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物诗名句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咏物诗名句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咏物诗名句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咏物诗名句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物诗唐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物诗唐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蜂》
唐·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7、《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8、《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0、《幽兰操》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咏物诗(精选25首)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咏叹事物来体现人物思想。咏物诗中的.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身状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诗中寄予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物诗(精选25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蜂》
唐·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2、《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3、《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4、《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5、《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6、《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幽兰操》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8、《春庄》
唐·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9、《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风》
唐·李峤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咏物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草阁
作者:杜甫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2、灵墟山
作者:李白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3、洗竹
作者:白居易
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余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4、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岳阳楼
作者: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6、江上
作者: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7、牡丹
作者: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8、曲江
作者:李商隐
望断*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9、猿
作者: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10、瑶池
作者: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
通过事物的咏叹来体现人文思想。
其实,通俗点说就是通过
写“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比如说王冕的《墨梅》,
写梅花的高洁品格,其实就是说自己啦。
再譬如罗隐《蜂》,
写蜂来表达一个道理或观点。
咏物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就是将事物的特点同
想要表达的意思完美结合,
十分考验诗人。
下面十首咏物诗,比一比,
哪位诗人的才华更高。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隐娘说: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蜂》
【唐】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隐娘说:蜜蜂在*地或山尖辛苦劳碌,酿成蜂蜜后,自己没有享受劳动的果实。这首诗在赞美蜜蜂的高洁品质同时,讽喻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勤劳的蜜蜂对阵不劳而获的人,十分应景。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隐娘说:这首咏蝉诗与其说是说蝉,直接点说就是说李商隐自己。蝉栖息在高高的树上,所以难以饱腹,悲恨的声音无人理会,怎么鸣叫都是徒劳。李商隐以蝉自喻。
李商隐的仕途一直不顺,一直不得志,处境也每况愈下,可即使是如此,他依然坚持高洁的品格,就如同那高高的蝉一样。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隐娘说:竹子因其秉直的性格一直为人所歌咏,在此,诗人歌咏竹子的刚毅不屈,不论怎样的风吹雨打,都不改正直的本性。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隐娘说:梅花在不知名的地方,孤独的开放着,不管境遇如何,依然不改其清香之气。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咏石灰》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隐娘说:要做成石灰,先要在深山中千锤万击,还要火烧,最后即使变成白色的粉末。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孤雁》
【唐】杜甫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蜂》
唐·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1、《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语文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鉴赏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 题:咏物诗鉴赏 课 型:专题复*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 初步感知:
2017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
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
⒉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七绝咏物诗大全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绝咏物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竹》
幽溪苍翠隐林丛,岁寒君子亮节风。
冷眼红尘甘寂寞,长青四季自从容。
《咏松》
悬崖矗立苍翠松,寂寞深山伴清风。
雨打雪疏色不改,丹青千年守秀峰。
《报春》
一树梅开独放春,疏影横斜轻雾氤。
绽放枝头报春早,雪剪瘦枝韵更纯。
《晨鸟》
林间雀鸟沐晨光,跳跃枝桠抖落芳。
宛啭啼林花含笑,千声吟唱唤柳扬。
《梅魂》
风来煦暖秀新妆,傲骨寒梅叶里藏。
纵有三春桃千树,独爱梅魂一缕芳。
《春雨》
昨夜雷雨惊梦人,淋醒芳草浸心纯。
三春杏雨疏翠袖,洒涤大地万物新。
《四月》
舒袖轻盈步约来,袂韵飘飘步瑶台。
水墨盈盈婉约绿,含烟四月谁剪裁。
《花絮》
飞絮如雨浸流帘,陌上花开柳若烟。
境处悠长春风过,缤纷满地紫云天。
《夏雨》
风雨倾盆雾连天,一色缠绵沐人闲
玉花槐香问谁演,滨楼檐下蕴丝泉。
《荷塘月色》
清辉漫步池中央,月洒荷花溢新香。
月拥芙蓉摇曳梦,痴情默守千年芳。
(1)筆
龙飞凤舞书诗赋,走水行云绘福图。
畅写人间千载史,欣吟世上万般愉。
(2)墨
出自苍山万棵松,千锤百炼显珍容。
体香纯净存于久,纸上丰痕是尔踪。
(3)纸
页页芳容草木香,刀刀秀貌茧丝长。
中华奉献人间宝,文化留传万古扬。
(4)砚
案头隽雅一田池,润墨和濡育画诗。
四大寒泓天下醉,纷来骚客咏心仪。
(5)竹笛
修篁六孔七音韶,清澈悠扬意境遥。
横竹牧童牛背戏,姑娘月下奏良宵。
(6)二胡
马尾弯弓生雅曲,悠扬悦耳意缠绵。
养心惜爱听梁祝,克乱修身品二泉.
