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关于韩愈最出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韩愈最出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韩愈最出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韩愈最出名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3) 语录(10) 说说(66) 名言(26) 诗词(600) 祝福(1) 心语(2k+)

  • 晚春韩愈古诗

  • 韩愈
  • 晚春韩愈古诗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来看看他的晚春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欢迎参考借鉴。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54:55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 韩愈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在读晚春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晚春唐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53:42
  • 写谷雨的出名古诗

  • 谷雨,出名
  • 写谷雨的出名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谷雨的出名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二、《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齐己唐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三、《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孟浩然唐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四、《芍药》

      王贞白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五、《老圃堂》

      曹邺唐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六、《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七、《白牡丹》

      王贞白(唐)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八、《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张又新(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栖树回葱蒨,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九、再有诗次其韵

      唐·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阅读全文]...

2022-07-07 13:45:38
  •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

  • 韩愈
  •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

      《送桂州严大夫》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别友人严谟时所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将深挚的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清丽工稳,质朴淡远,既是写景名篇,又是送别佳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送桂州严大夫①

      苍苍森八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输翠羽⑥,家自种黄柑⑦。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译文】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河蜿蜒曲折,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那里的山如碧玉篸一样翠绿峻秀。

      家家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色。森:高耸繁茂的样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广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色的绸带。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别在女子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羽:翠鸟的羽毛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自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几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创作背景】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拓展阅读:关于韩愈的典故

      (一)、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二)、风流成性

      据传韩愈很纵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于是韩愈听了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人陶谷《清异录》上说:“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马说》的出现,正是表现韩愈的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痛斥昏庸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阅读全文]...

2022-04-14 20:06:29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 韩愈,写作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欢迎阅读。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字词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半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主要功绩

      政治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对于韩愈对待藩镇割据的态度,郭预衡指出:韩愈《*淮西碑》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藩镇割据,而歌颂*叛的胜利;赞扬主战派,而批评主和派”,认为“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立场,不应因为碑文少写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贬低”,而且他“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还不仅表现在*定淮西的一时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文学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还应用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

      唐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时人指责。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则另撰《顺宗实录》三卷。

    [阅读全文]...

2022-02-27 10:49:08
  • 写谷雨的出名古诗(精选20首)

  • 谷雨,出名
  • 写谷雨的出名古诗(精选20首)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谷雨的.出名古诗(精选2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谷雨》

      朱槔宋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2、《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王炎唐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畴翠浪麦秋*,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3、《采茶歌》

      乾隆 清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4、《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张又新[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栖树回葱蒨,笙歌转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5、《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周朴[唐]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6、《老圃堂》

      曹邺[唐]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7、《题伍彬屋壁》

      廖融[唐]

      圆塘绿水*,鱼跃紫莼生。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8、《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李适[唐]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9、《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崔国辅[唐]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10、《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阅读全文]...

2022-04-05 23:37:28
  • 韩愈的晚春原文及译文(晚春唐韩愈古诗分享)

  • 韩愈,分享
  •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是说,草木无情,不是这样的,它们有知有觉。百花对季节的敏感比草木强。意思是,草树都知道春天快结束了,百花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争着在春天最后时光开奇斗妍。言外之意万物也惜春,争惜光阴。后两句说,杨花榆荚这种无姿无色的东西不能当做诗材取用,唯一有用的也就是它们的飞絮当作飘雪作为诗材使用。言外之意,任何事物百废必有一用。全诗哲理,谁说草木无情?花草树木都知道,惜时珍惜光阴去奋斗圆梦,不要说人了。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就连这杨花榆荚的飘絮都可以化雪作诗使用。更何况书生呢?一言以蔽之,世界万物有知有觉,任何一物生于世长于世,肯定有一用。

    译文:晚春,草树都知道春天就要完了,百花争着开奇斗妍。杨花榆荚这种无用的东西,只有把它满天飞舞的飘絮当作雪花。

    本人奉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全文]...

2022-07-07 09:35:51
  • 韩愈春雪的原文及赏析(春雪韩愈古诗翻译赏析)

  • 韩愈,春雪
  •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嫌:嫌怨;怨恨。故:故意。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阅读全文]...

2022-03-06 08:17:49
  • 韩愈写的诗

  • 韩愈
  • 1、《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2、《北极赠李观》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3、《汴泗交流赠张仆射》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4、《汴州乱二首》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5、《别盈上人》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6、《别赵子》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7、《病鸱》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事,杀却理亦宜。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8、《病中赠张十八》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9、《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10、《叉鱼招张功曹》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惊人去暂遥。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觉获饶。

    11、《长安交游者赠孟郊》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12、《朝归》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瞆。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13、《嘲鼾睡》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14、《嘲鲁连子》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

    15、《郴口又赠二首》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16、《郴州祈雨》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17、《城南联句》竹影金琐碎,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干穟纷拄地,化虫枯挶茎。木腐或垂耳,草珠竞骈睛。浮虚有新劚,摧扤饶孤撑。

    18、《池上絮》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19、《酬别留后侍郎》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

    20、《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出门愁落道,上马恐*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阅读全文]...

2022-02-11 16:22:30
  • 韩愈的诗句

  • 韩愈
  •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韩愈《听颖师弹琴》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听颖师弹琴》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韩愈《听颖师弹琴》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青青中水蒲,下有一双鱼。——韩愈《青青水中蒲二首》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韩愈《青青水中蒲二首》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阅读全文]...

2022-07-22 17:38:36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句子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语录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说说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名言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诗词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祝福
韩愈最出名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