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法门寺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法门寺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法门寺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法门寺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寺在武功,曾居此寺)
韦应物〔唐代〕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谢寺双桧(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古桧存焉)
刘禹锡〔唐代〕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
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韩愈〔唐代〕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题精舍寺(一作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
郎士元〔唐代〕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月在上方诸品静,
僧持半偈万缘空。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宋之问〔唐代〕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游长安诸寺联句。永安坊永寿寺。闲中好
段成式〔唐代〕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郑符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段成式
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 ——张希复
题宣州开元寺(寺置于东晋时)
杜牧〔唐代〕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白居易〔唐代〕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登南神光寺塔院(一本题作登南台僧寺)
韩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贾岛《宿山寺》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朱放《题竹林寺》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辛弃疾《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声律启蒙·下卷·五 歌》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过香积寺》
1.《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唐朝
李白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凤驾忆王子,虎溪…
2.《同游香山寺》明朝
吴同春
著屐秋方早,携樽日欲曛。山高*对月,寺迥俯看云。秦树天边尽,泾流塞外分。至人不可见,元鹤尚堪闻。
3.《秋入香山寺》明朝
朱国祚
山半松门度石梁,流泉决决响僧廊。置身著色屏风里,梨叶新红柿子黄。
4.《同游香山寺》明朝
王体复
缥缈登危巘,清秋爽气分。禅堂初映月,贝叶自翻云。地控三秦秀,峰连北斗文。尘缘劳簿领,聊此问仙群。
5.《代香山寺老僧答》明朝
李攀龙
老僧何处来迎客,身无袈裟足无舄。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6.《游香山寺》宋朝
曾丰
二年官番禺,簿领未尝隙。一月客晋康,偷闲得两日。太守宣公孙,雅有好客癖。相邀乘午阴,共往叩禅寂。前驱破暝烟,磴道十余折。草蒙百年街,屋倚千仞壁。扳扪到上头,两眼…
7.《香山寺》宋朝
韩综
信马盘桓上碧穹,云埋松翠梵王宫。老僧细说禅机话,深会菩提色即空。
8.《游龙门香山寺》宋朝
蔡襄
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后梅。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9.《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唐朝
白居易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君匡圣主方行道, 我事空王正坐禅。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10.《香山寺二绝》唐朝
白居易
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11.《香山寺石楼潭夜浴》唐朝
白居易
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摇扇风甚微,褰裳汗霢霂。 起向月下行,来就潭中浴。*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 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
12.《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唐朝
白居易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 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 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13.《送客香山寺》宋朝
吴镒
十里香山寺,三年到几回。不嫌送客远,端是爱山来。老木生僧住,閒云为我开。归鞍意未足,城鼓莫相催。 …
14.《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唐朝
杨巨源
众香天上梵王宫,钟磬寥寥半碧空。清景乍开松岭月, 乱流长响石楼风。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晓树中。 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
15.《宿香山寺石楼》唐朝
李颀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峰峦低枕*,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16.《送僧游龙门香山寺》唐朝
齐己
君到香山寺,探幽莫损神。且寻风雅主,细看乐天真。
17.《香山寺》明朝
吴中
独步招提境,山窝弄白云。鹿麋当砌卧,钟磬隔花闻。厨水通飞瀑,春蔬撷野芹。遥看峰顶室,晻霭暮香焚。
1、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柳永《玉蝴蝶》
2、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3、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赵显宏《满庭芳·渔》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温庭筠《望江南》
7、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周邦彦《风流子》
8、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
9、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菜根谭》
10、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11、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13、新月娟娟,夜寒江静衔山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
14、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温庭筠《更漏子》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16、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作》
17、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1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9、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
20、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2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23、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
2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5、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荷叶杯》
26、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陆游《长相思》
27、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28、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王安国《清*乐》
29、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30、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3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一赵师秀《约客》
33、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34、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张先《醉垂鞭》
