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国有佳人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国有佳人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国有佳人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国有佳人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相思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拼音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相思(红豆)
作者: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卓文君《白头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忆帝京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解连环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渔家傲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登山临水年年是。
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谁与寄?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木兰花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虞美人叶梦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李白《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韦庄《忆昔》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王维《送贺遂员外外甥》
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杜牧《寄卢先辈》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小瀛州外小红楼。——卢挚《中吕·喜春来·赠伶妇杨氏》
荔枝时节出旌斿,南国名园尽兴游。——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倪瓒《题郑所南兰》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项安世《十九弟生日·西堂旧作春池梦》
东风半夜雨,南国万家春。——杜牧《书事》
西陵水阔鱼难到, 南国路遥书未回。——许浑《寄湘中友人》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李白《猛虎行》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七律·有所思》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杜甫《喜雨·南国旱无雨》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杜甫《复愁十二首》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词》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徐铉《梦游三首》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题八咏楼》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昔闻南国容华少,今日东邻姊妹三。——鱼玄机《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韵》
虚传南国貌,争奈五陵心。——杜牧《为人题赠二首》
容华本南国,妆束学西京。——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巧穷南国千般艳,趁得春风二月开。——杜牧《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南国剑眸能盼眄,侍臣香袖爱僛垂。——杜牧《寄李起居四韵》
南国异气候,火旻尚昏霾。——刘禹锡《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几岁悲南国,今朝赋北征。——刘禹锡《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刘禹锡《荆门道怀古》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首》
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李白《送窦司马贬宜春》
东*刘公幹,南国秀馀芳。——李白《赠刘都使》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王贞白《送友人南归》
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杜甫《山馆》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杜甫《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杜甫《十月一日》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杜甫《奉寄别马巴州》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杜甫《遣遇》
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杜甫《虎牙行》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东都旧住商人宅, 南国新修道士亭。——贾岛《赠牛山人》
既倾南国貌,遂坦东床腹。——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白居易《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白居易《和敏中洛下即事》
《杂诗·南国有佳人》
作者: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注释:
1、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容华:容貌。
2、湘沚:湘水中的小洲。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沚,水中小洲。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3、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4、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5、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6、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久恃:久留,久待。
翻译: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
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
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
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转瞬间,岁月消逝,
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赏析:
