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池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墨池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墨池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墨池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墨池记原文及翻译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相关内容,欢迎同学们欣赏!
墨池记
作者: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
《墨池记》赏析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
(一)学*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墨池记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原文: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着。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测。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带墨的诗句大全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带墨的`诗句大全,希望有所帮助!
1、墨子城无恙,公输械有穷。
2、墨妙初看眼自明,诵诗还见五言城。
3、墨绶铜章拜命新,鸣琴之治在于今。
4、墨带残膏浓复淡,笔生春意睟而温。
5、墨谈名高笔有花,胸中五色补皇家。
6、墨池秋净水痕澄,曲几焚香袖手凭。
7、墨花成阵醉题诗,宝带桥头客散时。
8、墨墨怀孤愤,皇皇过六旬。
9、墨君时一玩,感慨泪沾巾。
10、人去台空古,墨灰沼未乾。
11、诗豪杜工部,墨妙庾征西。
12、墨水传遗迹,兰亭表旧居。
13、墨飞春涧石,茶衮夕铛潮。
14、墨痕生夏雨,笔颖熟秋风。
15、墨云胶冻砚,鬓雪落寒梳。
16、楮君频借重,墨客最相知。
17、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已传。
18、墨池能入用,纸被喜无声。
19、墨妙初闻探锦囊,刻成愈觉烂生光。
20、墨鱼黑覆形,火萤明照身。
21、墨君飒飒风雨鸣,垂鸾舞凤翻青绶。
22、墨坐半百春,无喜亦无瞋。
23、墨踪尘淡鬓华新,犹喜重来值故人。
24、墨花垂免頴,千古尚漓漓。
25、墨月黳云脱太清,海风吹上笔头轻。
26、墨迹扶疏冻未消,奇踪印纸镂刊雕。
27、墨绿螺青金翠耀,鬻讴沽笑泥娱邀。
28、墨上署臣字,必曾经进来。
29、墨貂裘敝君穷甚,黄犬书来我慨然。
30、墨传高节未为精,虚辱佳篇拂素屏。
31、墨君堂中看新霁,十里*林铺净绿。
32、墨家者流老蒲仙,碧梧采花和麝烟。
33、墨池杨子云,云间陆士龙。
34、墨诏殷勤擢俊贤,精求毗佐四方翰。
35、墨绶低回叹陆沉,好山浑作翠眉颦。
36、墨云行雨并成空,突兀彤云在眼中。
37、墨子*生枉费工,谩将泛爱去形容。
38、玉寒埋葛岭,墨淡惨秦村。
39、墨卿相指似,只尺是蓬瀛。
40、白墁蠲败壁,墨烬沃尘楹。
41、墨溜沈寒沼,松醪湛冻樽。
42、墨妙传双鲤,情高敌万金。
43、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
44、墨绶蛮乡去,青春瘴海行。
45、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
46、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47、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
48、笔尖寒树瘦,墨澹野云轻。
49、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水墨看虽久,琼瑶喜尚全。——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山如水墨屏间见,日向棋盘子上迟。——陆佃《依韵和田虎通判兼呈品防签判四首·其四》
水墨固昏淡,骨气犹深潜。——蔡襄《观宋中道家藏书画》
月明窗上老梅癯,我有天然水墨图。——许月卿六《赠写梅僧处能》
富贵园林行树密,模糊水墨画图横。——方岳《与客观雪·鹤帐奇寒被欲冰》
雪耀冰霜冷,尘飞水墨昏。——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许浑《赠李伊阙》
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郑谷《所知从事*藩偶有怀寄》
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郑谷《朝直》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刘商《与湛上人院画松》
仁寿元和二百年,濛笼水墨淡如烟。——窦巩《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栾。——苏籀《与可墨竹二十韵》
广*铁石清便赋,信国水墨横斜枝。——仇远《题赵信国墨梅后书宋广*赋·广*铁石清便赋》
云容疑水墨,雪意吝琼瑰。——张嵲《戏呈觉老》
懒为阅世青白眼,写出无声水墨诗。——刘克庄《赠林信夫》
卷取郭熙真水墨,枯荷折苇小霜风。——杨万里《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西湖虽老为人容》
收入晚风烟雨里,自将水墨替丹青。——杨万里《瓦店雨作四首·天嫌*野树分明》
树无一叶万梢枯,活底秋江水墨图。——杨万里《晚风寒林二首·树无一叶万梢枯》
天公收却春风面,拈出酸寒水墨屏。——杨万里《过望亭六首·*山林总解行》
不假丹青手,居成水墨图。——赵蕃《连雪不已复作绝句咏之及六而止殆未免不愁冻·不假丹青手》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苏轼《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苏轼《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苏轼《题王维画》
四时说尽庵前事,寄远如开水墨图。——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四时说尽庵前事》
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黄庭坚《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
大梁画肆阅水墨我君盘曹忘揖客。——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大梁画肆阅水墨,四图宛然当物色。——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甯山水图》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黄庭坚《息暑岩》
谁家栏槛烟云里,坐我潇湘水墨图。——黄庭坚《清心院双清轩》
相将阆苑楼台上,展尽山阴水墨图。——黄庭坚《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雪後凭高望洛都》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摩诘本词客》
一点水墨化成龙,龙孙飞去鵞溪住。——白玉蟾《赠赵太虚画竹石》
画师小景如传神,自昔水墨无丹青。——陈泰《为秋堂题钱舜举所画吴兴山水图》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谢榛《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见君丹青与水墨,笔下剜出心中画。——白玉蟾《画中众仙歌》
葵花二色空争妍,没骨丹青翰水墨。——何梦桂《芸窗集画图》
园林花絮忽冥冥,水墨工夫忆李成。——陈造《次韵杨帅留客赏雪二首·园林花絮忽冥冥》
古文《墨池记》
作者:曾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描写满池荷花的诗句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是描写满池荷花的诗句,欢迎阅读!
