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泰山诗句

关于杜甫登泰山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登泰山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登泰山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甫登泰山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10) 语录(8) 说说(15) 名言(14) 诗词(882) 祝福(1k+) 心语(43)

  • 登泰山的古诗句

  • 泰山
  •   1、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4、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5、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6、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8、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0、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2、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3、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5、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23、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4、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5、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6、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7、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8、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30、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31、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3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3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3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5、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3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3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8、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3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44:17
  • 杜甫名句有哪些是泰山的(望岳诗文赏析及诗意)

  • 杜甫,泰山,诗意
  •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众多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无论是王维笔下的边塞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杜牧笔下的江南春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亦或是苏轼笔下的庐山胜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无不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望岳》,便是唐代诗人杜甫为赞美泰山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这首诗除了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以及神奇秀丽的景色外,还包含了青年时期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为了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杜甫在这首诗中还展现出了精妙奇绝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也就是全文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且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虽说古典诗歌中赞美泰山的作品不在少数,但是要从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来说,杜甫这首诗恐怕常人难以企及。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的开篇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便别出心裁地说出了自己对泰山的感受,即五岳之首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走出齐鲁国境,泰山的苍翠山色依然历历在目。很明显杜甫并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地去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人即便走出了齐鲁国境外还能看到泰山,也就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所以“齐鲁青未了”是杜甫对具体地理特点的描写,它具有唯一性。因此明代莫如忠在《登东郡望岳楼》中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也就是认为杜甫这句形容泰山的诗,后世无人能继。

    如果说开篇两句,是杜甫远望中的泰山,那么接下来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则是杜甫*望中的泰山。它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的南北更是出现了一昏一晓的奇景。“割昏晓”,即因为泰山之高,导致了山的南北面,出现了黄昏和早晨迥然不同的景象。很显然这两句诗把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现的淋漓尽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依然突出的是泰山之高,不过相较于前面的远望、*望,这里则是细望。它的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睁大眼睛张望,投林还巢的鸟正在飞翔。除了烘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外,这两句还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为眼前的神奇秀丽景色而着迷的情态,所以想要“决眦”,睁大眼睛看个明白。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去俯瞰泰山之下的群山风采。很显然这两句诗再一次突出了泰山之高,并且写出了一种俯视一切的气概。结合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到洛阳应进士,落第而归后漫游途中。我们又能从这两句诗中,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我想这也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综观杜甫的这首《望岳》,全文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它所描绘出的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无疑也满足了后世很多人对于五岳之首泰山的向往。而作为青年的杜甫,能够具有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无疑也是值得我们学*和尊敬的。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25:43
  • 登泰山时的诗句

  • 泰山
  • 登泰山时的诗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泰山时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下面就来看看古人登泰山时的诗句吧:

      【泰山】

      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21:17
  • 登泰山的古诗句

  • 泰山
  • 登泰山的古诗句

      1、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4、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5、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6、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8、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0、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2、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3、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5、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23、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4、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5、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6、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7、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8、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30、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31、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3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3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3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5、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3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3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8、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3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阅读全文]...

2022-01-02 19:48:51
  • 杜甫《登高》诗词

  • 杜甫
  • 杜甫《登高》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高》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首联:飞回,回旋地飞。

      颔联:远眺丛林,一望无际的黄叶在萧萧树木中飘悠悠,俯瞰大江,汹涌澎湃的江水滚滚滔滔向工流。

      颈联:长年作客他乡,每每面对秋景而感伤;一年多病而独自登高。谛听远眺而倍加凄凉。

      尾联:时世艰难而鬓发花白,尤恨不能为国分忧,困顿失意而疾病缠身,只能戒酒不得解愁。

      赏析:

      明胡应麟云:“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评曰:“若‘风急天高’则一篇这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

      本诗系杜甫于代宗大历二年重阳节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之作,亦为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前四句是一幅雄迈壮美的“秋景图”,意境载阔,气势磅礴;后四句并只是个人的叹老嗟贫。而是感叹世事多艰难,人民多灾祸。

      简介: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的脉搏和时代的强音!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4-04 20:28:12
  • 杜甫登高诗句赏析(杜甫登高鉴赏短文)

  •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杜甫《登高》一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

    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写景是时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回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

    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

    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

    因为台高觉风大,所以说急。

    风大水鸟低飞盘蔙,所以说回。

    天高、沙白、猿啸、鸟飞,使人如临其境。

    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

    三峡秋景图、山上江中,往复交织,萧萧、滚滚、落木、无边。

    五六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写的是诗人,反映的是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

    尾联两句,写本人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艰难苦恨使白发增多。

    《登高》是一首精于诗律的好诗,历来备享盛誉。

    艺术上,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阅读全文]...

