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诗句

关于墨池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墨池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墨池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墨池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1k+) 说说(3k+) 名言(131) 诗词(41) 祝福(1k+) 心语(39)

  •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墨池记原文及翻译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阅读全文]...

2022-03-29 12:36:37
  •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

  • 古诗文
  •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相关内容,欢迎同学们欣赏!

      墨池记

      作者: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

      《墨池记》赏析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

      (一)学*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墨池记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阅读全文]...

2022-03-04 04:31:26
  •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原文: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着。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测。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阅读全文]...

2022-06-27 18:52:00
  • 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诗人
  • 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古文《墨池记》

      作者: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数千名粤籍将士在南京麒麟门至仙鹤门一带苦战。南京沦陷后,这几千名官兵依照撤退的指令从正面突击日军战地,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成为那场战役中为数不多地从正面突围的一支部队。日前,记者在惠州博罗寻找到当年参战的66军粤籍抗战老兵蔡计佑,已届百岁高龄的他思维仍十分清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南京保卫战中的经历。

      外围血战:

      阵地上的尸体堆了好几层

      提起70多年前那场战争经历,没有读过书的蔡计佑老人仍然可以说出“师长邓龙光”、“军长韩德勤”等几位将领的名字。他告诉记者:“那个时期经历的事,我至今仍记得十分清晰。”

      蔡计佑于1913年出生于惠州博罗,小时候因家穷经常吃不饱饭。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的*到博罗龙溪镇挑选壮丁入伍,年轻的蔡计佑自愿报名参军,跟随部队先后辗转惠州、汕头,后转到梅州丰顺被编入邓龙光156师旗下的一个团中做步兵。入伍才七天,前线战事告急,蔡计佑这批新兵被紧急派往上海支援,“我们当时在揭阳途中,还来不及接受任何的军事训练,就接到了紧急赶往上海打日本鬼子的命令,部队到广州坐火车抵达了江西九江,后来又继续前行到达了昆山。”蔡计佑老人说,当时一同上前线的战友基本上互不相识,部队的装备缺乏,“上战场前我连怎么开枪瞄准都不会,出发时也没有给我配枪。”

      蔡计佑随部队到达昆山时大概是10月底,淞沪会战已经进行了2个多月,驻守部队在与日军交战中伤亡惨重,蔡计佑听到前方传来密集的枪炮声,他和其他5名士兵分到一挺机关枪,分别是一名机*、副机*,4人负责子弹运送。当时,蔡计佑身上挂着250发子弹、4个手榴弹还有一把铁铲,用于挖战壕使用。

      这是蔡计佑经历的第一次战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一条河的对面(苏州河)与日军对持,班长指示我们在战地前线挖了许多很深的坑,坑里有一级阶梯,日军开火时我们就趴在那个阶梯上还击,遇到日军的炮火轰击就退到坑底掩护。”防御战打得很惨烈,他们在战壕里打了10多天,与日本鬼子反复争夺阵地。阵地上死了很多人,地上的尸体堆积了有好几层,我们当中很多是刚来的新兵,见到这样的场景心惊胆战。一位新任的排长承受不了战斗的残酷,竟以自残的方式逃避战事。

      前线撤退的人越来越多,蔡计佑所在的部队在撤往南京途中又遭到日军追击,很多都被打散了,“我所在的那个连共100多人没有被冲散,部队不停地走,不知走了多久,退到了南京外围的防线上与其他的部队会合,周围很多是两广部队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2-03 15:17:17
  • 关于粉墨的诗句

  •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生绡铺墙粉墨落,*生忠义今寂寞。——苏泂《老杜浣花豀图引》

    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薛涛《斛石山书事》

    屏障莽回合,粉墨纷异同。——陈造《马口》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老舍《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

    走马遣书勋,谁能分粉墨。——李贺《感讽六首》

    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杜甫《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杜甫《画鹘行》

