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武则天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武则天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武则天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武则天诗句
篇一: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存世诗作 《曳鼎歌》[全唐诗:卷5_2]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享昊天乐?第一》[全唐诗:卷5_3]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全唐诗:卷5_4]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全唐诗:卷5_5]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全唐诗:卷5_6]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
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全唐诗:卷5_7]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全唐诗:卷5_8]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全唐诗:卷5_9]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全唐诗:卷5_10]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全唐诗:卷5_11]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全唐诗:卷5_12]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全唐诗:卷5_13]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驰云輧。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全唐诗:卷5_14]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全唐诗:卷5_15]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全唐诗:卷5_16]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全唐诗:卷5_17]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在政治上,她颇有建树。少有人知的是,武则天诗写得也很好,《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
她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
今天,我们要分享8首武则天的诗作,一起感受一代女皇的文学魅力。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诗中洋溢着作者主宰一切的豪迈气慨。其磅礴气势、凛凛威风给人一种鼓舞力量,从中透露出盛唐气象。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皇帝专制的威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首诗,也是一个诏书。
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九龙潭》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武则天与女儿太*公主一起游九龙潭时所写。
这是一首写游宴山水的诗,相当有特色。此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语句*实,情感质朴,虽然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五律格式。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这是一首写游宴山水的诗,相当有特色。第一句表明时节,第二句说明和谐愉悦的气氛,第三四句描写美景,五六两句突出主题,最后两句写分别的不舍。此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虽然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五律格式。
律诗体制的定型和规范化,沈佺期、宋之问贡献较大,作为最高统治者,武则天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她的时代,还称不上是唐诗繁盛的时代。但有了她的精心培育,唐诗已经蓄势待发,预示着它的繁盛时代终将到来。
《曳鼎歌》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这是一首四言铭文。
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公元696年,武则天重铸九鼎,表明其*已趋巩固。女皇亲撰铭文,以示重视。
武则天以三皇五帝这些圣君自况,抒发了政治者的豪情,此诗气势雄伟,音韵铿锵,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品。
《赠胡天师》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天师是对修道者的尊称。
看题目,这是武则天写给胡天师的诗。高人有高尚的志向,着山服在山里修道。远远地像隔着山月,隔着烟霞的身影越来越远。
前两句塑造了一个在山中潜心修道的形象。后两句写天师修道的经过。词句工整,其中也包含了武则天向往修道升天的愿望。
《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 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这也是一首游乐诗。
“万仞高岩藏日色, 千寻幽涧浴云衣”对仗工整,语句清新,其中,可见诗人的闲适和对自然风景的喜爱。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1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2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3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4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形容武则天霸气的诗词5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武则天语录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武则天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2、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5、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8、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9、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1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2、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1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1、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4、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5、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6、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7、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9、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怀疑而不信。
10、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11、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12、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13、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14、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5、理官莫如*,临财莫如廉。
16、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17、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18、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19、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20、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
2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22、君臣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23、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4、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5、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26、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27、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8、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29、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30、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1、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3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3、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4、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35、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6、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5、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8、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9、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10、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11、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1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3、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4、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1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6、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9、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20、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2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2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语录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则天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5、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8、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9、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10、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11、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1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3、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4、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1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6、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9、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20、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2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2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2、做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不是掌管天下,而是围着丈夫和孩子,一起享天伦之乐。
3、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心急会是自己害自己。
4、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5、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6、一件事,一个人,突然就觉得老了,像一条蚕吐完丝后那样,一时间就老了。
7、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8、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9、要的更多,要的更大!
10、自古能成大事者,必须要沉的住气。
1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3、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2、我们女人不比男人差。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4、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15、一个女人是逃不过命的。我倒要看看一个人的仇恨,到底要有多大的力量。
16、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恩怨从来都是纠结的。
19、始终难以理解,做儿女的竟然要谋父母的.反。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彼亦一是非,此亦是非。
21、一个女人经历了生老病痛,磨难,幸福,拥有,失去,蓦然之间才知道,懂得了很多很多。
22、有时候,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
2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24、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2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26、就不能痛痛快快醉一回吗?
