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古诗文默写的应用价值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研究古诗文默写的应用价值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研究古诗文默写的应用价值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研究古诗文默写的应用价值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的研究及应用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的研究及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电子文档安全隐患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安全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有超过85%的信息泄密来自于企业内部,追溯源头发现,电子信息的明文存储和无控流转是泄密事件频发的根本。本文通过开发一套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动态的加解密技术对“数据”与“内容”进行保护,防止企业内部信息泄露。
【关键词】
动态加密;三员管理;授权访问;流程审批
1、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相对以前传统的安全威胁,目前企业面对的是高级网络威胁,它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采用各种手段渗透目标,对敏感数据的窃取往往是他们最直接的目的,这些都是传统网络边界安全难以应付的。不少企业的安全防护都是“重防外,轻防内”,网络安全技术出发点是解决对外防护的问题,对内防护十分薄弱,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才能有效的把安全边界从企业外部扩展到企业内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如何控制企业人员的主动或非主动的泄密行为,如何从源头上保证企业机密信息的安全?是目前信息安全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需要新的安全理念和相应解决方案来应对新的挑战,这种新的安全理念和解决方案,应将信息安全保护的焦点聚集到安全核心本质,即“数据”与“内容”本身的安全。本文主要在分析电子文档存在的安全风险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电子文档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电子文档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思路和系统。该系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加密为基础、以使用者为对象,既延续内网信息共享的优势,又保证内部机密文件的安全。
2、电子文档的特点及安全风险
电子文档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化学磁性物理材料为载体的文字、图片材料。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纸质文本文档的电子版本等。电子文档区别于印刷品文档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容易修改、容易删除、容易复制、容易损坏。
电子文档是企业体现数据流的主要表现,记载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始终处于被浏览、复制、修改、打印过程中。通过网络,文件可以被转移和复制。因此,电子文档的安全环境是信息安全范畴的薄弱环节,是防范的重点。
在没有进行安全防护的环境下,电子文档将通过以下渠道被泄露:
1)内部网络:任何人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获取任何文件。
2)外部网络:外部人员可以通过外部网络的合法或非法访问主机、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获取文件。
3)存储介质:任何人可以通过移动介质(如U盘)获取文件。
由于存在这些泄露渠道,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通过用户角色、访问控制和介质管理等手段对电子文件进行控制,但仍然无法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控制,文件内容的泄露成为整个信息安全的漏洞源头。
3、电子文档安全产品发展趋势
在电子文档越来越普及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管理人都有以下担扰:
(1)如何防止企业内部员工非法带走或者泄密公司的设计图纸、财务报表等重要资料?
(2)有没有这样的一把锁,文档一旦离开公司,就无法打开,让偷窥公司知识财产的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3)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智能文档加密系统,只要超过授权期限,文档就会失效?
针对用户对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的需求,目前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数据泄露防护厂商已经开始了电子文档安全技术防护的研究。从目前电子文档安全技术发展来看,电子文档安全产品主要有如下三类:第一类是国外技术产品,比较典型的是微软的RMS文档权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word,excel,ppt等文件)以及EMC的文档管理系统;第二类是国内企业的DRM文档安全管理系统产品,这里既有进入较早的亿赛通、明朝万达、前沿科技等专业厂商产品,也有老牌信息安全厂商像天融信、启明星辰、中软等OEM或自主研发的文档安全产品;第三类是针对CAD、PDM等设计类应用的专用加密产品。
但从目前我国文档安全市场的发展来看,国外的产品由于文化理念、管理方式的差异,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的考虑,导致其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内产品更注重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加贴*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由国内厂商提出的基于文件透明过滤驱动实现的自动加解密技术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进一步推动了文档安全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文档数据安全防泄密也会随着各大厂商在这个领域的不断摸索而逐渐发展。
4、电子文档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2003年美国的AirZip产品正式登陆*,12月取得了*部销售许可证,从其发布的技术白皮书得到文件加密控制与管理类产品的安全理论模型如下:
国内后来自主研发的相关产品都基本基于以上模型开发。一般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包括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数据保密和监控审计四个方面,并且,这四个方面应该是紧密结合、相互联动的统一*台,才能达到构建可信、可控和可管理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的效果。
身份认证是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的基础,不确认实体的身份,进一步制定各种安全管理策略也就无从谈起。
授权管理是以身份认证为基础的,其主要对内部信息网络各种电子文档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授权,确定“谁”能够访问使用什么样的“资源和权限”。
数据保密是电子文档安全保护的核心,其实质是要对内网的电子文档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构建电子文档安全可控的使用、存储和交换环境,从而实现对电子文档的保密和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信息和数据的应用系统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要求数据保密技术必须具有通用性和应用无关性。
监控审计是电子文档安全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可以实现对电子文档的访问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生电子文档失泄密安全事件后实现有效的取证。
5、三江航天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特点
《三江航天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是武汉三江航天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采用航天系统工程指导思想,通过对电子文档安全管理需求和技术的充分研究后自主开发的产品,系统以数据标密为出发点,以电子文档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为目标,提供电子文档安全管控手段,实现电子文档在产生、分发、使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可控,为出现失泄密事件时的定位追踪、责任落实提供技术手段支撑。系统主要功能有身份认证、文档加密、文档授权、安全外发、水印保护、内容安全以及密级统计等核心功能,并遵循三权分离安全管理原则。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文档标密保护
系统对电子文档提供数字标密并生成电子标签功能。用户可按自定义密级在电子文档生成时候进行自主或审批定密标密。标密后的电子文档可识别电子文件创建单位、创建人、创建时间、秘密等级等信息,能够记录文件复制、打印和删除等行为。
(2)透明动态加密
系统采用底层文件驱动过滤技术,通过计算机底层操作系统实现对计算机本身及外围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加解密控制。采用透明加解密技术,在不改变用户原有工作*惯和工作流程的情况下,对指定的应用程序和指定后缀的文件进行自动加解密密处理,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性能。同时,通过灵活的加密策略的配置,完全达到用户对文件安全性和管理人性化的双重要求。
(3)授权访问控制
系统按文件和用户建立二维矩阵式的内部权限控制体系,提供了文件标准授权、文件向上授权和文件定向授权等多种授权方式,管理员可方便的对用户按文件类型进行只读、禁止截屏、禁止打印、剪贴板过滤、OLE对象过滤等授权。
(4)审批流程管理
结合企业电子文档实际使用环境,系统提供了特色化的审批流程管理功能。针对电子文档的定密、外发、打印等三个关键环节,在系统内嵌入了流程审批功能,方便单位对电子文档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审批管理。
(5)外发打印控制
系统对电子文档的输出保护进行了特别设计。用户可对外发出的文件设置相应访问控制策略,并可设置超出使用范围后文档自动销毁功能。系统支持打印水印控制功能,可对用户的打印行为进行审批审计。
(6)安全保密管理
系统管理体系设计符合三员权限及职责的有效分离,保障体系协同运转的同时实现管理制约机制及监督机制,系统将角色划分为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三种角色,“三员”权限划分合理,“三员”之间相互制约,不存在超级管理员。
《三江航天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台、服务端以及客户端三部分。
