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绝句古诗的评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绝句古诗的评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绝句古诗的评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绝句古诗的评课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绝句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名扬海内外)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美轮美奂)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这诗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喜此诗者甚多)
《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发着国人的爱我中华的豪情,此诗乃李白代表作之一。(绝对是古代最出名的诗之一)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诗歌)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在盛唐时代广泛流传。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王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最著名的七绝)
绝句评课稿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评课稿,希望能帮到大家!
“情”与“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樊老师执教的《绝句》,有机而有效地做到了情理相融和情理合一。她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成分,以理为骨、以情为肉,使课堂教学骨肉丰满。
1、激**感。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语言文字就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这些美的语言给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之感。《绝句》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这份情感淋漓尽致地浸透在28个文字之中。教学时,樊老师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存在意义。20xx版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多样化地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想象色彩、想象画面,充分体验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创设情境。
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以产生一系列心智活动。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研究历程进一步证明,感性的教学情境是非常有益于小学生的学*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在本课教学中,樊老师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接受知识,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增长力量,在审美的体验中丰富感受、陶冶情感,在多样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展现个性。在“融情想象,读懂诗意”环节,樊老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感受画面的美。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看到了春天的五彩斑斓,感受到田野的勃勃生机,陶醉于美妙的景致。
3、凸显情趣。
课堂情趣源自教材中提供的生动文本,它们是情趣萌生的客观基础;课堂情趣源自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的组织形式、师生的互动水*,它们是情趣发展的必然条件;课堂情趣源自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它们是情趣盎然的决定因素。在教学时,樊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让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在情趣中悟理。她启发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来表达诗歌蕴含的情趣。在品味“窗含”一词时,她拉开教室的窗帘,让学生透过窗儿眯起眼睛向远处眺望窗外的风景,进而理解诗中“含”的意趣,使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4、遵从文理。
一篇好作品不仅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也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逻辑性便是文章的骨架。把握和领会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真正地读懂文本。像《绝句》中的经典名篇更是如此。樊老师的教学显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解诗句的表层,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内核,分析其有机构成,启发学生发现并揭示对联诗的特点。她通过男女生配合读对联,让学生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并尝试用“黄鹂鸣白鹭”的句式让学生创作对联诗句。在学生思考、创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提醒他们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押韵等对联的要求。
5、凸显学理。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应通过语文学*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强调学理的课堂就是要变重“教”为重“学”,应着力去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找规律,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建立知识架构。要“授之以渔”,突出学生的学*主体性,让学生逐步掌握合理的方法,能自主地进行语文学*活动,从而有效地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语文思维体系、语文知识体系和学*方法体系,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一点,樊老师在《绝句》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此,仅摘录她的两段课堂语言加以说明:“碰到多音字,我们要学会辨别,在不同的句子中读准它们的音。再来读这两句诗,把字音给读准了。”“孩子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去看看窗外千变万化世界,你会看到很多美好的画面。”
6、传授道理。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因此,在课堂中明白道理、悟得真理、理解哲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语文学*重在“感悟”,教师要组织学生用心感受、深度解读文本,去悟道,去明理。樊老师在教学时很好地做到了学科育人、文本育人与师本育人,这种有机的渗透在她的课堂小结语中得到了升华:同学们,古诗之所以能千百年流传下来,成为咱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瑰宝,是因为我们能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美,能从诗中读到这样一种韵律美。还有很多古诗,和《绝句》一样,有着非常工整的对联,希望大家用心去阅读古诗,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
今天我有幸听了李老师的课,收获很多。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李老师讲出了这首诗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有条不紊地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听课亦是如此。在听课的过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这个新老师学*,现做如下总结:
首先,本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从课题导入——初读诗句,学会生字——精读诗句,理解诗意——背诵古诗,环环相扣。
其次,课堂读的形式多样:师范读——生自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指名读——齐读。这样改变了以往读书的单调形式,同时师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后,让学生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李老师进行了板画,让学生知道诗是可以听到的,诗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诗声情并茂将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诗句之意,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形式较新颖,达到了当堂背诵的效果。
不过,个人认为本堂课稍有不足的是:在学生写生字一环节时间有点多。同时,板书设计有点散,要是能把四幅分开的板画,整合成一幅画,到最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效果会更好。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诗。该诗语言对仗工整,清晰明了,所蕴情感欢悦,舒心畅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诗歌营造的画面感极强,读罢,一幅成都草堂明媚的春光图跃然纸上,读诗者很容易感受到写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和*的向往。
一、激趣背诗,诱发热情。
课前,黄老师通过考一考,随机点诗请学生背诵的方式,既拉*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又调动了学生学*古诗的热情,随着一首一首古诗的齐声高诵,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良好的学*氛围已然呈现。
二、注重开口,方式多样。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学生不仅要正音、读顺,更要读出韵律,读出感情,最后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黄老师重视读的训练,读书的形式较多,如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发准字音读、划分节奏读、带着理解读等。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标出的节奏自由练读,然后全班读、抽查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经过教师不停地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读得“有板有眼”,有抑有扬,精彩非常。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黄老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诗意。特别是在重点知识点的教学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针对性问题:前两句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回想以前的课文《古对今》,在这两句诗中,什么和什么对应等等,有问必有答,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析释疑,师生互动热络。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黄老师请学生们往窗外眺望,从诗歌到现实,理解“窗含”的意思,而在解释“千秋”和“万里”时,老师则联系了李白的《赠汪伦》,让同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运用。后面,当课堂出示诗歌的描写画面时,教师佐以视觉的角度,告诉学生诗歌哪些地方是*景描写,哪里又是远景描写。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就这样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获得视觉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于乐中学,于学中乐,可谓一举两得。
四、忠于课堂,适度拓展。
在学*完本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一首相关诗歌《绝句 迟日江山丽》,尝试让学生触类旁通,在本课的学*上趁热打铁,不止步于课本。这样的做法值得我思考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借鉴之。
总之,黄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得很有梯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也重视了学生合作学*、自主学*的良好*惯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这堂课不失为一堂高质量好课!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赏析: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
四言绝句古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属于*体诗的一种形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言绝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惜花》白居易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2、《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3、《翻经台(见咸淳临安志)》白居易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4、《寄题上强山精舍寺(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白居易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5、《九老图诗》白居易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6、《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白居易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
7、《毛公坛》白居易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8、《灵岩寺》白居易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9、《白云泉》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0、《梦得得新诗》白居易
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11、《初见刘二十八郎中有感》白居易
欲话毗陵君反袂,欲言夏口我沾衣。
谁知临老相逢日,悲叹声多语笑稀。
12、《夜题玉泉》白居易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13、《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白居易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辞侵早过中桥。
老于君者应无数,犹趁西京十五朝。
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杜牧《江南春绝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杜甫《八阵图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顾况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简评:顾况和顾非熊父子进士,又是父子道士,
还是正宗茅山道士,全家道士,也算没谁了。
这首诗让人想起弗罗斯特的《雪夜林中驻马》,
古今中外,两相对照,别有一番趣味。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简评:有点像《独坐敬亭山》!
