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归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归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归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轼《行香子·述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式微,式微,胡不归?——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佚名《十五从军征》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诗词归纳
1、新的一年
太阳正在冷却,风在歌唱:
新的一年到来了。
新的一年,一切将要钻出绿芽
一切封锁春天的寒冰已经消融。
雾在早晨的口袋飘浮
阳光将照亮夜晚的温暖,并让阴冷的罪孽感到
绝望和痛苦。
新的'一年,一切都过去了,
一切正在走来。我的光明的前方
已装扮一新,并戴上希望。
新的一年,到来了,红联喜庆
鞭炮,一声一声,幸福烟起。
新的一年,芬芳国土
漫无边际的绿色,淹没了大地,淹没了我。
2、对不起
对不起,此刻,我的背影很疼。
我放慢了脚步,试图让孤独追上来
并来来*地寻找多年前的那个黄昏。
或许我是多余的一条鱼,
大海,是我一生的*。
但是,我只想张开鱼鳃
享受波浪冲击的那刻温柔。
我只想陪着你的海岸
静守日出东方。
对不起,此刻,孤独已经追不上
多年前的,那个黄昏。
3、出去吧
出去吧,雪花缤纷。
出去吧,这四面潮湿的居室
果实开始萎缩,我们的枝叶
开始飘落。
出去吧,不要从外面进来
移动室内的空气
以及时间。
出去吧,静静地
你站在我的身后
潮起潮落。
向世界扩散,
满是潮声。
4、时间
时间,正去放牧
在世界的牛背沉睡。
荒原无声。舞台上
叮咬牛背的蚊子太多。
我们有着明亮的脸
我们是人间教堂的那一滴
烛火,明明灭灭。
观众台太小,容不下太多
坎坷的命运。天堂饱满
归田三首诗词
归田三首白居易 唐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
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
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
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
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
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种田计已决,决意复何如?
卖马买犊使,徒步归田庐。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菑畬。
策杖田头立,躬亲课仆夫。
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
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余。
上求奉王税,下望备家储。
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学农未为鄙,亲友勿笑余。
更待明年后,自拟执犁锄。
三十为*臣,腰间鸣佩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
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
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
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
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落叶归根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叶归根的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各得其所,落叶归根
各自当情各自欢,得意失意由一言。其年始改称元和,所谓人生能几何。落花半落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归飞哑哑枝上啼,根断泉源岂天意。
2、凿凿有据,落叶归根
凿壁偷将榜上名,凿壁偷将榜上名。有时误入千人丛,据谷终无暴物非。落花纷纷稍觉多,叶到嵩山落更多。归来共到市桥步,根脚盘来爪距粗。
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
故乡明月在,何日彩云归——陆游
5、归来
不是所有的出发
都是要探究对岸
比如雁来
一起结伴
从来不需要理由
故乡的那个家
不再是照在心里的那盏灯
不再是不眠夜微醺的黄酒
邀来流动的远山
就有了今天的不约而同
相关阅读
释义
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
明·王世贞《鸣凤记》:“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例句
有多少在异国他乡飘泊半生的老华侨,临终前叮嘱儿女将其骨灰撒到神州大地上,这真是~,感人至深。
*义词
解甲归田故土难离
反义词
四海为家背井离乡离乡背井乐不思蜀流离失所
岁暮归南山诗词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①北阙:指帝宫。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②休上书:停止进奏章。南山:终南山。
③不才:不成材。
④疏:疏远。
⑤青阳:春天。
【译文】:
[译文1]不要再去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破旧的家里。没有才能不被明主赏识,身体多病老朋友都疏远了。白发如霜催人老,新春一到旧岁必除掉。心中怀有忧愁难以入睡,松林间的月亮照在空寂的窗扉上。
