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诗仙李白的词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诗仙李白的词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诗仙李白的词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诗仙李白的词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在*古代文学历史上,诗词领域涉及尤为广泛,固有“唐诗宋词”之称,这也说明了唐代的诗句几乎在*古代历史上达到了鼎盛。而李白就是唐朝的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欢迎大家分享。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今年是他诞生一千三百周年。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郡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他即出生于此。五岁时,随父内迁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故别号青莲居士。李白青少年时即显才华,吟诗作赋,广览博学。“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少年时就气盛志壮,他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
二十五岁时,李白离川,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漫游各地,后来寓居安陆。后又北上太原,西入长安,东至鲁郡,交游颇广,长江上下,黄河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步游洞庭,醉后三首》)、“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一路留下了许多诗篇。李白性格豪放,广为交游,一年散金三十万。兴致一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豪不吝惜。
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吴筠等荐举,李白被召奉翰林,并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使他因此名噪天下。然而李白虽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的政治抱负,但不受重用。由于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枚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便动辄得咎,处在“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留别广陵诸公》)的境地。故仅一年余,李白便离开长安,再次远游。“还家守*,孤洁励秋蝉”(《留别广陵诸公》)。居宫一年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五十九首》)。此后,李白长期漂泊流浪,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间。结识了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等好友、知己,又写下了许多名篇。后因永王李璘事件被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为之不*。行至巫山,遇赦东还,李白悲喜交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朝发白帝城》)。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中途因病返回,次年(762年)卒于安徽当途。
李白狂放不羁,好寻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的一生订是在漫游和流浪中度过,在长期的漫游生活中,接触了各种生活、人物,领略了各地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这对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诗风都有重要影响。他的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这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他的诗,对人民的疾苦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表现了冶炼工人的辛劳;“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四首》),描写了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凄情。李白对安史叛乱予以斥责,并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李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则表达了热爱之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帝地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明方孝儒诗云:“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虽亡身不死,声名留落天地间,千载高风有谁似?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云烟飞。丈夫襟怀真磊落,将口淡天日月薄。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唯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上谁得窥其作。”这是后人对李白的颂赞。
李白为后人留下了一千余首诗,结为《李太白集》,其中的《古风》、《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很有气势,《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也都是为后人传诵的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则更为千古绝唱。
我国于1983年8月10日发行了《*古代文学家》(第一组)邮票,其中第一枚介绍了李白,邮票画面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为意境:李白潇洒地站在江边,送友远行,伫望天际渐逝的帆影,感情仍顺江流追随友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穷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拓展: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李白的墓在今安徽当涂,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虽然90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认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关于李白确切的出生地还是存在争议,大致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四川绵阳江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一、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二、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狞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三、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四、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玉阶怨》诗意解析及朗读视频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二:玉石台阶上落满了露水。深夜久站浸湿脚上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挡挡寒,透过帘缝仰望明亮秋月。
