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关于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9) 语录(4) 说说(3) 名言(1) 诗词(349) 祝福(11k+) 心语(6k+)

  • 老马识途造句和意思

  • 老马识途的意思:

    【词目】老马识途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解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出处】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老马识途造句

    1、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国庆节回家时,要不是我老马识途,一定会费一番周折。

    2、通过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感觉到自己像老马识途,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3、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4、老马识途——齐桓公出征孤竹国,其中迷了路,相国管仲说:“老马识途……”结果他们跟着老马终于走出了迷途

    5.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老马识途。不管做什么,都要一心一意。

    6.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办事效果好。

    7、买卖骨董,得找位老马识途的中介,不可随便。

    8、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9、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着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10、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11. 他虽年迈,但老马识途,作为顾问总是可以的。

    12、所谓老马识途,多听一听前辈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13、师傅跟徒弟一起工作,这对师傅来说简直如同老马识途,但徒弟刚学没多久也干得不错,令师傅觉得后生可畏。

    14、马先生有过数次相同的经历,真可算是老马识途,所以只要听他的,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15、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阅读全文]...

2022-03-27 04:45:27
  •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翻译

  •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翻译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老马识途的字词注析:

      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从:跟随。

      伐:讨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乃:于是。

      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遂:终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处于。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凭借。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师:学*,请教,向……学*。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过:过错。

    [阅读全文]...

2021-12-21 05:15:07
  • 老马识途造句和意思

  • 老马识途的意思:

    【词目】老马识途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解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出处】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老马识途造句

    1、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国庆节回家时,要不是我老马识途,一定会费一番周折。

    2、通过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感觉到自己像老马识途,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3、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4、老马识途——齐桓公出征孤竹国,其中迷了路,相国管仲说:“老马识途……”结果他们跟着老马终于走出了迷途

    5.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老马识途。不管做什么,都要一心一意。

    6.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办事效果好。

    7、买卖骨董,得找位老马识途的中介,不可随便。

    8、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9、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着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10、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11. 他虽年迈,但老马识途,作为顾问总是可以的。

    12、所谓老马识途,多听一听前辈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13、师傅跟徒弟一起工作,这对师傅来说简直如同老马识途,但徒弟刚学没多久也干得不错,令师傅觉得后生可畏。

    14、马先生有过数次相同的经历,真可算是老马识途,所以只要听他的,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15、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阅读全文]...

2022-07-22 15:23:55
  •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翻译

  •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翻译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马识途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请教,向……学*。

      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效仿。

      23.过:过错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国名

      26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7圣人:有智慧的人。

      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阅读全文]...

2022-04-25 09:50:16
  • 老马识途造句和意思

  • 经典
  •   老马识途的意思:

      【词目】老马识途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解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出处】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老马识途造句

      1、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国庆节回家时,要不是我老马识途,一定会费一番周折。

      2、通过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感觉到自己像老马识途,又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3、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4、老马识途——齐桓公出征孤竹国,其中迷了路,相国管仲说:“老马识途……”结果他们跟着老马终于走出了迷途

      5.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老马识途。不管做什么,都要一心一意。

      6.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办事效果好。

      7、买卖骨董,得找位老马识途的中介,不可随便。

      8、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9、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着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10、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11. 他虽年迈,但老马识途,作为顾问总是可以的。

      12、所谓老马识途,多听一听前辈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13、师傅跟徒弟一起工作,这对师傅来说简直如同老马识途,但徒弟刚学没多久也干得不错,令师傅觉得后生可畏。

      14、马先生有过数次相同的经历,真可算是老马识途,所以只要听他的,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15、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阅读全文]...

2022-06-14 17:02:43
  • 白马之盟的典故

  • 语文
  • 白马之盟的典故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马之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杀牲取血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共有两个内容,第一,(对大臣们发誓)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白马之盟的两个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汉帝国对功臣诸侯们的厚待既是对其过去功劳的报酬,又是实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基础,后者则是刘邦白马之盟的最终目的。

      刘邦死后,吕后想要封她的亲戚为王,丞相王陵立即跳了出来,高声叫喊,并指责陈*与周勃,“你们难道忘了当初与高帝歃血而盟的事了吗?现在高帝死了,吕后想要违反高帝之盟,你们却不制止,他日在阴间,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虽然吕后的提案最终还是强行通过,但王陵的这一态度至关重要,有了王陵的这一态度,分封诸吕的'行为就永远是违法的。这样的前提就为将来诛灭诸吕奠定了现实基础。吕后自然知道白马誓词的重要,就在临终前,她对自己已经被封为王的两个亲戚说:“老皇帝当初与大臣有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我快要死了,你们一定要小心从事。”事情果然如她所料,当周勃在军营振臂一呼,吕氏瞬间土崩瓦解。

