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口号

关于逍遥派口号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逍遥派口号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逍遥派口号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逍遥派口号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1k+) 说说(11) 名言(36) 诗词(17) 祝福(176) 心语(19)

  • 《逍遥游》赏析

  • 学生
  •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回答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最好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第三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无名”,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庄子告诉我们: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他们虽然自我感觉都不错,但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宋荣子禁不住要嘲笑他们。宋荣子能做到让全社会都赞誉他,却不会因此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批评他,也不因此而沮丧。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区别,明白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但也不过如此罢了,虽然他对于社会不去计较什么,但仍有未达到的境界。庄子接着又告诉我们:列御寇这个人能够驾风而行,轻巧极了,他飞行一次,十五天以后能回来。他对于求福的事,并没有专心专意去追求。但他虽然可以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靠和凭借的。庄子设想: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么他还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翻成现代汉语就是: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到这里,全篇的中心思想和盘托出,使人豁然开朗。原来,按照庄子的看法,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十分漂亮,代表着他非凡的文学成就。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段。除了想像丰富、形象逼真之外,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也是非常突出的。这篇千古妙文,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很像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道“异观”。

    [阅读全文]...

2022-03-28 13:17:20
  • 逍遥游(节选)

  • 高中
  • 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节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小船;而搁置杯子就沉落在地上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鹏鸟飞九万里,其下有巨风的承载,然后才乘风而飞,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想准备飞到南方去。

      蝉与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到*郊野林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日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寿命长的。但是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名叫棘的大夫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功立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声名。

      注释

      (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8)《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11)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凭借。息:风。

      (13)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相:互相。吹:吹拂。

      (16)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

      (17)覆:倾倒。坳(ào):凹陷不*,“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18)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

      (21)莫之夭阏(yāoè):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图南:计划向南飞。

      (22)蜩(tiá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23)决(xuè):疾速的样子。

      (24)抢(qiāng):触,碰,着落。“抢”也作“枪”。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25)控:投,落下。

      (26)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

      (27)适:去,往。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郊。

      (28)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反:同“返”,返回。

      (29)犹:还。果然:吃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31)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34)蟪蛄(huì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阅读全文]...

2022-01-19 03:04:08
  • 关于逍遥的诗句

  •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司马相如《长门赋》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诗经》

    圆落缺陷世,逍遥兜率宫。——张衡《挽陈东湖先生·真病药无功》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罗浮梦寐已多年,何日逍遥泛海船。——卢宁《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四》

    公等何逍遥,睥睨寄讲学。——黄庭坚《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

    山中寡见闻,乐清贫,逍遥百年物外身。——张可久《越调·寨儿今·春晚次韵红》

    相约逍遥游,餐霞食瑶草。——孔*仲《答陈君佐戏吟》

    散帙聊逍遥,临风游复憩。——郭奎《秋林读书为章光远赋》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谁言万事囏,逍遥可终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方回《渔家》

    此时逍遥游,不见争夺场,想见四维上下俱茫茫。——苏泂《日铸岭下狂歌行》

    有时乞鹤归,还访逍遥场。——孟郊《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司空曙《送僧无言归山》

    逍遥仙家子,日夕朝玉皇。——韦应物《清都观答幼遐》

    只有逍遥好知己,何须更问洞中天。——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逍遥高殿阴,六月无炎暑。——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吕洞宾《敲爻歌》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屈原《九章》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屈原《九章》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阮籍《大人先生传》

    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阮籍《大人先生传》

    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阮籍《大人先生传》

    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寒山《诗三百三首》

    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寒山《诗三百三首》

    自羡山间乐,逍遥无倚托。——寒山《诗三百三首》

    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张说《入海二首》

    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老气醉中犹跌宕,闲身梦里亦逍遥。——陆游《自笑·诸公衮衮几金貂》

    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李白《大鹏赋·并序》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东方朔《七谏》

    守一座安乐窝,横三尺逍遥枕,卧青青半亩松阴。——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

    九辨(二)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宋玉《九辨》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宋玉《九辨》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高适《宋中十首》

    将逍遥炉锤之外兮,尚何俛首而婴此细故。——黄庭坚《至乐词寄黄几复》

    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王褒《九怀》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白居易《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乐郊适所愿,逍遥挂尘缨。——李廌《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直应人道逍遥处,便是游鱼自乐时。——张耒《观鱼亭呈陈公度二首·千古濠梁庄惠词》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原《离骚》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屈原《离骚》

    [阅读全文]...