    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皮日休《太湖诗·销夏湾》

    时异数奇以艺隐,粉墨丹青穷讨论。——方回《赠牟仲启存斋尚书之曾孙,献之提刑孙》

    渭水鹰扬亦如何,好将粉墨写成图。——仇远《白海青》

    君不见涴花醉图粉墨落,日斜泥滑驴失脚。——杨万里《赠写真水监处士王温叔》

    祗应真骨下人世,不谓雄姿留粉墨。——黄庭坚《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图画别浓淡,粉墨生云烟。——陈造《银葫芦》

    颇似骑驴后山老,倩谁粉墨洒豪端。——陈造《骑过山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涧水横斜石路深》

    画工粉墨非不好,岁久剥烂空留名。——王安石《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

    仁人义士埋黄土,只有粉墨归囊褚。——王安石《燕侍郎山水》

    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杨基《北山梨花(有序)》

    读书学古有至行,粉墨特用相娱嬉。——袁凯《陶与权宅观张于正山水图》

    年深粉墨纷模糊,公命胡也全其污。——张羽《再题廷晖山水》

    谁将粉墨图缣缃,顾我一见心伥伥。——宋濂《题李太白观瀑布图》

    粉墨晕开水色,碧朱堆上柳花丛。——张镃《南湖夕泛》

    疑开粉墨图新就,犹洒楼台笔未乾。——强至《依韵奉和判府司徒侍中望宸合雪后》

    人教巧手工摹写,粉墨何能便逼真。——王炎《题谢艮斋画笥四首·熟视天机日日新》

    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岳珂《二蔡陪辅展晤二帖赞》

    图传粉墨固未好,愿假壮笔一揽收。——王令《寄题宣州太*县众乐亭为孙莘老作》

    不见旧时苍翠色,换将粉墨作新图。——朱翌《南山观雪·入山初与雪云俱》

    车师有深趣,粉墨不可删。——王灼《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

    粉墨简介

    粉墨,汉语词语,读音为fěn mò,意思是修饰 。

    [阅读全文]...

2022-03-10 06:39:45
  • 关于水墨的诗句

  • 水墨看虽久,琼瑶喜尚全。——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山如水墨屏间见,日向棋盘子上迟。——陆佃《依韵和田虎通判兼呈品防签判四首·其四》

    水墨固昏淡,骨气犹深潜。——蔡襄《观宋中道家藏书画》

    月明窗上老梅癯,我有天然水墨图。——许月卿六《赠写梅僧处能》

    富贵园林行树密,模糊水墨画图横。——方岳《与客观雪·鹤帐奇寒被欲冰》

    雪耀冰霜冷,尘飞水墨昏。——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许浑《赠李伊阙》

    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郑谷《所知从事*藩偶有怀寄》

    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郑谷《朝直》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刘商《与湛上人院画松》

    仁寿元和二百年,濛笼水墨淡如烟。——窦巩《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栾。——苏籀《与可墨竹二十韵》

    广*铁石清便赋,信国水墨横斜枝。——仇远《题赵信国墨梅后书宋广*赋·广*铁石清便赋》

    云容疑水墨,雪意吝琼瑰。——张嵲《戏呈觉老》

    懒为阅世青白眼,写出无声水墨诗。——刘克庄《赠林信夫》

    卷取郭熙真水墨,枯荷折苇小霜风。——杨万里《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西湖虽老为人容》

    收入晚风烟雨里,自将水墨替丹青。——杨万里《瓦店雨作四首·天嫌*野树分明》

    树无一叶万梢枯,活底秋江水墨图。——杨万里《晚风寒林二首·树无一叶万梢枯》

    天公收却春风面,拈出酸寒水墨屏。——杨万里《过望亭六首·*山林总解行》

    不假丹青手,居成水墨图。——赵蕃《连雪不已复作绝句咏之及六而止殆未免不愁冻·不假丹青手》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苏轼《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苏轼《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苏轼《题王维画》

    四时说尽庵前事,寄远如开水墨图。——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四时说尽庵前事》

    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黄庭坚《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

