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关于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5) 语录(17) 说说(118) 名言(1) 诗词(1k+) 祝福(49) 心语(1)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

  • 中元节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5、《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6、《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7、《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阅读全文]...

2022-07-12 19:50:49
  • 关于中元节的诗(中元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 中元节
  •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由来已久,诗人们的在这一天,或寄托哀思、或直抒思念。

    十首中元诗词,一起来领略中元节的思念与深情吧。

    1、最淡然的中元节诗: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这个中元节,李郢在江南水寺中度过。

    月亮出来了,他倚栏杆赏看,寺里人山人海,香飘满殿,那天上的魂灵,不知是否归去。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在佛教中,称盂兰盆节。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辈慈爱之恩。

    2、最悠然自得的中元诗诗: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

    宋·赵釴夫

    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这个中元节,诗人很开心。

    他说:每一年,到十五月亮圆时,世人都喜欢团圆。好在,这一天,我有酒又有诗。别看我只是在钓鱼,也学那世人今天无眠吧。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中元节,也要开心哟!

    3、最梦幻的中元诗: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节这一天,李商隐却写了一个爱情故事。

    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物是人非。瀛州那么远,青雀如何为我做媒呢?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论是在哪一天,爱情,都是人类的向往。

    4、最感慨时光的中元诗: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新凉感兴》

    宋·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每到一个节日,就感慨时光流逝,杨万里就是如此。

    刚换下夏衣,换上了厚衣服,新凉的天气,是最好睡觉的时候。一年又过去了一半,两鬓成丝。中元节之后,我是越来越懒了,这册子上的诗,才抄到第二首。

    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杨万里却说:每逢佳节叹时光。光阴总是在你不经意时,悄悄从身边溜走。

    5、最相思的中元诗: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节是一个道教节日,这一天,诗人写了一首诗送给自己的道人朋友——张尊师。

    他知道,朋友在道观中焚香,遥遥礼拜道教仙山——玉京山。

    每年的中元节,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6、最孤独的中元诗: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阅读全文]...

2022-07-10 21:43:49
  • 中元节古诗大全(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

  • 中元节
  • 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中元节的古诗,了解一下中元节的*俗。

    中元日午

    【宋】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阅读全文]...

2022-01-27 05:38:39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名句

  • 中元节,祝福
  •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水调歌头· 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阅读全文]...

2022-04-25 06:45:31
  • 中元节诗句有哪些(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名句)

  • 中元节
  • 中元夜气清,三元得气中,唐朝的中元节为什么盛大而隆重?

    农历的七月,除了七夕,还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叫作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月圆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

    一,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法定节日,是在唐朝。

    二,唐朝道教立国,在道教当中,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地官在这天赦免亡魂的罪过。唐朝的皇帝是真正道教的首领,他会下敕,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并同举行盛大的法会,将节日的气氛推向*,所以在这天,唐朝的中元节非常热闹,有各种仪式和放灯活动。

    三,中元节不止是道教的中元节,还是儒释道三教节日的交集。因为在佛教当中,七月十四十五是盂兰盆节,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因为母亲在地狱受苦,所以在七月中,他奉上百果食品,供奉十方僧众,给母亲念经,使母亲得到解脱。南北朝梁武帝亲自设立盂兰盆节,用以报答母亲,从皇宫到民间都盛行。

    那么儒教有七月祭祀先祖的传统。

    在唐朝的中元节,这三种宗教的节日内涵都是互相融合的,既有道教奢华的的迎仙礼仪,又有佛教的普渡灯会和儒家的祭祀,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而隆重的节日。

    皇帝和官员在白天要参加道教的迎仙仪式。

    独家:五一黄金周,孟庙亚圣殿前演绎古代加冠礼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唐朝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这些有品级的*其实就是地官在人间的代表,所以隆重的法事上有他们盛装虔诚的身影。