服务器部署在公司内网中,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端软件并进行注册。由管理员在控制台上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在用户端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安装过程中会主动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验证,如果为非法用户,禁止安装。该系统自身安全机制有:
(1)程序防卸载:系统为防止用户通过常规手段非法卸载客户端程序,提供卸载申请方式来进行客户端卸载。系统提供的卸载方式,都记录为日志,方便审计。
(2)文件防删除:系统为防止用户通过常规手段非法删除程序文件,保护文件的安全、完整性。对于系统关键文件,提供驱动进行保护,防止恶意破坏和删除。
(3)进程防关闭:系统防止用户通过常规手段非法结束客户端主程序,确保客户端的正常运行。提供驱动技术手段实现主进程防止恶意停止。
6、结束语
考虑到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本系统在开发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和标准的接口,为后期的更新和扩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通过系统的有效实施,可以完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及规范要求,提高了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安全风险。
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概述论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概述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通过顾客价值的背景,顾客价值的不同定义、理论模型及其动态性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几年国外研究新进展的分析,可对我国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顾客价值;理论模型;顾客价值动态性
一、顾客价值研究背景
自从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优势思想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后,人们开始为寻求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学者们从价值链管理、质量管理、组织与过程再造、企业文化、裁员等多方面来阐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努力的根本都在于组织内部的改进,而当这些努力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和服务不能被顾客所认同,也就无法建立起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家们指向企业内部改进的探索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时,人们开始转向企业外部的市场,即从顾客角度出发来寻求竞争优势。Woodruff提出,企业只有提供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给客户,即优异的客户价值(Superior Customer Value),才能保留并造就忠诚的客户,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因如此,客户价值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二、顾客价值的概念及分类
早在1954年,Drucker就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是产品,而是价值。尽管学者们都使用了顾客价值这一概念,却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解释。Zaithaml在1988年首先从顾客角度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她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得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中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整体评价。在此后的顾客价值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顾客价值进行了定义:
(1)从单个情景的角度,Anderson、Jain、Chintagunta、Monroe都认为,顾客价值是基于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权衡或对产品效用的综合评价;
(2)从关系角度出发,Ravald、Gronroos重点强调关系对顾客价值的,将顾客价值定义为:整个过程的价值=(单个情景的利得关系的利得)/(单个情景的利失;关系的利失),认为利得和利失之间的权衡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个情景(episode)上,而应该扩展到对整个关系持续过程的价值(total episode value)衡量。此外,Butz、Good2stein也强调顾客价值的产生来源于购买和使用产品后发现产品的额外价值,从而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感情纽带。在众多的顾客价值定义中,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Woodruff对顾客价值的定义,并在其定义基础上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Woodruff通过对顾客如何看待价值的实证研究,提出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该定义强调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通过得到的感知、偏好和评价,并将产品、使用情景和目标导向的顾客所经历的相关结果相联系。同时,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顾客价值进行了分类。Sheth等人把客户价值分为五类:功能性价值、性价值、情感性价值、认知价值(epistemic)和条件价值。Burns结合客户评价过程,把客户价值分为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占有价值和全部价值。Woodruff、Flint则将其分为实受价值和期望价值。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学者们对顾客价值的理解有很多,但都是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待价值,并认同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
从顾客价值的概念中,我们不难总结出顾客价值的几个基本特征:
(1)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知,是与产品和服务相挂钩的,它基于顾客的个人主观判断;
(2)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是顾客所获得的感知利益与因获得和享用该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感知代价之间的权衡(trade-off),即利得与利失之间的权衡;
(3)顾客价值是从产品属性、属性效用到期望的结果,再到客户所期望的目标,具有层次性。
三、顾客价值的理论模型
(一)Kotler的可让渡价值理论Kotler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一系列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Jeanke、Ron、Onno的顾客价值模型Jeanke、Ron、Onno的模型从供应商和顾客两个角度,描述了随着业务发展,价值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市场上的具体产品的整个过程。对供应商而言,供应商的依据的是他所感觉到的顾客需求以及企业本身的战略、能力和资源,形成“想提供的价值”的概念。由于企业条件或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等原因,企业以“想提供的价值”为基础,设计出以具体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设计价值”,两者之间存在“设计差距”。对顾客而言,顾客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获得的是“想要得到的价值”。由于社会环境、的发展程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不可能与顾客想得到的价值完全吻合,因此存在“折衷差距”和顾客的“期望价值”。由于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存在对于顾客需求的不对称信息,或是企业在顾客需求调查过程中,过多地掺杂了企业自身的思想,对顾客需求的分析未必客观准确,所以“想提供的价值”与顾客“想得到的价值”之间存在“信息差距”。顾客的主观性价值感知,使“期望价值”与设计价值间出现“感知差距”。当顾客使用产品后,所“得到的价值”与期望价值之间的差距为“满意差距”。通过缩小各个差距,企业就可以提供真正为顾客所需的价值。
(三)Woodruff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Woodruff(1997)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对顾客如何感知企业所提供的价值进行了回答。该模型提出,顾客以途径—目标的方式形成期望价值。在最底层往上看,在购买和使用某一具体产品的时候,顾客将会考虑产品的具体属性和属性效能以及这些属性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顾客还会根据这些结果对顾客目标的实现能力形成期望。从最高层向下看,顾客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产品在使用情景下各结果的权重。同样,结果又确定属性和属性实效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该模型强调了使用情景在顾客价值评价中的关键作用。当使用情景发生变化时,产品属性、结果和目标间的联系都会发生变化。该层次模型还提出,顾客通过对每一层次上产品使用前的期望价值和使用后的实受价值的对比,会导致每一个层面上的满意感觉。因此,顾客对于产品属性、属性效能、使用结果和目标意图的达成度都会感到满意或者不满意。
(四)Weingand的顾客层次模型Weingand在进行图书馆的实证研究过程中,将顾客价值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的价值、期望的价值、需求的价值和未预期的价值,各个层次都对应不同的顾客价值。
四、顾客价值动态
