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关于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7) 语录(13) 说说(13) 名言(3) 诗词(569) 祝福(3k+) 心语(9k+)

  • 苏东坡诗词

  • 文学
  • 苏东坡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苏东坡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阅读全文]...

2022-03-14 15:12:13
  • 苏东坡诗词

  •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3、《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4、《卜算子》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5、《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6、《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7、《春日词》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8、《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9、《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10、《导引》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

      天远玉楼深。

      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

      离*色琐瑶林。云阙海沈沈。

    [阅读全文]...

2021-12-21 21:19:34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苏东坡对饮茶一道,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都写下了不少咏茶诗词。

      《仇池笔记》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水调歌头》

      己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阅读全文]...

2022-02-27 00:37:04
  • 苏东坡思乡的诗句

  • 思乡
  • 苏东坡思乡的诗句

      千山万水阻不断殷殷思乡之情,战火硝烟烧不尽拳拳爱国之心。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无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惆怅。 让我们通过这些不朽的篇章,来读懂诗人们对故乡和故国的眷恋。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苏东坡思乡的诗句,一起来学*一下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送别好友苏坚归吴时所作。“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这首词苏轼化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阅读全文]...

2022-03-30 18:01:51
  • 苏东坡的诗汇总

  • 苏东坡的诗汇总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篇二:《蝶恋花》】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篇三:《行香子》】

      苏轼(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篇四:《春宵》】

      苏轼(宋)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阅读全文]...

2022-06-09 04:56:04
  • 苏东坡传诗句

  • 苏东坡传诗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3.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3.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1.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2.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

      3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阅读全文]...

2022-02-18 20:50:47
  • 《苏东坡传》的摘抄句子

  • 阅读,文学
  • 《苏东坡传》的摘抄句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句子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的摘抄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有登龙之术,也有谦退之道,而苏东坡不愧为谦退大师。现在苏东坡的情况是,不追求政治,而为政治所追求,颇为有趣。当年王安石得势之时,他在政坛坎坷不达,不足诧异;可是如今他的同党既然当政,他仍然失败,则确属可惊了。苏东坡永远不够为一个好党人,因为他过于孤高,非常人可及。现在他的同党当政,他自己有声望,受人爱戴,有皇太后佩服他的学问人品,可是他却一直想摆脱一个颇为人羡慕觊觎的政治地位,却没有立即如愿。但是了解他气质的人,都知道他的宦海生涯不会太久的。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可是苏东坡现在,在他所谓“奸小之境”的官场,却有过多的情绪上的烦扰。政治这台戏,对有此爱好的人,是很好玩;对那些不爱统治别人的人,丧失人性尊严而取得那份威权与虚荣,认为并不值得。苏东坡的心始终没放在政治游戏上。他本身缺乏得最惨的,便是无决心上进以求取宰相之位,倘若他有意,他会轻而易举弄到手的。做为皇帝的翰林学士——其实是属于太后——他与皇家过从甚密,只要肯玩政治把戏,毫无问题,他有足够的聪明,但是倘若如此,他就是自己断丧天性了。

      ▲ 宋朝的政治制度最容易酿成用党之争,因为大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甚至在神宗元丰元年(一0 七八),*制度改组简化以后,仍然是宰相无有专责。内阁共同负责也没清楚划分的原则,以使宰相及阁员大臣能协力一致。我以前指出过,在当政者及反对者之间,也没有职权的严格划分。朝廷由多数党统治的办法,根本毫不存在。所以政治上的活动只不过是私人之间的斗争,这一点较西方尤有过之。但是政治的规范,则东西毫无二致。所以这种制度是使庸才得势的最好制度。这种政争之中也有些规则,不过主要在幕后进行时遵守而已。第一条是,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修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所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是,当特别提防开罪于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全心全意讨好于人,此等官员,纵然不能爬到宰相之位,至少不会投置闲散,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yishujia.findart.com.cn

      ▲ 但是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无批评的勇气,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就只在这一点上,他赞美欧阳修而非难王安石,因为欧阳修激扬清议,王安石则压制清议。苏东坡极其担心当时的暮气沉沉,读书人已经忘记用头脑思索。

