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岳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望岳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望岳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望岳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望岳》全诗赏析
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岳》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望岳》全诗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望岳》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诗意: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m.ju.51tietu.net)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望岳》诗句及赏析,欢迎来参考!
【作品简介】
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拓展知识: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字词解释:
【岳:指东岳泰山。】
【岱宗:即泰山。古人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长,为诸山所宗,故称之。】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这里代指齐鲁大地。《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连绵不断。】
【造化:指大自然。】
【钟:集聚。】
【神秀:神奇秀美。】
【阴阳:山北背日为】
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割分。昏晓:黄昏、拂晓。
【荡胸:在胸前飘荡。】
决眦:形容睁大眼晴。决,破裂。眦,眼眶。
【入归鸟:归巢的鸟飞入山中。】
【会当:应该,定要。】
【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
全文解析:
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齐鲁两国的大地上都能望见碧翠的泰山。泰山聚集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高山南北的天色被分割为黄昏和清晨。胸怀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雾所激荡,暮色中归巢的鸟儿尽收眼底。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这时放眼远望,众山都显得那么的矮小。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五言古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先,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的作品。杜甫的祖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杜审言,他对杜甫的要求很严,据说杜甫7岁就会写诗。年轻时,杜甫有过两次漫游生活。在漫游中,他看到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在洛阳,他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
《望岳》这首诗,应该就是漫游时期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泰山雄伟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杜甫以登山为喻,抒发了他勇于奋斗与蓬勃向上的雄心壮志。
其次,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
1.岱宗:即泰山,在现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因为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这是对泰山的尊称。所谓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齐鲁:指齐国与鲁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
4.青未了:青,指翠绿的山色;未了,指这翠绿的山色无边无际,延绵不断。
5.造化钟神秀: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全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泰山。
6.阴阳割昏晓:这里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而阴阳,则指泰山的南面与北面。割,即分;昏晓,指黄昏与早晨。全句的意思是说,高耸的泰山把山之南与山之北,分割为早晨与黄昏迥然不同的两部分,山南明亮,山北昏暗。
7.荡胸生曾云:荡胸,使心胸摇荡;曾,意思就是层,曾云,就是重重叠叠的云雾。
8.决眦(zì)入归鸟:眦,眼角;决,裂开;全句是说,极力睁大眼睛,远望着鸟儿进入山中,回到窝里。
9.会当:定要。
10.凌绝顶:凌,登上;绝顶,这里指泰山的最高峰。
11.众山小:意思是,觉得群山都非常渺小了;这是意动用法。
再次,试翻译这首诗。
若问:怎么样啊,
这五岳之首的泰山?
啊,它连接着齐鲁大地,
那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
都集中于泰山;
它使山南阳光普照,
却让山北一片昏暗。
那重重叠叠的云气,
令人心胸摇荡;
睁大眼睛远望那鸟儿,
飞回它们的家园。
我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峰,
再俯瞰那显得极其渺小的群山!
最后,赏析这首诗。
我们先逐句分析。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这是一个设问句。所谓“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其实是作者替读者提个问题,然后由他来回答。这种修辞手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引起思考,二是加深印象。你看,“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呀?”当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时,你是不是自己首先要想想它的样子呀?这岂不是引起你的思考吗?当看罢作者的答案后,不管是否与你所想一致,你获得的印象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呢?这就是“设问”的作用,这也就是杜甫用这种手法的匠心所在。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是多么欣赏他所望到的泰山,又是多么盼望读者与他共享祖国的壮丽河山啊!