(一)顾客价值的动态性研究动态性特征是顾客价值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许多中都提到顾客价值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Slater和Narver提出,为了持续为买方创造好的价值,卖者需要了解买方的整个价值链,不仅要了解现在是什么样子,同样也要了解它随着时间变化的演变情况。Vantrappen(1992)认为,顾客从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价值不仅仅在顾客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对于同一顾客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着差异,“每个顾客只反映了他的一个瞬间”。Day和Crask(2000)发现顾客价值可以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分别进行评估,认为各个时间段的顾客价值会有所不同,暗示着CDVC可能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点。Woodruff、Flint等人(1997)研究了顾客价值的动态特征以及顾客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Triggerevent)。Parasuraman(1997)则认为顾客价值是一个动态概念,强调了随着时间变化评价标准本身以及所占权重发生的变化。他建立了一个顾客价值变化监控模型,把顾客分为初次购买、短期、长期和流失四种类型,并提出随着关系的加深,顾客价值的评价标准会逐步全面化和抽象化,并侧重于结果和目标层。在顾客价值动态性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顾客期望价值变化的研究。Day和Crask认为,价值是随着购买周期而变化的,而Gassemheimer等人认为,顾客价值变化是由于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恶化和衰退所引起的。Flint等人的研究比较全面。他们提出,顾客价值变化包括顾客期望价值的形式和强度的变化,可以将顾客价值变化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层次水*(属性、结果和目标)、创新性(变化的程度)、barraising(对行业标准的改变)以及优先权的改变(在现有价值维度上优先权的转变)。顾客期望价值变化的强度涉及到变化的速度(渐进性/创新性)、数量(前后需求变化的差异程度)以及volatility(变化的范围)。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是内部企业条件的转变,都促使顾客期望价值的变化,而公司对于这种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基于压力管理的战略,目的在于控制CDVC的形式和强度。这些战略包括寻找新的供应商、与现有供应商之间建立更深的关系以及激励供应商积极地去适应变化。但是,该研究的最大缺陷在于研究的局限性:基于面谈所得到的结论,难免会因参与者个人因素的作用而使最终结果受到;同时,研究对象也局限于具体的汽车行业,样本量比较少,这使得人们对其结论的普适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Michael和Larry则在Flint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西兰的葡萄酒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总而言之,虽然众多学者都认同顾客价值动态性这一观点,也有很多相关的理论阐述,但很少对顾客价值怎样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实证研究也比较少。现有的研究缺陷在于:样本量较少,研究背景窄,多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行业,缺少普遍性。
(二)顾客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既然顾客价值具有动态性的特征,那么顾客价值动态性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对于这个,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回答。Woodruff等人提出了一个客户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trigger event)模型。他们认为,顾客价值之所以具有动态性的特征,都是由驱动因素所引起的。他们将价值概念区分为价值观(value)、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desired value)、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提出不同的驱动因素导致不同价值概念的变化,进而导致顾客满意及顾客忠诚的变化。所谓驱动因素,是客户所感知到的、与实现其目标相关的环境的刺激物。在驱动因素模型中,他们把所有因素划分成三大类:供应商的变化、顾客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Woodruff等人着重研究了客户期望价值(customer desired value)的变化,提出客户期望价值变化驱动模型,并对美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由于环境、组织的动态性而导致了顾客产生压力(tension)。其中,环境的变化,如顾客需求变化、竞争对手行动、宏观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同时对自身知识水*、绩效水*、控制水*等这些现有能力的认知也会促使压力的增加。压力正是导致顾客期望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顾客压力将会使得消费者依赖于供应商来减缓这种压力,当这种需要越来越紧迫时,他们就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期望价值。
五、*几年研究的热点
(一)环境下顾客价值的相关研究研究已经证明了顾客价值的多维度和情景依赖性,也就是说,顾客价值随着顾客消费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网上购物等新的消费背景下,由于购物环境的改变,将会导致顾客感知价值的变化。同时,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系统地说明在网上购物的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如何发生改变以及变化的原因。Frank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BTOC商务环境下顾客价值的概念化模型,如图4所示。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要求学者们致力于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过程及网上消费者的价值研究。在理论上,将感知风险以及消费经历融入模型中,这是先前的研究所没有的。该研究的缺陷在于:该研究实质上只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得出的只是一些初步的结果,缺少实证研究来支持模型;研究只是局限于购买前阶段的价值感知,而没有涉及到购买后的价值感知。
(二)CRM的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高于维持老顾客的成本,从而强调了CRM的重要性。Zeithaml等人认为,正是由于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日趋重视,才引发了学者们对顾客终身价值的思考。学者对于顾客终身价值的看法也有很多,但多数学者(Gupta and Lehmann,2003;Berger and Nasr,1988;Blaaterberg and Deighton,1996)是从单个顾客本身在关系维持的过程中给公司带来的利润以及公司所需付出的成本角度出发来定义顾客终身价值,如Berger和Nasr将其定义为在顾客与公司交易的整个周期里,公司从顾客所得到的净利润或是净损失。在顾客终身价值的测量方面,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但都是基于一个基本公式:其中,i是顾客现金交易流量的时期,Ri表示在时期i从顾客处获得的收入,Ci表示在时期i所付出的成本,n为顾客在过去交易过程中交易的次数,是一种净现值的概念。现有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顾客之间的影响。顾客忠诚的相关研究表明,顾客忠诚的价值不仅在于顾客对公司产品的重复购买,更重要的是忠诚的顾客愿意把公司推荐给朋友、家人或同事,也就是顾客推荐,这是一种潜在价值。现有的研究(包括对定义的界定以及终身价值的测量)都没有考虑到顾客的潜在价值,这是比较片面的。此外,顾客流失给公司造成的价值损失,在原有的研究中也没有涉及。Hyunseok Hwang、Taesoo Jung、Euiho Suh则考虑到顾客流失和顾客潜在价值的影响,指出现有的LTV模型并没有考虑到行业的特征、顾客特征和适用性不强等缺陷,并基于一家无线通讯公司,对LTV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但其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认识到顾客潜在价值的存在,但仅将顾客潜在价值定义为交叉购买所带来的一种期望收益;虽认识到顾客流失的重要性,但没有对顾客流失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从理论上来看,学术界对顾客价值的定义还不统一,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需要对顾客价值和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顾客保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随着互联网的,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购物方式,在这种特殊的购物背景下,顾客消费行为、顾客价值与传统购物背景下相比的不同之处也需要学术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和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顾客价值的感知是否有所影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仍需要对顾客价值动态性做进一步的研究,而不能仅局限于顾客期望价值动态性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采取跟踪顾客的方式来获取有关数据。在样本方面,要突破一个行业的局限性,使得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在理论方面,需要进一步将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包括基于顾客的组织结构如何变革以及顾客价值的衡量对企业区分顾客的帮助等等。
参考文献:
摘要:
从顾客价值理论视角来看,我们逐渐发现“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本着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教学理论转化成便于操作和便于观察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管理学的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的认知和满意程度。
关键词:
顾客价值理论;管理学改革;学生兴趣;学生满意程度
一、管理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需要系统研究管理的普遍规律、远离以及一般方法的学科。但这些规律和方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时候,它要求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要以理论为基础开展具有艺术性管理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抽象性,而且应用十分广泛且实践性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老师在讲授管理学的同时,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但是就目前的教学领域,有些老师只注意理论的传授,对于实践的培养却不太提及,导致学生缺乏学*的兴趣,不能很好的去理解知识;或者是投入了实践性教学,但因为对实践的目标和方法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就算是开展了实践活动,没有成果也是没有作用的。我感觉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教师不太关注学生对教师质量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一原因努力解决这个现象,进而充分了解管理学。