    大梁画肆阅水墨我君盘曹忘揖客。——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大梁画肆阅水墨,四图宛然当物色。——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甯山水图》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黄庭坚《息暑岩》

    谁家栏槛烟云里,坐我潇湘水墨图。——黄庭坚《清心院双清轩》

    相将阆苑楼台上,展尽山阴水墨图。——黄庭坚《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雪後凭高望洛都》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摩诘本词客》

    一点水墨化成龙,龙孙飞去鵞溪住。——白玉蟾《赠赵太虚画竹石》

    画师小景如传神,自昔水墨无丹青。——陈泰《为秋堂题钱舜举所画吴兴山水图》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谢榛《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见君丹青与水墨,笔下剜出心中画。——白玉蟾《画中众仙歌》

    葵花二色空争妍,没骨丹青翰水墨。——何梦桂《芸窗集画图》

    园林花絮忽冥冥,水墨工夫忆李成。——陈造《次韵杨帅留客赏雪二首·园林花絮忽冥冥》

    [阅读全文]...

2022-02-01 07:53:01
  • 描写满池荷花的诗句

  • 荷花
  • 描写满池荷花的诗句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是描写满池荷花的诗句,欢迎阅读!

      1、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吴均《采莲》

      2、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李群玉《新荷》

      3、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苏辙《菌萏轩》

      4、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5、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李群玉《新荷》

      6、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李商隐《荷花》

      7、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吴均《采莲曲》

      8、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9、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0、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洪适《千叶红莲》

      11、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刘孝威《采莲曲》

      12、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欧阳炯《女冠子》

      13、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孟郊《乐府三首》

      14、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15、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张孝祥《卜算子》

      16、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孟郊《乐府三首》

      17、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江镇》

      18、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1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0、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杜衍《咏莲》

      21、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骆宾王《京兆府栽莲》

      22、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23、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24、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25、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苏轼《莲花》

      2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7、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杜衍《咏莲》

      28、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29、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郑板桥《芙蓉》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3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2、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采莲曲》

      33、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张籍《乌栖曲》

      3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李璟《浣溪沙》

      35、*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张文潜《莲花》

      36、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温庭筠《莲花》

      37、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38、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

      3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40、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王月浦《荷花》

      41、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杜衍《雨中荷花》

      42、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李康成《采莲曲》

      4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45、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4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7、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48、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黄庭坚《东林寺》

      49、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阅读全文]...

2022-07-15 05:25:38
  •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的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的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的翻译赏析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前言】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墨梅》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注释】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 :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元章”、“文王子孙”。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字元章(一作元肃),号竹斋、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王冕生于元代,是浙江诸暨人。王冕早年出身贫寒,却难得勤奋好学,即使在生活极尽困苦的条件下,亦千方百计为自己创造学*知识的机会。

      现在流传下来的王冕的生*事迹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田埂放牧”与“僧寺夜读”这两段故事。

      相传王冕幼年时,听从父命在田埂上放牛,期间,他偷入学堂旁听学子念书。一听起课来便如痴如醉,把放牛的事都忘到了九霄云外为此没有少被父亲责打。然而打归打,过后他依旧是“老方一帖”。

      见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痴迷读书,深明大义的王母毅然表示支持和理解。从此,王冕就离家寄住在寺庙,每到夜间,借着佛堂微光,坐在佛像膝,手捧书卷读到天明,全然不顾佛像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凭着手不释卷的苦学精神,王冕学有所成,加之遇上名师指点,终于成为元代盛名远播的诗画泰斗。

    [阅读全文]...