      ▲ 他又将四月份之改革措施比如偷鸡贼,此贼自称将改过向善,以后每月只限于偷鸡一只,这是引用《孟子》上的典故。

      ▲ 当时最使朝廷感到困扰的,其实在*历史上历代皆然,就是冗吏充斥。读书人太多,而朝廷可给的官位太少。这是*多年的积弊,人竟认为一个优秀的读书人必然要“学而优则仕”。这个想法如果现在还不改,全国教育普及则国家将亡。我们有多少官位供给四万万五千万人呢?倘若考试制度认真执行,而选人唯才,则合格的考生必然为数有限,而选取的人才的素质也会提高。但是在苏东坡时代,引用亲族之风已经盛行。有好多外省来京的考生,由朋友亲戚的推荐,不用在京参加考试,便可以获得官职。每次考试若选三四百人,总有八、九百人不经过考试的。礼部就可以推荐免试生二三百人,其他还有由兵部和皇家关系推荐的。在春季祭天大典之时,很多读书人由皇上特恩免考,苏东坡说:“一官之阈,率四五人守之。争夺纷坛,廉耻丧尽。中才小官,阈远食贫,到官之后,求取鱼利!靡所不为,而民病矣。”他又说:“臣等伙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黯货以为归计。贪冒不职,十人而九。朝廷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于时。而残民败官者,不可胜数。所至州县,举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过举,谓之恩泽,非臣所识也。”苏东坡提议废除此等免试办法,严格限制*巨卿之子女亲戚,以及皇家所推荐之人。苏东坡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官吏之怠惰低能蒙混朝廷的情形,奏知太后。为这种情形,他向太后密奏多次。在几件大事的表章后,他又附有再启,请太后阅后自己保存,勿转交与中书省。yishujia.findart.com.cn

      ▲ 苏东坡任官之时,做了些怪事:

      有一个商人因债务受审。被告是一个年轻人,苏东坡让他说明他的苦况。

      被告说:“我家开了一家扇子店。去年家父去世,留下了一些债务。今年春天天阴多雨,人都不买扇子,并不是我赖债不还。”

      苏东坡停顿一下,眼睛一亮,计上心来。他一看笔砚在桌子上,忽觉技痒。

      他对那年轻人说:“把你的扇子拿一捆来,我替你卖。”

      那人回去,转眼拿来二十把素绢团扇。苏东坡拿起桌子上的笔,开始在扇子上写草书,画几棵冬日的枯树,瘦竹岩石。大约一个钟头的工夫,把二十把四扇画完,把扇子交给年轻人说:“拿去还账吧。”

      年轻人喜出望外,想不到有这么好运气,向太守老爷千恩万谢,然后抱着扇子跑出了官厅。外边早已传开太守大人画扇子卖。他刚走出衙门,好多人围起他来,争着拿一千个钱买他一把扇子,不几分钟,扇子卖光,来晚一步的,只有徒叹奈何了。

      有一次,一个由乡间赴京都赶考的书生,因有欺诈嫌疑而被捕。那个书生带着两大件行李,上面写着交京都竹竿巷苏侍郎子由,下面署名苏东坡。分明是欺诈。

      苏东坡问他:“行李里头是什么东西?”

      书生回答说:“我实在觉得对不起大人。鄙家乡的人送了学生两百匹绸子,算是帮学生的盘费。学生知道这些绸子一路之上要由税吏抽税,等到京都,恐怕只剩了一半。学生心想最出名最慷慨的文人莫过您苏氏二昆仲,所以斗胆用您二位大人的名字。万一被捕,您会体谅下情把学生释放。学生敬求大人恕罪,下次不敢了。”

      苏东坡微微一笑,吩咐*把行李.上的旧纸条撕去,亲自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地址。并且给子由写了一封短信,交给那个双手颤抖的书生带去。对那个书生说:“老前辈,这次你放心吧。即便差人把你抓到皇上跟前,担保你*安无事。明年考中,别忘了我。”