二、对管理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分析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对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比较重视,但是并不太了解学生对课堂学*形式的需求情况,对于教学质量,学生的价值和满意程度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当成消费者,老师的教学就是市场,市场的发展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所以说教学质量的发展真的取决于学生的满意度。所以我们可以基于这一原因来整顿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模式。
三、对顾客价值理论的认识
1、内涵。*年来,顾客价值成为很多权威人士所关注的焦点。Woodroff指出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Gronroos认为企业给顾客提供优异顾客价值的能力是世纪年代最成功的战略之一。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顾客价值的定义,所谓顾客价值,学术界有两个观点,一是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以顾客的角度来理解顾客价值,它是指顾客感知的企业为其所提供和创造的价值,即为顾客感知价值。并且它是由顾客自己决定,而不是企业;而另一种是顾客资产价值,指的是顾客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它包括顾客为公司带来的产品销售资金和对公司的一系列贡献,像是顾客对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帮助和对公司产品的宣传等。由此可以看出顾客价值的这两个观点截然相反,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2、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影响顾客价值因素的复杂性和关联性。TCV=f(Pd、S、Ps、I)。TCC=f(M、T、E、S)。涉及八大因素——具有复杂性。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联性。
2.2顾客价值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客户群,我们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其对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时间充裕但购买力有限的家庭主妇来说更看重的是货币成本,而对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不太在意,所以企业在行使顾客价值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具有针对性。
2.3顾客价值适度性。企业旨在盈利,它研究顾客价值理论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顾客购买的过程,了解顾客的心声,从而可以制定适合消费者的方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不能为了利益,最大限度地实行顾客价值理论,而是要有一个度,适当的追求顾客价值理论。
3、实行的意义。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顾客价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竞争能力。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4、顾客满意度。
4.1含义。是指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后的感知与接受前的期望比较后的感受程度。
4.2内涵。物质满意:行为满意、产品满意、服务满意;精神满意:理念满意、视听满意、服务满意;社会满意:理念满意、行为满意。
4.3测量。顾客满意率是指满意顾客在目标顾客中所占的百分比。T=S/C*100%(T为顾客满意率,C为目标顾客数,S为目标顾客群体数中表示满意的顾客数)4.4重视满意度的意义。重视顾客满意度,可以赢得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经济是否会持续发展,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重视顾客满意度,可以让企业变成一个管理性的企业。通过上边对顾客价值链理论的认识,我们体会到了顾客满意都和顾客价值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同样学*管理学也是这样,学生的满意程度和学生价值对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管理学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可以真正的了解管理学。
四、管理学教学的局限性
1、课程的开展缺乏针对性。一般高校设置课程,既有综合性课程,也有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专业课。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会开展不同的课程。但是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课,许多专业的同学都要学*,但是它在不同的专业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以专业对管理学的需求程度为前提,来设置管理学课程的多少。但是许多高校设置课程只是统一设置,忽略了专业的属性不同,造成针对性不同,教学效果也不是太乐观。
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科学研究究竟是否需要将事实与价值分开,或有意识地排除价值判断?这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们暗含的价值观总是或隐或现地影响研究本身。这一问题在东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成其突出。因此。本文先论述当代西方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若干代表性论点,然后再对我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某些普遍倾向作针对性的评论。
科学价值中立说
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一般认为马克斯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1]。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者一般都竭力提倡科学与价值、描述与规范、实然与应然判断的严格区别,要求社会科学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亨普尔指出,有关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可以说是围绕着两个不同的方面而展开,这就是:(1)科学家的实际研究行为,和(2)批判评价和论证科学断言和程序的方法论标准。在科学家的实际行为层次上,价值评价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诱导因素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准则、审慎的思考和个性等等显然会影响科学家对所研究领域、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的选择。社会和政治价值有可能削弱研究某些特殊问题领域的努力,也可能鼓励人们赞同某些并无可靠根据的理论。当然,作为一种规律,科学研究中决定采取或放弃一个特定的假设或理论,将强烈地受到认知价值或准则的影响,这反映在他们坚持某种方法论程序的标准上。[2]
正是在构成研究行为的重要的诱导因素这个问题上,价值评价与科学研究相关联。因此,必须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科学史解释科学研究行为时考虑价值评价的作用。然而,这种科学解释在谈到科学家受价值影响的时候,并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它在解释科学家接受或放弃一个理论时,并不论证这个理论的合理性,或表明这是个不合理的科学程序。而合理性问题要求的是在可以获得的证据和其他系统的根据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批判的评价。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传统的科学观,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主张科学理论与证据关系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并认为这种标准可用证据与理论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的逻辑关系来表示,由此而为科学的客观性与价值中立说提供了依据。按此观点,恰当的科学研究及其结果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的成见、信念或态度的,因而可以把某些程序看作违反了科学规范,并可以用对科学以外的价值观的过度依赖来解释研究者违背恰当的科学行为的动机。
与上述科学哲学观点相类似,现代知识社会学(或科学社会学)的鼻祖卡尔曼海姆也把自然的与文化的区别了开来,把数学、自然科学与宗教、道德、实践领域等其他方面明确区分开来。“可以说,形式知识在本质上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其内容并不受个别的主体及其历史社会条件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显然存在着范围广泛的主体事务,它只能由某些主体、或在某些历史时期被接受,而且从个人的社会目的来看,这也是显而易见的。”[3]他认为,自然科学具有可重复性,而宗教道德等文化的领域则具有不可比的特征。所以他断言,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非真理的。一般来说,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对其范围广泛的对象进行高度明确的阐述,对其追随者有权威的明确的命令性。与其他类型的信仰相比,意识形态更加系统化,围绕一个或数个突出的价值观而整合。它往往抵制信念的变革,它的接受或推行还往往伴随着鼓动性的宣传。谁接受它,谁就要完全服从它,谁的行为就必须完全渗透着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中,因此它不可能与该文化的重要因素完全分开。意识形态故意掩盖人们的动机与利益,这就迫使利益与对抗着的人们相互欺骗,并用貌似普遍化的方式掩盖狭隘的局部目的和利益。意识形态不会把系统地追求真理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因而采取取教条主义的认识态度,不愿接受新经验和真理。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明显。
浅谈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论文
基因工程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以巨大的生命力发挥重大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植物基因工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将给植物育种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向植物中转移外深基因,它主要涉及植物受体的选择和基因转移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 革命性
1前言
