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的诗句古诗

关于蜃楼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蜃楼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蜃楼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蜃楼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72) 语录(40) 说说(150) 名言(2) 诗词(8k+) 祝福(46) 心语(2)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海市”一诗中就描写了海市蜃楼的迷人的.景色,但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下面是关于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海市蜃楼

      茫茫海尽头,远矗雾中楼。

      似缀星光灿,如披月色柔。

      蓬莱同缈缈,天地共悠悠。

      嘘叹追逐处,惊飞几沙鸥。

      咏雾

      唐代: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宋代:唐艺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厌拖水。海蜃楼高,仙娥钿小,缈结成心字。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 芳杯恼人渐醉。碾微馨、凤团闲试。满架舞红都换,懒收珠佩。几片菱花镜里,更摘索双鬟伴秋睡。早是新凉,重薰翠被。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唐代:杜甫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

      草黄骐骥病,沙晚鶺鴒寒。

      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

      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唐代:钱起

      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

      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阅读全文]...

2021-12-10 22:20:34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

      (第一首)

      天地冶炉造化工,阴阳作炭物为铜。

      奇峰叠巘沧溟里,城郭楼台浩渺中。

      薪尽火传光有韵,风流云散色成空。

      烟霞幻变无休止,素影丹晖总不同。

      (第二首)

      海上烟波驻圣工,荒原大气闯天宫.

      市廛不响移沙漠,仙境有形落北溟.

      雨打风吹千百载,月升日降瞬间空.

      山川美景凭游逛,虚幻蜃楼总震惊.

      (第三首)

      和风丽日海天色,海市蜃楼画胜诗。

      若即若离纵向往,亦真亦幻令神驰。

      蔚蓝海水漫无际,奇妙琼楼独一枝。

      交错霞光呈美景,引人入胜几多时。

      (第四首)

      旖旎风光水*天,巍峨亭榭绕云烟。

      迷离海市华楼宇,迤逦琼阁玉岱山。

      贝阙珠宫奇现象,瑶台幻景渺金銮。

      朦胧弥漫神仙境,梦寐难求缥缈间。

      (第五首)

      一片汪洋渤海中,石桥忽尔化长虹;

      舰航缥缈如星布,别墅凌空见叠崇。

      城廓森严徒有象,彤云璀灿幻无穷;

      蓬莱阁上观奇景,堪属烟台意外逢。

      (第六首)

      影幻光虚画饼空,天人嫁合目联通。

      青峰叠翠阴溟景,琼殿无基假帝宫。

      沙海茶楼心欲饮,汪洋舫艇路忧通。

      风游气变星球转,神日宏工造极穷。

      (第七首)

      天上人间流幻影,海市蜃楼现奇景。

      琼楼玉阁浮烟云,峰岚叠嶂溟朦胧。

      轻风薄雾尽浩渺,鬼斧神工虚幻中。

      沙漠海淢迷缘图,仙境蓬莱阴阳梦。

    [阅读全文]...

2022-03-29 23:42:26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大全

  • 文学
  • 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海市蜃楼的诗句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首)

      天地冶炉造化工,阴阳作炭物为铜。

      奇峰叠巘沧溟里,城郭楼台浩渺中。

      薪尽火传光有韵,风流云散色成空。

      烟霞幻变无休止,素影丹晖总不同。

      (第二首)

      海上烟波驻圣工,荒原大气闯天宫.

      市廛不响移沙漠,仙境有形落北溟.

      雨打风吹千百载,月升日降瞬间空.

      山川美景凭游逛,虚幻蜃楼总震惊.

      (第三首)

      和风丽日海天色,海市蜃楼画胜诗。

      若即若离纵向往,亦真亦幻令神驰。

      蔚蓝海水漫无际,奇妙琼楼独一枝。

      交错霞光呈美景,引人入胜几多时。

      (第四首)

      旖旎风光水*天,巍峨亭榭绕云烟。

      迷离海市华楼宇,迤逦琼阁玉岱山。

      贝阙珠宫奇现象,瑶台幻景渺金銮。

      朦胧弥漫神仙境,梦寐难求缥缈间。

      (第五首)

      一片汪洋渤海中,石桥忽尔化长虹;

      舰航缥缈如星布,别墅凌空见叠崇。

      城廓森严徒有象,彤云璀灿幻无穷;

      蓬莱阁上观奇景,堪属烟台意外逢。

      (第六首)

      影幻光虚画饼空,天人嫁合目联通。

      青峰叠翠阴溟景,琼殿无基假帝宫。

      沙海茶楼心欲饮,汪洋舫艇路忧通。

      风游气变星球转,神日宏工造极穷。

      (第七首)

      天上人间流幻影,海市蜃楼现奇景。

      琼楼玉阁浮烟云,峰岚叠嶂溟朦胧。

      轻风薄雾尽浩渺,鬼斧神工虚幻中。

      沙漠海淢迷缘图,仙境蓬莱阴阳梦。

      1.《金刚随机无尽颂-大乘正宗分第三-三界蜃楼歌》宋朝-释印肃

      三界蜃楼歌,龙女念摩诃。骊珠将献佛,无垢越娑婆。

      2.《雨舲中丞赐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见柬奉答两篇-其二》清朝-何绍基

      吾生往事过眼空,三四十年真梦中。回思冠岁侍蜺节,学造险语投鲛宫。于今望洋已却走,自甘老懒难求工。先生卓然道战胜,诗力如虎书如龙。岂惟惊走钓鳌客,正宜游戏狎鸥翁...