      那个穷者书生不胜惊异,万分感谢。他果然考中。回家时,给东坡这位诗人写了一封信感激深恩大德。苏东坡对这件奇遇非常欢喜,请他在家盘桓了几天。

      ▲ 苏东坡去了,饥荒来了,人民多病饿而死。真难以令人相信,苏东坡到达京都后,竟遭弹劾,说他夸大灾情,“论浙西灾伤不实。”而救百姓于饥饿竟成为政客打击他们惧怕的敌人,使之失势的题目了。就朝廷而论,京都之内自然没有饥饿问题。湖泊地区也还有半数人民尚未饿死呢。那一年,苏东坡回到京都附*的颖州,就要看到长江以北的难民,为饥饿所迫,离乡背井,跋涉五百里,到达他的治下地区,他就要看到那幅饥荒难民图了。但是元技六年(一0 九一)五谷歉收的恶果还在后面,次年的饥荒就成了大灾大难。

      ▲ 苏东坡来到了扬州,在谢恩表里他说:“丰凶皆病”。*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挡入狱。

      ▲ 他说:“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呜呼,天下苍生,奈何!奈何!

      ▲ 一个王朝若是不发生悲剧,若想保有此一王朝的权力,那些皇后则必须生一连串贤德多才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但是这是无法保证的,是人问闻所未闻的,经所未经的。天才不必然产生天才,英明之主早晚也难免生出庸弱邪恶的后代。国家的太*安乐,甚至历史发展的路线,完全要以一家遗传基因偶然的改变为转移。造物不容许某一家一姓将英才独占,所以路易十六不同于路易十四,乔治三世也不同于乔治二世。法国大革命和美利坚民主国之得以成功,要拜谢这两位法英帝王的神经质的头脑之赐了。

      ▲ 苏东坡现在要跋涉一千五百里,自*的北部到*的南部。他觉得他一生只是一站一站的往前走,而现在只是在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旅程是他狐狐落地时已由神灵决定,不过到现在他才充分明白罢了。在他五十七岁时,他已经饱历命运的荣枯盛衰,现在命运的转变,在他也不以为奇了。命中注定他最后要完全与政治断绝关系,要符合他的宿愿,使他去度求之已久的常人生活。他现在向前行进,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温宁静。在过去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何等问题,何等情形,他都以真诚勇敢之态度相向;他愿把一切付诸天命。

      1、桂花飘香已有段日子了,这些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让沉闷的房间里能飘满淡淡的桂香。楼下的几棵桂花树全开了,我有点奢望它们不要这样一下子就全开完了,一棵棵地开花,一棵棵地花落,这样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就可以持续整个秋季,甚至初冬,或更久。

      2、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3、春天到了,松花江的冰雪融化了,冰排以排山倒海之势顺流而下,随着冰排相互挤撞声,伴着哗哗哗,刷刷刷欢快的流水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当你站在松花江江桥上观看犹如万马奔腾的画卷时,又好像是在倾听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4、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也。

      5、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之声。

      6、秋又让人伤悲,这定格我印象中万木萧条的村沟荒野里扫落叶的老人,在空旷的原野中仿佛最能体现秋的凄清,每每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知道为什么总会心酸,我想不是在怨秋,可能是为这一个衰老的'灵魂在哀怨,劳作是乡下人的癖好!

      7、月亮是金黄色的,时出时没,月的阴晴圆缺都各具风韵,这是月亮的表面,而大家是否知道,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呢?表面上,我们在看月亮时,感觉到月亮是会发出金茫茫的光,使陆地上也光,但这并不是月亮所发出的光,而是由太阳的光直射月亮所影响的。

      8、在这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努力过,失望过,兴奋过,丧气过,但是我都坚持下来了,一心想着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当四十分钟跑过时,我的心跳似乎更加快了。我的心一直悬着。直到下午第四节课的时候,我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一点。

      9、我俯身捡起一片银杏树叶细细的端详起来。这片银杏树叶是金黄色的,只有叶子的边缘才只是有一点点的咖啡色;银杏叶像一个扇子一样,叶脉并不是很清楚了,银杏叶不管正面还是反面都非常柔软光滑,像一条金黄色的丝绸,闻起来还掺杂着淡淡的清香。

      10、好事不必做准备,来了就来了,最多是个喜出望外。享用谁还不会;可对坏事总无思想准备,一旦突如其来,就会措手不及,天塌地陷。因而,还属两句老话:“向最坏出准备,向最好处争取。在补加一幅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处坐,向宽处行。”

      11、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

      12、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

      13、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14、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15、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16、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

      17、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18、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19、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20、“处贫溅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每一个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

      21、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

      22、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

      23、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24、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25、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26、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7、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好词好句

    [阅读全文]...

