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诗句

关于出塞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出塞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出塞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出塞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 语录(1) 说说(6k+) 名言(230) 诗词(117) 祝福(1k+) 心语(56)

  • 关于出塞的诗句

  •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

    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刘长卿《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笑黄云出塞,青衫拭泪,恩怨事,君休道。——王恽《水龙吟·丙戌八月十二日宴李氏宅,郡侯扎忽》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记出塞、黄云堆雪。——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唐寅《落花诗》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曹操《却东西门行》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徒令出塞师,万里求龙媒。——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杜牧《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方回《于氏琵琶行》

    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戎昱《苦哉行五首》

    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鹰牵犬复还乡。——袁中道《送丘长孺南还二首·文人情性武人装》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白居易《池边即事》

    清如玉女钧天奏,壮似雕戈出塞声。——孙蕡《骊山老妓行》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李颀《古塞下曲》

    秦地护羌诸校尉,汉家出塞五将军。——王穉登《出塞》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刘方*《寄陇右严判官》

    闻说羌戎出塞行,征人才听泪交横。——苏颂《又和月夜理笛答晤见寄》

    明妃初出塞,愁恨寄哀弦。——周巽《琵琶曲》

    徒观出塞十四万,讵觉权奇冀北空。——张嵲《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徒观出塞十四万》

    入宫已作郑袖啼,出塞那知延寿卖。——岳珂《长门怨》

    当年出塞共临戎,箭满行营戌火红。——刘克庄《哭黄直卿寺丞二首·当年出塞共临戎》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元稹《古筑城曲五解》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元稹《筑城曲五解》

    [阅读全文]...

2022-03-20 20:26:53
  • 出塞的诗意

  • 诗意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阅读全文]...

2022-01-27 14:22:58
  • 关于出塞的诗句

  • 经典
  • 有关于出塞的古诗有哪些

    1、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未还。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王昭君的诗词:《王昭君》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亲和柔,怨伤弹泪溅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作者:李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王昭君歌》 作者:刘长卿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阅读全文]...

2021-12-08 01:32:01
  • 王之涣的出塞的诗意

  • 诗意
  • 王之涣的出塞的诗意

      王之涣的《出塞》的诗意是什么呢?王之涣的《出塞》展现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出塞》的诗意,欢迎大家阅读。

      注释: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诗意: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

      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

      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

      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

      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知识扩展:另一首边塞诗作《塞下曲》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诗意】: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简析】:

      写出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阅读全文]...

2022-05-11 15:33:21
  •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 古诗文
  •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出塞》是王昌龄的经典作品,一共有两首,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出塞》原文: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一带,为汉代右北*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出塞》译文: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出塞》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出塞》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原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阅读全文]...

2021-12-18 18:30:27
  •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出塞古诗的意思全解)

  • 诗意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凡的。为什么这样*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凡的悲剧,*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全文]...

2021-12-26 16:46:58
  • 前出塞其九杜甫赏析(前出塞杜甫诗意)

  • 杜甫,诗意
  • 为了向英语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艾黎充分发挥自己具有深厚中国文化修养的优势,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传播。在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艾黎了解了杜甫,他对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诗人推崇备至。杜甫的诗歌与精神也对艾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9)

    A soldier for ten years or more

    I h*e some credit; honour forbids

    Me to be as others seeking privilege;

    Now wars are raging on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frontier struggles against

    The tribesmen; at a time like this

    A soldier must think of other things

    Than rank and a life of ease; with

    Fighting in every quarter, how can

    Its bitterness be escaped?

    [阅读全文]...

2022-03-26 23:51:56
  • 前出塞古诗(鉴赏前出塞全文跟背景)

  • 宋克《前出塞九首》,此碑为宋克死后明成化六年(1470)摹刻,现*安碑林第三室。宋克《前出塞九首》糅合了章草与今草笔法,冷静妥当,笔力含蓄蕴藉。章草自魏晋到当前,险些匿迹,宋克纳古出新,成为一绝。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

    宋克处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其聪慧过人,博涉经史,长于丹青,尤善画竹,今尚有《万竹图》传世。诗文亦名于时,与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则等为友,时称”十才子”。曾从元康里之入室弟子饶介学书,所传皆二王草法,故仲温特别钟情于草书。草书流走畅贯,挥运自如,似飞剑狂舞,潇洒纵横,十分契合于宋克”任侠使气”的性格。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吴宽评其书谓:”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翮可爱……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其书出于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

    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

    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

    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

    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

    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

    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

    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

    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

    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

    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

    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

    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

    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

    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

    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

    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

    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

    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

    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

    可辞固穷。

    《前出塞九首》释文: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阅读全文]...

2022-04-25 21:09:27
  • 王之涣:出塞

  •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

      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

      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

      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

      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阅读全文]...

2021-12-21 12:25:16
  • 马戴《出塞》唐诗鉴赏

  • 唐诗
  •   马戴《出塞》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鉴赏: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语意相*即可)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二: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具体分析。

      2、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答案

      1、第二句的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战士一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的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口,言极战争惨烈,战斗时间长。(意对即可)

      2、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形象。(意对即可)

      三: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3分)

      参考答案

      (1) ① “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2分)

      ② “缺”,缺口。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分)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1分)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2分。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2-09 01:20:07
当前热门
出塞诗句 - 句子
出塞诗句 - 语录
出塞诗句 - 说说
出塞诗句 - 名言
出塞诗句 - 诗词
出塞诗句 - 祝福
出塞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