[赏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孙艺秋)
【评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本诗表达了一位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哀怨情绪。全诗极力突出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而这“怨”的背后,是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怨”正道出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浓厚的感情。
开篇两句写贵妇人站在门外,注视着远方的路。夜色已深,露水渐重,即使露水已经将罗袜浸湿,但她依然伫立着,好像她思念的丈夫正从远处走来。这两句通过含蓄的语言,写出了贵妇人焦急的神态。
后两句表现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缱绻情怀。“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迟迟不见丈夫归来,那皎洁的明月,似乎更增加了她的愁思,旧欢新愁一同涌上心头,使她备受煎熬。“却下”二字,是虚字却极传神,历来为诗家推崇。这种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忘却愁怨,实际却更添愁绪,字少情重,直入幽微。“却下”,好像是无意下帘,其实饱含幽怨。本来夜、怨都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又怕隔窗的明月照入室内,更显孤独,因此下帘。下帘之后,这凄清无眠的夜晚却更难度过,无可奈何之下,又去隔帘望月。这等忧思徘徊,恰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此微妙的思绪通过“却下”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却”字贯穿下文,可以理解为:“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这两个动作之间,愁思转折反复,意蕴悠长。中国古代讲究“空谷传音”,就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功力深厚。用月之玲珑,衬托人之哀怨,对面着笔,远胜正面直叙。
纵观全诗,不见一“怨”字,但“怨”意却贯穿始终,哀怨溢于言表,但这种“怨”都是由“爱”引出,正是由于贵妇人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才使 “爱”“怨”缠绵,感人至深。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诗仙李白鉴赏]
青莲剑-李白 独白:剑道本是生有,有中化无,武学宗师所言 一手提酒一手执剑 七剑酒已尽敌也散 哈 哈 哈第一剑出风云起 四面竹音奏一曲 一人一步映歌语 浩然正气天地许第二剑舞黑白鉴 正与恶由神明辫 是非因果轮回现 尔等可敢接一剑 第三剑起白鹤回 山涧流水气游随 白衣素素一去一回不染鲜血不染尘 第四剑是剑中锋寒霜雪落伴孤灯 名与利已化残风 一剑过后万物生第五剑伴杯中酒 青莲剑意心中有 九句诗在男儿手 十步千里不回首 第六剑唤灵中隐 剑走龙蛇神来笔 吾身此剑相融一体英雄不畏敌几 第七剑含侠骨香 万朵莲开破四方 *明拂剑我朝天去 一剑独舞穹苍独白: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 你们谁来与我饮酒作诗啊您要的是这个吧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被*誉为“”。
甫并称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交友。
小说名称:道印txt下载小说分类:玄幻小说小说作者:贪睡的龙小说进度:TXT版权来源:小说大小:1894KB小说格式:TXT小说
一本小说,里面李白是青莲剑仙
看你的描述,绝对是《风姿物语》
文/姜卫华
李白,字太白,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京城赶考。他听说考官是太师杨国忠,监官是太尉高力士,两人皆是爱财之辈,如果不送礼,即使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会录取。
李白偏偏不信这个邪,考试那天,李白一挥而就,交了考卷。杨国忠一看到李白的名字,就提笔就批道:“这样的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力士说:“磨墨算抬举了,只配给我脱靴。”便将李白逐出考场。
一年后的一天,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全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鸟兽图形。唐玄宗命杨国忠朗读,杨国忠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
唐玄宗勃然大怒:“枉有你们这班文武,竟无一个饱学之士,为我分忧。限三日之内,若无人认得,文武官员一概免官问罪。”
无奈之下,有人推荐了李白,他走上金殿,接过番书,一目十行,然后冷笑说:“番国要大唐割让高丽176城,否则就要起兵杀来。”玄宗一听,急忙问文武百官有何良策?群臣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玄宗目光扫向李白,李白会意,自信地说:“这有何难,明日我回答番使,令番国拱手来降。”玄宗大喜,便拜李白为翰林学士,赐宴宫中。
第二天,唐玄宗宣李白上殿,李白见杨国忠、高力士站在两班文武之首,便对唐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赶出,今见二人甲班,臣神气不旺。请万岁吩咐杨国忠给臣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由此可见,李白还是真得很任性!
唐玄宗心急如焚,顾不了许多,就依言传旨。杨国忠气得半死,忍气磨墨伺候。高力士强忍怒火,双手脱靴捧跪。
李白借机戏弄了杨国忠、高力士之后,就写了一封陈述利害的诏书,番使看了吓得魂飞魄丧,连连叩头谢罪。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正表达了他*生蔑视*的思想。
上元三年,李白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为什么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首推王维?
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有一个情节,香菱学诗,诗从林黛玉。
林黛玉对香菱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林黛玉首推王维的诗,然后才是杜甫和李白
林黛玉首先让香菱读王维的诗,其次是杜甫的,然后是李白的。在中国诗歌的璀璨文化长河中,唐诗无疑是最耀眼的,而唐代诗人中,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说起诗人也是*惯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次序。林黛玉把王维放在了第一位,把李白放到了最后,并且要求也不一样,对王维的诗,林黛玉要求香菱要细心揣摩熟透了,对杜甫和李白只是要求读即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香菱的身世比较适合读王维的诗歌
这体现出作者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重视和喜欢。王维最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作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我们熟知的“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这种恬淡的感觉,能让人感觉云淡风轻,其强烈的画面感,仿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红楼梦中,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孩子,少小离家,被辗转卖了两次,其内心深处是孤独的,读王维的诗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让人有出世的淡然,小说中香菱的性格也恰好是恬淡的,读他的诗,和香菱黛玉的身世比较贴切。