2022-02-16 01:42:37
  • 描写逍遥的诗句

  • 古诗文
  • 描写逍遥的诗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逍遥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2. 阴云解駮晴光好,藜杖逍遥足自怡。

      3.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4. 逍遥自是天游乐,不结沙鸥水石盟。

      5.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6. 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

      7. 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

      8. 年深须变化,泉洁自逍遥。

      9.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10. 门外杉松尽颠怪,云中鸡犬自逍遥。

      11. 情怀甘澹泊,书史自逍遥。

      12. 周子宜数来,逍遥自今始。

      13. 逍遥自足忘鹏鷃,漫浪何须寄姓名。

      14. 功名成遂真豪杰,更自逍遥享太*。

      15. 那么问对成中说,自得逍遥喜风篇。

      16. 白云满地江湖阔,著我逍遥自在行。

      17.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18.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19. 伎俩无多子,逍遥自许时。

      20.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21.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22.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23. 桐柏山头避俗嚣,篇诗斗酒自逍遥。

      24. 欹枕自逍遥,凭阑时徒倚。

      25. 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

      26.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27. 一丘一壑自逍遥,莫怪山人索价高。

      28. 终日自逍遥,濠上乐亦全。

      29. 争先杂沓人何冗,应物逍遥我自清。

      30. 逍遥自旦暮,于以畅闲情。

      清*乐(王安石)

      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西江月(王哲)

      莹彻即分内外。占得逍遥自在。

      探春令(王哲)

      逍遥自在堪经过,有玉童相贺。

      拨棹子(黄庭坚)

      横一琴,甚处不逍遥自在。

      恣逍遥(姬翼)

      周沙界、响无遮障。逍遥自在,优游偃仰。人间事、任他劳攘。

      月上海棠 呜鹤余音卷二(刘铁冠)

      全真办下无空过,布袍麻*腋袋挂。剪发*头,逍遥自在行踏。

      踏云行(马钰)

      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恣逍遥 赠韩守玄(马钰)

      恣意逍遥,逍遥恣意。逍遥自在无萦系。行坐逍遥,逍遥似醉。逍遥到处,似云似水。悟彻逍遥,逍遥养气。逍遥里面修仙计。这个逍遥,逍遥无比。逍遥去蓬岛,十洲有位。

      望蓬莱(马钰)

      钓出凡笼修不二,逍遥自在处玄机。有分看瑶。

      1.明·于谦《过菊江亭》

    [阅读全文]...

2022-03-22 19:03:28
  • 凶手逍遥 幻象丛生

  •   这个时间不该有人来访的

      我这样想

      黑夜了,门吱呀一声有冷风狂窜吹来;

      缝隙钉子飞舞如黑色幽灵翅膀

      钉子冰冷开始滴血

      氤氲那个深夜,

      朦胧睡梦中一把罪恶暴力刀直*为生存而写的粗布衣服。

      为什么我与这些丛生幻象

      互相敌视为敌?去读年少时读过的钟馗书

      怒目圆睁

      怒诉:大蛆众徒。

      

      而,如今

      势力化身黑道帮会教父。复仇钟馗斩妖除魔神符。

      

      我与大地一样悲泣痛苦*

      破碎古河

      四处奔流;

      有多少个黑夜就有多少个黑道兽爪利斧剥去活者人皮。

      门,吱呀一声

      滴血的都是悲惨人。

      ——应惩罚的凶手逍遥;

      幻象丛生。

    [阅读全文]...

2021-12-23 11:04:34
  • 描写逍遥的诗句

  • 描写逍遥的诗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逍遥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2. 阴云解駮晴光好,藜杖逍遥足自怡。

      3.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4. 逍遥自是天游乐,不结沙鸥水石盟。

      5.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6. 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

      7. 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

      8. 年深须变化,泉洁自逍遥。

      9. 自得逍遥趣,从来乐静居。

      10. 门外杉松尽颠怪,云中鸡犬自逍遥。

      11. 情怀甘澹泊,书史自逍遥。

      12. 周子宜数来,逍遥自今始。

      13. 逍遥自足忘鹏鷃,漫浪何须寄姓名。

      14. 功名成遂真豪杰,更自逍遥享太*。

      15. 那么问对成中说,自得逍遥喜风篇。

      16. 白云满地江湖阔,著我逍遥自在行。

      17.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18.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19. 伎俩无多子,逍遥自许时。

      20.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21.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22.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23. 桐柏山头避俗嚣,篇诗斗酒自逍遥。