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着名篇章。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曹*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屈赋。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踪大致在沅、湘、长江一带,《湘夫人》篇中有“闻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曹植这首诗中的前四句,其构思用语,大约即从《湘君》、《湘夫人》篇生发而来。《离骚》云:“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曹诗末二句又是从它们脱胎而出。这种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帮助说明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元代刘履《文选诗补注》(卷二)释此篇题旨说:“此亦自言才*以有用,今但游息闲散之地,不见顾重于当世,将恐时移岁改,功业未建,遂湮没而无闻焉。故借佳人为喻以自伤也。”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九)也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通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刘、张两人的解释都是颇为中肯的。曹植在《求自试表》一文中,强烈地表现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文中后面部分有云:“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这段话的意思与此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二句的内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主题不是作者自伤,而是为曹彪鸣不*。“佳人”盖指彪,时为吴王也。《魏志》:彪于黄初三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朝游夕宿,喻迁徙无定也。”(见黄节《曹子建诗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曹植与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压抑,有同病相怜之感,黄节的看法可备一说,但证据毕竟不足。徐公持同志说:“按曹彪虽膺过吴王的封爵,其封城却并不真在吴地。当时自江以南,全在孙氏控制之下,曹彪无由得至江南。他这个吴王封在寿春附*,此点曹植不会不知。所以诗写‘南国’‘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辞的意境和成语,来抒发自己对‘时俗薄朱颜’的感慨,其主旨是怀才不遇。”这样讲比较合乎情理。
这首诗与曹植的另一首名作《美女篇》主题相当,在艺术描写上却有丰腴与简约的区别,可进行一下比较。《美女篇》全诗较长,节录如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独长叹。
《美女篇》的主题,过去不少评论者都指出它是曹植以美女自比,比喻他怀抱才能而不得施展。如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美女篇》与《杂诗》“南国篇”的主题相同,又同用比喻手法,城南美女与南国佳人,都是曹植自比。《美女篇》“佳人慕高义”以下四句,说城南美女不为众人所理解,意思与“南国篇”的“时俗”二句相通,点明了“怀才不遇”的主旨。“盛年处房室’二句,也与“南国篇”的“俯仰”二句一样,在结尾表现了深沉的慨叹。上面《美女篇》的引文,在“攘袖”二句下省略了十句,这十句连同“攘袖”二句都是写城南女的姿态和装束,从各个方面来刻划她的美丽,而“南国”篇写佳人之美,仅用了“容华若挑李”一句,非常简括。《美女篇》在其他方面的描写也较“南国”篇丰腴,但写美女姿态装束的一段尤为突出。这两首诗同用比喻法写同一个主题,但使用了详略不同的写法,“南国”篇简练爽朗,《美女篇》华赡生动,在艺术上各擅胜场,用词造句毫无雷同之感,这里表现了曹植高超的写作才能。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是对曹植诗歌很深刻的评语。“情兼雅怨”是论思想内容,指出曹植诗具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诗作,倾吐牢愁,的确多*似小雅的怨诽之词,《杂诗》“南国篇”、《美女篇》都是其例。骨气即气骨,也就是风骨。骨气奇高,是赞美曹植诗富有风骨,即富有爽朗刚健的风貌。词采华茂,是赞美曹植诗语言华美丰富。钟嵘主张诗歌应当“干之以风力(即风骨),润之以丹采”(《诗品序》),即以爽朗刚健的风骨为骨干,再用华美的辞采加以润饰,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优美的艺术境界。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符合于他的艺术标准,所以获得极高评价。明胡应麟在评曹植《五游》、《升天行》诸诗时云:“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诗薮》内编卷一)也是承袭了钟嵘的批评标准。
曹植的诗,总的说来是风骨、词采二者兼备,但仔细分析,不同的诗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侧重,有的风骨更遒劲一些,有的词采更宏富一些。他的部分诗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长,对偶句与铺陈语较多,其词采华茂的特色就显得更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风骨。另外有一部分诗,像《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杂诗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写较简练,对偶句与铺陈语少,这类诗篇更鲜明地显示出骨气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词采。王世贞评曹植诗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艺苑卮言》卷三)王世贞认为曹植诗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见未必公允,但曹植诗在词采华茂这方面的确大大超过其父兄,特别如《箜篌引》、《美女篇》一类诗表现尤为突出。王世贞又说:“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同上)又从风格的质朴刚健方面对曹植的《杂诗》六首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并驾齐驱。王世贞不喜华丽文风,所以对曹植作出这样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诗篇,在风骨和词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确有所侧重。
《杂诗》“南国”篇这首诗,其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体说来,其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它虽然不像《美女篇》铺陈细致,词藻华美,但也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经得起吟咏咀嚼。
红豆生于南方,随着春天到来而长。这里面的南国解释南方为好;春来发几枝,没必要去解读几字。几枝可以理解随着春天的到来,逐渐萌发生出枝叶来。
但愿大家多采摘,此物最让人相思了。至今看来这诗解读也不难,假如咬文嚼字去解读,不仅累赘,还篡改了诗的本意,同时会失去诗的意境。相思并非要出现佩物。
红豆,又名相思子。
相传汉代时,南越国有一个男子戍边未归,妻子终日立于村前的一棵树下,朝思盼望,最后哭断柔肠、泣血而死。
后来,树上突然结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相思子,成为爱情的信物,还要归功于诗词。有这样两首红豆诗词,深情蕴藉,说尽相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首推就是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读来,宛如歌唱一般,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中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在当时,这首诗就已经成为传诵的名篇,被广为传唱。
王维此诗一出,世人皆用红豆来代替相思。
王维去世约100年后,晚唐的另一位诗人,也写下一首红豆相思的绝唱,这位诗人是号称“八叉手”的温庭筠。
温庭筠有一组《新添声杨柳枝词》,一共两首,今天我们着重说第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抒发对情郎的眷念之情。
像井底下点蜡烛那样,深深地嘱咐你:虽然你要离开我远游,但我的心与你共长行,切记早归别违期。
手中玲珑骰子上的颗颗红点,都是最为相思的红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在诗中,女子以红豆比喻入骨的相思,以相思子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
骰(tóu)子:博戏玩具,骰子上有红点,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
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
此句中还用到双关隐语,骰子的红豆入骨,喻意为我对你的相思之情也是入骨。
这两首诗是写红豆最有名的诗作,而它们之所以受到后世的推崇与喜欢,就在于它们抒发的是一种隐晦的、含蓄的、内敛的爱情表达。
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中国人在表达爱的情感时,从来都是含蓄内敛的,这两首诗正是有含蓄蕴藉之风。
想像一下,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表达喜欢和相思之情,不说话,只给你一颗红豆,而你看到红豆,瞬间就明白了对你的倾慕之情,两相都懂,只不言语,这是多么含蓄蕴藉呀!