2022-05-04 05:11:59
  • 泰山的诗句

  • 泰山
  • 泰山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泰山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2、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4、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6、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7、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8、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晋·谢道韫《泰山吟》

      9、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10、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11、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1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13、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14、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15、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16、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17、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18、*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9、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20、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1、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22、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3、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24、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25、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6、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27、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28、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29、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1、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32、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33、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34、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35、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36、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37、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

      38、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1、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李梦阳《泰山》

      2、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李白《游泰山》

      4、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

      5、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6、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

      7、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

      8、*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李白《游泰山》其三

      9、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其四

      10、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1、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阅读全文]...

2022-02-21 06:56:53
  •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 杜甫
  •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登高》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登高》的古诗翻译和赏析你知道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杜甫《登高》古诗翻译和赏析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猿呢?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破碎的心。

      渚,用“清”来形容,可见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显萧瑟,传达凄凉之意。沙白,可见岸边白沙漫漫,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鸟,正是没有依靠所以徘徊而不肯离去,就像这时候飘泊无依的杜甫,这只鸟是不快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落木”用“无边”、“萧萧下”形容。体味诗句,我们似乎看到秋风染得草木醉,苍翠的群山上弥漫着枯黄的叶子,一阵秋风吹过,那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飞下,纷纷扬扬飘落而下,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远望群山,好像被黄色染过一样。面对这一切的人自然也会想到人生就像这落叶一样慢慢地走向生命的终结,于是会为年华的逝去、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痛彻心扉。杜甫写这首诗时55岁,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那秋风中慢慢飘落的枯叶,正是他漂泊一生的象征。秋风劲吹,无情地把他卷下树梢,他的飘舞因命运不青睐反而变得更加壮美,纵然已经枯黄,他甘愿化做泥土,滋养着大树,融入那片他所热爱的土地。

      “长江”用“不尽”、“滚滚来”修饰。奔腾万里的长江浩浩荡荡奔涌而来,这是何等的气势。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让人想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个体生命、个人的成败在浩荡的长江面前是何等的渺小,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自然却是永恒的。作者因个体生命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感悟到生命的悲哀,他用酣畅的诗句为自己的生命唱出一曲悲歌。

      通过以上各个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首联和颔联中的景物描写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这里有无边落木和滚滚不尽的长江,凄凉之中有壮阔和深远。所以杜甫虽然悲愁,但是不哀婉,细细读来,景物描写字字关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可看出客居他乡,漂泊流浪,而“万里”可看出地域之广,漂泊之远,“常”可看出时间之久,杜甫经安史之乱,十多年来一直漂泊在外,虽然有过短暂的稳定生活,但是一直漂泊西南天地间。“独”正是说明漂泊的结果,孤独一人,无亲无友,“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中适逢九月九日登高祈福之日,“独登台”,自有对家的一种思念。

      人生百年,杜甫早已是垂暮老朽,总想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在“多病”的登高中自有对生命的叹息。而杜甫早年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纵观杜甫一生,他仅仅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低微的官职,回想自己一生能不苦闷、能不忧愁吗?他在为自己的生命流逝、功业无成而悲歌。

      满目秋景,凄凉萧瑟,满怀愁绪无法排遣,秋景添悲意。杜甫虽然是年迈多病孤单一人却依然要登上高台祈福。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种对不幸的抗争精神。所以杜甫的诗歌虽悲却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中虽有个人境遇的叹息,但年迈多病的诗人为何会长年漂泊,不能终老故里,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动乱。这时安史之乱虽已经*息,但地方割据乘机争夺地盘,民不聊生。而杜甫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艰难苦恨”中自有忧国的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纵使“吾庐独破”他依然想到“天下寒士”,所以“艰难苦恨”中还有忧民的叹息。杜甫是宁苦身以利人,这样的一个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独登高台,想到自己的漂泊、人民的流离失所,可以说是悲从心中来。

      “繁霜鬓”是自然的规律,更是“艰难苦恨”所致,而这更使杜甫“艰难苦恨”。

      千般悲愁压于心头。在贫病交加中,杜甫连喝酒浇愁的权利都没有了,更要命的是“新停”,刚刚不敢喝酒,悲愁之深总对酒有一份向往,情感的需要而理智却告诉自己不可以,真是“长恨此身非我有”。这是个人多大的不幸,想到此真是又加一层悲愁。

      综观全诗,杜甫为萧瑟秋景而悲,为长年飘泊流浪而悲,为孤独登台而悲,为年老多病而悲,为壮志未酬而悲,为国家百姓而悲,为潦倒穷困而悲,为不能饮酒解忧而悲。《登高》是杜甫在乱世中为我们唱出的一曲悲歌。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思乡、孤独、悲秋、年迈、多病、抗争、潦倒、贫困、忧国、忧民的杜甫。

      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了种种磨难,他用满含泪水的双眼审视着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他用枯瘦的手拿起饱蘸人间悲苦的墨汁的巨笔书写下生命的感怀。

      杜甫如落叶,又如一株寒梅。在凄厉的冰霜下,他开得高洁如明月。他病弱憔悴,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心宽如海。对天下之人报以亲切的怜悯,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位老人博大的胸怀更震撼人心呢?心中的光明,驱散了阴霾与黑暗。留给人间的,是清风携来的.寒梅的幽香。在凛冽的寒风中,他开得坚硬如磐石。千般无奈,万种悲愁压于心头,他却高扬起不屈的头颅。他的身体是残破的,精神却是完整的。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坎坷,他始终不曾向命运低头,面对浩荡的江水一吐胸中块垒,永不屈服的呐喊伴随清风融入天地的正气,摇撼人间。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杜普生*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阅读全文]...