      24. 欹枕自逍遥,凭阑时徒倚。

      25. 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

      26.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27. 一丘一壑自逍遥,莫怪山人索价高。

      28. 终日自逍遥,濠上乐亦全。

      29. 争先杂沓人何冗,应物逍遥我自清。

      30. 逍遥自旦暮,于以畅闲情。

      清*乐(王安石)

      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西江月(王哲)

      莹彻即分内外。占得逍遥自在。

      探春令(王哲)

      逍遥自在堪经过,有玉童相贺。

      拨棹子(黄庭坚)

      横一琴,甚处不逍遥自在。

      恣逍遥(姬翼)

      周沙界、响*障。逍遥自在,优游偃仰。人间事、任他劳攘。

      月上海棠 呜鹤余音卷二(刘铁冠)

      全真办下无空过,布袍麻*腋袋挂。剪发*头,逍遥自在行踏。

      踏云行(马钰)

      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恣逍遥 赠韩守玄(马钰)

      恣意逍遥,逍遥恣意。逍遥自在无萦系。行坐逍遥,逍遥似醉。逍遥到处,似云似水。悟彻逍遥,逍遥养气。逍遥里面修仙计。这个逍遥,逍遥无比。逍遥去蓬岛,十洲有位。

      望蓬莱(马钰)

      钓出凡笼修不二,逍遥自在处玄机。有分看瑶。

      1.明·于谦《过菊江亭》

    [阅读全文]...

2022-03-10 07:05:20
  • 高中课文逍遥游解释

  • 高中,解释
  • 高中课文逍遥游解释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高中课文逍遥游解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逍遥游》原文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原文全文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海。南海是天然的大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空颜色深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在那里放只杯子就会着地,这是水太浅但是船太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力量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开始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也就是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一天的时间就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一天晚上就要捣米储食;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储备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智慧少的比不上智慧多的,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做春天,五百年当做秋天。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做春天,吧八千年当做秋天。现在彭祖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吗!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没有人能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叫做鲲。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鷃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在飞蓬和青蒿之间飞翔,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联合一乡之人,道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样罢了。宋荣子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有所凭借。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这篇文章写得非常雄放奇幻,最能显示出庄子的思想和他文章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庄子在《逍遥游》中极力宣扬了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虚无主义的人生观,思想毒害性是很大的。他所鼓吹的连自己的形骸也忘掉了的“至人”是根本不存在的,那种绝对自由的“逍遥游”也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想,其实质是一种消极避世、没有理想的、空虚的主观幻境。但文章写得挥洒自如,想象丰富,不失为我国散文史上的一篇名文。《逍遥游》的全文较长,可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化了的精神境界,也是他的虚无主义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庄子所说的自由,完全是脱离实际的、违反人情物理的唯心主义的,是不足为训的。《逍遥游》的思想是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这篇文章尽情鼓吹“无待”(绝对地摆脱一切客观条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绝对的自由,极力否定“有待”(依靠客观条件的自由)。这种“无待”、“无己”的“逍遥”境界,是庄周用以逃避现实斗争,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精神麻醉剂,是超现实的空想,也是根本无法达到的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境。

      总论部分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出无论是高飞九万里的大鹏,还是似野马奔驰般的泽气和飘浮于空中的尘埃,都是有所待的,从而进一步说明无论是大形、大智、大年之物,还是小形、小智、小年之物,无不有所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都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冥”,指北海。“冥”同“溟”。北面的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从文字训诂讲,“鲲”在古代指鱼卵,可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却把它借作为大鱼。它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而且鲲会变化,变成一只鸟,叫做“鹏”。鹏也相当大,它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大。应当说,这样的大鹏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也是人不曾见过的,但浪漫主义的庄子却似乎偏要使你深信不疑,还对它进行了一番形象描写:这只大鹏岂止是大,而且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游,由北海直飞到南海天边。这只其大无比的鹏鸟腾空而起时,“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是说积满力气,怒张毛羽,一跃而起。“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到凌空后,“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天之云”,旧注解释为“若云垂天旁”,像一块云彩垂挂天边,现在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像悬挂在天边的一大块云”。这并未表达出庄子的原意。笔者认为这一句是说巨鹏凌空,就好像云行中天一样,垂阴布影其下。天空是非常辽阔的,在漫漫无际的天幕上,可以说任何东西都不会显得大,只有垂下的云影,会给人一种遮天盖地的感觉。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常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但虚构、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让人不可理解。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在整个作品的构思上、形象的塑造上是虚构的、夸张的、幻想的,但却不排斥细节描写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想象,造成虽然不是事实但又不失一种真实的气氛。下面,庄子假借所谓“齐谐”的话,并加以发挥,对于鹏飞刺天的这种情景又做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十分生动的形容(“齐谐”是一本记载各种怪异事物的书)。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说大鹏往南冥(天池)迁徙的时候,“水击三千里”,首先拍击水面斜着往上滑行有三千里地之遥。然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的意思。“扶摇”,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即旋风。说经过三千里的滑行,然后盘旋而上,一直高到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去以后,半年才一止息。它飞起来不容易,飞的时间也长久。