27、操心得心身都憔悴了。
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奇迹,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女人敢像武则天这样公然称帝,在以男性为尊的封建社会中,这无疑是突破性的壮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供大家参考。
摘要: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都要涉及酷吏的问题,有些学者甚至把酷吏问题作为武则天“残忍”的依据,从而得出武周社会的“黑暗”的结论。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认为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指出用酷吏问题来否定武则天是不恰当的。
关键词:武则天;酷吏;政敌
收稿日期:1998—03—24·73·
中图分类号:K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1999)01—0037—05
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酷吏,因而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把武则天与酷吏联系起来:有人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有人则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事实上,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实行了“酷吏政治”。至于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一、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
大家知道,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若从显庆五年(660)十月参预朝政算起,到神龙元年(705)正月退位,前后将*半个世纪。若从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算起,独自控制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21年。即使从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算起,当皇帝的时间也有15年。如果我们把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划分为辅政、临朝、称帝三个阶段,具体考察一下各个阶段的历史,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武则天只是在改朝换代前后的特殊情况下才重用酷吏的,酷吏存在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
武则天辅政阶段历时23年。这一阶段,唐高宗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只是以皇后的身份参预朝政。但是由于唐高宗“头重目眩”的病经常复发,又患上了可怕的虐疾,(《旧唐书》卷5)所以*大事常由武则天处理。这种情况在宰相上官仪被杀后表现更为突出。史载“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201)这说明,武则天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在辅佐高宗的日子里,武则天“内辅时政”,“忧劳天下”(《唐会要》卷63),是很有作为的。她不仅克尽妇职,亲祀先蚕,从驾封禅,重用学士,著书立说,而且上书言事,出谋划策,协助高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当时武则天是主张“以道德化天下”的(《新唐书》卷76)。她曾建议“王公以降皆*《老子》”,反对酷刑和苛政,希望通过约法省刑、无为而治的办法实现天下大治。所以当时她虽广开仕途,扶植新贵,但并没有使用过一个酷吏。当时社会上也没有出现一个著名的酷吏。很显然,武则天在辅政期间并无器重酷吏之事。
武则天临朝称制时间较短,只有6年,但这6年是武则天政治生涯发生转变的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以皇太后的身份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在临朝之初是很想大有作为的。她在《改元光宅赦文》中表示要“励精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区寓致南风之泰……冀上不负于尊灵,下微申于至恳”(《全唐文》卷96)。也就是说,她要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治理国家,以报答唐高宗的顾托和天下人的推戴。为此,她决定旗帜尚“金”,同时改变百官服色和称谓,准备通过网罗人才、放宽刑法的办法“大收人望”(《旧唐书》卷50)。但是,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天下颇多流言异议”(《旧唐书》卷90)。光宅元年(684)九月,发生了徐敬业的叛乱,对武则天形成很大的威胁。叛乱*息后,武则天改元“垂拱”,仍表示要一如既往,无为而治。她在《颁行律令格式制》中说:“朕情在爱育,志切哀矜。疏网恢恢,实素怀之所尚;苛政察察,良夙心之所鄙。方冀化致元为,业光刑措。”(《唐大诏令集》卷82)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她的理想无法实现。由于“将相阴谋”(《通典》卷169),“人多逆节”(《旧唐书》卷91),武则天不得不用酷吏来打击政敌。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武则天才开始重用酷吏。垂拱初年,酷吏兴起,索元礼、周兴、万国俊等纷纷出笼,造成了恐怖气氛。但垂拱四年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转变,酷吏的活动就大大减少了。
当皇帝的15年是武则天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这一事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虽然支持武则天的人很多,但在暗地里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了清除政敌,巩固新生的武周*,武则天在天授年间仍不得不重用一些酷吏。所以在武周初年,酷吏仍然较多,来俊臣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不过,这种局面维护的时间并不太长,政局稳定后,武则天即不再器重酷吏。万岁登封元年(695)十月,武则天颁发了《减大理丞废秋官狱敕》,重新提出了约法省刑、无为而治的主张。她说:“崇德简刑,列辟之彝范;并官省事,有国之良图。”“今远*无缧绁之冤,老幼有歌谣之乐。人皆迁善,政在维新。丹笔刑官,已绝埋梧之听;黄沙狱户,将为鞠草之场。”“幸悉心而慎罚,同底绩以胜残,伫弘勿辟之规,用阐元为之化。将使三千之罪,永绝当年;岂惟数百之刑,仅宽于昔代!布告天下,识朕意焉。”(《唐大诏令集》卷82)显然,到这个时候,武则天就已不再重用酷吏了。神功元年(697)六月来俊臣被杀后,酷吏死鼠殆尽。从这时起,到武则天退位,再也没有出现过酷吏。