    四季当中遇到秋天的开始,中元节是一年中中间重要的日子,我们迎接天上的神,报告一年的得失。那祭坛上有柏叶槐花的香露,穿着美丽仙衣的道姑道士在作法事,凌波微步。我们都愿意向往天上的神仙之境,在这盛大的仪式当中。

    卢拱这样的官员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这首诗看起来是这么繁复,但是你若把它当成灵歌圣曲来听,则别有恢宏。总之你得徜徉在道教袅袅的仙乐和仪式里。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李商隐《中元节》

    这唐朝皇帝官员参与的中元仪式极其隆重,比如集结官员到特定的地点,就是一种类似运动会的壮观,皇帝更是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沿途自然是人山人海。人们可能没有见过真的神仙,但这样的仪式比真的神仙下凡还壮观,更何况所去的道观,更是仙衣飘飘。这种盛大不但去是如此,回来更是如此。如何不引起热闹的围观潮?

    当然唐朝的皇帝,要的就是这种营造出来的热闹而仙意奢华而隆重的氛围。

    李商隐是迎仙队伍中的一个,作为秘书省的官员,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李商隐的恋人是道家仪仗中的一员,身披华丽如仙的道教服饰,共享盛会。

    在这热闹华丽当中,两个有情人时而看见,时而不见,心情那是高低起伏,氛围那是如梦如仙,只是如此*又如此远。自古爱情好看的就是传奇背景。

    所以李商隐诗句中有了中元节那华丽丽中辗转的相逢与迷离。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唐朝殷尧藩《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那么官员是否白天搞完仪式就可以回去呢?对于小官李商隐,没有问题,因为他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对于大官,可不一样,你得夜晚留在道观里,参与更重要的法事。因为中元节最重要的时辰是晚上月明的交夜,那是上界神仙出来晃荡的时期。

    最好最吉利最有感应的,就在中元夜气清,珠宫月最明时。

    这里有一个仪式,叫作“步虚”。就是道士们念念有词,在祭坛边按照一定的方式游走跳舞歌唱。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当然在于这种仪式达到的神秘的效果,如梦如幻,乃至让人相信一定会有神仙神灵的存在。

    那么皇帝呢,就看他本人了。像明朝嘉靖皇帝,他是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段的。至于唐朝的皇帝,道教就是他们的国教和家教,笃信者必然有之,比如唐玄宗。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唐李郢《中元夜》

    那么中元夜民间的夜晚呢?这里攫取一首远离京城,江南的中元夜。

    很多人都涌到寺庙去过中元节,去那里观赏中元节的月亮,还有法事法会。

    这里很难说清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寺庙。但是在寺庙中的水池中,有装扮成嫦娥的女子在水中,在灯光里。而水边则是大量观赏游玩的人们和香客。

    那殿堂里有大量的香料燃烧,香烟缭绕,凌晨露水下了,人们也不急于回家,人群中富贵*民都有,有青衣的修道人,或者贫寒之辈,有衣服锦绣的富贵人家。

    这是祈福,也是一种人间的热闹。

    这么热闹的人间,诗人感叹,就是神仙怎么舍得归去?去往那遥远缥缈冷清的巫峡和天上?

    唐朝的中元节,集祭祀,游玩一体,华丽盛大,是重要的节日。但是道教的色彩和氛围多些,这和唐朝倡导道教有关。

    到了宋朝,中元节更民间化,承托了更多对亲人的怀念和祭祀,已经变成重要的民俗节日,民众的参与度更深沉广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1-12-05 22:18:04
  • 14首中元节的古诗 满满的思念!

  • 中元节,思念
  •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阅读全文]...

2022-04-10 17:53:59
  • 中元节诗词

  • 中元节,文学
  • 中元节诗词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元节诗词,欢迎阅读和参考。

      1.《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5.《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6.《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7.《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阅读全文]...