药用植物不仅本身作为药物应用于传统医学保健和治疗中,而且可作为化学药品的原料。因此,药用植物的生产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体系中具有战略意义[1]。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恶化、生产效率和技术水*的低下,使我国药用植物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药用植物的*均产量远低于其潜在的最高值,其原因之一是它们并不总是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逆境及有害生物的影响,为了防治病虫等危害,每年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生产成本升高,而且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药用植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才能减轻资源的压力,增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竞争力。其中,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是较为快捷和有前途的手段之一。植物抗性基因工程是根据分子遗传学原理,培育具有特定抗性的植物新品种的生物技术,包括植物抗病基因工程、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和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抗性基因工程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利于选育抗病、抗虫等转基因药用植物,对于保证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用于植物细胞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其中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是研究最多、机理最清楚、技术方法最成熟的基因转化途径。迄今所获得的'200多种转基因植物有80%以上是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系统产生的[2-3]。药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除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以外,利用其他方法转化成功的报道还比较少。药用植物有别于农作物,它们的有效成分是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一特点决定了药用植物与农作物的遗传转化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2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培育研究
黄璐琦[4]和刘涤等[5]运用植物转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植物病毒的卫星 DNA 基因和反义 RNA 等生物技术,提高了白花曼陀罗、八角莲等药用植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能力,转抗虫害的δ-内毒素基因获得抗虫害药用植物。许铁峰等[6]将抗除草剂基因Bar导入4倍体松蓝叶片中获得抗性株, 转化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除草剂特性而不影响次生代谢物的产生。贺红等[7]将柑桔衰退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TV-cp的农杆菌 Ti 质粒转化植株并用AS(乙酰丁香酮)提高转化效率,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为抗病毒育种奠定了基础。 罗青等[8]将雪莲花外源凝集素酶基因用农杆菌介导转入宁夏枸杞获得抗蚜虫的转基因枸杞。赵亚华等[9]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整合到枸杞基因组中获得了富含锌的转基因枸杞新品种。
3防除杂草
防除田间杂草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环节。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大部分为化学除草剂。由于农作物对化学除草剂的抗性较低,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会对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除草剂的作物,不但可以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降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污染,而且给轮作或间作作物的选择以更大的灵活性。1983 年培育出第 1 例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1986 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截至目前,已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棉花、油菜、小麦等。在抗除草剂作物的选育过程中,该技术所需的资金投入少、见效快、周期短,已逐渐引起农业科研人员的兴趣,预计到 2020 年除草剂品种将比现在的水*减少 10%~15%。
4抗病菌研究
病毒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马铃薯为例,马铃薯X病毒可造成10%的损失,马铃薯Y病毒可造成80%的损失。*几年来,农作物抗病育种的发展研究受到限制,主要是由于作物本身或*缘野生种中缺乏抗原的缘故。重组 DNA 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该技术可相互转移不同有机体的基因。1986年美国研究人员在番茄体内转入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培育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番茄植株,自此,抗黄瓜叶病毒的转基因植株也陆续获得成功。我国的一些研究人员也陆续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抗病毒烟草和抗病毒番茄,并且已开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
5转基因器官培养
药用植物有别于农作物,它们的有效成分是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早在1987年,Haimll等就评述了毛状根培养的优越性,认为毛状根培养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培养方法,*年来毛状根培养在许多药用植物上获得成功。利用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形成的发状根和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形成的冠瘿瘤组织作为培养系统来生产有用的植物活性成分是当今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家认为亲本植物能够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都可用毛状根和冠瘿瘤培养来生产,因此这是一条利用生物技术革新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新的有效途径。
6基因工程在植物性食品脱敏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也可以改变内源基因,只要找到需要删除的基因即可。过敏反应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过敏原种类也很多。因此,防止发生过敏反应也很困难。基因工程可以直接作用于过敏源头,即改变内源基因使编码的蛋白质失去致敏性。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处理食品及其原料可降低其致敏性,从而降低过敏病人的不良反应。反义技术可消除植物中内源基因,使致敏基因沉默,从而降低植物性食品致敏性。
7结语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以巨大的生命力发挥重大的影响,一些实验室技术和成果不断地得到应用,也将使地球的生物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贺红,刘丹,谢建辉等. 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中草药,2010,41(4):1-4.
[2]吴英,郭安*,孔华等.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46-53.
[3]汪国治.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物[J].生物技术通讯,2001(5) :36~40.
[4]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中的应用[J]. *中药杂志, 1995, 20(11): 643-646.
[5]刘涤, 胡之壁, 宋纯清. 传统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8, 13(6): 245-245.
[6]许铁峰, 唐克轩, 张汉明, 等. 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四倍体松蓝[J]. 中草药, 2003, 26(5): 313-314.
[7]贺红, 韩美丽, 李耿光, 等.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转转 CTV-cp 的枳壳植株[J]. *中药杂志, 2001, 26(1):21-23.
[8]罗青, 曲玲, 曹有龙, 等.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的初步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01, 1: 1-3.
[9]赵亚华, 何*, 高向阳.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 mMT-1, cDNA 转化枸杞及其表达的研究[J]. *农业科学, 2000, 33(2): 1-9.
古诗的色彩美研究
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家。其实,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事物形色,诗词作家的本领丝毫不亚于画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古诗的色彩美研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中英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摘要:
*古典诗歌因其语言优美、画意隽永而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我国古代诗人往往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诗人们以精湛的艺术画笔,铺陈色彩,借色传情,寄寓内心的情绪和审美意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色彩瑰丽、意境深远的画卷,在*古典诗歌中,色彩意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一、古诗色彩的视觉认知
色彩的运用和组合,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例如:《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写一片翠竹,葱郁秀丽,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清新繁茂的色调。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桃花一片,火样鲜红,色彩明艳,夺目耀眼。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经过清晨春雨的滋润、洗刷,柳叶柳枝更加清翠,颜色焕然一新。柳色青青,映照得客舍青青,呈现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云销雾散,杲杲日出,显露出一片绿水青山,突出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和纯净,令人悦目怡情。