2022-06-02 05:14:35
  • 苏东坡是个好农夫

  •   北宋元丰三年农历二月初一,黄州迎来苏轼。

      黄州是长江南岸一个境况穷苦的小镇,苏轼是一个仕途失意的贬官,二者相逢,俨然落后与落难交集,竟结出双赢之果——黄州有幸,迎来苏轼,结缘三年,回报丰厚——万古流芳,声名赫赫。而黄州,则幻化出东坡先生。

      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后,苏轼丢了太守职位,被贬至黄州,监视居住,安慰性地给个团练副使衔,但是俸禄被夺。这一年,苏轼44岁,上虽无老,下却有小,一大家子人,全等着他的俸禄过活。

      收入骤断,日子该如何过呢?苏轼“私甚忧之”。生活陷入困境,自然要穷则思变。在给秦观的信中,苏轼细道窘境及节流之法:日用不过一百五十文,月初取四千五百文,分为三十份,挂屋梁上,每日早晨举画叉挑下一串,节余的用于待客。如此节约,“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估算下来也就两万文左右。

      宋代官员俸禄比较丰厚,太守的标准工资是两万五千至三万文。苏轼做官二十多年,两万文称不上存款吧?尚不及他当太守时一个月的俸禄。这说明什么?一是不善于理财,开销较大,正如他书告友人“俸入所得,随手辄尽”;二是为官清廉,不涉贪腐。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苏轼曾有此意。但身居黄州,不谋食一家人就要喝西北风,所以即便是文坛领袖,他也要为稻粱谋。

      到达黄州第二年,苏轼身体力行务农,脱下长衫,换上农夫短衣,耕种黄州城东十多亩荒废坡地,种稻种麦,侍弄菜圃,栽桑树,种茶树。他曾经生出的弃官为农的想法意外实现,自号东坡居士,过上了诸葛亮躬耕陇亩、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般的生活。

      逆境,对苏轼而言是一种砥砺,没有谪居黄州三年的盘磨,便不会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这样的文化瑰宝。

    [阅读全文]...

2021-11-25 03:21:00
  • 苏东坡“减肥”

  • 减肥
  •   众所周知,苏轼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美食家,以他的号命名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苏轼喜欢吃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也曾克制过自己的食欲。

      据他自己写的《东坡志林》记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苏东坡决定节制饮食,每餐不过“一爵一肉”,即使有贵客临门,也不过三盘肉,可以少但不可以多。而且为了实现节食的目标,如果有人请客,一定要事先告诉人家这个标准,若主人不从,超过了这个标准,他就不去了。其实主人准备的菜再多,东坡先生您少吃点不就行了,何必拒绝人家的盛情呢,恐怕他自己也怕看见一桌子好菜控制不住,前功尽弃。

      当然,有好东西不吃是很难受的,因此苏东坡还向大家传授了节食的方法,“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也就是说,待饥饿时再吃饭,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美味,等吃饱了,就是有大鱼大肉你也不想吃了。有志于减肥的朋友不妨一试。

      苏东坡何等人物,节食当然不是为了身材苗条,他的目的是:“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瞧瞧人家,把节食当作修身养性兼持家的手段。

      不过苏东坡节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他患有眼疾,医生说不可食肉,大约肉是上火之物,病人应当吃得清淡一些,因此他谨遵医嘱。当然,苏东坡也是凡人,对于一个美食家来说,不能吃肉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即使他意志再坚定,也要找出一些不吃的理由来。

      苏东坡说,由于不能吃肉,他的嘴不干了,提*道:“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凭什么你眼睛患病让我嘴不能吃肉?苏东坡竟不能决。嘴又对眼说:“他日我痼,汝视物吾不禁也。”日后等我嘴病了,不禁止你眼睛看东西。最后苏东坡只好搬出管仲、《礼》的语录来说服自己的嘴。读罢真让人忍俊不禁,好像马季先生的相声《五官争功》一般。

      看来减肥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阅读全文]...

2021-12-07 13:44:04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句子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语录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说说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名言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诗词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祝福
关于竹子的古诗苏东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