(7)流星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咏物的诗句》,愿对您有所启发。
1、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3、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7、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8、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9、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10、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春雪》
1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12、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13、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佚名《永遇乐落日熔金》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1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18、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9、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0、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2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3、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2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5、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欧阳修《别滁》
26、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7、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28、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9、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3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佚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3、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3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35、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36、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37、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38、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3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0、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41、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42、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4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4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46、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7、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48、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4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0、人如风*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关于咏物诗鉴赏的要诀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首先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那么,什么叫做“不即不离”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例如,《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涂的咏孤雁诗,姜夔的咏蟋蟀词,林逋、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与词,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即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这样一道练*题:“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
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尽落,犹自青青君始知。”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尽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而他的《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也写得很不错,抓住了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为了巩固对这一诀窍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用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来出一道这样的鉴赏题:“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在思考时既要想到笋与竹的关系,又要想到笋、竹与人的关系,当然还要想到笋的特点,它虽然只有“一寸心”,但是,当春天来临后,它将“梢云耸百寻”。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诗人想到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从而又联想到人的成长历程,其规律又何其相似。又从笋的被吃联想到人才之被扼杀。抒发了自己‘欲构中天正急材’却落得‘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愤慨之情。”
其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道理。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以咏蝉三绝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咏蝉》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其差异之大,形同霄壤。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为了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我们可用杜甫和崔涂的两首《孤雁》来命题:杜诗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崔诗曰:“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缯缴,孤飞自可疑。”题曰:“这两首咏孤雁的五律写得同样工巧,宋人范元实在读完崔诗后又读了杜诗,说‘知崔涂之无奇’,请你为他做简要的阐述。”要答对这道题,必须从立意的高度出发,做如下的回答:“崔诗仅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郁郁不得志的苦况,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测,并托孤雁以自悲;而杜诗在此基础上把离乱飘泊中失散的人们的痛苦心情也融进诗中,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其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先说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看,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游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势力吗?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此看来,对于诗词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来随便一套,就以为可以偃旗息鼓,得胜回朝;也不能牵强附会,妄加臆断。而必须实事求是,从全篇着眼,从作品及作者的实际出发来做准确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比如,我们可以用李商隐《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来出这样一道练*题:“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而深入的分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无寄托和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其答案是:“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对其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在文网森然的当时现实中还可免祸。”
第五,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以绘画打个比方,同是画人物肖像,一般的画匠只能达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画家才能达到神似,把人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神韵,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就拿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来说,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我们可以拿史达祖的《双双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来出这么一道题:“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词中所运用的衬托、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更要看到全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燕子,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写燕子,可谓不出题字而形神俱备,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回答:“一是用复杂的背景来衬托,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咏物诗词的鉴赏诀窍大体就是这些,但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非易事。笔者写这篇文章只是想授之中学生以“渔”。然而,光有捕鱼的工具和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捕到更多、更大的鱼,还须在捕鱼的实践中多加锻炼,炼得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行。
咏物诗名句大全
咏物诗中的名句
咏物诗作者名句
咏物诗题目作者名句
咏物诗句
咏物的古诗名句
咏物诗关于咏物的古诗
咏物诗句大全
古诗的咏物诗
有关咏物诗的古诗
关于咏物诗的古诗大全
咏物的诗句名句
收集古诗中的咏物诗
咏物的古诗诗名
咏物诗借物抒情的古诗
咏物诗的古诗鉴赏方法
八下古诗中的咏物诗
古诗七十五首中的咏物诗
小学生必读古诗中的咏物诗
咏物诗的古诗表达了哪些精神
咏物的诗句
咏物名笔的古诗
写咏物的诗句
还咏物的古诗
有关咏物的诗句
咏物言志的诗句
咏物的古诗
关于咏物的诗句
描写咏物的诗句
咏物的古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