35、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刘辰翁《永遇乐》
1.《白马寺》*现代
老舍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
2.《白马寺不出院僧》唐朝
许浑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岐。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3.《白马寺》清朝
王士祯
伽蓝半化洛阳尘,汉代鸿胪迹尚新。太息他年穷楚狱,仁祠空解祀金人。
4.《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唐朝
王昌龄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
5.《至白马寺观陈白沙庄定山诗碑》清朝
缪公恩
断水鳞鳞起碧烟,寻碑古寺访高贤。秋蛇春蚓数行字,苔蚀尘封三百年。椎鲁未堪称后学,摩挲应是有前缘。漫将儒墨疑形迹,不害昌黎友大颠。
6.《和潞公行及白马寺得留守相公书云名园例惜好·云汉成章湛露晞》宋朝
司马光
云汉成章湛露晞,都门宴饯羽觞飞。谢安不复东山去,争似阿衡得谢归。
7.《和潞公行及白马寺得留守相公书云名园例惜好·相国东郊迓帝师》宋朝
司马光
相国东郊迓帝师,油幢交映碧参差。都人共喜安舆到,正是余花可惜时。
8.《梦游洛中十首·白马寺前冠盖盛》宋朝
蔡襄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耿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9.《归自白马寺途中成咏》清朝
缪公恩
残阳半挂碧峰头,野水萦洄萧寺流。竹绕颓垣荒径僻,苔封片石古文留。榴花艳艳开茆屋,杨柳阴阴隐佛楼。弄月归来扳绝磴,苍苍岚翠拂衣浮。
10.《送龙翔俊用章住吴白马寺》明朝
吴克恭
白马吴中寺,袈裟建业船。黄花季秋月,锦树大江烟。洗钵胡僧饭,驮经汉帝年。何时虎丘石,共论永明禅。
11.《宿白马寺人家》明朝
薛瑄
白马驼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里,一夜雨声乡思浓。
12.《宿白马寺》唐朝
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13.《白马寺晚泊》宋朝
秦观
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人物渐稀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
14.《白马寺(寺有龙池)》宋朝
彭汝砺
老龙挟神机,变化无拘挛。大作四海水,敛为一泓泉。白露泛素液,黄金折嘉莲。乐哉襄阳人,岁岁无凶年。
15.《白马寺诗》宋朝
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
16.《游白马寺逢安心上人》宋朝
释德洪
伞盖山前曾卓锡,晋安王初造禅室。水火定*未知,部曲不前马辟易。床边卧虎如睡犬,王虽及门不敢入。冰雪亲瞻道德容,再拜*生愿心息。两泉俱出雌雄龙,玉壳灵龟蛇五色。…
17.《游白马寺》宋朝
张耒
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青门引·春思》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内容进行赏析。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门引·春思》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门引·春思》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整首词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写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上阕是伤春,春尽花残,令人忧伤;下阕是怀旧,萦怀往事,竟与秋千有关,引人遐思,是神来之笔。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隽永,充分体现了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
“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
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特别是中国的古典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的诗《黄鹤楼送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在以上这些中,虚实是从景物隐显的角度而言的,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而烘托则是从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再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这首诗通过景物来衬托感情的特点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际挂着无边的雨幕,远山传来的寺庙悠扬钟声,这种萧瑟苍凉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孤寂、凄怆之情。“独鸟下东南”则更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以上虚实结合的三种类型在诗词中的作用与虚实手法在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古典诗词中这三种虚与实的关系与绘画、戏曲艺术形式中的虚与实的关系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虚和实的关系在其中还常常有特殊的体现。
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桥上踏月,深院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虽然这八个字写的是虚境,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但接着以“只有春知处”,显出了词人的思念和落寞。晨花夜月,良辰美景更反衬出词人的凄凉寂寞。“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叙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边议论的基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
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上一页1234下一页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虚实之间相辅相成的。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当权者:如若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上一页1234下一页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桯史》记载,当年辛弃疾邀请刘过共事,适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迟行期而写这首词向稼轩致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设想他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奔赴绍兴,到后在稼轩招待他的宴*上大吃狂饮的情景,写出了他和辛弃疾均为当时的似项羽、樊哙一般的豪壮之士,又表达了向往之意。这既用典,也是虚写。更奇的在后边,词人把浙东之行被迫取消的原因归咎于几位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他们分别是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
词人把这些贤哲请到词中,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想象奇特,浑然天成,掇拾珠玉,成此奇文。最后三句写实。词人把缓期的理由归结为杭州太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扯了他的后腿,给人以清新的审美愉悦。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翻译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注释解释
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写法门寺的古诗词
法门寺的诗句
法门寺名句
关于法门寺的古诗
法门寺著名诗句
赞美法门寺的短句
带法门的古诗词
描写法华寺的古诗词
鹿门寺的古诗
用开门见山写法的古诗词
含有寺的古诗词
寺中月的古诗词
有寺和泽的古诗词
关于寺的古诗词
带寺字的古诗词
写木门寺的古诗
宿云门寺的古诗
写护国寺寺庙的古诗词
带寺庙的古诗词
写禅寺的古诗词
大慈寺的古诗词
古寺庙的古诗词
宿法喜寺的古诗
描写塔寺的古诗词
楚门的古诗词
关于登梯寺的古诗词
关于庆成寺的古诗词
夔门的古诗词
有关寺庙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佛山寺
描写景色的古诗二首
古诗词祝福的词语
从军行诗人的古诗意思
幼师面试自我介绍的古诗
困难灾难有信心的古诗词
适合用来取网名的古诗
表现田园的古诗词
写出含有羊的古诗
关于珍视生命的古诗小学生
种茶的地方古诗
湖上是关于春天的古诗吗
鸟鸣间古诗中的对偶
感恩祖国的四言古诗
赞扬疫情英雄的古诗
形容玉镯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微信昵称
十首最珍贵的古诗
李白编的古诗注音又清楚的图片
写好古诗的四大特征
夏天含有和荷的古诗有
古诗词带五的诗
写一种字的古诗
听古诗的直播
读古诗配的歌曲
李白相亲的古诗
关机的古诗跟读
充满古诗词的小说
最可爱的古诗名
冬季的诗词古诗大全
读书的古诗四行
以介词为诗眼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