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口号经典

关于长征口号经典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长征口号经典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长征口号经典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长征口号经典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7) 语录(4) 说说(2) 名言(3) 诗词(40) 祝福(1k+) 心语(55)

  • 长征诗词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长征诗词》,愿对您有所启发。

    长征诗词

    1、《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清*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4、《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6、《清*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8、《长征》

    *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9、《七律》

    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精选阅读

    *的长征诗词

    1、《七绝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2、《清*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4、《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5、《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6、《忆秦娥》

    西风烈,

    《长征》

    作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1-26 15:22:32
  • 长征五号发射时间

  • 时间,放假,节日
  • 长征五号发射时间

      长征五号(代号:CZ-5)是21世纪10年代*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种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成功,标志着*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使*运载火箭低轨和高轨的运载能力均跃升至世界第二。你知道长征五号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最新消息,之前9月1日,长征五号从天津港运至海南文昌。据央视报道称,长征五号已经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在11月初择机发射,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长征五号昵称“冰箭”,是已经设计完成的亚洲第一重型火箭,主体部分首次采用直径达5米,低轨道(LEO,一般用于载人航天、高度较低的通讯卫星、遥感卫星等)运载能力可以达到25吨级,高轨道(GTO,一般用于气象卫星、深空探测器等)运载能力能够达到14吨级。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发动机采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燃料,而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组合,由于液氢温度为-253℃,液氧为-183℃。

      据报道称,10月28日上午8:25,承载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活动发射*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稳行驶约两小时后,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最后,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将准备在11月初择机发射。

      “长征五号”11月上旬择机发射

      据*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于11月上旬择机发射,进行首次飞行试验。目前,“长五”正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准备就绪,整装待发。从2006年正式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十年磨一剑”,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身长57米腰粗5米“胖五”远超现役火箭

      “大火箭”之大,首先体现在外观上。

      与目前我国现役火箭箭体直径最大3.35米相比,长五火箭“腰身”粗了*一半,芯级直径达5米,助推器直径达3.35米。

      “不要小看这个箭体结构从3.35米到5米的跨度,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不是一个简单的放大。”*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称,长五火箭从设计的能力、仿真的手段,从加工制造一直到地面各种试验,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箭体结构制造,要加工制造5米的箭体结构,从基础的机械加工、贮箱的焊接、铆接所有的工装,都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长五火箭不仅“腰身”粗,而且“个头”大———长约57米,相当于20层楼高,虽然在长征火箭家族排行“老五”,长五火箭高度仅次于使用了逃逸塔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外形上,肥硕的长征五号就要比瘦削的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B火箭大得多,因此,不少航天爱好者昵称之为“胖五”。

      首次出征的长五火箭,在涂装设计上也与家族的其他兄弟有所区别。

      据长五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师冯韶伟介绍,相比我国现役火箭,长五火箭箭体上有一样独有的标识,那便是自己的LOGO,代替了原来大大的“CZ-5”字样。**下方的“CHN”字样、火箭LOGO下方的“LONG1MARCH”字样,这些增加的英文以及更加协调统一的元素搭配和视觉效果,都彰显出长五火箭是一枚国际化的火箭。

      “长五火箭壳体喷涂的漆与现役火箭有着很大的不同,使用了一种特制的 三防 漆。”冯韶伟说,这是考虑到海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在保证防潮、防霉菌、防盐雾的同时,与贮箱外表面的颜色保持一致,避免“肤色不均”。

    [阅读全文]...

2022-03-29 16:01:11
  • *:长征

  •   《长征》

      作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

      15、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代表的新的*。10月,*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等促使西安事变和*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16、尽开颜:红军他们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常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着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佯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m.ju.51tietu.net)“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dàng),张驰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2]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阅读全文]...

2022-02-17 15:38:33
  • *的长征诗词

  •   1、《七绝·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2、《清*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4、《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6、《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阅读全文]...

2022-07-08 13:06:14
  • 长征的诗歌

  • 诗歌,经典
  • 有关于长征的诗歌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长征的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的诗歌1

      1、《清*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2、《无题》——杨成武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

      飞兵夺泸定。

      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8、《无题》——*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

      泸定决分晓。

      9、《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阅读全文]...

