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出师表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诸葛亮出师表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诸葛亮出师表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诸葛亮出师表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出师表 / 前出师表诸葛亮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师表 / 前出师表_诸葛亮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注释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赏:受赏。
刑:受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诚。
内:朝廷上。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延伸阅读:出师表作者小传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初次见面他就向刘备提出要取得荆、益二州为基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从此,他就辅助刘备,从事光复汉室的大业。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猇亭战败,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后事嘱托给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后,蜀国军政大事,一应由他裁决。于是与孙吴重修旧好,结为盟国;亲征孟获,*定南中;整顿内政,充实军资,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建兴五年(227),北上屯驻汉中,连年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直至公元二三四年,病死渭滨军中,兴复之业始终未能成功。
蜀汉灭亡后不久,陈寿纂集诸葛亮的遗文,编成《诸葛氏集》,凡二十四篇。但根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所列载的篇目看,许多篇现已不复存在。今传各种诸葛亮集,系后人从史传中采辑而成。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此篇文章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诸葛亮出师表名句
一、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诸葛亮《出师表》
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三、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五、臣叩于庭殿望君成全,北定中原攘凶除奸复我汉家天,一叩陛下听臣愿伐魏降吴续汉冕,二叩陛下开张圣听莫信偏言偏见,三叩老臣当去远难以谋事于殿前,陛下明思决断莫牵怀挂念。——安九《出师表》
六、尔若先帝在关张赵黄马归来。三分合一而苍生免灾。《出师表》
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八、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十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十二、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不毛之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十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九库说说,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
十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十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îu)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十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十七、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十八、尔若远谗言亲臣贤咨民所愿,天下则无需诸葛苦谏。《出师表》
出师表作品原文:
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1),当奖率(62)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6)。至于斟酌损益(67),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8),不效,则治臣之罪(69),以告(70)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7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72),以彰其咎(7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4),察纳雅言(75),深追先帝遗诏(76)。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77)远离,临表涕零(78),不知所言(79)。
关于诸葛亮名言名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诸葛亮名言名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志当存高远。
5、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6、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7、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10、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1、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
12、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13、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4、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15、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16、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7、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就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天作时不作而人作,就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就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就是谓逆人。
20、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21、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22、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2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24、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25、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26、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27、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此时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28、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
29、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3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31、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32、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33、夫释己教人,就是谓逆政;正己教人,就是谓顺政。
34、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致远。
36、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37、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38、远虑者安,无虑者危。
3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40、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此时不以宠而作威。
41、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42、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43、劝农业,无夺其时。
44、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此时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4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4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8、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49、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一、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二、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三、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五、 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六、 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七、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八、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九、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十、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十一、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十二、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十三、 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十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十五、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十六、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十七、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十八、 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十九、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二十、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二十一、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二、 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二十三、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二十四、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二十五、 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二十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二十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二十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九、 刑罚知其所加,则*知其所畏。——诸葛亮
三十、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写诸葛亮的诗词名句
许多诗人词人都写作关于诸葛亮的作品,其中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写诸葛亮的诗词名句,欢迎查看。
一、《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五、《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六《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七、《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有感》 宋·文天祥
*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戒子篇》
2、淫漫不能励精,险躁何以怡情
3、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存亡之秋。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5、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 《将苑-知人性》
6、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诸葛亮
7、 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诸葛亮 《三国志》
8、 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出师表中的名句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诸葛亮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诸葛亮的主要著作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真伪存疑)、《诫子书》。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後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 先主传》。
《南征表》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为盟,纠合其类二千馀人,求欲死战。○《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
《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惧,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蜀书》本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拓展内容:诸葛亮的故事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隆中对策
三国志12的诸葛亮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赤壁大战
建安十三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桌游《三国杀》中的`诸葛亮(标准版)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
三国示意图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诸葛亮的简介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白帝托孤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典故诸葛亮拜师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典故诸葛亮拜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一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师父!这些天我每睡好觉,头脑发昏。”诸葛亮怕说出真情,挨师父训斥,撒了个谎。
老道人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月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啊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水知鱼性*,*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 ,老道人郑重低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一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一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
你与她相爱,吃喝玩乐,倒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诸葛亮一听,慌忙问道:“师父!这会是真的吗?” 老道人说:“如果不信,随你的便吧,以后就别再登这观门啦!” “师父!我相信。以后再不与她来往了!” “这还不行。你要烧道她的画皮,也好消除你的疑虑,永不怀念。” “怎样烧掉她的画皮,还请师父指教。” “那仙鹤有个*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一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一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这天晚上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她他点火就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地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
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一毛一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自己也知道丢脸现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一女的衣裳,便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诸葛亮拿这仙鹤羽一毛一去见师父。老道人说:“记住这个教训吧!要想学好本领,干一番事业,这色*情之事千万不可迷恋!”诸葛亮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一毛一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以年,正是诸葛亮烧美一女化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一番大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好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师父,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成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一毛一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戒自己谨慎从事。
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薛逢《题筹笔驿》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流芳斜谷出师表,遗臭樊城受禅碑。——刘克庄《芳臭》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陆游《感旧·凛凛隆中相》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秋·秋色关河外》
奏罢出师表,翻然辞庙堂。——汪元量《贾魏公出师》
至今出师表,日月光炯炯。——洪咨夔《送兴元聂帅》
淋漓出师表,所举良且淑。——洪咨夔《寿崔西清二首·武侯王佐材》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文天祥《怀孔明》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生流涕书。——孙应时《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忱有作·中原天意定何发》
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王冕《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虞刚简《游灵岩寺·摩挲石刻拜方兴》
出师表上风雷动,转饷筹空日月愁。——李盘《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愁读出师表,凄凄伤我魂。——胡明善《祁山堡》
贺兰鼠子不足*,底用西征出师表。——李伯玉《送萧晋卿西行》
出师表在今如始,堕泪碑存旧似新。——卢刚《灵岩感怀》
早年曾悟出师表,晓岁始参齐物篇。——释善珍《寄孚老》
抱膝长歌出师表,古柏苍苍为谁老。——于石《梁父吟》
斯文出师表,奸贼安足戡。——龚璛《与照元晦月夜闻人读诸葛武侯传得南字》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孙承恩《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一·诸葛武侯》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蓝智《赤壁》
艰危奉命际,流涕出师表。——赵秉文《涿郡先主庙二首·其二》
拳拳出师表,读之涕盈襟。——李昱《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十三》
出师表简介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 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这篇文章入选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诸葛亮出师表名句
诸葛亮出师的古诗
出师表中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
后出师表名句
出师表名句
出师表的名句
出师表中的名句
诸葛亮名句
诸葛亮的名句
出师表千古名句
出师表名句赏析
出师表经典名句
关于诸葛亮的名句
出师表名言
出师表名句默写
诸葛亮名言名句
出师表中的千古名句
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后出师表千古名句
诸葛亮的诗词名句
关于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
诸葛亮诫子书名句
诸葛亮名言
诸葛亮古诗词名句
诸葛亮的名言名句大全
诸葛亮的名言
经典的诸葛亮名言名句
诸葛亮说的名言
赞出师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