[译文2]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唐玄宗开元年间,四十岁的孟浩然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结识了当时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维等。张九龄是当朝宰相,王维也是朝廷命官。孟浩然参加了进士考试,并在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赋诗,得到了包括张、王在内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赞赏,也流传着孟浩然让皇帝“栽跟头”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参加完进士考试来到王维处,不料皇上唐玄宗突然驾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真情,告诉有位诗人躲在床下,唐玄宗得知是孟浩然,因为久闻大名,就让他出来,当场献诗一首。孟浩然选出他认为最成功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当皇上听到“不才明主弃”十分不悦,唐玄宗回去后,生气地下了一道指令不能让孟浩然做官,只能回去过隐居生活。诗人在诗中自怨自艾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愤闷,表达了自己未遇明主及对世态炎凉的幽怨、哀伤,反映出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带给有志之士的痛苦。全诗委婉含蓄,感情复杂深刻,感人至深。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 ”、“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关于旅程后归家的诗词:家
编者按:薛仲利同学写的这首诗《家》,用白描的手法,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三个"家"的含义。第一个,车厢是游客的家;第二个,车站是火车的家;第三个,房间是列车员的家。虽然是三个家,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一种关联。小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个个画面,其中的含义,读者读后便会思索而得之。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缲,语言朴素简约,却道出了生活中的某种况味和人生哲理。值得一读。
当游客匆匆收拾好行囊
带着家人的祝福迈出家门
钻进期盼已久的火车
在拥挤的车厢里
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生活
不知不觉中
车厢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
当火车缓缓驶向车站
响起振聋发聩鸣笛声
火车信号员手中的旗子早已摇起
长途跋涉后
火车停泊在温馨的港湾
一如既往地
车站终归是火车的'家
当列车员送走最后一列火车
搭上最后一班回家的公交车
饭桌上氤氲的香气早已散去
家人也不再做无用的唠叨
脱去了一天的疲乏
这间房子
才是他真正的家
【本文作者: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初级中学:薛仲利 指导教师:和进。(公众号:大作家牵手小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岁暮归南山》诗词鉴赏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注解】
北阙:指帝宫。《汉书61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
明主:圣明的国君。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
青阳: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年。
除:去。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虚:空寂。
《岁暮归南山》【韵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岁暮归南山》【本诗故事】
有一天,孟浩然来到王维家中闲坐,突然门子报说皇上驾到,王维就整肃衣冠外出迎接,孟浩然当时作为无职人员不能受到皇帝接见,慌忙中藏到床下面。
玄宗皇帝进到屋子里,看到有两个茶杯在桌子上,就问:谁在这里作客?王维老实不会说谎,就如实禀报皇帝,是襄樊才子孟浩然。孟浩然只好从床底下爬出来参拜皇帝。
玄宗也久闻孟浩然大名,就问他:有什么新作没有?
孟浩然历来是出口成章,当着皇帝自恃才高更想卖弄自己的文采,于是放着曾经写过的几百首名诗不谈,脱口吟诵一首诗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稀。
这首诗的意思很含蓄,是说世态炎凉,自己怀才不遇,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虽然不愿意白衣终老但是无可奈何。
诗句含蕴丰富、语意双关、逐层递进,有一种悠远深厚的风格,孟浩然想把自己的满腹才华献给社会、为朝廷效力,所以心中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但是现实让他只能是“北阙休上书”,只能带着满腹才华去“南山归敝庐”。
当着皇帝的面,孟浩然不能直抒胸臆,不敢说皇帝有眼无珠,就自怨自艾地说自己“不才”所以被“明主”弃,因此只能“永怀愁不寐”的看着“松月夜窗稀”,但是自己已经年过不惑,岁月不等人——“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而且在后面的诗句中又婉转申明自己不是不才、是因为“故人疏”才被“明主弃”的,40个字就把诗人焦虑愤懑的心情描述的淋漓尽致。
当然,也很通文墨的唐玄宗听出了孟浩然隐藏在诗句中的愤懑不满情绪,受到这样婉转的批评,唐明皇很是不高兴,听完之后就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奈何巫我?一句话把自己浪费人才的责任推了一个干净,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之梦,之后孟浩然在张九龄府中担任了一个小小的从事,在不得志的郁闷中于五十二岁因病故去。
《岁暮归南山》【评析】
仕途失意,岁暮归来,这人生的不幸,对于孟浩然来说,也仍然是无法解脱的苦闷。因此,作者在这首诗中,尽管说得含蓄婉转,还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诗的前四句,概括地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怨愤,语含悲酸。而诗的后四句,凄凉寂寞,无限愁怀。因为在这一年将*的岁暮时光,更感韶华易逝,岁月如流,“白发催年老”,竟然一事无成,哪得不愁肠百结,永夜唏嘘呢?“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松月临窗,长夜难眠,这该是怎样的凄苦啊。语意缠绵,情志深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有关形容早出晚归的诗词内容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形容早出晚归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出晚归的诗词
1、早上不见日东方,晚归常伴月西窗。
2、早起或因携酒出,晚归多是看花回。
3、若抛风景长闲坐,自问东京作底来。
早出晚归造句
1、既然选择郊区生活品质,但是早出晚归根本享受不了!