2021-11-26 03:34:44
  • 关于长征的诗

  • 关于长征的诗

      一,过大荒岭

      十八盘上叹紫荆,

      古来客外路难行。

      今天再越大荒岭,

      更恨人间路不*。

      风瑟瑟,雨蒙蒙,

      盘蛇伏我入云中。

      相逢且问西来客,

      前面关山更几重?

      二,上五台山

      六月青山景色佳,

      行程百里力未乏。

      溪水潺潺鸟迎客,

      草树青青蝶戏花。

      清风有缘拂人面,

      白云无羁网罗纱。

      功名尘土国难在,

      未敢偷闲学出家。

      三。咏台怀镇

      五台青峰抱古寺,

      游人香客入台怀。

      也慕佛国清凉境,

      四面流云过山来。

      四。太原愁雨

      一路风尘入晋阳,

      细雨凄迷扰愁肠。

      无边恼恨谁能解?

      且敲棋子放疏狂。

      五。登华山

      华山奇险天下闻,

      仙踪难觅景森森。

      临壑苍松腾紫气,

      破天绝壁挂祥云。

      日迫长安秦川碧,

      烟笼黄河水天浑。

      泣血江山兴亡泪,

      天地悠悠古今人。

      六。从西安奔商州

      一辞西安赴楚荆,

      群峰拥路路难行。

      半岭行来脚下软,

      石上清流浴肤松。

      才觉峰口云天阔,

      又追丹江驾长风。

      日落山空何处宿?

      两三灯火商州城。

      七。赴荆门路上

      胎爆于道,步行数十里无村落,暮至,缓缓独行。

      欲赴荆门阻重冈,

      野风摇树倍凄凉。

    [阅读全文]...

2022-01-31 17:10:24
  • 有关长征诗词

  • 文学
  • 有关长征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七律·长征》

      作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过草地》

      作者: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4.《七律》

      作者: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5.《清*乐·六盘山》

      作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一曲悲歌震宇寰,长驱万里越千山。

      壮怀旌猎冲围堵,展翅鲲鹏翱九天。

      赤水用兵扬韬略,乌蒙磅薄战凶顽。

      奇功盖世铭青史,八十春秋仰俊贤。

      2: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记

      先遣一军路远遥,千征百战捣敌巢。

      兵锋指向惊宫壁,怀玉悲歌落九飙。

      险隘乌泥良将殒,谭家桥断恨难消。

      粟郎留得豪气在,百万雄师葬蒋朝。

      3:红四方面军长征记

      嘉陵强渡水波*,携手两军再起程。

      北上南征存异议,扬镳分道各争雄。

      沼泽三过崎岖路,百丈鏖兵挫剑锋。

      西路军魂悲壮矣,祁连巍耸悼英灵。

      4:红二十五军长征记

      孤军童旅大旗扛,赴难救国主义张。

      独树争锋围壁破,紫荆险隘似纸墙。

      征程血沃催人泪,战地情思分外香。

      携手两军基业奠,兵强马壮伴歌扬。

      5:红一方面军长征记

    [阅读全文]...

2022-02-25 01:57:35
  • 关于长征的书籍

  • 书籍,励志
  • 关于长征的书籍

      *人都知道红军长征,也都被长征精神所感动,但是很多长征故事,我们却不知道。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长征的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忆长征》

      长征“先锋将”杨成武亲历

      作者杨成武在长征时,任红四团的政委。作为杨成武同志的回忆录,全书沿着红四团这支先头部队的足迹来反映长征过程。

      书中描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和亲自接触的人物,详细记述了红军在长征路途上所完成的艰巨任务,特别是描述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越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

      《红军长征史》

      系统正史修正不确切提法

      这是唯一一部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对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该书参考了红军军史、战史、大量老一辈革命家有关论述、国内外几乎所有出版的红军长征历史著作、资料及其他历史文献,对长征及长征历史研究中的许多焦点问题都有清楚的交代,并对一些不确切的提法进行了修正。

      《红军长征》系列

      回忆史料大部分由老同志撰写

      全书包含了《红军长征·回忆史料》《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红军长征·文献》《红军长征·图片》《红军长征·参考资料》等五部分,汇集了红军有关长征的主要史料。