后面的五句诗,都是诗人的答案。现在分析第二句。
第二句是“齐鲁青未了”。我们知道,“齐鲁”是指古代的齐国与鲁国,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而“青未了”是什么意思呢?青,这里是绿色;“青未了”是说,整个泰山都是绿绿的,而这种绿色连绵不断,覆盖了齐国与鲁国。请读者注意:诗人不是在泰山顶上介绍泰山的,而是在能看到泰山全貌的某个地方瞭望泰山的。不仅写出了泰山的地理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高度与广度。
第三句是“造化钟神秀”。这句妙在承上启下。说它承上,是因为诗人要告诉读者“青未了”的根据;说它启下,是因为诗人下面要写大自然究竟把怎样的“神秀”集中到泰山身上。
第四句是“阴阳割昏晓”。这句写大自然集中到泰山身上的第一种神奇与秀美。那就是让泰山展现出的面容是独特的:当山的南面正是阳光普照时,山的北面却暗暗然如同黄昏一般了。而且,一个“割”字,就把大自然写活了,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大自然手里握着神刀,把那么庞大的泰山一下子裁成两半。这显然又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诗人有意无意地让大自然有了情感,好像它真的对泰山情有独钟。这种奇特的想象与潇洒的语言,唐诗中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罕见的。
第五句是“荡胸生曾云”。这是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二种神奇与秀美。这句诗是倒句(即倒装句),顺句应是“曾云生荡胸”,意思是层层叠叠的云雾从山中生出,忽东忽西、飘来飘去,令人心胸也随着起伏荡漾。这层层叠叠的云雾岂不是同望山人融为一体了吗?请看,在我们看来,很难学会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杜甫的笔下便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第六句是“决眦入归鸟”。这句诗我看到好多解释。有的解释说:“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有的说:“人目眦决裂,入鸟之归处,言所望之远也。”上述解释恐怕不妥。我觉得“决眦入归鸟”也是倒句,顺句应是“决眦鸟归入”或是“决眦鸟入归”。意思是用力睁大眼睛凝望那群鸟飞进(回)山林,回(进入)到窝中。“决眦”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这从未感受过的山鸟归林的景观面前陶醉的样子;“入归鸟”三个字,更写出了诗人不仅要极目群鸟飞翔着、鸣叫着进入山林,而且要真真切切欣赏飞入山林的鸟儿们怎样一个一个回到各自的安乐窝中。这便是描写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三种神奇与秀美。而诗人在描写泰山神奇与秀美的同时,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就蕴含于其中了。
第七、八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对这两句,历代评论家并无本质的分歧,都认为这两句诗表现了杜甫志存高远的胸怀,是他居高临下、雄视一切那种气势的绝响。“会当”就是一定要,只两个字,就写出诗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而“凌绝顶”也只三个字,就表现出诗人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峰。这会使今天的读者想到林则徐少年时的豪言壮语:“山登绝顶我为峰。”
至于这首诗的结句“一览众山小”,那更是诗人望岳时心中腾起的海阔天空的美好想象。
逐句分析之后,还想简要说说这首诗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
1.这首诗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句用设问的手法统领下文;第二句到第六句,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回答第一句的问题;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倾吐诗人远望泰山后激荡不已的心声。全诗上下贯通,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2.用典而了无痕迹。这首诗用了好几个典故,知道的读者会觉得奇妙无穷;不知道的读者,也会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来。因为所用语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都是诗中的有机组成成分。比如,“齐鲁青未了”就源于《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再如,“一览众山小”则源于《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读lǐ yǐ,连绵)也。”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人与事物的特点。比如,“齐鲁青未了”,用了摹绘兼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绿色的连绵不断与无边无际;“阴阳割昏晓”,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又是用倒装兼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泰山使人身心愉悦而畅快的魅力。
4.善于炼字。如,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成了恋人,使之有了恋人那样的专注与真情;一个“割”字,把大自然写成了匠人,使之有了匠人一般的智慧与巧手。
总之,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惊人之语,体现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
纵观杜甫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为官方面未见其有大的作为,但在忧国忧民方面,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同期的诗人是无法与他相比的。至于说到诗的造诣,毫不夸张地说:杜甫真的是登峰造极了,他所写的“一览众山小”的理想,也真的变成了现实!
《望岳》的颈联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关于《望岳》的颈联写的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的颈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只有细加推敲,才能理解作者的创意。否则,望文生义地解读它,将会失去部分意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中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细望(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第210、211页,引用萧涤文的赏析《望岳》例文。以下简称“萧文”)。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解读为“远望层出迭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睛几乎都要睁裂了”。
可见,无论是“萧文”还是“吴文”,都疏忽了这一联的互文修辞格,丧失了“望云而眼眶决裂,望归鸟而心胸荡漾”的部分意境。
我国古代对互文的修辞早有研究,汉代训诂学家郑玄在注释经学典籍的过程中就注意到它,并最早命名为互文。唐代的贾公彦则给互文下了定义:“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见《修辞通鉴》第663页,成伟均等编著,*青年出版社出版)通观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起源,杜甫应该会用这一方法。在杜甫的作品中,我们不难见到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诗句,如《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有关论述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春季特刊204页,拙作《学*互文,准确地理解古代诗句》)。在唐代诗作中,使用互文修辞格的诗句也不胜枚举,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因此,杜甫在《望岳》中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又有什么稀罕?