2022-02-24 10:35:23
  • 中元节的日记

  • 中元节,日记
  • 中元节的日记(精选5篇)

      一天又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元节的日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界各种冤死鬼纷纷到阳间讨吃,一直到三十日“关狱门”(闽南称“关巷口”)为止。在漳州、泉州一带,早在六月二十九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点一盏长明灯,并以菜饭祀鬼。据光绪版《漳州府志·民风》(卷38)记载:“七月半作孟兰盆会,延僧设食,祀无祀之鬼。夜以竹竿燃灯天际,联缀数枝,如滴如坠,望之若星,谓之作中元”。乾隆版《泉州府志·风俗》(卷20)也载:“中元夜,家户各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到十五日这天,还设“孤棚”祭无主孤鬼,并延请僧众礼忏。法事完毕之后,满台的鱼肉、饭菜、馒头、果等供品,任人抢走,称为“抢孤”。三十日“关巷口”,又得设祭。旧时漳州“关巷口”日,公府街搭起高台,堆起馒头山、菜山、饭山,竖起两根高大的灯炬,入夜满街通明。这天,还延请高僧超度水陆孤魂,信男信女都前来香祈福。

      在福州,七月十五日这天许多人家备菜蔬及纸钱,并延请僧道行超度仪式,然后将所备供品的一小部分散形于空野,以施无主孤鬼,谓之“施食”。南*、古田、尤溪、光泽、大田等地,也有十五日施食的*俗。在泰宁,十五日之夜,人们在房屋前后、谷仓前、果树下以及桥头、河边、路口等处,燃香点烛,焚化纸钱,供无家可归的孤魂用,以保地方*安。上杭旧俗,在十五日这天,城中竖起幡竹,以招亡魂。各家具斋饭,放置于幡竹下。祭坛上一道士端坐诵经,坛两侧道士奏鼓乐,观者如堵,俗称“做月半”,又叫“上台”。祭毕,斋饭多为贫民与乞丐取走。连城、长汀等地则在十五日夜焚香、烧金银纸,以祭祀野鬼。

      七月十五日也有在水边设祭,祀死于水中者,称祭“流水孤”。在龙岩、诏安、同安、南安、漳*等地,夜里还放水灯。民国版《龙岩县志·礼俗志》(卷21)载:“……夜放水灯,灯以五色纸制,粘于木片上,中燃小烛一。初更时,由东兴桥沿溪而下,照溺鬼路,每放*千盏。放若干灯,溪底即映若干灯,五光十色,水面通红,为一时胜观。”诏安县中元节搞得很盛,祭祀“品物丰洁,倍于他邑”,“夜则放灯水中,千百荧烂。群观塞途,箫鼓阗喧,不减上元佳景。”(民国《诏安县志》卷1《岁时》)

      中元节前后期间的活动,福州地区称“做半段”,闽南一带称“普渡”,而且时间长达一个月。这些纯为陋*,正如晋江旧志所说:“此皆好事者造端。”

      福州“做半段”主要在*郊各乡。七月十五,一年至此已过一半,故称“半段”。“做半段”的时间,有的以十五日前后的半个月,有的更长。主要活动是定期轮流举行全村性的大宴会,分别宴请亲友,同时还要演几天戏,据说是演给神看的。“做半段”浪费甚巨,而且还伴随出现聚赌之风。闽南的“普渡”历时更长,糜费更甚。

      中元节祭祖也是一项重要活动,全省各地甚为普遍。闽南流行“月半不回无祖”的说法,“月半”即是七月十五日,外出的人不论远*,在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不过各地过鬼节的日期稍有区别。霞浦有“官三民四乞丐五”之说。祭祖有家祭与族祭之分。家祭是在家中厅堂上摆设祭品,焚烧冥钱,祭拜祖先灵位神牌。福州地区,中元祭祖都在中午进行。祭祀时,在祖先灵前焚纸衣与冥钱。纸衣为刻印有各种古代服装图式的小方白纸,或是把其他花花纹的白色纸印成黑色。把不同图形的10张纸衣折成一份,外用印有红色图案的黄纸包好,称“一袱”。黄纸正中写一“念”字,两旁写着“追念先祖,庇佑子孙”。