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一“白”色绘出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天下白”使诗人“迷魂”觉醒,心胸豁然,壮志勃发。
这些诗所描绘的色彩,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它们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人们常见的色彩美。
以上所举诗例,其中的色彩均属单色。
单色,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全面的感受。
单色,描绘出自然环境、客观世界的纯净美。
除了单色,诗歌中经常有双色的运用。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山水之美,简直是被这首小诗刻画得淋漓尽致了。“红”、“蓝”两种颜色的运用,巧妙地概括了江南水乡景色的特征,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江南春景图。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红花、绿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掉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蚁”、“红泥”一实一虚,相对列出,在红炉绿酒两种色彩的和谐搭配之下,在天寒欲雪的苍茫背景之下,诗人*和舒畅的心情和盘托出,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杜甫的“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样运用了极为浓重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手法,用大面积的绿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调绚丽而调和,将夏日的湖光景色写得明丽如画。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写海棠花凋谢,绿红更替,用“绿”肥衬托“红”瘦,突出花的衰残。若单单绘出“红瘦”,深度、力度和意味都似乎不够了。
双色,往往构成对比色。它起着两种色彩互相对比、对照,互相映衬、烘托,以及相互补充的作用,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大千世界,五色斑斓,多姿多彩。诗人为了反映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描绘复杂的形象,展示色彩缤纷的世界,单色、双色都不足以表现时,遂使用多种色彩。
骆宾王《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一只浑身长满雪白羽毛的鹅,轻轻拨动着红色的脚掌游在碧绿的湖水上。“白、红、绿”三种颜色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写作这首诗时作者正年少,阅历谈不上丰富,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也算简单。但正因为色彩词的准确运用,使得原本如儿歌式的一首诗成了传诵不衰的千古名句。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春景图:新绿的柳枝上,成队的黄鹂在欢唱;蓝天上,一行白鹭渐飞渐远。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愉悦的心情。诗的前两行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鸣翠柳”、“上青天”,描绘了黄鹂欢唱、白鹭飞翔的景象,有声有色,令人赏心悦目。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出现了“夹江对峙的青山、回旋激荡的碧水、水天相接处的红光、从天际徐徐而来的白帆”等色彩景物。这些景物自然而巧妙的组合构成了一幅雄伟秀丽、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色彩间配合得十分和谐、优美且很有层次,令人赏心悦目。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死。”全诗用黑、金(黄)、燕脂(血红)、红、紫等多种鲜明而浓重的色彩,加强了悲壮情调,体现了奇峭瑰丽的风格。苍凉肃杀的环境气氛,紧张危机的形势,激烈的战斗场面,都借色彩而达到突出的表现。
诗中不论运用单色、双色或多色,都须搭配适当,敷施得体,以免破坏色调的和谐,形象的完美,给人以杂、乱、怪的不悦目之感。在设色敷彩时都必须注意画面的和谐统一,求得形象完美,气韵生动,臻于自然完美。
二、古诗色彩的情感感受
从视觉上感知色彩,只是对色彩最浅层次的认知,对色彩更深层次的解读,应该来自情感的感受。“以色主情,以情观色”是古代诗人描绘颜色的总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诗人们对颜色的描绘具体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
同一景,同一物,可以因为看景人不同而情异。如:同样是花,同样的红,无论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一枝红杏出墙来”,都让人感觉如沐春光,生机盎然。而“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却令人惆怅满怀,徒添伤感;同样是红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对大自然,对秋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宫廷内,“西宫墙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此时的红,却带着幽怨和落寞使人沉重。又如面对落红之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刻画的是暮春花落,佳人落泪之景,抒发的是迟暮伤感之情,而龚自珍唱出的是绝然不同的景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明亮开朗,乐观奋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和“林花谢了又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描画的却是年华不再,盛世难返的深沉叹息。
同一色,同一人,也可以因时空不同而情异。同是诗人李商隐的句子,“青袍白简风流极,碧沼红莲倾倒开”(《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中的颜色无半点悲情,渲染的是诗人意气风发的愉悦心情,气氛热烈而欢快;而“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春日寄怀》),从草色未变联想至官袍未换,反衬时光流逝,白发日增,无限伤感。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以至阶级对立的现状在忧国忧民的诗人笔下也出现了大量佳作。其中有不少诗句是通过色彩词的运用而达到同情或控诉的效果的。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及“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两句诗就是如此。一边通过“苍苍、黑”等色彩词生动地勾画了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碳生活的艰辛、痛苦。同时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受剥削、受宰割的下层劳动人民;一边通过“黄、白”这两个色彩词的运用使那宫使为虎作伥者的身份不言而喻。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加以点破,但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宫使罪恶的揭露、控诉都已蕴含在这两组词中了。
又如:“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朱绂”(深红色)本是唐代文武四品*的装束。“县宰”而“加朱绂”,表明他加官受赏。他凭什么“加朱绂”?诗人没有说,而是有意识地把“县宰”的“朱绂”和人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最后再用“血染成”来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句中色彩词准确而巧妙的运用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民为敌的*本质,极大加深了诗的讽刺和控诉的效果。
总之,色彩是某些事物存在的外在形式,唐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他们用心设色,然后泼洒与诗行中,应物象形,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三、古诗句中表现色彩美
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金、银等,而“红”又可与之相同或相*的朱、丹、绛、赤等互换,“绿”也可用翠、青、碧来代替。也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秋色”、“秀色”等词,虽不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澜的艺术效果。
浅谈中医药语义网的智应用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中医药语义网的智应用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义网技术概述
新兴的语义网(Semantic Web)技术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共享,支持机器推理、知识发现和智能问答等智能方法,为实现中医药领域的智能系统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设施。语义网对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架构进行了系统性的扩展,使其支持结构性数据的发表、共享和关联,从而提升万维网的有序性和智能性。语义网将是一个机器可理解、人与机器共享的智能信息空间。
*年来,人们已开始利用语义网技术,在万维网上发表开放性的数据集,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巨型数据集,被称为“关联数据”(Linked Data)。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语义链接(Semantic Link)将数据集互联起来。语义链接能明确表达不同领域的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用户对各种数据进行便捷的浏览和分析,在不同的数据集之间进行连贯的跳转。
关联数据将催生出能在互联网上进行浏览、编辑和互动的机器,它们被称为“智能代理”(IntelligentAgent )。智能代理将在人类主人的指令下,代表主人在语义网上活动,辅助主人解决各种问题。它们能够根据主人预设的命令、偏好和约束,搜寻相关的信息资源,揭示各种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现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则。*年来基础科学的进展,尤其是描述逻辑和推理等领域的突破,使得在万维网上实现智能代理成为可能。语义网和智能代理将在机器推理、智能问答、信息抽取和知识发现等智能应用中发挥核心作用。
2.中医药智能系统的应用背景