其实,这一联也符合互文的特征。据《修辞通鉴》给互文下的定义,即“上文省却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却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种修辞手法使诗句简洁、凝炼,避免诗句冗杂。杜甫这一联正好体现了互文修辞格的这一特征。
《望岳》全诗由“望”摄取景物而心生情感,这一联也没例外。诗人所望景物是“云”和“鸟”,由望二者而觉得眼眶决裂。并非只是望“云”而心胸荡漾,望“鸟”而不觉得心胸荡漾;也并非望“鸟”而觉得眼眶决裂,望“云”而不觉得眼眶决裂。为使诗句简洁,作者上联启后省写了“望云而眼眶决裂”,下联承前省写了“望归鸟而心胸荡漾”。我们在解读这一联时,应洞悉其修辞格,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原创意境。只有识别了这一联的互文修辞格,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解读诗句的意境。
笔者认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一联,欲传达的意境是:远望泰山蒸腾的云雾,飞去归巢的鸟儿,使我心胸开阔、荡漾。远望这一切,我的眼眶差点儿睁裂了。
拓展:
《望岳》赏析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赞美岳母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岳母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岁暮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2、《燕诗示刘叟》
唐 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
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
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3、《忆母》
清 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译文:
河面宽广,但船只难以航行,并不是我的过错啊,不知道您最*过的如何,是否*安?
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4、《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5、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李群玉
6、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
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8、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
9、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杜甫
10、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鲍溶
11、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
12、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
13、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杜甫
14、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陈去疾
15、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17、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舆恭
18、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贯休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海岳泛念深,涓尘复何须。——鲍溶《留辞杜员外式方》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银鸭金鹅言待谁,隋家岳渎皇家有。——陈陶《将进酒》
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王珪《送汪叔志赴*江州同知》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温庭筠《咸阳值雨》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元稹《岳阳楼》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崔季卿《晴江秋望》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欧阳修《晚泊岳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李白《望黄鹤楼》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李白《古风·秦王扫*》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贾岛《寄韩潮州愈》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王贞白《庐山》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白居易《题岳阳楼》
莲岳三征者,论诗旧与君。——齐己《寄普明大师可准》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将入武林》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李咸用《庐山》
猿啼谿雾冷,岳色草门连。——寒山《诗三百三首》
三途鸟雀身,五岳龙鱼已。——寒山《诗三百三首》
心高如山岳,人我不伏人。——寒山《诗三百三首》
五岳俱成粉,须弥一寸山。——寒山《诗三百三首》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寒山《诗三百三首》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贾至《西亭春望》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李白《发白马》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杜甫《寄韩谏议注》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李商隐《岳阳楼》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成彦雄《煎茶》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刘琨《扶风歌》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佚名《怨诗行》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李白《山人劝酒》
河洛自用固,不如中岳安。——傅玄《青青河边草篇》
鼓兴斡河岳,贞词毒鬼神。——吴少微《哭富嘉谟》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支遁《咏利城山居》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王猷定《螺川早发》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孟郊《秋怀十五首》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冯道《偶作》
望岳诗句
望岳的诗句
望岳古诗的诗句
古诗望岳西岳的诗句
望岳山的诗句古诗
望岳的千古诗句
思望岳的诗句古诗
望岳的名句
望岳名句
古诗的望岳
赞美泰山的诗句古诗望岳
望岳的古诗名句
望岳名句赏析
望岳古诗的望的角度
望岳中*望泰山的句子
8行的古诗望岳
古诗(望岳)的诗意
望岳的古诗诗意
画望岳的古诗和望岳相关的图画
写景的古诗望岳
望岳的古诗理解
关于望岳古诗的题
古诗望岳杜甫的
古诗望岳的主题
关于望岳的古诗题
古诗望岳的格式
古诗望岳的最后四句
古诗望岳的汉语
望岳古诗是小学的吗
古诗《望岳》的朗读
杜甫送王维的古诗
小学古诗韵律鹅开头的
秋山古诗的图片
虎威古诗是哪个朝代的标准教材
关于月夜客船的古诗
形容山岳雄伟的古诗
含绥的古诗词
播放大二班学的古诗
关于念史怀古的几首古诗
举头望繁星的古诗
描写呼唤的古诗词
关于竹子的古诗有意思
纵笔三首其一古诗的拼音
关于树的古诗律动
运用示现的古诗
适合减到一百周年的古诗
形容秋天了还是绿油油的古诗
古代的古诗词比赛
赞扬古杉树的古诗
风的古诗作者是李峤还是李峤
八上古诗五首的鉴赏
亡秦必楚的古诗
含东明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童年演讲稿
扁舟暗含隐逸的古诗
关于赞**儿园的古诗
有冬字的古诗词全首
有没有带动物的古诗
押韵的古诗原创
带枝宁的古诗
宝宝巴士的古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