    [阅读全文]...

2022-06-17 01:11:26
  • 逍遥游的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逍遥游的原文及翻译

      在*日的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的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的翻译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诋毁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逍遥游赏析

      马叙伦先生《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中云:“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读《庄子》先应读懂《逍遥游》,是人们所公认的。但从晋代郭象、向秀与支遁直至时贤所论,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分歧至大。我们姑且撇开诸家诉讼,披文人情,探索一下作者的本意。

      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极形容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接着就从“上者九万里”一句荡开两笔:一写自天上九万里看地面,只见“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自地下看天空,苍茫一片,“其远而无所至极”。抽象的九万里,成为可感的景象。二是以连类譬喻的手法,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其理显而易明。这些都似说得很随意,但前可证之天文,后可证之物理,蕴含了光辉的科学思想。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蜩与学鸠之笑大鹏,是大鹏展翅的一种反衬。两相对比之后,以“小知不及大知”结上,以“小年不及大年”启下。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年寿的排比,植物与动物,自然界与社会界皆囊括其中。汤之问棘与上述内容有所重复,但并非多余。“是已”一词表示这有引证的作用,而且把小雀笑大鹏之事加以铺张扬厉,突出“小大之辩”的结论,为下文铺垫。

      “故夫”是承上之词,表明所说之事承斥笑大鹏而来。“知效一官”者流,实为社会上德才兼备之佼佼者,可算人中之杰。“其自视也”非凡。但作者以为,“亦若此矣”,只不过如斥之自以为“飞之至也”一样可笑。他们累心于一官、一乡、一君、一国,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非自适其适者也”(《庄子·大宗师》)。宋荣子就比他们强,全社会的人夸奖他也不会因而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非议他也不会为之沮丧。物我、是非、荣辱都有冷静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间毁誉的牵制。还有列子,能乘着风飞行,飘飘然超乎凡人。比之于“知效一官”者流,他们有更高的境界,犹大鹏之比于斥,均属小大之辩也。

      上已明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及”意味着绝非如郭象所云“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那种无差别境界,而是有大小高下之分的。

      列子之有待,待于风,待于“旬有五日”,有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依赖。大鹏之乘风九万里亦相类似。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乎自然的变化,不受一切条件的局限,时间无穷、空间无穷。“游无穷者”与大鹏、列子非小大之辩,而是有待无待之别。小大之辩只是量之差,在“有待”一点说,斥与大鹏、知效一官者流与宋荣子、列子并无二致;“有待”与“恶乎待”是质之异,有待是有限之游,非无穷之游;无穷之游才是逍遥之游,才是绝对的自由。

      能够得到这种无穷之游的是至人、神人、圣人。常人悲乎!“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庄子·齐物论》),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视功名为乌有,心中没有个“我”在,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何游而不逍遥!后篇几个寓言皆以阐发无功、无名、无己为义。故“至人”三句被称作全篇之眼。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逍遥游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可现实生活里,人们皆“游于羿之彀中”(《庄子·德充符》),何游而逍遥?在极不自由的环境中去追求极端的自由,不可能成为现实中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内在欲望的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鲲鹏以下,至于列子,纷繁错落,虚实交辉。或连类铺陈,或对比裁断,叙有分合,藕断丝连。所谓“烟雨迷离,龙变虎跃”(胡文英《庄子独见》),只是主角出场的前奏。“至人”一出,烟消云散,万籁俱寂。接着有请读者漫步的,是“无何有之乡”!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2.其正色邪

      无所至极邪

      邪:通“耶”,呢。

      3.而后乃今培风

      培:通“凭”,凭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6.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反:通“返”。

      7.而御六气之辨

      辨:通“变”,变化。

      8.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9.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通“繇”,喜。

      10.而征一国

      而:通“耐”,能。

    [阅读全文]...