2022-02-21 20:58:16
  • 描写滛池的诗句

  • 优美
  • 请尽量多讲一讲。

    道家的娘娘,

    在这家诗馨语专卖店买了套白茶产品,用了一个星期,感觉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特别之前对电脑脸特干,现在好多了,脸上比较润滑,还有个全能眼部精华液,对于我眼部干纹,眼袋效果都不错,特别眼部疲劳时,用一下,按摩打圈圈,感觉明显舒服多了,长时间要加班,或经常看电视电脑的,这产品保管你用了不错。

    基本上对这次购物还是很满意的,多谢店家了,导购员也很热情。

    这句含义

    亲爱的小读者,科学的美丽就是:充满力量,又在迅速变化;好像离你很远,却又在你身边。

    为了帮助你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编辑了《少年科学大讲堂》这套书。

    本书是其中一册,介绍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曲折经历,更用大量笔墨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揽月的战略目标。

    书中所引用的资料新而准确,加上精美的插图,可增强青少年朋友们的阅读兴趣。

    请你读一下这本小册子吧

    在阅读完成以后,你可以试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科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162章取与舍,老张和小圣女正式确定关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歌多的不计其数,民间更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流传故事,但是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却一直都在震撼着我,感动着我。

    希望你也有所感触。

    当你从心底焕发出这首诗歌的情绪,那么其他的还重要吗

    [阅读全文]...

2022-04-02 06:22:25
  •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

  •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

      ★七律 过华清池

      山姿水态冠秦疆,美色当初醉李唐。

      只把风怀传妙丽,依然韵致舞霓裳。

      恨歌独宠痴情圣,遗憾千年错位皇。

      一去红尘人已换,满园腰似楚宫娘。

      ★七绝·华清池

      红墙绿瓦绕骊山,

      对酒三杯醉玉环。

      松掩廊台妃子笑,

      频歌起舞乐笙弹。

      ★过华清池

      眼前宫殿逾千年, 草木深深景自然。

      几处温汤流日夜, 满池祸水化云烟。

      琼花失色春光老, 娇燕离梁晓梦残。

      禁地难封妃子杳, 游人那得不开颜。

      ★七绝·华清池

      华清漫步赏骊山,

      楚楚身雕似玉环。

      遥想玄宗多宠幸,

      凝脂尽沐御温泉。

      ★过华清池

      华清池里水犹温,捉蒋亭前日又曛。

      义举煌煌彪史册,赤诚默默送晨昏。

      夏威海浪难*意,歌乐山云暂慰心。

      向使当年无愤谏,何成今世大国尊?

      ★七律·和栀子《华清池》

      腻涨华清绝代娇,皇恩浩荡妒群寮。

      红尘一骑香妃醉,素练三围粉黛消。

      折戟常思滔覆辙,瞒天那肯认前朝。

      八千里路西游账,雪月风花早报销。

      ★贺新郎 过华清池

      千载风尘月,望骊山,依稀还是,旧时宫阙。寂寞芙蓉汤水冷,空对榴花如雪。数不尽,匆匆过客。当日风流今安在?只咸阳青冢长凄绝。向渭水,诉呜咽。 开元盛世如鸿掠。想当年,玉环新嫁,两情何热?孰料马嵬坡前事,落得愁肠千结。忍看着,香销玉灭。废政贪欢臣子乱,问玄宗,究属谁人错?嗟往事,寸肠裂。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红墙绿瓦绕骊山(2)

      ★七律·华清池

      华清池水洗脂膏,绿柳红榴两寓褒。

      郎帝良辰台殿暖,贵妃鸾帐楚山高。

      霓裳锦袖常舒舞,粉颈香腮永乐陶。

      水雾茫茫藏百媚,飘飘裙袂也英豪。

      ★过华清池

      玉阶红颜次第开,

      古道长安冰河融;

      华清池月醉唐时,

      落尘妃子荔枝红!

      ★七律·游华清池有感

      池阔宫奢泉醉皇,千年情梦舞霓裳。

      棠红雨润娇无力,荔贵骑飞遥更狂。

      长恨歌悲空比翼,浮生殿诡半斜阳。

      童追锦鲤荷花映,沧海桑田总未央。

      ★过华清池

      长安回望绣成堆,

    [阅读全文]...

2022-03-07 00:10:07
墨池诗句 - 句子
墨池诗句 - 语录
墨池诗句 - 说说
墨池诗句 - 名言
墨池诗句 - 诗词
墨池诗句 - 祝福
墨池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