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子规的诗句古诗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子规的诗句古诗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子规的诗句古诗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子规的诗句古诗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子规》全诗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规》全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子规》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参考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赏析】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以寄托游子的浓浓哀愁。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鸣。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顺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 (厌於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 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韦庄《酒泉子·月落星沈》
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李商隐《三月十日流杯亭》
可堪连夜子规啼,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韦应物《子规啼》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山中》
大山小山松树齐,千声万声子规啼。——汪广洋《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
应嗟我又巴江去,游子悠悠听子规。——郑谷《送进士王驾下第归蒲中》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谢枋得《蚕妇吟》
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
愁愁晓雾子规叫,起坐更盼羲和车。——刘基《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孔武仲《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马踏榆阴出汉关》
又子规啼,荼谢,寂寂春阴池阁。——周密《大?》
伏枕梦归路,子规吟翠微。——黄庭坚《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
碧鲜似染苌弘血,蜀帝城边子规咽。——顾况《露青竹杖歌》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鲍溶《子规》
谁闻子规苦,思与正声计。——鲍溶《子规》
蝴蝶三更思汉鼎,子规万里怨吴钩。——李盘《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几家大第横斜照,一片残春啼子规。——邵雍《首尾吟》
看看又及桂花时,空寄子规啼处血。——皮日休《夜会问答十》
独不禁子规,日日啼春心。——仇远《相随曲》
不待子规相劝督,衰翁何止四宜休。——吴潜《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水高只合汎归舟》
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杜甫《法镜寺》
一点归心动,夜来闻子规。——戴复古《东轩》
荒谷啸山鬼,深林啼子规。——独孤及《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杨柳含情撩别思,子规饶舌劝归人。——林景清《久雨感怀》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李涉《竹枝词》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朱彝尊《出居庸关》
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丘濬《座中有搊筝者作白翎雀曲因话及元事口占此诗》
子规简介
子规,又叫杜宇、四声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归。
苏轼含有子规的诗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含有子规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浣溪沙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含雪的诗句古诗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下文就是有关含雪的诗句古诗,我们一起学*吧。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5、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1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11、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1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风卷黄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1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1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17、几日韶华雪更侵,龙公试手本无心。
18、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1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21、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2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3、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24、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2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6、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00首含“春”字的古诗句,很美!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7 夜月
【唐】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8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赏析】诗中描绘出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酿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
9 鸟鸣涧
杜鹃啼血不如归去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杜鹃
【诗歌回放】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意象解读】
“天地间的愁种子”是诗人词客对杜鹃的雅称。杜鹃,又名子规、杜宇,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之一。古典诗歌中,意象杜鹃大致包含了三层意蕴:一是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二是身份——指亡国的冤屈帝王;三是行为——指啼血化魂。
1.游子的羁旅之愁。
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道出了千百年来游子的共同心声,最容易触动游子内心深处脆弱的情弦。于是,杜鹃就成了身处天涯充满乡愁的游子的象征物。比如,晏几道就在《鹧鸪天》中借杜鹃写尽了羁旅生活的无奈:“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深处,远离家乡的词人听见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发了思家之念与作客之愁,道出了词人对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生活叹息。
2.君主的亡国之痛。
古人常用杜鹃喻人君寄兴亡之事。胡曾在《成都》中就抒写了亡国之痛:“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杜宇虽禅位退隐,国亡身死,却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似有不甘。杜鹃哀怨凄悲、动人肺腑的叫声,怎能不让人警醒呢?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3.志士的报国之情。
杜鹃鸣叫时昼夜不停,一直到啼血为止。这种飞蛾扑火一般的壮烈情怀很容易引发忧心报国志士的共鸣。例如,文天祥的《金陵驿》中有“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再如,陆游的《三月三十夜闻杜宇》:“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这些诗词都不约而同地给杜鹃着上了个人的主观色彩,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使本已凄清感人的情思愈发沉郁悲凉、幽怨邈远。
4.佳人的春闺之怨。
自然界的声声鸟鸣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想象,杜鹃的鸣叫也不例外。于是,在闺中佳人听来,杜鹃声声中包含的就是他们内心抑郁、寒凄的伤感。例如,宋代朱淑真的《蝶恋花》中就有“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诗人借助杜鹃表达惜春、伤春之情。再如,李重元在《忆王孙》里也用“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渲染了一个冷清的环境: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杜鹃声声中,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却不得不深锁到常日紧闭的心扉中。显然,杜鹃负载了思妇的无穷哀怨。
5.离人的怀人之意。
古人常借杜鹃怀人。例如,白居易《江上送客》中的“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杜鹃声声鸣啭,哀怨而凄凉,似哭且如水,送别的凄苦便因此表达得无以复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则借子规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声,表达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抒发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总之,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杜鹃或喻游子,或喻君王,或喻志士,或喻佳人,或喻离人……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
杜鹃啼血诗歌
恋人
感情被贩子贩卖的季节
我们相拥着走过风一样的言语
屠刀在严冬里咬牙切齿
诅咒在墙角里偷窥
我们微笑着走向春天
走进了夹竹桃的芬芳
太阳把爱洒满所有的枝头和叶片
歧路却自梦之外
蛇一般地袭来
于是我们在风暴后重又陌生
陌生成两颗无言的远星
痛苦的十字架于我太沉重
我*着寻找你的目光
却已破译不出你的密码
我不会忘记
你的.声息和踪影如蛰了吗
还是自缚成沉甸甸的蚕茧了呢
休止符不该在春天里
写进我们的乐曲
有泪如泉汩汩涌出
痛苦的足音在林间草地上徘徊
含有草的古诗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唐&李白《春思》
3、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4、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唐&武元衡《长安春望》
5、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唐&齐己《小松》
6、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唐&李白《树中草》
7、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宋&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8、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9、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唐&杜甫《晚晴》
10、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唐&杜甫《绝句六首》
11、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唐&元结《农臣怨》
12、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13、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唐&杜荀鹤《小松》
