱疏,亦自见骨肉。酒至各盈樽,责令引杯覆。
佐以骰与枰,碎声和檐溜。角技两分曹,喧呶如相斗。
令长酒政苛,屈卮法无宥。醉极喉吻焦,江水寒可嗽。
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然乎否
郭之奇〔明代〕
不问泥沙问悉纤,真成*准亦难厌。更无山海藏天地,惟有农丞算铁盐。
利析秋毫民自竭,赢归少府吏虽廉。烹羊未必堪求雨,出马终须赋日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季子*安否?——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传·象传上·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二十四桥,颇有杜*否。——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围炉夜话·第九则》
知否,知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前出师表》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答客诮》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曹组《蓦山溪·梅》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此恨难*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佚名《匏有苦叶》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佚名《匏有苦叶》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算*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沧浪诗话·诗评》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秦观《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
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答客诮》
一春好处君知否,上巳前头寒食後。——杨万里《题王晋辅专春亭》
长城新筑君知否,七亿人民唱凯歌。——老舍《聂耳墓献花》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纳兰容若《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人有病,天知否?——*《贺新郎·别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辛弃疾《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君知否,吾将呼起大鹏驾琼云,手持百万苍鹰兵。——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谭嗣同《三鸳鸯篇》
九原可作还知否,底处返魂香最深。——张元干《再用前韵重哭德久贤使君》
君知否,梧桐枝上双燕语,尽将万事等风絮。——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被花恼处君知否,罗袜凌波笑不来。——曾几《置酒签厅观荷徐判官携家酿四首·鄣日青圆自拥阶》
世间盛事君知否,朝下鸾台夕*。——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君知否,昔在甲辰尧嗣位,迄今嘉定之辛巳。——白玉蟾《将进酒·秋山苍苍秋云黄》
烟波有趣君知否,裂网伸钩也得鱼。——陆游《题斋壁·手斸云根结草庐》
语以疏味,能知否乎。——邵桂子《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红儿秀发君知否,倚槛繁花带露开。——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口上朱。——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舞袖香。——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罢舞眉。——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蚕兮蚕兮汝知否,安得茧成大如斗。——陈普《蚕妇辞》
笔端妙处还知否,万里秋天壮气横。——曾几《送逮子赴秋试江西漕司》
那知否极休征至,渐觉宵分曙气催。——元稹《遭风二十韵》
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白居易《种白莲》
有关春晓古诗知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春晓古诗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前言】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易浅*,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惊艳的古诗词知乎
1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王安石《别葛使君》
2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3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4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6 至*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八至》
7 愿得红罗千万匹,漫天匝地绣鸳鸯。
8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清,水也净,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9 红衣佳人白衣友,朝与同歌暮同酒。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殊同 《我亦好歌亦好酒》
10 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11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12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袁枚《寒夜》
1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
14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 《偶题》
15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16 那时候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17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
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贺知章咏柳古诗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她在第一时间就迎风招展,下面是关于咏柳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小说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小说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简介
民事法庭*官姚依依,因一场泥石流成为盛府庶出的六小姐盛明兰,娘亲卫姨娘刚因难产去世,明兰顿时成了爹不疼又没有娘亲为她谋划的.五岁女孩。姚依依觉得,她原来的美满人生被偷走了,古代庶女的命运太危险,不想成为《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还是躺在床上睡死算了。直到明兰被祖母相中,带到身边亲自抚养,**灵魂模仿童言童语的结果,反而凸显出明兰的成熟早慧,因而深得祖母欢心,虽然跟兄姐们偶有不快,但在祖母荫庇下逐渐融入这个世界,并深刻体认到古代的“庶女法则”。盛明兰,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辍学少女该如何在勾心斗角的大宅院中自学古代生存法则?