苏轼诗词30句,一睹文豪风采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着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着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关于国庆节的诗句佳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庆节的诗句佳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国庆节的佳句
1、十一连理结同心,佳节鸳鸯齐比翼,双喜临门福无边,百年好合情似海。郎才女貌成佳偶,珠联璧合共白头。真诚恭祝:国庆快乐,新婚快乐。
2、十一秋高气爽天气好,游山玩水心情好,祝你出门旅游运气好,快乐开心跟着你跑,美景心情两相映照,赏心悦目精神好,再加这条短信会好上加好!
3、十一日,亲朋好友来相聚;一起逛逛街,加深你我默契感;一起吃吃饭,重温你我好情谊;一起唱唱歌,迎来你我好心情。快乐!
4、十一国庆佳节到,老爸老妈往前冲,姐姐妹妹站起来,你也不要来落后,攒足力气去追梦,今把祝福来送上,愿你梦想成真心情佳!心想事成乐开怀!
5、十一黄金周又到,让我们一起扬上快乐的帆,乘上*安的船,掌上顺利的舵,在开心的海洋上自由前进,寻找幸福的彼岸,国庆快乐!
6、十月,良辰美景;国庆,佳节喜庆;短信,传递真情,祝福,浪漫温馨;快乐,如影随形;幸福,必须肯定。祝:国庆节快乐!
7、美丽的早晨,灿烂的你,美好的生活在等你!美丽的天气,美好的你,美好情意滋润你!清新的.空气,清晰的你,愉快的心情陪伴你!国庆快乐!
8、据我长期观察,你要人缘有人缘,要财运有财运,比较抢手,为了避免拥堵,把国庆祝福送给你,我不得不抢个先,提前祝你佳节快乐,心情灿烂,幸福绵延!
9、国庆安排:十一,“拾忆”与你相识的日子;十二,“时而”想起对方的好;十三,找回“失散”许久的感情。现已正式向你发出邀函,复函请按回复键。
10、美丽的烟花绽放,思念悄然的滋长;欢乐的歌声飞扬,忘掉所有的悲伤;祝福乘着皎洁的月光,悄悄来到你的身旁。祝*庆快乐,幸福如常!
11、秋季的金黄带来丰收的喜悦,祖国的华诞带来愉快的假期,让秋天的美景伴着浓浓的节日喜庆,共同融入到这芳香横溢的美好季节当中,祝*庆节开心快乐。
12、转眼又是熟悉的国庆节,我的祝福分分秒秒,我的关心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边!愿我的祝福随轻风飘送,顺着柔水漂流,直达你的心扉,温馨我们的友谊!
关于国庆节的诗句
《喜迎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
关于国庆的诗歌:我亲爱的祖国
龙腾马啸,与时俱进。
月白风清,共酒开怀。
鸡鸣凤舞,同乐共欢。
《祖国——我心中的一首歌》
祖国,是多么深情的名字!
每次想起都抑制不住心情的起伏,
赞叹你五千年里的瑰丽,
感慨你百十年间的命运。
祖国,是多么绚丽的词句!
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让眉眼弯起,
身负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惊奇。
祖国,是多么温暖的归属!
每次听到都泛滥起自豪的心绪,
在心底深深感激先辈的壮举,
立志要把祖国的明天托起。
祖国,是每个国人冀望的期许!
祖国,是我心底最动听的旋律!
