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名句

关于枫桥夜泊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枫桥夜泊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枫桥夜泊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枫桥夜泊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4) 说说(52k+) 名言(2) 诗词(61) 祝福(14k+) 心语(178)

  • 《枫桥夜泊》赏析

  •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1-13 01:00:40
  • 枫桥夜泊古诗_枫桥夜泊张继

  •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阅读全文]...

2021-12-27 22:17:09
  • 枫桥夜泊千古名句

  • 千古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千古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3、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4、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1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阅读全文]...

2022-06-04 02:16:33
  • 有关枫桥夜泊的诗意

  • 诗意,古诗文
  • 有关枫桥夜泊的诗意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枫桥夜泊的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的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品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时间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作品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另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阅读全文]...

2022-07-18 11:13:15
  • 枫桥夜泊的古诗

  • 枫桥夜泊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阅读全文]...

2022-02-20 06:31:24
  • 枫桥夜泊全诗意思

  • 诗意
  • 枫桥夜泊全诗意思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全诗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流传千古,噲炙人口。短短四句诗胜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图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情境交融,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想身临其境,去体验“愁”的情怀和感悟世态人生。只是不知你我意想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呢?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不在了,太阳就要升起,极目天际,一片霜白。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看到的晨境。所谓境随心生,昨晚的“愁”已随着那钟声逝去。

      吟诵这一句,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张可尽情书画的素纸白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冲动。

      (乌,神话中一种拉太阳车的神鸟。如误作乌鸦解,岂不大煞风景,诗人则死不瞑目。)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

      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诗人在愁什么呢?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艰难?我们不得而知。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更加搅人心绪的境色:“江枫”和“渔火”。此句中的“枫”和“火”与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两种心境。

      吟诵这一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为了说明钟声的来源,短短的四句诗诗人用了一整句,可见“钟声”在诗人心中的份量。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半梦半醒之间有钟声飘进了客船,是不是为了涤荡我的愁绪,寒山寺半夜鸣钟?

      诗人由于“愁”而久久难眠,在真正入眠时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使得诗人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夜半钟声。因为有违“晨钟暮鼓”之理,诗人或许也感奇异,故特地写了下来。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才有了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佳句。诗人用浓墨来表现“钟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悠扬清灵的钟声帮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更是那钟声唤起了诗人的诗意。

      吟诵这一句,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那来自于远古的禅院钟声的一次洗涤。

      后面两句,看似*铺直叙,实更具神韵。诗人完美地运用了诗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创造了一个好想亲临其的意境……

      (禅院钟声本有使人怡神净心、空灵致远的效果,之所以晨时鸣钟,为的是帮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心境,开始一天的修行。而禅院鼓声节奏上接*人的心跳频率,音色浑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时擂鼓,为的是让出家人叩心自问一天的言行举止是否犯戒。)

      偶尔得闲赏诗,记下以上几笔。文中多处有异于教科书,也有异于《不朽的失眠》,更有异于《枫桥夜泊》新解和《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你若是学生,考试时请按标准答案作答,以免扣分,切切。你若是闲人,不妨也作翻赏析,自得其乐。

    [阅读全文]...

2021-12-19 05:02:53
  • 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 诗人
  • 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静美的景象,和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让他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枫桥夜泊张继,希望大家喜欢。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品鉴赏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阅读全文]...

2022-01-22 06:58:03
  •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及赏析(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

  • 诗意
  • 1000多年前的一个无眠之夜,小诗人张继心绪难*,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改变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也让唐诗多了一抹令人沉醉的夜色。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首诗越出名,争议点往往就越多,这首诗也是一样,但每一次有争议时,都会诗迷站出来力挺它。

    有人说:“霜华明明在地不在天,写成霜满天是错的。” 诗迷们说:“这是通感,这是意境,你不懂!”

    有人说:“哪个寺庙会在半夜敲钟,不怕打扰人睡觉吗?” 诗迷们说:“姑苏城那边确实有这样的寺庙,我们都听到过!”

    这些质疑的一次次被回怼,证明了大家对它的喜爱,好的诗作就是这样,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它写得不符合逻辑又如何?

    不过*日,另一位文化名人也对这首诗提出了新的见解,此人正是*几年《中国诗词大会》的导师郦波。郦波是几位导师里唯一自己大量写诗的,他对诗歌的见解往往很深刻。对于这首诗,郦波颠覆了传统译法,他提出了两点意见:

    1.这样的唐诗是不可以用白话来翻译的。对于目前把“夜半钟声到客船”翻译成“半夜里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这种译法,他并不欣赏,认为这样翻译会让诗味大减。

    2.他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愁得睡不着”这种倒装句,他的想法是江枫和渔火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主动相对,正如钟声一样,它与诗人是如影相随的。

    按照郦波的理解,其实江枫、渔火以及钟声,都是拟人化的,这种翻译方法和我们从小在学校里学到的确实是不一样的。

    笔者非常赞成郦老师的第一个观点,这种唐诗如果用白话翻译出来确实是诗味大减。事实上,不只是这首诗,很多经典诗作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举个例子,柳宗元的《江雪》,我见过有人为了跟老外解释清楚,把它翻译成:“山里一只鸟儿都没有,路上也没有一个人,只有船上有一个戴着斗笠的老头,一个人在那儿钓着鱼”。结果老外硬是不明白,就这点涵义的诗作,为何能成为我们眼里的千古名作。

    是的,很多唐诗翻译出来后,都会变得很没意思,但我们又不得不译。“江枫渔火对愁眠”如果不理解成倒装句,把愁眠的诗人、江枫、渔火,都当成一个整体,确实诗意更浓,它的意思就成了:江边枫树和渔火下,一位诗人愁得睡不着。不刻意强调诗人一定要成为“对”字的主语,弱化“对” 这个动词,个人觉得郦波老师这种理解确实很有水*。他的这种翻译,也获得了不少网友点赞。

    或许有人会说:“1000个读者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首诗该怎么翻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哪有什么水*高低之分”。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举个例子,仓央嘉措的经典诗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大家应该都知道,至今这14个字还风靡网络,打动了万千少女的心。但事实上,仓央嘉措本身是不通晓汉语的,这是汉语言学家曾缄教授在几十年前翻译出来的。目前对于他的很多诗,翻译学家们仍在想如何把它译得更美。

    同样是这句诗,语言学家于道泉教授翻译出来的是“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对于仓央嘉措的这同一首诗,数十年里还有不少语言学家译过,版本也达数十个。按目前大家的接受度来说,“不负如来不负卿”这种译法显然更受欢迎。

    同样的,*些年风靡网络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其实也是译作。它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早年也有多种译法,但却一直并没有火起来。直到大诗人余光中先生,把其中一句译成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它才在我国渐渐有了知名度,最后被李安用到电影里,就火成了现在这样。

    对一首诗词,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外国诗,到底怎么翻译才能更美,这是一门学问,大量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都在为之努力。译文或许没有对与错之分,但确实是能看出水*的。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

    [阅读全文]...

2022-03-13 03:37:34
  • 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阅读全文]...

2022-07-26 21:51:51
枫桥夜泊名句 - 句子
枫桥夜泊名句 - 语录
枫桥夜泊名句 - 说说
枫桥夜泊名句 - 名言
枫桥夜泊名句 - 诗词
枫桥夜泊名句 - 祝福
枫桥夜泊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