主要角色
盛家
大房:大老太爷(已故) + 大老太太
盛红(长女已故)
盛维 + 李氏 = 淑兰,长松,长梧(妻:康允儿),品兰
盛纭 + 胡二牛 = 胡桂姐,胡泰生(妻:盛品兰)
二房:二老太爷(已故)+盛老太太(徐氏,勇毅候府大小姐)
盛紘(庶出)+王氏 = 华兰(嫁入:忠勤伯府),长柏(妻:海氏),如兰(嫁入:文家)
+林姨娘 = 长枫(妻:柳氏),墨兰(嫁入:永昌侯府)
+卫姨娘 = 明兰(嫁入:宁远候府)
+香姨娘 = 长栋(妻:沈氏)
三房:三老太爷+三老太太(已故)
盛绉 + 三太太 = 秀兰,月兰,慧兰,长梁
盛明兰
女主,穿越前从事法律记事文书工作,因泥石流丧生穿越成古代盛家六姑娘,卫姨娘的庶出女儿。曾对贺弘文动过心但未爱上,最后被顾廷烨迎娶,成为宁远侯夫人,正一品诰命。积极消极并存,但想通之后打起精神努力生存了下去,受人喜爱,开朗活泼但不失心思,并没有什么圣母情怀却很善良。如果丫鬟对自己一心无二,便如同姐妹般对待,若有异心,则毫不留情。不喜欢算计别人,性情疏懒,想要做个米虫,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现这个梦想。
顾廷烨
男主,宁远侯府二公子,喜欢明兰。用了点小手段迎娶到了明兰。风流倜傥,身材颀长。
齐衡
从年轻时就爱慕盛明兰,但却因为家庭身份的原因一直未能如尝所愿。
贺弘文
盛老太太手帕交嫡孙,盛老太太给盛明兰挑选夫婿的备选人之一。倾慕盛明兰,但因其对待其表妹之事优柔寡断导致盛老太太盛明兰不喜。
盛华兰
盛家嫡女,嫡母王氏大女儿,嫡妹盛如兰。嫁给了袁家二公子,最开始由于婆婆欺负,生活很艰难,但后来因为明兰的支招,给公公娶了一个小妾,婆婆没有空闲再管,生活美好幸福。
盛墨兰
盛家庶女,林姨娘女儿,用了手段嫁进高门,婚后生活很累。
盛如兰
盛家嫡女,嫡母王氏二女儿,嫡姐盛华兰。自由恋爱,嫁给了翰林院书生文炎敬,婚后生活美好。
王氏
盛家嫡母,性子比较泼辣,说话不过大脑。盛华兰和盛如兰母亲。
林姨娘
盛墨兰母亲,年幼时遭遇家变,喜欢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小白花”,什么都想争头里。
作者简介
关心则乱
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
本名郑怡,现居浙江舟山。
1980年代出生的写手,循规蹈矩读书就业,完全按照国家规划的人生履历,生活宁静踏实。
迤逦的书中世界是宅女的生活必需品,因屡屡陷入巨型坑洞,遂提笔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喜欢轻松浪漫的文风,也执著於严谨合理的结构,写文是快乐并纠结的事。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柳》
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诗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诗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诗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诗。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诗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诗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诗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他生性豪放旷达,喜欢与友人谈笑风生,又极为好酒,潇洒自如,与李白更是成为忘年交,他便是盛唐诗人贺知章。由于生逢盛世,为人坦荡,不拘小节,诗文中没有愤世嫉俗,更多的诗体现浓重的豪放性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贺知章笔下的十首诗作,体会其坦荡磊落之胸怀,乐观豁达之性格,清新洒脱之个性,细品后你一定会喜欢上他的诗。
在唐朝,贺知章是一位知名度非常高的文人,最被人称道的是他对李白的称赞与举荐,而他官至三品,年*80岁的时候,选择辞职入道。也许是因为年龄已过古稀,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已经不复当年,另外体力与身体上已经不允许在官场上支撑,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贺知章察觉到暗流与危机,于是他选择急流勇退,可以说他是一位先觉者。据说,当时他离开长安的时候,玄宗亲自作诗为其送行,是对其贡献与人品的高度赞扬。
也许因为洒脱的性格原因,他对作品并不太在意,以至于存世之作仅20首,而《咏柳》、《回乡偶书》流传千年的佳作让其家喻户晓。总体来讲,贺知章的诗情感自然,发自于内心,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奠定贺知章的艺术风格与其生活和时代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是欣欣向荣的,经济繁荣的,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国泰民安,文人们也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另外,贺知章的官场生涯也是顺风顺水,一生没有太多忧愁善感的时候,所以,在贺知章的诗作之中,也体现着向上的一面。他更是自称“四明狂客”,成就最高的诗是抒写豪迈情怀的作品,洒脱的性格与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其20首存世的诗歌中,抒情诗和写景诗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就有七八首是可以入围顶级行列的。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盛唐唯美的风光以及对百姓的深厚情感,洋溢着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又可以显露出诗人洒脱的一面。前面已经说了,贺知章特别好酒,诗风豪迈又好酒的诗人中,李白也是其中之一。他俩诗风相*,同样好酒,为此一见面就一见如故,心灵相惜,成为莫逆之交。而李白作为一位布衣,通过贺知章的举荐,能够入朝为官,可以说在仕途方面,贺知章诗李白的恩人。