      传说纸衣是供祖先在阴间裁制穿用。在厦门,则有七月十五日给泉下的先人送寒衣的说法。在泰宁,有的还要高喊祖先名名字到厅堂享祀。在连城,祭祖之后,晚餐桌上的正*位置要留给祖先,同时要摆放碗、筷、汤匙等餐具,表示与先人一道过中元节。漳*民间传说,中元节祖先回家来看子孙,因此要把米缸装满,摆设的供品要十分丰盛,好让先人们感到放心与满意。 龙岩地区的上杭、长汀、连城等地还有“烧寄包”的*俗,即以金银色纸折成金锭、银锭状,然后和纸制的冥衣一道装入纸袋之中。纸袋用封条封好,封条上写明祖先名讳,再焚化,最后把这些灰烬用纸包好,投入江河或溪流之中。据传这样先人便能收到,以供在冥间使用。

      中元节族祭的规模一般较大,特别是大姓望族,祭祖更是隆重。其开支多是公共族产的收入。各家轮流主事,主事者不但要备好丰富的祭品,而且还要准备参加族祭者的午餐。

      过去,福州过中元节还有一种旧俗,即在此期间如果流行传染病,会被认为鬼怪作祟,于是便要“游塔骨”。“塔骨”是以竹编制**的形状(比人还大),披上某种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古怪,然后人套其中扛着走。入夜,“塔骨”前呼后拥,巡游街坊抓鬼怪,连续七天。最后制一纸船,把捉到的作祟鬼怪关入纸船中,跑步呐喊着把纸船放到江中,让其顺流飘去,称为“出海”。

      中元节的种种迷信活动与陋*,古时已有人下令废止。据明代弘治年间编纂的《兴化府志》(卷15)载,“太守王公弼,以其无益,尝出条约禁之”。

      1949年之后,中元节的各种陋*曾一度被废除。现在,城乡的大多数人家已经不再把中元视为节日。但是,*年来有些陋*在一些地方又有恢复之势。在闽南一带,中元节被称为鬼节,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关要“开门”,七月三十要“关门”,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家都要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请,据说是请的人越多越好。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俗中,比较典型的当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在泉州有句俗语是“七月半祭祖”,这其实是人们对逝去先辈们的一种祭奠和表达哀思。每到中元节这一天,也有的在农历七月选一天,人们以鸡鸭鱼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门前路边烧纸钱放爆竹普渡孤魂。宋代以来,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普渡祭祀仪式有所变化七月初一起,各社副曾道设瞧,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至新*成立前,泉州沿海地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唐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泉州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泉州古代普渡的祭祀活动,都有地方官员出面主持,他们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时祭”无主鬼“和城惶神,让合境无主鬼魂享受祭品而不为祟作乱人间,并利用城惶神威,倡善惩恶,令百姓安分守己,使官吏不敢欺上枉下。

      清代道光以后,泉州普渡被视为封建迷信陋俗,这与普渡信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奢侈攀比和结怨械斗等弊端有关,超出了民间信仰的范畴。像石狮“龟湖大普”之日,家家户户大操大办,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为耻,以故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助声势,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倾家荡产。泉州地方封建势力抬头控制了祀神鬼的活动,往往为私人恩怨蓄意挑起争端。有的好事者为向仇家威风,于普渡日抬出铺主公和境主公巡境出行,常常因巡境越界而导致流血械斗。清代泉州出名的“东西佛”械斗延续300多年,为祸之烈历史未有。新*成立后,普渡因被明令禁止而大为收敛,但80年代以来,民间又在鬼月私下拜敬无祀鬼魂。现在每年普渡月,*会劝导民众不作普渡,反对搞封建迷信和大肆操办,禁止喝酒闹事和酒后驾车。20xx年,晋江市曾下发文件,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明确要求群众不摆宴*,不做普渡、“佛生日”。不过似乎宣传效果不大,只是普渡没有以前热闹了。