2、她很勤劳,一天早出晚归,没有空闲的时间。
3、图书馆社区服务在开放时间的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早出晚归的特点而加以合理确定。
4、尽管他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可他不辞辛劳地早出晚归,无怨无悔。
5、兰比斯这些年来在我的工作团队中任劳任怨,他跟球队里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早出晚归,帮助球员提高水*。
6、我一人早出晚归忙着装修,没什么要求,只要干净安全,能晚上睡一觉就成。
7、他每天早出晚归,把中队的卫生工作做的井井有条。
8、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
9、每天自己开车载水果到市场上卖,早出晚归,可是收入并不多,结果也不过卖几百元而已,让她感到很沮丧。
10、重视家庭生活的徐中雄,自参选以来,每天早出晚归,已经很久没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了。
11、人民法庭远离法院机关,早出晚归,可以说是一天两头不见太阳,顾大家,舍小家,风雨无阻。
12、每天挤公共汽车,早出晚归。
13、他们早出晚归,夜以继日,为别人的成功而辛苦奔忙。
14、工厂里的`工人们早出晚归,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15、我的爸爸妈妈是卖水果的,每天早出晚归,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
16、他在邻村地主家扛长工,早出晚归不能整天看守娘娘庙,就给了我个鸡毛当令箭,叫我在放假时常驻他家,形影不离看管五斗四嫂子。
17、尽管热闹复员回来有二十多天,早出晚归,家里连个人影也见不着,可她却毫不在意。
18、小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的父母整天早出晚归,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加入了上山下地干活的行列。
19、领导干部到新单位任职,理应扎下根来安心工作,不应早出晚归“走读”上班。
20、盖四方百姓早出晚归,汇聚于市集,需要填塞肚子,有些农民出卖了农副产品后,也要改善一下生活,这些因素都刺激了农村集市中饮食业的发展。
21、他每天早出晚归,但每次都两手空空。
22、总导演张子扬每天早出晚归,或者不归,干了许多小事,也干了许多大事。
23、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24、有些是早出晚归的,被称作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旅行。
25、他们在劳动中早出晚归,挑最重的活计干,仅两天的时间,他们就铲出了二千四百多亩地,插秧一百六十多亩,给烟地浇水四十三亩。
26、就这样我们早出晚归过了一个月,我周围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后面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本来我也可以逃之夭夭的,谁知道命运多舛,时运不齐。
27、他工作很忙,每天都早出晚归。
28、他们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耕作,早出晚归,这一切农家姐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过了一段时候小龙鱼说要带阿眉回老家一趟,阿眉高兴地答应了。
29、为保证调研时间和质量,教研室统一安排车辆接送,每天早出晚归,深受学校欢迎。
30、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往往要早出晚归,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1、工厂工人早出晚归不给工钱,周末安排的培训也没有补偿。
32、马寿芬的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而她天天早出晚归跟车在外。
33、父母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工作而忙忙碌碌,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难道他们容易吗?
34、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他们早出晚归的生活是劳动生存的需求,锻炼的倡导还不现实。
35、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36、有的孩子住地离学校较远,早出晚归,孩子学*如何,做了什么,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精力过问。
37、中青年居民忙于事业,早出晚归,无暇享受小区的种种设施。
38、由于家长工作忙碌,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辅导子女功课,加上他们自身文化水*不高,也难以在学*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
39、他们的爹爹不是一个早出晚归,关系疏远的人。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古诗词
古诗原文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译文翻译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注释解释
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等。《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韵。
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人情:风土人情。
“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创作背景
晏几道是晏殊幼子,年轻的时候过着酒筵歌*的富贵生活。晏殊死后,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晏几道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受.他的词作由真率走向深沉,这首词即是他情思深沉的代表作之一。
诗文赏析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上片写景生情。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绵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下片抒发感慨。因自己的孤高的性格,而仕途失意,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却是“断肠”。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归的诗词
带归的诗词
盼郎归的诗词
归来的诗词
归隐的诗词
归途的诗词
有当归的诗词
归故乡的诗词
关于归的诗词
有燕归来的诗词
乐归的古诗词
含归的古诗词
昔归的古诗词
忘归的古诗词
惜归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归
盼人归来的诗词
关于当归的诗词
归鸿的古诗词
归府的古诗词
鹤归的古诗词
描写晚归的诗词
有归鸿的古诗词
争归的古诗词
归梦的古诗词
壮士归来的诗词
春将归的古诗词
归心的古诗词
盼望归来的诗词
写晚归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