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关于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9) 语录(10) 说说(12) 名言(1) 诗词(659) 祝福(8k+) 心语(1k+)

  • 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 诗人
  • 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静美的景象,和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让他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枫桥夜泊张继,希望大家喜欢。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品鉴赏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阅读全文]...

2022-01-22 06:58:03
  • 张继诗全集

  • 1、《赠章八元》相见谈经史,江楼坐夜阑。风声吹户响,灯影照人寒。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

    2、《题严陵钓台》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3、《晚次淮阳》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月明潮渐*,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4、《饮李十二宅》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5、《城西虎跑寺》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寺开梁殿阁,坟掩晋衣冠。出涧泉声细,斜阳塔影寒。*城多□□,栖息此中安。

    6、《邮亭》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7、《宿白马寺》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8、《游灵岩》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

    9、《重经巴丘》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宽。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10、《郢州西楼吟》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阅读全文]...

2022-03-20 12:23:38
  • 张继的古诗

  • 1、《感怀》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2、《归山》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3、《句》汉月经时掩,胡尘与岁深。

    4、《江上送客游庐山》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5、《华州夜宴庾侍御宅》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6、《寄郑员外》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7、《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8、《华清宫》天宝承*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9、《河间献王墓》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10、《金谷园》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11、《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2、《会稽郡楼雪霁》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阅读全文]...

2022-07-13 16:28:13
  • 张继的的诗词全集

  • 1、《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2、《洛阳作》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3、《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4、《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5、《送张中丞归使幕》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玉壶分御酒,金殿赐春衣。拂*流莺醉,鸣鞭骏马肥。满台簪白笔,捧手恋清辉。

    6、《送邹判官往陈留》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甿。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7、《山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留别》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云。南行更入山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9、《明德宫》碧瓦朱楹白昼闲,金衣宝扇晓风寒。摩云观阁高如许,长对河流出断山。

    10、《送顾况泗上觐叔父》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11、《上清词》*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12、《秋日道中》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阅读全文]...

2022-03-15 06:26:09
  • 张继的优美诗文

  • 优美
  • 张继的优美诗文

      1、寄郑员外——张继

      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

      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2、饮李十二宅——张继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余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3、感怀——张继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4、长相思——张继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5、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阊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8、上清词——张继

      *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9、山家——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0、金谷园——张继

      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11、归山——张继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12、宿白马寺——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13、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4、洛阳作——张继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15、晚次淮阳——张继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阅读全文]...

2022-04-03 03:51:20
  • 关于张继的优美诗文

  • 优美
  • 关于张继的优美诗文

      1、寄郑员外——张继

      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

      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2、饮李十二宅——张继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余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3、感怀——张继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4、长相思——张继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5、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阊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8、上清词——张继

      *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9、山家——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0、金谷园——张继

      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11、归山——张继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12、宿白马寺——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13、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4、洛阳作——张继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15、晚次淮阳——张继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阅读全文]...

2022-02-06 09:15:13
  • 古诗春日全文

  • 春日
  • 古诗春日全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日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大家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44:55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枫桥夜泊》后世影响: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枫桥夜泊》扩大了枫桥和寒山寺两处名胜的名声和影响。枫桥、寒山寺本非规模宏大、声名显赫的胜景,却因《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显,至今名重江南,传声海外。清人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说:“苏之有寺,是见于张懿孙《枫桥夜泊》一诗。是诗也,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景因诗名,诗因景著。诗传景,景显诗,诗与景互为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诗歌史和*风景史上为人乐道的最负盛名的佳话。南宋王懋《野客丛书》载:“*时孙尚书仲益、尤侍郎延之作《枫桥修造记》与夫《枫桥植枫记》,皆引唐人张继、张佑诗为证,以谓枫桥之名著天下者,由二公之诗。”即使*代寺院衰败,风物冷落,其地声名仍不减当年。清人俞樾《重修寒山寺记》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脍炙于*,亦且传诵于东瀛。”*代学者陈衍感慨地说:“天下有其名甚大而其实**无奇者。苏州寒山寺以张继一诗脍炙人口,至日本人尤妇孺皆知。余前后曾得两绝句,一云:‘只应张继寒山句,占断枫桥几树枫。’实则并无一枫也;一云:‘算与寒山寺有缘,钟楼来上夕阳边。’实则并无钟也。桐城方贲初守彝有绝句云:‘曾读风桥夜泊诗,钟声入梦少年时。老来远访寒山寺,零落孤僧指断碑。’殆亦与余同其感想矣。”(《石遗室诗话》卷三十“二三条”)无枫也罢,无钟也罢,孤僧指断碑也罢,都不能影响和动摇寒山寺江南名寺的特殊地位。俞陛云怀有同样的感慨:“作者不过夜行纪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孺皆*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耶?”(《诗境浅说续编二》)

      《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作《枫桥夜泊图》。如李铁、钱松岩有《枫桥夜泊图》;陆俨少有《枫桥夜泊图》,题识曰“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戊辰(1988年)七月写张继枫桥夜泊诗意。八十叟陆俨少于晚晴轩”;徐邦达有《枫桥夜泊图》,题识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即图之,复书之,盖此句炙人口者久矣,故不厌时时形于楮墨也,丁卯(1987)冬末徐邦达并记于京华客次,时年七十有六”。还有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苏州美院副院长孙君良等也均有《枫桥夜泊图》。此外,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谱曲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歌曲为张继的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的完美结合。而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枫桥夜泊》的当代演绎,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就在于歌词创造性地承继了《枫桥夜泊》的意境和诗中隐约传递的愁情,触发了古往今来人人都会有的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们对往昔情事的诗意怀想、对迷蒙未来的无限期待。

      《枫桥夜泊》诗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有影响。比如此诗在日本就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阅读全文]...

2022-04-06 19:32:23
  • 张继科经典语录语句

  • 语句
  • 1、放弃,有时候比争取还困难,因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2、以逆境唤醒血性,我用激情让改变发生。

    3、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人生路上使你疲劳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做好细节;成为强者不放弃,山顶就可抵达。

    4、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5、放弃的最高境界是不后悔。在不该放弃的时候放弃会后悔,在该放弃的时候不放弃也会后悔。做任何事都要付出成本,人生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钱和时间,而是机会。一个人越是什么也不愿放弃,就越容易错过人生中最宝贵的机会。

    6、人生路上使你疲劳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做好细节。成为强者不放弃,山顶就可抵达。

    [阅读全文]...

2022-05-07 12:48:16
  •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可备一说。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著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韵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评析】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本文出自美文阅读网

    [阅读全文]...

2022-01-14 20:49:58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句子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语录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说说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名言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诗词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祝福
关于张继的古诗全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