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关于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87) 语录(29) 说说(38) 名言(5) 诗词(1k+) 祝福(7) 心语(63)

  • 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

  • 语文
  • 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

      【意思】 远在岭南,同家里断绝了音讯,度过了一个寒冬又迎来了新春。越是走*家乡,心情越是惶恐,担心家中出事,不敢问故乡来人。

      【全诗】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岭外:岭南,从中原看岭南在五岭之外。音书:音讯、书信。

      ②情更怯:心情更加害怕,既怕听到家中不幸消息,更怕被人发现自己是逃回。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的一段汉水)时所作。首二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只就音书断绝和时间漫长两点落笔,原因在于这是诗人所最难忍受的。两句**叙来,似不着力,其实浓缩进了许多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断”、“复”二字尤见作意,富于包孕。后二句写此刻心情。诗人家乡距离“汉江”较远,所谓“*乡”是相对岭南的遥远而言。好不容易从流放之地回来了,离家乡和亲人越来越*了,应当“情更切”或大喜过望才是,怎么反而“情更怯”了呢?答案得从首二句中去找。诗人离家太久了,同家中断绝音信也是太久了,这期间他们会不会遭遇到什么不幸呢?会不会因自己被贬而受到牵连呢?因此离家越*,内心越忐忑不安,越不敢向路人打探家中消息。两句真是写尽了诗人此时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诗人成功地表现了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态和感情,真切细腻,凝炼含蓄,令人百读不厌。

      【全诗鉴赏】

      神龙二年 (706),宋之问从泷州贬所 逃归,途经湖北襄阳,渡汉 水,写下了这首诗。

      “岭外音书断”,泷州在 今广东省罗定市,在五岭之 南,故称“岭外”。宋之问以 谄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其事不甚光彩,到贬所后从冬到春,与家里都失 去了音信。此次宋之问狼狈北逃,家乡是第一个目的地,本应是极为急切 地希望回去。但渡过汉水之时,面对这滔滔的江水,他却胆怯了。他感 到:越接*家乡,越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一年中家人怎么样了?他们 安全吗?有没有挨冻受饿?他们会怎样看待自己?还会欢迎自己吗?种 种思绪纷至沓来,不禁使宋之问在汉江的小船里感慨万千。他都不敢询 问从家乡过来的人了!

      此诗诗眼,在“断”和“怯”两字。“断”字举重若轻,将音讯的隔绝用一 个斩钉截铁的动词限定住,有一种人在命运的控制下的无力之感。下两 句中,一个“怯”字,写尽了游子离家的心理:想见到家人,但却又有种种顾 虑和疑忌,担心自己在家人眼中的角色和身份,担心家人有没有变故,这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情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 该笑,该走快点还是该走慢点。这种心理状态,不但宋之问有,其他很多 处在类似境地的人都有。正因为这首诗描写出了这种人类心理上的普遍 性,耐人咀嚼,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特定条件下人类精神的复杂性。

      值得指出的是,宋之问此次潜逃而回,并没有逃回自己的家乡,而是 到了洛阳。不久之后,因其弟告变之功,他又重新恢复并擢升了官职,直 到唐玄宗即位后将他再次流放赐死。作为一个极度热衷于功利的诗人, 宋之问的品行最终玷污了他的诗。

    [阅读全文]...

2022-06-07 15:19:41
  • 五言古诗绝句《渡汉江》赏析

  • 语文
  • 五言古诗绝句《渡汉江》赏析(精选5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言古诗绝句《渡汉江》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心中越发不安;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鉴赏】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此诗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叙诗人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被贬斥到蛮荒之地,本来就很悲惨,更何况和家人又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熬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寒冬,迎来新春,心情更加凄苦。在本诗中,诗人未*行列出空间的阻隔,音信的断绝,时间的悠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逐层递进、逐步展现,这就增强和深化了游子贬居蛮荒时的愁苦、烦闷,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绝”、“复”两字,看似未着力,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绝”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却可见诗人的用心。“岭外”是从空间着眼,写出离家之远;“经冬复立春”是从时间着眼,写出离家之久。还有更令人不安的是“音书断”。通过这三层意蕴,加深了诗人在岭南时的苦闷与不安,也加深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居于贬所之时那种与尘世隔离的孤独,丧失所有精神安慰的困苦,还有度日如年的煎熬,皆清晰可感。乍读起来,这两句**叙起,似乎无惊人之处,却在无形中为下两句出色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着重言情,抒写矛盾的心情,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归途,当然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欢悦会随着家乡的临*而越来越强烈。诗人偏说“*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在一般情况下,越接*家乡心情越急切,常常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步跨进家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听家里*况。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诗人贬居岭外,与家人“音书断”,一方面自然是日日夜夜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为家人的命运担忧,怕他们被自己连累或因别的原因惨遭不幸。