诗佛王维诗歌的特点和红楼梦的禅机相似
王维人称“诗佛”,一个“佛”字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那就是有哲理,有禅机。同时红楼梦中也有很深的禅机,贾宝玉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参禅悟道的过程。从开篇的一僧一道“好了歌”到贾宝玉最后出家。泱泱百年的贾府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全篇贯穿了一个“空”的思想。从这点上,红楼梦和王维的诗歌风格是相通的,所以不仅仅林黛玉推崇先从王维的诗歌学起,就是其它地方,也能看到王维诗歌的痕迹。
红楼梦的诗词歌赋中有王维诗歌的影子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尤其是省亲别墅大观园建成之后,描写其中各种景物的文字,有很多是从王维诗中化用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王维的诗《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所作的诗《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其中贾宝玉诗中“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意思是藤牵蔓引如烟似雾迷漫苑中曲径,草上露珠清冷碧翠,滴湿楼阁回廊。冷翠是形容翠绿的叶子上的露珠,非常有质感,引人联想。王维诗中“空翠湿人衣”是山中翠色凝重,似乎能沾湿人的衣裳。一样是清静幽美,清雅如画。
林黛玉替贾宝玉所作《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两首诗的语言都很清新自然,其境界怡然自得,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结构还是意境都非常相似。
在第五十四回,雪天联诗的时候,李纨所联的诗句为“寒山已失翠”,王维的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有“寒山转苍翠”。这些诗歌在字句、意境、神韵方面都非常相似,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推崇。
王维的画作和红楼梦的省亲别墅相像
王维不仅仅是诗人,同时是个画家,其画作有《辋川图》,其画作的主要内容是以一组别墅为中心,其中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建筑群古朴端庄,安静祥和。在这里有自然美景,又有诗意的生活,是一个理想的存在。而红楼梦中的省亲别墅,贾宝玉他们后来居住的大观园,也是一个理想的存在。
红楼梦中有 “暖香坞”、“蘅芜苑”、“潇湘馆”、“藕香榭”、“紫菱洲”,王维的辋川中有“辛夷坞”,“竹里馆”“木兰柴”“茱萸沜”,这些命名何其相似。王维的诗“竹里馆”中写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红楼梦中贾政看到潇湘馆后,想着日后月下能到此读书,才不枉一生。居住在潇湘馆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给人的感觉也是“独坐幽篁里”的超凡脱俗的形象。
李白杜甫虽然在诗歌中成就很高,但是李白诗歌豪放,属于浪漫主义,杜甫诗歌悲愤,属于现实主义,只有王维的诗歌清新淡然,禅意脱俗。无论是林黛玉的形象,还是整个红楼梦的意蕴,都和王维很契合,因此在香菱学诗的时候,特别推崇王维的诗歌,也就不奇怪了。
李白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李白诗词鉴赏《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诗词鉴赏《拟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李白诗词鉴赏《江上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诗词鉴赏《草书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李白诗词鉴赏《采莲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诗词鉴赏《梁园吟》
李白的诗词20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的诗词20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的诗词鉴赏
盛唐诗海波澜,万千气象,最有青春气息,最有酒香醇厚,最有浪漫热烈的,是李白的诗,是李白富有朝气的嚎叫。下面是李白诗词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1、《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赏析】: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事本寻常,诗也只寥寥数语,但因为它以朴拙的语言,表达真挚动人的感情,一直为*所爱读。
纪叟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吧!这看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诗人又沿着这条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人更为悲切,为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而我李白还活在人世上,你酿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这种想法显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啊!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常的接触,然而,这看似*常的小事,却是最令人难忘,最易引起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2、《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高度评价,表达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3、《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4、《长门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赏析】: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诗云:"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诗云:"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之超妙深曲。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
描写诗仙李白的词语
李白的古诗仙境
诗仙李白的古诗特点
诗仙的古诗作者李白
古诗关于李白的词语
关于李白的词语或古诗
李白千年之狐台词语音
李白古诗描写雪景的词语
凤求凰李白台词语音
仙气十足的李白古诗
李白凤求凰台词语音
李白赞美仙鹤的古诗词
王者荣耀李白台词语音
诗仙的古诗
李白的诗词
带诗仙的诗句
李白台词
描写五首仙气十足的李白古诗
李白的台词
关于诗仙的古诗
含有诗仙的古诗
横江词李白的古诗语音
李白的古诗串词
李白的诗词大全
李白的词和古诗
李白的古诗暗语
语文李白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李白的诗
李白的歌曲李白李白的古诗
小范诗仙背的古诗
骂人骚气的句子
经典人生句子
表达很珍惜对方的句子
形容两个人孽缘的句子
跟女友说早安的句子
形容没实话人的句子
正能量的段子句子
英文心情句子
形容做人失败的句子
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借钱伤感情的句子
创业正能量的句子
关于多肉植物的句子
形容调皮捣蛋的句子
姓宋的专属句子配图de
兄妹俩感情好的句子
形容温暖的太阳的句子
戒色的经典句子
时间看透人心的句子
摆正自己的位置得句子
关于宣传口红的句子
讽刺别人不领情的句子
形容学生时代的句子
自嘲老了的句子
祝福美女的句子
赞美狗忠诚的句子简单
像字写句子
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朋友不常联系经典句子
抽烟的搞笑句子
英语现在进行时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