1、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吴均《采莲》
2、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李群玉《新荷》
3、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苏辙《菌萏轩》
4、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5、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李群玉《新荷》
6、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李商隐《荷花》
7、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吴均《采莲曲》
8、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9、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0、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洪适《千叶红莲》
11、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刘孝威《采莲曲》
12、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欧阳炯《女冠子》
13、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孟郊《乐府三首》
14、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15、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张孝祥《卜算子》
16、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孟郊《乐府三首》
17、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江镇》
18、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1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0、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杜衍《咏莲》
21、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骆宾王《京兆府栽莲》
22、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23、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24、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25、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苏轼《莲花》
2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7、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杜衍《咏莲》
28、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29、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郑板桥《芙蓉》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3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2、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采莲曲》
33、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张籍《乌栖曲》
3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李璟《浣溪沙》
35、*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张文潜《莲花》
36、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温庭筠《莲花》
37、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38、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
3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40、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王月浦《荷花》
41、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杜衍《雨中荷花》
42、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李康成《采莲曲》
4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45、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4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7、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48、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黄庭坚《东林寺》
49、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写华清池的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写华清池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首)
骊山脚下访离宫,千古温泉水不同。
太子汤池遗址在,长生殿厦誓盟空。
手持羯鼓梨园会,怀抱琵琶曲韵通。
昔日帝王临幸处,而今黎庶畅游中。
(第二首)
骊山脚下涌温泉,天赐皇恩浴水涓。
长恨歌台千滴泪,幽情舞曲万重弦。
贵妃一笑尊颜醉,君主三觞御枕眠。
嵬驿坡前谁缢尽,华清池里沐婵娟。
(第三首)
万缕金辉映重门,一股清泉注玉盆;
聚脂凝香依稀在,不见昭阳宫里人。
(第四首)
闭花羞月彩云飞,玫瑰绽放春满园;
兰香幽幽人沉醉,似嗔似痴是红颜。
日月匆匆似流水,流水难得遇高山;
相思相见知何日,何日与君共婵娟?
(第五首)
杨家有女名玉环,天生丽质耀人间。
一朝有幸中君意,万般无奈向金殿。
君王多情施恩宠,美人出浴舞翩翩。
社稷悉倾变风云,骂名尽指一红颜。
(第六首)
美焕骊山天下知,闻名于世华清池。
行宫渭水皇游宴,别苑秦川妃泡怡。
罗曼玄宗千古议,爱情玉子万年嘻。
源长悠久流传远,泉涌天然今亦奇。
(第七首)
天生丽质艳香姿,曲舞歌琵奏磬诗。
一笑华池肌猎魄,三千佳丽馥消脂。
军行马尾梨花树,洒泪玄宗赐玉屍。
七夕誓盟长命殿,理连比翼恨无期。
(第八首)
风爽洗浴华清池,佳人曾经在那里,
今日池中都想看,羞涩难言闭双眼,
过去美人只一个,今日美丽如云多,
个个都比贵妃美,留下风流待后说。
(第九首)
寒月冷雾渭水流,骊宫古树过深秋。
忽忆明皇车西行,兵哗马嵬一人愁。
白绫无罪悬香躯,岭南荔枝不急蹴。
(第十首)
华清池旁谁人语?可怜诗成鸣不许。
泪目难再望温泉,泉中暗涌谁热泪?
当日皇妃厌捧墨,西风冲得云明灭
两跪金牌出京去,自知一去不可回
黄金可以千宿醉,安能一梦不复醒?
深知难比回眸媚,马嵬坡前不如簪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韩愈《南山诗》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刘禹锡《赏牡丹》
秋风铜爵曲池*,吴主宫娃满掖庭。——邓林《晋武帝》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油壁香车》
池畔最*处,树阴新合时。——白居易《池畔闲坐,兼呈侍中》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池面风翻弱絮,树头雨退嫣红。——周紫芝《西江月》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陆龟蒙《白莲》
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李峤《书》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李世民《仪鸾殿早秋》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白居易《轻肥》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元稹《寻西明寺僧不在》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左纬《春晚》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沈约《咏芙蓉》
清池过雨凉,暗有清香度。——徐俯《卜算子》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吴文英《满江红·翠幕深庭》
1、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文同《莲花》
2、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3、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乐府《青阳渡》
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苏辙《菌萏轩》
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7、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李群玉《新荷》
8、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江洪《咏荷诗》
9、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沈约《咏芙蓉》
10、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11、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12、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孟郊《乐府三首》
13、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孟郊《乐府三首》
14、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韦应物《咏露珠》
15、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孟郊《乐府三首》
16、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灈茎。——曹植《芙蓉赋》
17、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宋伯仁《荷花》
18、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墨池诗句
墨池的古诗
洗墨池的古诗
将墨池洗白的古诗
墨池的古诗意思
池与墨的古诗
带有池墨轩的古诗文
池水尽墨的古诗含义
有墨的诗句
池冷墨与夏末米的小说说
墨诗句
墨的诗句
带墨的诗句
含墨的诗句
墨染的诗句
墨字的诗句
墨梅古诗里的洗砚池注释
墨荷诗句
池诗句
水墨的诗句
墨子诗句
笔墨诗句
池的诗句
墨梅的诗句
墨梅诗句
水墨诗句
关于墨的诗句
墨香的诗句
有关墨的诗句
带墨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