      “音书断"的时间越久远,这种想念与担忧也越朝极端发展,形成了诗人既盼望音信,又怕音信到来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在诗人从贬所逃往家乡的路上,尤其是过了汉江,靠*家乡后,有了更加戏剧性的发展:原来的担忧、焦虑与模糊不清的不好预感,这时好像立刻便会被途中遇见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为残酷的事实,那么诗人长期盼望和家人团圆的愿望就会立刻破灭。所以,“情更切”变为“情更怯”,“急欲问”变为“不敢问”。在“岭外音书断的特殊情形下,这是诗人心理矛盾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情更怯”和“不敢问”,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竭力压制的迫切愿望及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抒**感的方式,既真实,而又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从此诗表达的.时空来看,前两句是一般叙述,写诗人对昔日在岭南时情况的追叙,后两句匠心独具、构思巧妙,写诗人接*家乡时的心态的描述。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主体,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诗写得很*实,没有任何雕饰,但情意真切,很是感人。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注释

      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书:信。

      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赏析/鉴赏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故乡,离家人愈*,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原文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赏析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常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家的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对于文学史上可以指名道姓的作家是如此,甚而对于一些无名氏作家也是如此。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钩勒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次句点节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色。由于岁暮天寒,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逆旅主人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于是读者看到: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更使读者进入角色,不仅看到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感到人在画图中。

      说它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这位佚名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心情,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读后经久难释,读者对诗人不曾言及的那一切似乎又了解得很多。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难道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么?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越往后读,越让人感到有一种怀古之情深蕴境中。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难道又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么?细细含味,就感到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喟盘旋句中。

      “*家池”乃襄阳名胜之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象*凿齿那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或“酒家”,而言“*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包含浓厚的怀古情绪,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他“初渡汉江”就能象老相识一样“为报*家多置酒”了。何以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一浇胸中块垒,不明说尤含蓄有味。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情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就象电影镜头的“迭印”,他先是隐然于画面中的,随着我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这个人似乎心事重重而举措落落大方,使人感到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的酸气,倒有几分豪侠味儿。这大约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种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

      【意思】远在岭南,同家里断绝了音讯,度过了一个寒冬又迎来了新春。越是走*家乡,心情越是惶恐,担心家中出事,不敢问故乡来人。

    [阅读全文]...

2022-05-22 17:39:11
  • 绝句古诗

  •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赏析: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

    [阅读全文]...

2022-06-05 01:05:01
  • 四言绝句古诗

  • 文学
  • 四言绝句古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属于*体诗的一种形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言绝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惜花》白居易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2、《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3、《翻经台(见咸淳临安志)》白居易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4、《寄题上强山精舍寺(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白居易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5、《九老图诗》白居易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6、《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白居易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

      7、《毛公坛》白居易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8、《灵岩寺》白居易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9、《白云泉》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0、《梦得得新诗》白居易

      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11、《初见刘二十八郎中有感》白居易

      欲话毗陵君反袂,欲言夏口我沾衣。

      谁知临老相逢日,悲叹声多语笑稀。

      12、《夜题玉泉》白居易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13、《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白居易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辞侵早过中桥。

      老于君者应无数,犹趁西京十五朝。

      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杜牧《江南春绝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杜甫《八阵图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阅读全文]...

2022-03-05 20:35:36
  • 古诗六言绝句

  •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顾况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简评:顾况和顾非熊父子进士,又是父子道士,

      还是正宗茅山道士,全家道士,也算没谁了。

      这首诗让人想起弗罗斯特的《雪夜林中驻马》,

      古今中外,两相对照,别有一番趣味。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简评:有点像《独坐敬亭山》!

      美不胜收之极,只是读过李白传之后,

      他所有的幽意都不可信了。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

      简评:懒人出好诗!而且符合“春困秋乏”的自然规律,

      完胜的《春晓》。桃红、柳绿、花落、莺啼,

      可以想象辋川是多么好的隐居之地,必须去看一看。

      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简评:这首《山行》好过那首《山行》。

      尤其是落落秋风吹长襟,极富画面感,

      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刘长卿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简评:“涧水浮来落花”,循着落花的踪迹寻找桃源,

      怎么跟我《大汉御犬传》里的情节一模一样啊!

      没有预约,想去就去,这样的访客情景只能令我们羡慕了。

      刘禹锡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

      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简评:想起刘禹锡,我就想起这只鱼的眼睛,

      那是说话不饶人的主。终归是“波浪”“风尘”之后,

      才能体会到“故人”情深,或者说“故剑情深”。

      朱放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简评:山中夜月,令人向往,有点像《鸟鸣涧》,

      可惜“漠漠”加重了语感,大晚上的一切那么安静,

      这个词显然不妥,破坏气氛。

      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简评:我的是“晒谷”很难受,小时候根本“喜”不起来,

      过客体会不到农家辛苦,只来讨杯水喝。

    [阅读全文]...

2021-11-27 01:18:15
  • 绝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绝句古诗的诗意

      这首绝句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整齐地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阅读全文]...

2021-11-27 00:52:42
  • 绝句杜甫古诗

  • 杜甫,文学
  • 绝句杜甫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鉴赏: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绝句(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赏析

      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绝句(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要*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绝句(三)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译文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赏析

      本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绝句(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赏析

      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阅读全文]...

2022-04-27 21:14:14
  • 五言绝句的古诗

  •   五言绝句是中国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体诗范畴。有仄起、*起二格。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阅读全文]...

2022-03-17 15:24:39
  • 7言绝句古诗大全

  •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5-18 20:14:31
  • 古诗五言绝句全

  •   五言绝句是*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阅读全文]...

2022-01-03 05:02:43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句子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语录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说说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名言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诗词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祝福
绝句邓汉仪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