二、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
武则天之所以在改朝换代前后重用酷吏,完全是为了打击政敌,巩固*。从大量资料来看,武则天本来是反对滥刑,反对酷吏的;当她的统治受到政敌严重威胁的时候,她要用酷吏诛杀异己,摆脱危机;当她的统治稳固后,她又要以循吏治天下,而把酷吏无情地予以抛弃。种种迹象表明,酷吏不过是武则天诛锄异己、打击政敌的工具。
首先,酷吏是在武则天的扶持下兴起的。
武则天扶持酷吏是徐敬业起兵以后的事。文明元年秋,武则天临朝不久,徐敬业“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旬日之间,“得胜兵十万”(《资治通鉴》卷203)这次起兵虽很快*定,但隐藏下来的反对派仍有很大势力。这些人“密有匡复之志”(《旧唐书》卷76),时刻准备颠覆武则天的统治。由于这些人尚未起兵造反,不能用大军征讨,只能用残暴酷烈、滥用刑法的官吏加以惩治。所以当有人建议武则天“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旧唐书》卷183)的时候,武则天便改变了以往对酷吏的态度,开始扶持酷吏。史载:垂拱元年(685),武则天“疑天下人多图己,……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资治通鉴》卷203)。大凡善于罗织者皆得到武则天的扶持。如来俊臣告密不久,“则天重其爵赏以酬之”(《太*广记》卷267),使“朝官侧目”(《朝野佥载》卷3)。傅游艺滥刑之后,“基年之中历衣青、绿、朱、紫”(《资治通鉴》卷203)。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支持,垂拱、天授之际绝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酷吏。
其次,酷吏基本上是按照武则天的旨意行事的。
武则天“大开诏狱,重设严刑”(《旧唐书》卷50),扶持酷吏的目的,是要让酷吏用法律的武器去诛锄异己,铲除政敌。而酷吏大体上也都有揣时希旨的本领,“构似是之言,成不赦之罪”(《唐会要》卷41),“执法不挠”(《文苑英华》卷674),“务在诛夷”(《旧唐书》卷85)。不仅惩治武则天的政敌,就连“逆党亲属及其交游有涉嫌疑”者,也“莫不穷捕考校”(《旧唐书》卷50)。为了摄服罪犯,他们往往“竟为讯囚酷法”;“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谓之‘凤皇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谓之‘驴驹拔橛’;或使跪棒枷,累甓其上,谓之‘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引枷向后,谓之‘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以醋灌其鼻;或以铁圈毂其首而加楔,至有脑裂髓出者”(《资治通鉴》卷203)据说周兴、索元礼所杀各数千人,来俊臣所破千余家(《资治通鉴》卷204),丘神责力亦破千余家(《旧唐书》卷186),吉顼等破三十六家,“亲故连累鼠逐者千余人”。酷吏的这些做法,沉重地打击了武则天的反对派,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巩固*扫除了障碍。武则天的大臣朱敬则说,武则天开告端,用酷吏,“故能计不下*,听不出闱,苍生晏然,紫宸易主”(《旧唐书》卷90)。《新唐书》的作者说,武则天因酷吏以自肆,“不出帏闼,而天命已迁”(《新唐书》卷209)。《旧唐书》的作者也说武则天因酷吏坐移唐鼎,“天网一举而卒笼八荒”。这说明,酷吏在武则天称帝前后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帮助武则天诛杀政敌。再者,酷吏的衰亡也与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武则天两度重用酷吏,只是为了消灭政敌,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她不允许酷吏有其他“越轨”行为,尤其是政敌被杀、政局稳定之后,武则天立即改变了对酷吏的态度,由重用变为抑制。随着武则天态度的转变,酷吏很快走上了衰亡的'道路。史载天授二年(691),武周*刚刚稳定,武则天即贬杀了酷吏丘神责力、周兴、索元礼和傅游艺。丘神责力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杀的。(《新唐书》卷209)周兴被告“谋反”,“诏宥岭南,在道为仇人所杀”,索元礼“座赃贿”,列于狱中。(《朝野佥载》卷2)傅游艺“梦登湛露殿,旦而陈于所亲,为其所发,伏诛”。长寿(692—693)以后,主要的反对派大体上已被消灭,“众心已定”(《资治通鉴》卷205),武则天再次决定“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旧唐书》卷6)。酷吏候思止、来子王旬、王弘义、郭霸、万国俊等相继死亡。万岁登封元年(695)十月,武则天下令减大理丞,废秋官狱。次年,将用法宽*的徐有功擢拜为“左台殿中侍御史”(《资治通鉴》卷205)。神功元年(697)六月,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把来俊臣送上了断头台。就这样,酷吏被武则天无情地抛弃了。
三、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
由于酷吏只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所以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下当时每个酷吏的履历就会明白。据两唐书《酷吏传》记载,武则天统治时期共出现过11位著名的酷吏,他们是丘神责力、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王弘义、周兴、来俊臣、傅游艺、来子王旬、郭霸和吉顼。这些酷吏的经历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
丘神责力是左卫大将军丘行恭的儿子。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始任左金吾卫将军。翌年赴巴州监视章怀太子,因章怀太子自杀,左迁为叠州刺史。垂拱年间官复旧职,与周兴等人推鞫制狱,以酷暴著称。垂拱四年率军镇压越王贞的叛乱,以功加左金吾大将军。天授二年下狱伏诛。索元礼出身于少数民族家庭。故史书上说他是“胡人”。武则天在*息徐敬业叛乱之后,“恐人心动摇,欲以威制天下”。索元礼向武则天告密,受到武则天的接见,被“擢为游击将军”,并成为最早在洛州牧院推案制狱的酷吏。据说索元礼“性残忍”,武则天曾多次召见索元礼,“张其权势”。但直到天授二年被杀时,索元礼仍然是一名小小的“推事使”(《朝野佥载》卷2),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地位。
候思止本为高元礼家奴,以密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起家。初任“游击将军”。天授三年升为朝散大夫、左台侍御史。与来俊臣等推案制狱,“苛酷日甚”。后因奏请娶赵郡李自挹女,被宰相李昭德处死。