循证医学的理念是在医疗保健的决策中,以有意识、明确、严谨的方式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循证保健服务的成功倚重于最佳证据的可及性。*年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UpToDate,DynaMed,EssentialEvidence Plus、MD Consult、Clinical Evidence等一系列医学信息资源,它们能为医学决策提供医学知识和证据支持,在循证医学的实施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Haynes RB于2006年提出了一种用于对循证医学服务进行分类的“5S”模型,它包括研究、综述、摘要、总结、系统等5个层次。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系统”,是指能对应用情景做出判断,按需提供知识服务,以支持临床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类系统能够将个体患者信息与相关研究的最佳证据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特征和具体情况,自动链接至相关的最佳证据,并提醒或告知医护人员治疗的关键所在。这些智能系统在后台需要知识库、推理机(即规则引擎)和知识发现等智能方法的支持。
在中医领域推广循证医学的理念,也同样需要智能系统的支持。中医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尝试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表示为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计算机具备专家水*的诊治能力。在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背景下,研发智能化辅助诊疗系统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如何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中医的思维过程,目前仍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医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为模拟中医思维,首先需要将中医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管理和处理的数据。也就是说,需要建立数字化的中医药领域知识模型,进而实现辅助中医诊疗的智能系统。
3.中医药语义网的智能应用
语义网技术为构建中医药智能系统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为构建面向中医药领域的语义网基础设施,首先需要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继而整合中医药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在中医药语义网的基础上,可通过机器实现知识推理以模拟中医思维的过程,挖掘中医医案中的知识,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从而支持中医科学研究和临床决策。
3.1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是发展中医药语义网的前提
本体(Ontology)是构建语义网的基石。本体是针对某个领域的概念体系的精确规范,用以明确概念的定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可通过本体技术将领域知识表示成计算机可读写、可处理的知识模型。本体可通过万维网在领域团体*享,为语义网提供标准术语,使得语义网上的数据具有规范的表达方式,便于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与重用。因此,发展中医药语义网的前提是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
*年来,本体技术被用于病因、病机、脏腑、证候、中药、方剂、疗法、养生等诸多领域,本体建模的对象涉及阴阳五行、辨证论治、方剂配伍等各种理论学说。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是中医证候本体。中医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基础,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内容。中医证候知识建模,是研发中医临床知识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可通过构建证候本体,梳理中医证候的概念体系,对证候进行系统分类,准确表达证候的含义和特征。
证候本体的重点之一是梳理证候及其相关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等价关系、从属关系、包含关系、相关关系等。
(1)等价关系:在中医药领域,某些不同的术语实质上指称同一事物。这些等价关系对中医专家而言是简单的常识,但对计算机是陌生的。领域本体能完整列举概念之间的等价关系,有助于计算机实现不同知识源的整合,改进知识发现等应用的效果。
(2)从属关系:证候之间的从属关系用于建立证候的分类体系。本体将证候定义为类型,将证候之间的从属关系表示为父子类关系。本体将某证候相关的症状集合定义为它的等价类,使子证候相关的症状集合能自动继承父证候的相关症状集合。
(3)包含关系: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例如,证候“肺肾阴虚证”意味着两个证候“肺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同时发生。在本体中,可将证候“肺肾阴虚证”表示为“肺阴虚证”和“肾阴虚证”的并集,从而帮助计算机识别这种包含关系。
(4)相关关系:中医证候与疾病、症状、中药、方剂、出处等概念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例如,“证候”与“中药”存在“被治疗”关系。本体中定义了“现象表达”“组成”“治疗”等一组典型的语义关系,对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规范化表达。
采用本体建模方法,可对证候层次结构、证候特征以及证候加减等复杂情况进行清晰表达,建立以语义网络为主体框架的中医证候知识体系。实践证明,本体为中医药领域复杂知识建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构建中医药本体,有助于对中医药理论知识进行辨认、梳理、澄清和永久保存,还能支持机器实现知识推理并模拟中医思维过程。
3.2整合中医药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
为实现智能应用系统,需要计算机掌握尽可能丰富、全面的领域知识和数据资源。经过多年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已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数据资源,但这些资源也存在着独立封闭、零散分布、异质异构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整合,阻碍了知识的共享以及智能应用的发展。
可通过语义网的标准格式表示中医药数据,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网上发布,以及中西医领域的数据互联。Chen H.等mu采用这一技术策略,建成了一个大型的数据集成系统,内容覆盖中医疾病、中药、方剂、针灸等几乎所有的中医药门类,面向中医团体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强大的检索功能。
又如,“开放性中药关联数据(LODD)”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旨在利用语义网技术框架,整合医药学数据资源,加速新药研发的进程。LODD已将大量中医药知识发布在互联网上,其中记录了草药的知识(如化学成分、疗效等),以及疾病、基因、草药之间的关联关系。LODD能辅助研究人员找出能够治疗某种疾病的草药,理解草药的性质和疗效,支持中药新药研发等应用。
上述工作表明,语义网具有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能有效解决中医药领域的“数据孤岛”问题,建立中西医之间的知识关联,为构建中医药智能系统,实现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从海量医案数据中发现知识
中医医案记载了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临床知识。中医医案是分析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依据,极具研究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可从中医专业期刊等各类文献中抽取医案,或通过临床数据采集系统对医案进行实时采集,从而构建中医医案数据库。通过使用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校制度,能够保证中医医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大规模、高质量的中医医案数据,为知识发现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来源。
中医医案是中医经验性知识的核心载体,记载了症状、疾病、证候以及临床用药等关键信息。通过大量医案的联合分析,往往能够揭示出各种临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中医专家的用药模式。但中医医案一般通过自由文本描述,临床信息的表述方式非常复杂,无法被常规的数据挖掘方法直接处理,这严重影响了医案知识发现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文本信息抽取方法,从医案中抽取关键性的特征信息,实现医案数据的结构化。
本体对领域术语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准确表达,提供文本挖掘所需的背景知识(如同义词、词汇语义类型等)。本体可被用于处理医案用语的复杂性,因此能在医案信息抽取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基于本体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医文献中提取结构化、语义化的医案知识,以提升中医医案结构化加工的效率。
通过语义网技术,可以将分布于各种文献的医案知识集成在一起,构成中医临床事实的陈述集合。进而实现医案知识与相关中医药知识库的关联,将中医文献中的“知识碎片”拼接组合起来,整理和完善中医药领域知识体系。接下来,采用频繁模式、关联规则等方法,从医案知识中发现潜在的、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医案挖掘所得到的知识以及机器推理所得到的规则,可被存入中医药领域知识库中加以保存。
总之,经过医案知识提取、知识组合和知识发现等环节,可将中医文献资源转换为智能医案。智能医案以及中医药领域知识库中的知识,可被导入推理机中以辅助医疗决策,或通过知识服务*台进行检索和浏览。
3.4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
面向中医临床实践的智能系统,旨在支持中医临
床决策,促进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推广和实施。中医辨证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环节,它是根据患者的一组可识别的病理特征(如症状、体征等)来判断证候的过程。中医辨证依靠的是中医药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结合。与之对应,需要将计算机知识模型与海量临床数据相结合,以支持智能系统的实现。
中医临床智能系统是建立在临床知识库之上的应用,它的后台是一个规则引擎。该系统以临床知识库和海量临床数据作为知识来源,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来发现医学证据和规则,对医学证据、指南和规则进行表示和管理,支持专家对知识的浏览和审查,并将医学规则导入规则引擎中辅助医疗决策。
为构建中医临床智能系统,首先要实现海量临床数据(如文献、病例等)的语义集成,构成临床事实的集合。继而,建立临床知识库,对医学语言、医学概念系统、医学证据、医学指南和规则进行形式化表示、专家审查以及有效管理。临床知识库是与文献和病例相独立的知识服务,支持规则发现与规则推理,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部件。接下来,基于临床数据和知识库,通过机器学*等方法实现规则的发现和验证。最后,实现推理机(即规则引擎),将医学知识和事实导入推理机中,从而辅助医疗决策。