14、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清&屈大均《秣陵》
1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6、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元&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17、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19、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宋&雷震《村晚》
20、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21、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22、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唐&温庭筠《南湖》
23、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宋&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24、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25、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唐&卢纶《长安春望》
26、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唐&杜牧《洛阳》
27、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魏晋&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28、一程烟草一程愁——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29、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五代&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30、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3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韩愈《春雪》
32、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唐&温庭筠《苏武庙》
33、愁草瘗花铭——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4、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唐&王维《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
35、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唐&孟郊《秋怀十五首》
36、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先秦&佚名《湛露》
37、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38、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39、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40、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宋&徐俯《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41、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唐&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42、瑶草碧,柳芽黄——宋&严仁《鹧鸪天&惜别》
43、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五代&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44、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唐&冯道《天道》
45、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6、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魏晋&曹丕《杂诗二首》
4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48、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唐&齐己《送人游塞》
49、草薰风暖摇征辔——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0、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唐&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含有风的古诗句
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
1、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
9、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1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1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14、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1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2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3、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2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2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9、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30、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31、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3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含节日的古诗诗句
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3、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C《寒食》
4、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5、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N《洞仙歌·中秋》
6、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7、的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8、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9、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10、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2、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3、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4、双缕绣盘金,*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7、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8、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9、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1、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2、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3、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4、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5、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6、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9、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1、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32、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3、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34、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5、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6、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7、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9、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i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0、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1、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42、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43、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4、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45、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8、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9、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0、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子规》全诗翻译及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子规》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吴融《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释
⑴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⑵国:故国。
⑶委:舍弃,丢弃。
⑷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⑸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⑹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⑺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⑻离:分开。
⑼长:通“常”,持续,经常。
⑽吊:悬挂。
⑾欲:想要。
⑿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⒁凄切:凄凉悲切。
⒂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译文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赏析
《子规》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从蜀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来抒发感情,描写了杜鹃持续悲鸣的情态,运用反衬极言悲苦凄惨之情。虚实结合,感情真挚动人。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含有子规的诗句
含子规的诗句古诗大全
有子规的诗句
子规的诗句
子规诗句
子规的诗句古诗
弟子规诗句
关于子规的诗句古诗
关于子规的诗句
古诗中子规的含义
古诗中带子规的诗句
弟子规的诗句
子规的古诗
弟子规的诗句古诗
子规思的古诗
古诗里有子规的
子规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关于子规的诗句古诗词
带子规的古诗
关于桂花的诗句古诗子规
古诗中的子规
关于子规的古诗
杨花子规在古诗中的含义
提到子规啼的古诗
子规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含义
弟子规苟开头的诗句
子规鸟在古诗的作用
弟子规41则的古诗
子规古诗中的寓意
弟子规写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