贺知章不仅仅在诗文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书法方面更是备受推崇。在诗歌改革方面,他又是继陈子昂之后,第二个提出诗风改革的诗人。他提倡作诗要克服六朝诗中残留的玄言诗的*气,推崇境界清新的诗风,让诗歌体现生活情趣,与初唐时期的诗歌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贺知章诗引领盛唐诗歌发展的重要诗人之一,在他的推动下,李白、杜甫等一大批后辈脱颖而出,让盛唐诗坛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据史料记载,贺知章去世的时候86岁,放眼现在也是高龄了。他与贺知章与张若虚等四人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等人合称“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等人称为“仙宗十友”;晚年自称“四明狂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贺知章笔下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豪迈之特色。
回乡偶书一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送人之军
[唐]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相和歌辞·采莲曲
[唐] 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雍和
[唐] 贺知章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洁,房俎斯荐。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晓发
[唐] 贺知章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太和
[唐] 贺知章
肃我成命,於昭黄祇。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题袁氏别业
[唐]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唐] 贺知章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
说起贺知章,这可是位厉害角色,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人称”四明狂客”,一生际遇顺坦,青云直上,官居三品。活到86岁,极其高寿,有”清谈风流”之誉。
作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可以说是年少成名,尤以诗文为擅长。
与李白一样,贺知章喜酒,两个人都是有名的酒仙。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的开头第一首,便说的贺知章。贺知章与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陈子昂等被称为”仙宗十友”,他的《咏柳》和《回乡偶书》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作品。
贺知章的诗歌存留于世的并不多,但是足以被列入精品,他以绝句见长,诗歌极富情感,风格清新优雅,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除了诗歌,他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可惜的是,他的笔墨流传很少,可以说是珍品中的珍品了。
贺知章与李白的几个小典故,尤其是与酒有关的几个小故事,非常有趣。这些大诗人在卸下伟大名头之外,其实也是跟我们一样活生生的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了解到他们的性格性情,也更能理解他们诗里面所传递的情感。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采莲曲
唐代: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送人之军
唐代: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答朝士
唐代:贺知章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唐代:贺知章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知否知否里的古诗
知否知否中的古诗
知否知否的古诗鉴赏
带知否的古诗
知否知否的古诗句是谁写的
关于知否的古诗
古诗知否知否的下一句
知否的古诗谁写的
知晓否的古诗
知否诗句
知否知否经典台词
与知否相*的古诗
李清照的诗词知否知否
古代李清照写的知否知否古诗
知否里过年的古诗
用知否的方式读古诗
知否说说
谁写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古诗
像知否知否一样古诗词的歌曲
知否台词
知否里面出现的古诗
知否的主题曲是啥古诗
关于知否的诗句古诗词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古诗
歌词是用古诗的歌比如知否
知否经典台词
知否经典语录
知否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含否的古诗
带否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