今天我们手持接力的火炬,
未来让我们与你一路同行!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怀浚《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无水不如三峡险,有山皆似七闽深。——阮阅《句·无水不如三峡险》
牵舟未得还三峡,乘传何堪使七闽。——高斯得《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
离家一月断家书,家在闽山深处居。——黄公度《题紫溪驿》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朱熹《好事*·春*来时》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骆宾王《晚憩田家》
人传顾家园,*有闽荔栽。——沈周《白茅顾氏种荔核成树有感(弘治壬戌)》
闽吴地殊悬,此物胡来哉。——沈周《白茅顾氏种荔核成树有感(弘治壬戌)》
闽岭夏云迎皂盖, 建溪秋树映红旌。——刘禹锡《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神仙都。——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往年入吴闽,宴坐走檀施。——张元干《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
边郎辟掾南闽去,马首春光正十分。——王冕《送边伯京之闽》
蚤听闽人说土风,此身常鹆以闽中。——晃冲之《送惠纯上人游闽》
闽海风尘鸣戍鼓,江湖烟雨暗渔蓑。——戴叔伦《寄万德躬故居》
吾乡美笴鵾鸡翰,闽瓷兔碗霜毛寒。——贺铸《玉钩环歌》
行人与流水,共向闽中去。——皇甫冉《酬李判官度梨岭见寄》
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
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佛法行中原》
贾樯通劲越,商颿彻瓯闽。——穆修《秋浦会遇》
闽县绿娥能引客,泉州乌药好防身。——施肩吾《送人南游》
陆走通闽蜀,川浮赴越吴。——苏泂《送三兄出宰常山》
闽为昔无诸,山水实秀妩。——白玉蟾《怀仙楼歌奉呈鹤林尊友》
后来始说闽部采,亦有风人刺丁蔡。——赵蕃《寄莫万安》
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
往岁客闽岭,满目皆黄茅。——张嵲《玩所植松竹有作》
书生一念终迂阔,犹闽苍黔与肖翘。——刘克庄《客过》
乡思生闽雾,吟怀入楚霏。——宋祁《送谢处士南归》
翠毛开越巂,龙眼弊瓯闽。——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闽中穷腊春欲动,陈荄已见新萌抽。——张嵲《行建溪上是晚同宿小桥感怀书事》
象骨岩居闽府教,江海两封黄纸召。——苏籀《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
吾闽日前岂不乐,禾稻未穫先麦秋。——张元干《赠庆绍上人》
刺婺廉闽动帝台,唯将清净作梯媒。——贯休《送郑使君》
一时狂慧不可戢,流派居然立闽赣。——金天羽《嘲诗钟示三九吟社诸子》
维扬金腰可伯仲,闽南素馨但舆台。——陈造《长句简诸公》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臬官难称是闽中,遗爱堂堂得比公。——戴表元《读福建谦廉访辅大使遗事》
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白玉蟾《云游歌·云游难》
有客道闽吴,书诗眷绸缪。——晁补之《次韵答叶学古》
君不见闽中郑卿湖海客,十年跨马燕京陌。——陆粲《郑卿歌》
云树杳冥通上界,峰峦回合下闽川。——陈陶《上建溪》
湩酪远分闽峤雪,枝柑犹带石桥秋。——方岳《除夕·守岁团栾谢两侯》
执舆岣嵝岭,栉风闽海浦。——苏籀《奉和秘监洪丈迎谏议徐公建除之什并次元韵》
向来郎曹天咫尺,引身闽山接商舶。——楼钥《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蜀闽歌召杜,莘野乐唐虞。——陈文蔚《和赵忠州见寄》
如今飘泊闽山侧,拥褐安禅听打窗。——张嵲《十二月旦雪霰大絷》
展转落闽峤,劲翮终弗骞。——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
南国有佳人诗句
南国诗句
描写南国的诗句
红豆出南国的诗句
形容南国的诗句
南国风光的诗句
南国风光诗句
南国的古诗
带南国的古诗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句
南国轻语录
相思的诗句红豆生南国
生南国的古诗
南国开头的古诗
描写南国冬天的古诗句
南国海鸥的古诗
南国红豆的古诗
南国唐李贺的古诗
有红豆生南国的古诗
石榴熟南国的古诗
南国初秋古诗谁写的
生南国的整首古诗
红撷南国的整首古诗
古诗红豆生南国的下一句
描写南国冬天的古诗
撷豆生南国的整首古诗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大全
古诗红豆生南国的图片
南国收获水果的古诗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