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上初夏带拼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湖上初夏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湖上初夏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湖上初夏带拼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
从《饮湖上初晴后雨》诗题可知,诗人苏轼在西湖饮酒游赏,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西湖名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拼音解读: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g nóng mò zǒng xiàng yí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赏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拼音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拼音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拼音原文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这首宋代诗人徐元杰的《湖上》诗,写了诗人泛舟杭州西湖上,为*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景。“花开红树乱莺啼”说的是成群的黄莺鸟在开满红花的树上婉转啼鸣,烘托出了西湖春天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草长*湖白鹭飞”则写的是极目远望,只见水天一色,远处芳草泛青繁茂,*处湖水碧波潋滟,沙洲上几只白鹭怡然自得地飞翔嬉戏,意境非常优美。
诗的后两句则着重抒情。“风日晴和人意好”,是说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伴着红树、黄莺、青草、白鹭,那一叶扁舟、一湖绿水,无处不荡漾着春意,自然会使人心旷神怡,“人意好”则是贯穿全诗的一条总线。末句“夕阳箫鼓几船归”是说游人赏春流连忘返已经延长到了傍晚,伴着夕阳,箫鼓的乐声仍在湖面上回荡,表明船上游人余兴未尽。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西湖游春图啊!
我写这幅书法时,也受到诗情画意的感染,一改隶书那种*稳端庄的写法,添加进了“行书”的元素,似乎使每个字也变得“活泼灵动”起来,使整幅书法增添了几分“动感”,应该说较好地表达了诗的意境!(这幅书法用四尺条蓝宣金字书写。)
——武锋(一峰)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诗歌经过历代发展,至唐代而步入鼎盛时期,到宋代之时,已经少了唐时之气韵。就像我们今天时常感叹少有人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古诗词一样,当宋代诗人们要写诗之前,大概也常常面临思考:珠玉在前,前朝诗人们差不多已经将时节物华写得差不多了,咱们还怎么下笔?
一年也就四季,每个季节的意象也就那么多,还能怎么写?看,写春风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写春雨有“天街小雨润如酥”,写柳枝有“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春燕有“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风垂柳
那么,再怎么写能出新意?在宋代写春的诗歌里,徐俯却凭着一首《春游湖》脱颖而出,《全宋诗》《宋诗三百首》等都将其收入集子中。事实上,他使用的意象并不见特别,仍是燕子、桃花、春雨、柳树、小船诸如此类,那他是如何写活这春之画面的?
读书君认为,主要靠两个字。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桃花夹岸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飞来之时,便是江南春归之际,诗人恍然间见到燕子双飞而回,心中的喜悦之情不由升起:燕儿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再看向水边的桃花,夹岸而开,纷繁明丽。
徐俯这句“夹岸桃花蘸水开”勾勒出的意境读书君甚是喜爱,一个“蘸”字,把桃花花枝离水之*,与水面桃花之交相辉映写了出来。虽然看似用力,但实际却使用得相当巧妙。
桃花蘸水开
而要体会“蘸”字的巧妙,首先要理解“蘸”字的含义,其本意是指在液体或粉末状的物体沾一下就拿出来。所以用在这里,其实是能够感受到一种花枝蘸水的动感: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摇曳曳,时而蘸着春水,时而离水而去。
但桃花枝并不像柳枝一般下垂,它为什么能时而蘸着水面呢?诗人在下一句中写出了原因。春雨断桥人不渡,一个“断”字写出了春雨之细密频繁,春水之缓缓上涨。正因为这频发的春雨,河水上涨,使得没过了桥的一部分,让桥如断了一般,人没有办法再行渡过。而这,也是上句桃花能够蘸水而开的原因所在。
垂柳
除了一“蘸”字,一“断”字用得非常巧妙以外,徐俯这首诗还有一个特征:诗人几乎不用静态描写。整首诗锁定诗人春游湖时的所见所闻,从首句至末句,每一句,都勾勒出一幅徐徐流动的动态之景。
从双飞的燕子,到夹岸而开的蘸水桃花,从春雨不停歇导致春水上涨没过桥,到小舟撑出柳荫来,诗人一步一动,一动一景。将一幅流动的春之美景徐徐铺展开来,正解“春游湖”之题意。
双飞燕
虽用寻常物、寻常景,但徐俯此诗却仍别具一格,清代谢启昆赞其为:横塘春绿满东湖,不肯因人作步趋。这是对徐俯诗风做出的极其精当的评价。
导语: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初夏的古诗句
虽然初夏让我晕沉沉的,可是初夏也是有很美丽的.花开了,如刺桐凤凰木等,带来了另一种自然之美。
1、石榴半吐红巾蹙。——苏轼《贺新郎·夏景》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修竹畔,疏帘里。——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4、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5、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关汉卿《大德歌·夏》
7、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8、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9、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10、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11、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2、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13、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14、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1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7、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18、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19、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0、曲阑凭遍思偏长。——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21、玉盆纤手弄清泉。——苏轼《阮郎归·初夏》
22、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23、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24、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5、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26、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7、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8、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9、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0、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31、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32、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苏轼《贺新郎·夏景》
3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34、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35、春至花如锦,夏*叶成帷。——李爽《芳树》
36、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37、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杜甫《夏夜叹》
38、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39、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乐·夏日游湖》