中医临床智能系统根据用户输入以及知识库中定义的事实和规则,推理出包含证候、治法和方剂等内容的推荐性诊疗方案。该系统的交互模式为:用户输入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并提交;系统将推出的方案呈现给用户。系统将推理过程本身以图形化、交互式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用户了解机器推理的依据和过程,获取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可靠的决策。
4.小结
数千年来,中医思想和知识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中医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中医界开始注意将隐性知识转换为医案、指南和规则等形式的显性知识,对医学证据进行系统整理以支持临床决策,并尝试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智能辅助系统。语义网为构建中医药领域本体和知识库,实现面向中医临床的智能系统提供了基础设施,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医药语义网的基础上,能对中医药领域的复杂知识进行建模、浏览和处理,实现中医临床智能系统以及中医医案知识发现等应用。这些智能应用能辅助中医药领域专家完成临床决策和知识发现等任务,促进中医药知识资源的利用以及中医科学研究的发展。
拓展阅读
中医药应用、服食药膳,必须懂得一些有关药膳的基本知识。
药膳所用的药物是指中草药,即天然的植物药和少许动物药、矿物药,不是指西药化学药物。中草药和动物药中,不少是药、食两用的,即既是药物,又可作食物,如生姜、大枣、蜂蜜、胡桃、海带、熊掌等。药膳所用食物指人们日常作为食品的谷、肉、果、菜,还包括不作为食品的那些部分,如谷物的根、茎、叶,肉类的骨、角、爪,果类的根、皮、壳、籽,菜类的花、籽等。虽然这些不常作为食品,但因其无毒,且属于食物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仍然把它们当作食物看待。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食品,特殊情况下是可以作为食品充饥的。一般来说,食物的那些不常用做食品的部分,营养价值低于药用价值。此外,单味食物,只要是用于治病,发挥其药用方面的作用,也可称之为药膳。这类以单味食物防治疾病的药膳,在民间极多,简便有效,不可忽视。
药膳的配伍原则是什么?药膳所用的药物既然是中草药,当然配伍时就必须用中医中药理论作为指导。因此要自己创制药膳方,必须具备坚实的中医中药知识,运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药的配伍原则和方剂学的组方原则、方法制方。
一般读者无须自己创制药膳方,只需针对自己的病情,结合医生诊断,选择书中介绍的现成的药膳服食即可。这里只告诉中医药工作者,药膳方剂的组成原则与一般中医组方原则是一样的,也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只是除了考虑药物的性味功效外,还要懂得食物的性味功效。因为单纯用药物组成的方剂不叫药膳,必须药物与食物相配伍,才称得上是药膳(单味食物所制作的药膳除外)。我们在书中特辟了专章介绍常用食物的性能,在配制药膳方时,须注意所配食物的性能不能与药物的性味相反,如辛热的附子配甘凉的鸭子,清热泻火的生石膏配甘温燥热的狗肉。当然,食物中属*性的居多,*性的食物配凉则凉,配热则热,随药物之性而转变。也有全由食物配成的药膳,就更须掌握食物的性能了。也许有人会问,全由食物组成的,怎能叫药膳呢?是的,一般不叫药膳,若它主要是用来防治疾病,而不是用来充饥或佐餐的,就可以叫做药膳。因为有不少食物是药食杂分,或身兼二任,既是药,又是食,所以,可以叫做药膳。
药膳如何制作呢?这是要介绍的重点。药膳之所以为“膳”,其涵义有二:
一是将药物与食物相配伍制成膳食,所以“膳”有饮食之意;
二是指烹调,《周礼·天官·疱人》说:“春行羔豚膳膏香。”这里的“膳”就是指烹调。
所以要想将苦心的良药变成可口的佳肴,必须讲究烹调技艺。换言之,药食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就是药膳,也就是将厨师的烹调技艺用于药膳的制作。这就要求药膳师具有两套本领,既要懂得药物的加工炮制,又要掌握烹调技术。药膳中药物的加工方法和每种药膳的烹调方法,在后面介绍药膳方剂中将作具体详细的介绍,这里概略地谈谈制作药膳的常用烹调技术。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咏雪的古诗文》,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咏雪的古诗文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咏雪的古诗文。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咏雪的古诗文。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送卢员外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7、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0、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3、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4、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5、寒梅词
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6、长安冬日
唐·杜荀鹤
*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7、独酌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 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知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以前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而正确把握现实做好目 前的事,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注解】 随缘:佛家语,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例如水因风而起,佛为众生而施教化等都叫随缘。
【抨语】 做事抱什么态度才能无烦恼呢?某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悔恨过去,不满现实,梦想将来。这种人的眼光总放在对以后的憧惯上,而把 握不了眼前。其实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对未来固然需要策划以至憧憬,关键 还是从眼前做起。随缘打发,把握机会,从头开始,才能使过去的辉煌依旧 或者让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鞭策今后。满脑子都是沮丧、懊悔和不满的念头, 心不静、气不宁,六神无主,待人做事没了主张,又何谈事业。
[文注解]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5、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6、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8、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1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4、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5、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6、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8、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0、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4、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6、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2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8、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29、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30、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3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3、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34、海枯石难,情比金坚!
3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38、那将薤上露,拟待鹤边云。
39、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4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4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2、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43、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
4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45、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46、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47、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4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49、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5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研究古诗文默写的应用价值
古诗文教学研究的价值
高中古诗文课题的研究价值
古诗词的研究价值
古诗文化教育的应用价值
古诗词的价值研究选题
研究名师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小学古诗审美教育价值的研究
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的价值
研究古诗文的内容
研究古诗文的方法
古诗文的教学研究
古诗文的研究成果
古诗文吟咏的价值
研究古诗文中的借代
研究古诗文中的哲学
古诗文中的行动研究法
古诗文作业的研究内容
古诗文典故研究的意义
关于古诗文的研究报告
国内古诗文的研究现状
古诗文对比阅读的研究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与研究
古诗文诵读的研究目标
关于古诗文的研究课题
古诗文诵读的研究现状
研究古诗文的刑侦专家
和价值观有关的古诗文
古诗文中酒意象的研究
中职古诗文教学的研究
投英雄的古诗小学生
给我继续播放呃古诗的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世界上有没有六言的古诗
小学生写话的古诗
古诗词经典朗诵我的祖国
《雨》的古诗唐杜牧
古诗文好寓意的名字
免费看古诗的地方
托班中秋节的古诗
歌颂家的古诗
关于山水最美最绝妙的古诗三个
塞下曲最少的古诗
感叹头发白了的古诗词
包含桃花连起来的古诗
带有*水远山皆有情的古诗
三生万物的古诗
描写柔和的优美古诗整首
远山大雪的古诗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的古诗
描写爱企业的古诗词
未打卡的古诗
描写雨雪雾寒风的古诗
关于岳阳楼记唐宋的2首古诗
李白的古诗七个字的
梁山伯的古诗
花的别称古诗词
古诗名带瞳的
古诗新唱课题的目标
古诗中的交友名称
春游中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