      今天就是传说中的中元节了!有没有什么和*常不同的。

      中元节在老百姓中还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有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其实,民间之所以叫“鬼节”,无非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七月十五的*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称鬼节,上坟的日子。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说,鬼节就和人间的春节一样,人间的我们会给逝去的人送寒衣,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关就开了,一些亡魂可以回到生前的家里探望,晚上常常有亡魂四处活动,阳气低的人晚上出门就会看到许多鬼的样子,千万别出门,别回头看,否则会招来晦气,胆小的我们那时真的给唬住了,一到晚上就钻被窝里不敢露出头。

      今天是中元节,*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中元节在民间,亦称“鬼节”。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昨天正值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由于是中元节仁慈的上天也是落泪滴下几点小雨。去燕尔窝放松自己的心。一路望去,公墓烈士陵园车水马龙。堵车相当严重。

      路边的香烛生意异常的好。燕尔窝依然是孤静幽香,走在松软的草坪,寻觅山花的俊美、古树的幽暗、躺在草地仰望蓝天白云,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树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那云那天都是你怀抱的美丽。觅幽,陌纤,看古,让自己的思绪在碧绿的草地、黄菊、戏水、石桥深巷凉亭处处。不由得想起: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望远方啤酒奠撤于大地,默默祝愿在天国那些善良爱戴我们的人,依然安好。

      中元节又称鬼节,记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是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饿鬼来寻觅食物,我们家乡*惯做一些叫“什么钱”的东西(具体怎么叫我也忘了)。

      它是这样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后把沾水后的糯米粉揉均匀,捏出一块,像揉橡皮泥一样揉出一个圆,压扁,在中间按一下,最后下锅煮,等到浮上来后,放在薄塑料片上,就完成了。

      奶奶说,这天的阴魂会在街道,所以不能出去。

      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天就整天的闷在家里,不能出门,很不爽啊。

      传说,在这天出生的人,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像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长大后就慢慢的看不见了。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阅读全文]...

2022-06-22 03:16:25
  • 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

  • 中元节
  • 中元节是一个怀念的节日。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欢迎阅读收藏。

    1、《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2、《中元》

    宋·徐集孙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3、《中元燕百丈小楼诗》

    宋代:王逵

    薛老峰南更*西,小楼高阁与云齐。

    中山酒熟中元节,归去從他醉似泥。

    4、《宫词》

    宋代:王仲修

    殿阁新秋气象清,玉阶露冷半雕冥。

    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

    5、《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6、《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7、《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8、《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9、《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阅读全文]...

2022-03-04 07:02:53
  • 2021描写中元节的经典古诗大全(精选24句)

  • 中元节,经典,诗歌
  • 1、朝代:宋朝|作者:强至

    2、朝代:宋朝|作者:汪莘

    3、朝代:唐朝|作者:殷尧藩

    4、朝代:宋朝|作者:唐士耻

    5、朝代:明朝|作者:宋登春

    6、他乡逢一笑,更觉旅魂惊。

    7、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元宵*上

    8、寒坞惊花色,穷边听角声。

    9、春盘邻女送,晓树陇禽鸣。

    10、野老怜时序,壶浆慰客情。

    11、更多中元节相关内容推荐↓↓↓

    12、代人上谢丞相生朝·闻说中元生上相

    13、东院长廓约二更,风雷送雨正冥冥。

    14、*上香风转绮罗,北门东道汉萧何。

    15、忽看电掣金蛇过,照出青天一点青。

    16、楼阁影重占物阜,管弦声洽验民和。

    17、灯摇万井年光嫩,月覆千闾夜色多。

    18、相公不惜阳春曲,传与都人每岁歌。

    19、莱公比公应少歉,初度差公四日期。

    20、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倘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21、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22、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23、银光荡荡翻未奇,未若新弦初上时。尧蓂鼎来方十枝,韬藏万斛冰雪辉。

    24、闻说中元生上相,莱公勋业无以尚。阴为月兮月为臣,清光欲满银荡荡。

    [阅读全文]...

2022-06-27 00:29:15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句子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语录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说说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名言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诗词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祝福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四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