40、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41、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42、梅雨过,萍风起。——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43、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44、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夏景》
4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46、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48、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49、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初夏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夏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古往今来,西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
西湖的每一个时刻都很美,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晴天无风还是雨天有云。即便本来是初晴后雨的恼人天气,到了西湖也是美丽得让人陶醉的。诗人正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觉得西湖的晴天,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即便是下雨,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隐隐约约,风景更佳。“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是中国文化中美的象征。西施无论是淡雅的妆饰,还是盛装的打扮,都是一样的美丽倾城。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同样美丽得让人不能自已。
西湖和西施,一个是人间仙境,一个是人间仙女。同样有不可名状的美。西湖,得名自杭州城西边的湖,指的是方位。从苏轼这首诗之后,又得到了一个美名:“西子湖”,这就不仅仅是方位,而是精神和气质了。
如果说春天是湿风,秋天是瑟风,冬天是寒风,那么初夏天则是一种清凉的风,带给我们无尽的凉意。
1、梅雨过,萍风起。——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3、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江夏别宋之悌》
4、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田园乐七首·其四》
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7、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8、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9、渐困倚、孤眠清熟。——苏轼《贺新郎·夏景》
10、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11、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12、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3、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4、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5、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初夏》
16、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幽居初夏》
17、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18、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19、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沙夏夜霜。——《江楼夕望招客》
20、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1、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
22、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夏夜叹》
23、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2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5、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26、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苏轼《贺新郎·夏景》
2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三月晦日偶题》
2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9、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李梦阳《夏城坐雨》
30、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31、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2、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4、曲阑凭遍思偏长。——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35、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36、玉盆纤手弄清泉。——苏轼《阮郎归·初夏》
37、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8、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9、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40、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1、又恐被、秋风惊绿。——苏轼《贺新郎·夏景》
4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3、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
4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5、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46、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
47、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48、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9、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杜甫《夏夜叹》
50、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湖上初夏带拼音的古诗
饭湖上初睛后雨的古诗拼音
饮湖上初雨后晴的古诗拼音
清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的拼音
初夏的古诗拼音版
带拼音的初夏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和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拼音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饮的拼音
春题湖上的古诗加拼音
苏轼古诗初夏的拼音
客中初夏加拼音的古诗
客中初夏带拼音的古诗
初夏睡起古诗的拼音
秋日湖上古诗的拼音
秋日湖上的古诗带拼音
初夏睡起古诗的拼音版
聚落初夏的古诗拼音版
幽居初夏带拼音的古诗
初夏游张园古诗拼音读的
闲居初夏午睡起的古诗拼音版
闲居初夏午睡起的古诗带拼音
湖上初雨的古诗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拚音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注音
湖上的古诗注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读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注音
饮湖上初情后雨的古诗
形容太阳大的幽默句子
关于悟的句子
描写民宿美丽的句子
表达闺密情深的句子
2017最有含义的句子
经典讽刺炫耀人的句子
余生迷茫的句子
有雅有静的句子
规矩做事的句子
关于海浪的唯美句子
污污的小句子大全
心情转好的句子
心情不好的散文句子
形容留不住岁月的句子
关于校园的好句子短的
想念过世的亲人的句子
希望爱的人好好的句子
思念婚外情人的句子
申论分论点优秀句子
感觉老公变了的句子
退出网络的句子图片
霸气古风励志句子
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句子
爱而不藏相反的句子
闺蜜感情深的句子
关于阳光的句子简短
关于渣男的句子经典
从前的我如今的我句子
夸讲馒头做的好的句子
形容缺酒友的句子
形容纳木错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