万国俊系洛阳人氏,少年时以险诈闻名。垂拱以后,任司刑评事,受到来俊臣的赏识,被引为判官。天授二年摄右台监察御史,常与来氏同按制狱。长寿二年赴岭南杀流人,授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不久病死。
王弘义,冀州衡水人。以告密入仕,授游击将军。天授年间任右台殿中侍御史。长寿年间,升为左台侍御史。常与来俊臣“罗告衣冠”,推鞠狱讼。延载元年(694)被流放至琼州。后矫诏北返,事泄被杀。
周兴少以明*法律入仕。初任尚书省都事,后迁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垂拱年间屡受制狱。天授元年九月晋升尚书左丞。次年十一月与丘神责力同时下狱,论罪当死,武则天“特免之”,流放岭外,死于道中。
来俊臣垂拱年间以上书告密受到武则天接见。天授元年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开始推按制狱。天授二年任左台御史中逊,以残暴酷烈著名,成为影响最大的酷吏。如意元年(692),诬告大臣狄仁伙等六人“谋反”,又推鞠大将军张虔勖等人于洛阳牧院。长寿二年升为殿中丞。坐赃,被贬为同州参军。万岁通天元年(696)召为全宫尉。不久升任洛阳令、司农肖卿。其后欲诬告皇嗣、太*公主及武氏诸王,结果落了个被“弃市”的下场。
傅游艺载初元年(689)为合宫主簿。累迁左肃政台御史、左补阙。因“上书称武氏符瑞”,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擢拜给事中。数月**相。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守鸾台侍郎。武则天改唐为周后,赐姓武氏,加银青光禄大夫。一年之中连升数级,“时入号为四时仕宦”。但不久即被告“谋反”,命丧黄泉。
来子王旬永昌元年(689)上书言事称旨,被任命为左台监察御史,按照武则天的旨意推鞠诏狱。天授年间告雅州剌史刘行实兄弟谋反,迁游击将军。长寿元年被流配爱州。
郭霸天授二年以宋州宁陵县丞应“革命”举,至神都洛阳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如意元年迁左台殿中侍御史。长寿二年官至右台侍御史。后疑惧自杀。
吉顼举进士,累迁明堂尉。万岁通天二年告刘思礼等人谋反,拜右肃政台中丞,“日见恩遇”。圣历二年以天官侍郎身份入相。后与武懿宗争功,被贬为琰川尉,再转安固尉,死于任所。
从上述情况来看,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大部分都是御史台官。他们或“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或“纠举百僚,推鞠狱讼”(《旧唐书》卷44),职责基本上都和司法有关。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的这11位酷吏中,影响最大的酷吏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周兴官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官止司仆少卿(从四品上),此三人皆未至宰辅。在当时的酷吏中,官至宰相的只有傅游艺和吉顼两个人。傅游艺从天授元年(690)九月十三日同凤阁鸾台*章事,到天授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下狱自杀,当宰相有一年多时间。在当宰相的一年间只有两个建树:一是“诬族皇枝”,说李氏宗室谋反,要求武则天“大义灭亲”,诛杀皇室成员;一是陷害流人,说
被流放的犯人“怨望”,请发六道使以杀之。吉顼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作酷吏,《新唐书》就没有把他列入《酷吏传》中。他在圣历二年(699)腊月二日升为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章事,久视元年(700)正月二十八日即被贬出朝廷,为相时间还不足一年,在政治上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新唐书》卷117)至于其它的酷吏,就更不能参预朝政了。由此可见,酷吏虽然有时“作威作福”,但根本不能左右国家政治。
事实上,武则天一直把行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在临朝和称帝的21年间,她总是日理万机,躬亲庶政,“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旰食忘眠,希缉南薰之化。”(《全唐文》卷96)协助她处理朝政的主要人物不是酷吏,不是外戚,也不是男宠,而是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贤才。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05中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段话就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真实写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微妙的。在酷吏问题上,武则天的心理是矛盾的。从总体上看,她是反对滥刑,鄙视酷吏的,她要约法省刑,以“道德”化天下。但当她的统治受到反对派的严重威胁时,又不得不纵恿酷吏,滥用刑法,打击政敌。所以武则天只是把酷吏当作消灭政敌的工具;而酷吏也只是充当了“鹰犬”的角色。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此外,武则天在重用酷吏的时候也重用过许多“循吏”。因此,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当的。值得注意的是,酷吏并不是武则天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曾出现过不少酷吏。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酷吏立传以来,《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隋书》等正史中都列有《酷吏传》。这说明酷吏的存在是*古代的普遍现象。毋庸讳言,酷吏的某些作法是残暴的,影响是恶劣的。但是对各个时代酷吏的作用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武则天曾两度重用酷吏,完全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汉武帝也曾重用过十二位著名的酷吏,并没有人把汉武帝说成暴君。为什么一定非要把使用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主要根据呢?