美不胜收之极,只是读过李白传之后,
他所有的幽意都不可信了。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
简评:懒人出好诗!而且符合“春困秋乏”的自然规律,
完胜的《春晓》。桃红、柳绿、花落、莺啼,
可以想象辋川是多么好的隐居之地,必须去看一看。
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简评:这首《山行》好过那首《山行》。
尤其是落落秋风吹长襟,极富画面感,
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刘长卿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简评:“涧水浮来落花”,循着落花的踪迹寻找桃源,
怎么跟我《大汉御犬传》里的情节一模一样啊!
没有预约,想去就去,这样的访客情景只能令我们羡慕了。
刘禹锡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
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简评:想起刘禹锡,我就想起这只鱼的眼睛,
那是说话不饶人的主。终归是“波浪”“风尘”之后,
才能体会到“故人”情深,或者说“故剑情深”。
朱放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简评:山中夜月,令人向往,有点像《鸟鸣涧》,
可惜“漠漠”加重了语感,大晚上的一切那么安静,
这个词显然不妥,破坏气氛。
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简评:我的是“晒谷”很难受,小时候根本“喜”不起来,
过客体会不到农家辛苦,只来讨杯水喝。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体裁,属于*体诗的一种形式。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代:宋代
作者:志南
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朝代:元代
作者:王庭筠
原文: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朝代:宋代
作者:吴涛
原文: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文: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朝代:唐代
作者:张翚
原文: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孤坐正愁绪,湖南谁捣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意思是,初春的阳光普照江山,特别壮丽,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花香,冬天的冻土融化了,燕子正忙碌的飞来飞去,成群结队的鸳鸯沐浴着灿烂的春光,显得那样的舒适自然。
古诗《绝句》的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春日》
1?学生按学*《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它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六言绝句.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出差过夔州
星影照云天远,夔州灯火暮过。
许国向挟肝胆,神女拍涛棹歌。
观萤
风露深冱月寒,一叶于扇先捐。
来去混茫空照,流萤都瘗大原。
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李煜《开元乐》
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自适》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王维《春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幽居》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春景》
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
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林。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李白《秋景》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李白《冬景》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感怀》
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王建《江南》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杜牧《山行》
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王昌龄《望月》
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张仲素《山寺秋斋》
夹岸人家临镜,孤村灯火悬星。乔木千枝鹭下,深潭百尺龙吟。——岑参《村居》
烟雨湖光软漾,空濛山色生奇。忆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韦应物《烟雨》
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苏轼《惠崇芦雁》
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苏轼《题王晋卿山水》
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却是春风有脚,今朝先到柴门。——朱熹《铅山立春》
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渔家。秋水矶边落雁,夕阳影里飞鸦。——徐有贞
门外青山朵朵,窗前黄叶萧萧。独坐了无言说,回看妄想全消。——憨山大师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憨山大师
云散长空雨过,雪消寒谷春生。但觉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永明智觉禅师
空谷诸尘尽谢,止留一片闲云。伴我松根挥尘,堪多麋鹿成群。——永明智觉禅师
文字眼中幻翳,禅那心中浮尘。内外一齐拈却,大千世界全身。——永明智觉禅师
静夜钟声不住,石床梦想俱空。开眼不知何处,但听满耳松风。——永明智觉禅师
清净涵空宝镜,春来水满澎湖。照彻庐山面目,月如额上明珠。——永明智觉禅师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永明智觉禅师
入夜吟秋细雨,初晨忆夏和风。惶惶不辨时日,醉酒羞花戏虫。——木文(现代)
绝句古诗原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古诗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绝句
吕岩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绝句古诗的评课
古诗绝句的说课稿
古诗杜甫绝句的备课
古诗三首绝句的课文
对古诗七言绝句的评价
绝句的朗读课文的古诗
绝句古诗春的那篇课文
绝句古诗在课本的第几页
绝句古诗备课的基本步骤
古诗三首绝句的课后反思
值得积累的课外古诗绝句
乐乐课堂古诗王维的绝句
关于绝句古诗的课外资料
古诗绝句的教学课堂实录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关于上课的
古诗课的评课
的古诗绝句
绝句的古诗的
七言绝句绝句的古诗
画的古诗的评课
古诗绝句的义
月的绝句古诗
写古诗的绝句
7绝句的古诗
古诗绝句的诗
古诗马的绝句
绝句古诗的歌
夏之绝句古诗的
狗的绝句古诗
绝句古诗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