      3.《至日二首-海市三年舶》清朝-曾国藩

      海市三年舶,河源八月槎。水衡劳硕画,漆室足咨嗟。天步方长健,民饥亦有涯。燔柴崇大礼,灵贶正来赊。

      4.《海市》明朝-王廷相

      四月潜阳达,云烟拍岛生。无风能袅袅,匝水故盈盈。恍惚灵仙驾,飘摇罨画城。人心多想像,虚拟蜃为情。

      5.《雪晴过海上,适海市见之罘下,自亭午至晡,快睹有述,时十月十日》清朝-赵执信

      今晨雪乍晴,寒日升扶桑。出门邀河伯,东向同茫洋。昨日之罘山,紫翠点水如鸳鸯。未到二三里,见人欲飞翔。坐来忽复不相识,回峰叠嶂皆摧藏。赫然烟霭中,城郭连帆樯。疑...

      6.《蜃楼歌》清朝-成鹫

      天空海阔波不兴,浴日浴月百宝生。海滨老人双眼明,昨宵仰见营生星。帝命海若修乾城,六丁六甲胥效灵。骑箕传说版筑鸣,吴刚伐柯声丁丁。扶桑若木为栋楹,龙宫珊瑚装画屏。.

    [阅读全文]...

2022-03-13 15:05:08
  • 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

  • 优美
  • 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

      1、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2、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3、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4、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17、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1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9、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20、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21、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22、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阅读全文]...

2022-02-15 13:44:27
  • 岳阳楼古诗名句(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

  • 先简单介绍一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画像

    请大家注意一下范仲淹的谥号:文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宋朝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就是大臣们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整个历史上获得这一谥号的不过二三十人,同样权高位重、文名更胜的欧阳修,谥号是文忠,比文正略低一等。

    再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这一年的状元是蔡齐,可见于我的文章《宋真宗为何会恩准二十七岁的状元郎,成为跨马游街的第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滕子京对范仲淹以兄长尊之,在滕子京的仕途发展上,身居高位的范仲淹给予了多次的提携、推荐,乃至庇护。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修建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说被贬到岳阳担任刺史,把在那旧址建造的楼阁取名为“岳阳楼”,时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介绍一下写作的背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阳担任知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滕子京于庆历五年重建了岳阳楼。

    滕子京从岳阳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此时范仲淹贬任邓州知州,57岁的他面对好友邀请,范仲淹一口答应,虽然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笔者按照出现的顺序排列了这十个精彩名句,加以简单解释,供大家分享。

    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政事通顺,百姓安乐,很多废弛的事都兴办起来。

    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汤汤同荡荡(shāng),指水势盛大的样子。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翠。

    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七、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恩宠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起酒杯迎风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洞庭湖风景

    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那就为国君忧虑。

    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大家对我选的这十个精彩名句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2022-06-29 12:38:29
  •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古诗(描写黄鹤楼的诗词)

  • 关于黄鹤楼,李白曾写下两首名作,一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入选小学课本,小学生都会背。而另一首即是《黄鹤楼闻笛》,却少有人知。

    两首诗一首写于开元盛世,烟花三月送别友人,李白的心情是相对愉悦的;而另一首写于安史之乱时,充满去国思乡之悲。诗意虽不同,两首诗却同样经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这次送别孟浩然去扬州,是愉悦的。但是,友人就要离开,他也有悲伤,当看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逐渐远去时,李白默默地望着那船渐行渐远,久久不回。

    隐娘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诗: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不舍都在李白的这一眼之中了。

     

    这首诗备受后世称道,是李白的代表作。“烟花三月下扬州”更被学者称为“千古丽句”。

     

    李白另一首黄鹤楼佳作,就是下面这首《黄鹤楼闻笛》。

     

    《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诗意中可以看出,这是李白被贬谪时所做,有学者考证,此诗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经江夏时所作。当时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

    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他写下了这首诗。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作为一个曾流放的人,李白以曾被贬官到长沙的贾谊自居,充满了愤懑与不*。

    坐在黄鹤楼中,听着耳边传来《梅花落》笛曲,感觉江城五月梅花满天飘落。梅花虽美,可却是是寒冬开放的,江城五月落梅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坐在黄鹤楼中,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听着耳边的《梅花落》,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疲惫与沧桑。

     

    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清代沈德潜曾评价李白:“七言绝句以语*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

    隐娘每每读李白的诗,诗意简单,词句简洁,可每每读完,总是感到意犹未尽,有无限的情意在诗外。

     

    譬如送别孟浩然时,那默然望着小船背影的伤感与不舍;譬如在黄鹤楼中听玉笛时,那历经人生悲戚之后的沧桑与恋乡。

     

    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打动人,而这应该就是李白诗的魅力吧!

    [阅读全文]...

2021-11-30 21:13:39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 秋雨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16、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7、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4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临江仙》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6、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4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48、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4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阅读全文]...

2022-02-17 20:39:37
  • 登鹳雀楼古诗

  •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阅读全文]...

2022-07-27 11:20:16
  • 《玉楼春》古诗鉴赏

  •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52:22
  •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1、《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2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4、《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阅读全文]...

2022-01-11 12:10:53
蜃楼的诗句古诗 - 句子
蜃楼的诗句古诗 - 语录
蜃楼的诗句古诗 - 说说
蜃楼的诗句古诗 - 名言
蜃楼的诗句古诗 - 诗词
蜃楼的诗句古诗 - 祝福
蜃楼的诗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