1.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3.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4.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5.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6.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7.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8.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9.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10.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1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13.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14.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15.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1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1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8.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19.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诗经: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注释:
1、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2、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
3、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4、王:此指武王。配:指上应天命。
5、求:通“逑”,匹配。马瑞辰《毛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6、言:语助词。命:天命。
7、孚:使人信服。
8、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式:榜样,范式。
9、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举一以概之。王引之《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10、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11、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
12、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13、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14、兹:同“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15、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16、於:感叹之词。斯:语助词。
17、祜:福。
18、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
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
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
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
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
长啊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
长啊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赏析: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展》说:“《下武》,康王即位,诸侯来贺,歌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并及康王善继善述之孝而作。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陆堂诗学》。陆氏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此诗,谓“‘下武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临君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朱,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也”。陈氏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兹从陆、陈之说。
《下武》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着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关于武术的诗词
关于武术的诗词有那些呢?各位同学,你们知道吗?看看小编整理的'关于武术的诗词吧!
儒侠
铁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书香涤月影,墨韵荡秋思。
葬剑悲声切,拈花恨意迟。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
荆轲
丹心负美名,抚筑傲侠群。
剑映秦都月,风啸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过千巡。
铸剑当折剑,英雄我与君。
梦李白
梦里知是诗仙至,我命清风赊酒来
问我能饮千杯否?笑答舍命陪太白
宽衣礴带写春秋,甘为杜康阶下囚
雄才济世逢时耳,经纶岂为王孙留
云汉巍峨卿将醉,唐风追至劝君回
笑言酒兴未及半,春风琵琶不必催
引歌醉卧东流水,落日岂知游子情
美酒泛得扁舟否?泊来故乡秋月明
酣歌岂惧青春逝?白发尤能唱楚辞
秦关汉月俱风流,入卿袖中皆成诗
酒意阑珊君去矣,纵声踏歌化彩云
推枕惊觉一梦耳,耳畔尤泛梁父吟
豪侠醉酒
月光照 百花香 花酒数杯不*身 身影袭花花自落
伊人笑 残花香 酒撒七步诗满月 月影照花花自伤
山风吹 野花香 狼嚎山谷寂寞夜 夜来山花花自香
江湖行 任花香 百般侠情皆风流 风流为花花自流
武则天的诗词
武则天诗句
与武则天的古诗
武则天的诗句
描写武则天的诗
武汉的秋天古诗
武则天名句
武则天的古诗石丛
古诗中的武则天
武则天语录
武则天名言
武则天时的古诗
关于武则天的诗句
有关武则天的诗句
武则天的台词
武则天的名言
武则天的古诗关于武汉瘟疫
歌颂武则天的诗句
天望武威的古诗词
武则天的诗词全集
与武则天相关的古诗
赞美武则天的诗词
讽刺武则天的古诗
武亦姝送春天的古诗
武则天台词
形容武隆天坑的诗句
描写武则天的诗句
形容武则天的诗句
武则天写过的古诗
评价武则天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