2022-06-12 14:10:51
  • 《逍遥游》课文原文

  • 古诗文
  • 《逍遥游》课文原文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逍遥游》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注释:

      1、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一说“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此处当解释为“尽”;因为《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

      5、鹏:古“凤”字,此处借用为表大鸟之名。

      6、怒:通“努”,奋力飞举。

      7、垂天:天边。一说遮天。垂,通“陲”,边际。

      8、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徙:迁移。

      9、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0、《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

      11、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12、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3、抟(tuán):盘旋上升。扶摇:旋风。

      14、去:离开。息:气息,指风。

      15、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6、尘埃:空中游尘。

      17、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18、苍苍:深蓝色。

      19、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

      20、邪(yé):通“耶”,疑问词。

      21、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22、且夫:助词,无实义,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3、负:承载。

      24、覆:倒。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25、芥:小草。

      26、置:放。焉:兼词,于此,在这里。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

      27、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28、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29、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相当于“这时……然后才”。培风:乘风。培,凭。

      30、夭(yāo):挫折。阏(è):阻碍。

      31、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32、蜩(tiáo):蝉。学鸠(jiū):斑鸠一类的小鸟。

      33、决起:迅速跃起。决(xuè),同“赽”,迅疾。

      34、抢:撞到,碰到。一作“枪”。榆枋(fāng):泛指树木。榆,榆树。枋,檀木。

      35、时则:时或。

      36、控:投下,落下来。

      37、奚(xī)以:何必,哪里用得着。之:往。为: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38、适:去,往。莽(mǎng)苍:草色苍莽的郊野。

      39、三餐:指一天。反:通“返”,返回,下同。

      40、犹:还是。果然:饱足的样子。

      41、宿:隔夜,头一夜。舂(chōng)粮:把谷物的壳捣掉,指准备粮食。

      42、三月聚粮: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43、之:指示代词,这。二虫:指蜩和学鸠。虫,古代对动物的统称,如大虫指老虎,老虫指老鼠,长虫指蛇。又何知:又怎么会知晓呢。

      44、小知(zhì):小聪明。知,通“智”,下同。大知:大智慧。

    [阅读全文]...

2022-03-01 15:59:55
  •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

  • 古诗文
  •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庄子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浓郁的诗意表达了他那豁达的心境,向世人展示了自由世界的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海。南海是天然的大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空颜色深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在那里放只杯子就会着地,这是水太浅但是船太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力量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开始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也就是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一天的时间就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一天晚上就要捣米储食;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储备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智慧少的比不上智慧多的,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做春天,五百年当做秋天。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做春天,吧八千年当做秋天。现在彭祖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吗!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没有人能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叫做鲲。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鷃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在飞蓬和青蒿之间飞翔,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联合一乡之人,道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样罢了。宋荣子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有所凭借。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注释

      1、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为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中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义鱼子,小鱼。在这里被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庄子》中此种用法不少,如《人间世》中“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又引申为“尽”,《庄子》中此种用法更多,如“适得而几矣”(《齐物论》),“无时无几”(《则阳》)。此处当解释为“尽”。旧说“不知其几千里也”都解释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恐误。因《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释为“几仞”、“很多金子”;若要表达“几千里大”之义,应为“不知其数千里也”(《逍遥游》后文有“其广数千里”)。

      5、千里也:应有千里之大。

      6、鹏:传说中的大鸟。

      7、怒:通“努”,意为奋力飞举。

      8、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

      9、海运:指海啸。多用于形容海动风起之时。

      10、徙:迁徙。

      11、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2、《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都是十五条。

      1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述。

      14、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用于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5、抟(tuán):盘旋上升。

      16、扶摇:旋风。

      17、息:气息,指风。

      18、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9、尘埃:空中游尘。

      20、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21、苍苍:深蓝色。

      22、其:或许。

      23、正色:真正的'颜色。

      24、邪(yé):通“耶”,疑问词。

      25、其视下也: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26、且夫:助词,无实义,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7、负:承载。

      28、覆:倒。

      29、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30、芥:小草。

      31、置:放。

      32、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33、胶:用作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

      34、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35、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36、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表示这时……然后才……

      37、培风:乘风。培,凭。

    [阅读全文]...

2021-12-03 15:50:02
逍遥派口号 - 句子
逍遥派口号 - 语录
逍遥派口号 - 说说
逍遥派口号 - 名言
逍遥派口号 - 诗词
逍遥派口号 - 祝福
逍遥派口号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