      回忆史料部分大部分约请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撰写,部分选用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及其他老同志过去发表过的文章,收录有萧克的《回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的《草地漫忆》等

      《红军长征记》

      1937年由丁玲主编

      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1937年由丁玲主编,原名为《二万五千里》。

      本书编著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长征结束后,有媒体在惊呼红军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恶笑红军的“粗陋无文”。所以,红一方面军刚到陕北,*同志就指示*在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亲自起草征稿信,号召参加长征的师团以上干部把“战斗经历、民情风俗、奇闻轶事择其精彩有趣的片断”写出来。“过贵州,畅饮茅台酒;进云南,大啖宣威火腿;为了给遵义人民留下美好印象,*特别要求红军干部战士在进城前要穿上鞋子,不得赤脚。”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让长征这段历史更加丰满多彩,也有力地抨击了一些嘲笑红军“粗陋无文”的声音。

      《长征回忆录》

      全书文字悲中寓壮苦中有乐

      作者成仿吾是长征的亲历者,该书再现了长征全过程和所有重大事件,也因此被认为是能满足读者系统了解长征全过程需要的经典作品。全书文字悲中寓壮,苦中有乐,生动地体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气概,比如写到红军行进在湖南境内泥泞路上,一下能滑走十几步,同志们不以为苦,反而唱起兴国山歌。

      队伍休整时,红五军团在晚会上表演了讽刺喜剧《烂草鞋》,再现了敌人跟在红军后面,只拾得无数烂草鞋的情景,笑得大家肚子痛。

      《亲历者的记忆:红军长征重大决策见证录》

      均为当事人的回忆和论述

      该书以长征中党的十几次重要会议的召开时间为顺序,从决策的角度出发,将长征中的若干重大决策过程梳理得十分清晰,比如中央红军长征做了哪些战略准备、遵义会议精神是如何传达下去的等。

      书中所收文章均为当事人的回忆和论述,同时也收录了少量与各次会议决策内容相关的电报和文件。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外国人重走长征路写成

      本书是第一本由外国人撰写的、系统反映*红军长征的著作。

      作者索尔兹伯里以古稀高龄,在1984年历时数十天重走长征路,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见了不少党史军史研究人员,同时访问参加长征的不少领导人和健在的老将军,提供了许多外界了解甚少的珍贵史料。

      索尔兹伯里在为该书的中文版撰写序言时这样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红军长征追踪》

      完全徒步重走长征路日记

      这是一本“走出来”的日记,记录了作者罗开富从1984年到1985年徒步重走长征路上368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提出并解答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时身为《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按照报社总编辑提出的“六个必须”行进:每一米都必须徒步;必须按长征的同一时间行进;必须走原路,即使山下或山上有公路,也要走红军走过的山间小路不能坐车;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1935年10月19日中央主力红军到达吴起镇,罗开富须在同一天走到;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里,必须设法徒步采访红二、四方面军的路线并作出报道。

      《红军长征记》

      《红军长征记》是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总政治部更名《红军长征记》后,作内部参考印制发行,现已难见其踪。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由*亲笔签名赠给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孤本并引起各方关注。《红军长征记》是极为珍贵的一本书,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

      《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著名作家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红星照耀*》

      《红星照耀*》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和*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长征行》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您要知道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吗?您要感受红军长征的悲壮历程吗?您要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吗?您要探究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吗?您要破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谜团吗?著名学者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

      《草地夜行》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1、《红星照耀*长征篇》

      作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和*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由美国作家、全美作家协会*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于1986年写成,三年后被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发行。

    [阅读全文]...

2022-04-23 05:59:20
  • 七律长征的诗意

  • 诗意
  •   《七律·长征》

      作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

      15、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代表的新的*。10月,*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等促使西安事变和*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16、尽开颜:红军他们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

      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着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m.ju.51tietu.net)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dàng),张驰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阅读全文]...

2022-07-25 00:52:46
  • 长征的诗词

  • 长征的诗词

      1、《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

    [阅读全文]...

2021-12-04 09:44:03
长征口号经典 - 句子
长征口号经典 - 语录
长征口号经典 - 说说
长征口号经典 - 名言
长征口号经典 - 诗词
长征口号经典 - 祝福
长征口号经典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