2022-05-15 20:49:08
  • 杜甫登高赏析(登高唐杜甫古诗评价)

  • 杜甫,评价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67年的一天,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一个高台远眺。目光所极,一派萧瑟景象;想起自己一生的遭遇,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登高》。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秋风急吹,天空空旷寂寥;猿猴在凄厉地啼叫。

    清水环绕着的沙洲,细沙洁白;一群鸟儿在风中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叶已枯黄,秋风一吹,纷纷飘落。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波涛汹涌,滚滚而来。

    面对萧瑟的秋景,感慨身世飘零,客居他乡;远离故土万里之遥。

    现已年老,疾病缠身。独自登上这寂寥的高台。

    世道艰辛,历尽困苦,双鬓已是斑白。

    困顿衰颓,不得不远离这浇愁的酒杯。

    [阅读全文]...

2022-04-03 09:59:26
  • 适合登泰山发朋友圈的句子 描写泰山的诗句和段落

  • 泰山,朋友圈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望岳》是目前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也是杜甫诗歌中最为昂扬奋进的一首。当杜甫登上泰山,他用拟人的手法写大自然“钟情”于泰山,所以造就了它的美丽与灵秀。泰山高耸入云,向阳向阴只是一面之隔,却恍如晨昏之别。只有登上这山,才能够一览众山的渺小!人们常以杜甫之诗沉郁顿挫,却不料杜甫也有如此豪迈的气魄、浪漫的情怀。盛世唐朝,在他的诗里,原来也同样可歌可泣。

    1、 为爱而活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为情而活着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为爱情活着的人是最让人羡慕的人。

    2、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3、 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 每个人都该拥有属于自己的 梦想 ,千万别拥有别人的梦想,因为别人的梦想一旦加诸于你身上时就成了期待。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希望。 当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强大了。

    5、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6、 我一个人登上泰山,我觉得整个泰山都只是我的。

    7、 朝钦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8、 不要放弃自己你未来的道路未必充满坎坷。

    9、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李梦阳《泰山》

    10、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11、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山是宗教的象徵,日本人把山看成是神的身体,登山是一种最高级的祭祀方式。

    12、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作者:余秋雨

    13、 泰山用树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头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脸用缕缕红霞作胭脂打扮的雄伟壮丽。我爱你泰山!

    14、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15、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16、 到了十八盘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们买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两边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走到了没有梯子的地方,我仰头一看上面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玉顶峰,一块巨石上写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真有帝王风范。

    17、 放开尘眼顿超凡,便觉栖真悟泐潭。碧嶂排空千仞矗,清泉漱颊十分甘。

    18、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19、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0、 不喜欢的就不要假装,不适合的就不要勉强,生活已经那么不容易了,何必再辛苦自己,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21、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李白《游泰山》其二

    22、 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作者:陈景润

    23、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24、 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泰山咏》

    25、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26、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其六

    27、 九十行年发未华,道人风骨饱烟霞。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28、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29、 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不但历史悠久风景优雅碑刻众多而引人入胜,同时还因它日出的景色奇美形态各异变化多端而闻名于世。

    30、 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31、 鱼儿把泪流成了海洋,却一生都逃不离那无尽的悲伤。给自己一个勇敢的坚强,开始,笑着飞翔。

    32、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

    3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4、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杨辛《泰山颂》

    35、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36、 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

    37、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38、 江右书生枉白头,杖藜始得此山游。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

    39、 那一年的我二十三岁,第一次徒步登上了泰山,转眼间毕业快七年了,时间如梭,岁月如歌,恍如大梦一场,偶尔还会梦到关于学校里的一切,就如同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无忧无虑的!再见,青春! ​

    40、 我曾登临黄山,赏过庐山;这次峒山之行给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们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惊其险峻幽深。仰看悬崖陡峭入云,面壁而立,使人慨叹 人生 之渺小,如沧海一粟;环眺远山之绵延,却又逐起夸父逐日之志。

    [阅读全文]...

2022-07-11 21:41:45
杜甫登泰山诗句 - 句子
杜甫登泰山诗句 - 语录
杜甫登泰山诗句 - 说说
杜甫登泰山诗句 - 名言
杜甫登泰山诗句 - 诗词
杜甫登泰山诗句 - 祝福
杜甫登泰山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