      许多年后,汉景帝的王皇后唆使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时任丞相的周亚夫又把白马之盟拿出来,汉景帝只好作罢。汉成帝时,外戚王氏当政,大臣们乞灵于刘邦的白马之盟,又把阴阳五行之说拿出来,最终迫使极不安分的外戚大将军、大司马王凤辞职。由此看来,白马之盟的誓词简直就是一道维护刘氏*的护身符。到了东汉,白马之盟依旧发挥作用,章帝时,皇帝几次要封皇太后的兄弟为侯,这位老太后都以白马之盟而婉言谢绝。安帝时,朝阳侯刘护的从兄刘环因娶安帝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为妻,而袭刘护爵位。当时的大臣杨震上疏道:“我听说高祖与大臣有白马之盟,非功臣不得封,刘环无功,怎可得爵位?!”灵帝一朝,皇帝滥封宦官,大臣吕强上疏陈词,其所依据的仍旧是刘邦与群臣的白马之盟。

      事实上,白马之盟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就在王莽托古改制,想要建立“王朝”时,被他逼疯了的农民和豪强地主们都以“汉后”之名起兵。这些人之所以这么齐心,与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深入人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最强大的造反大军绿林军提出的口号就是“立刘氏以从人望”,找了个饭桶刘玄做皇帝。而当有人建议刘玄效仿当初刘邦大封诸侯时,饭桶皇帝居然说道:“当初高祖说,非刘氏不王。”刘邦与大臣们杀白马而盟,极大的原因是以秦亡的历史为借鉴,以异姓诸侯王的基本被剪灭为前提和以一批功勋卓着的布衣将相功臣为基础,这也就是刘邦为巩固刘氏统治采取的最后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措施。这也正是他那道遗嘱保住了大汉刘氏江山。

      结果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但是左丞相陈*、绛侯周勃认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才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再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撕毁。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作用

      白马之盟的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反而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评价

      史家一般认为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压迫,因此铲除开国功臣,并订立白马之盟。这反映其拥有着“家天下”的私欲,亦开创了后代各朝开国君主屠杀功臣的先河。

    [阅读全文]...

2022-02-23 01:15:09
  • 厉兵秣马的典故

  • 语文
  • 厉兵秣马的典故

      厉兵秣马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厉兵秣马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做秦军的内应,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逃走了。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

      【成长心语】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理想,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完善、充足的准备必将归于失败。“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无论在什么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毁掉你。也许你正准备扬帆启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也许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一切都不应该拒绝,但要问自己一句:“准备好了吗?”

    [阅读全文]...

2022-06-12 12:42:33
  •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 阅读
  •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老马》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

      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阅读答案

      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意对即可)

      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2)“咽”字将老马人格化,展现了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写活了忍辱负重、怨气吞声的老马形象,描绘出老马悲惨的命运。(意对即可)

      3、《老马》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意对即可)

      4、(示例1)它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示例2)形象地描写出压迫者的凶狠,也表现了“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和不知出路何在的悲哀。(言之有理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好词:横竖 鞭影

      佳句: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正确答案:B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阅读全文]...

2022-05-08 06:37:46
  • 网络用语捡肥皂的意思及典故_借典故抒情的古诗句

  • 抒情,网络,经典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网络用语捡肥皂的意思及典故!

    捡肥皂是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弯下腰去捡肥皂,但是捡肥皂作为网络用语,你要知道肯定没那么单纯,捡肥皂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有很搞怪的含义哦。

    捡肥皂是什么意思?

    捡肥皂的意思就是,监狱里面的男士洗澡的时候,肥皂不小心滑落到地上,弯腰去捡,会被后面的男士爆菊花。

    捡肥皂的意思延伸:

    1.提防别人的暗中攻击。捡肥皂经过反复引用后,也被引申为提防被别人攻击的意思,比如不要掉肥皂,因为掉了肥皂就要弯腰去捡,那样就容易被别人从背后攻击。

    2.进监狱。由于捡肥皂在监狱里较为常见,所以捡肥皂也成了进监狱的代名词,如韩寒的微博说到:前天成都赛车拿了第二,组委会一反传统,颁发了一个硕大的v字型多孔奖杯。我手贱,对着一个孔插了跟手指玩,结果在领奖台上半天拔不出来。当时正电视直播,我只好挂着奖杯和颁奖嘉宾握手,最后差点用肥皂。今天起床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的寓意原来是:大V,别插手,小心不能脱身,最后让你捡肥皂。

    3.形容兄弟间关系很铁。随着网络用语的普及,捡肥皂一词越发用于(男)同性间开玩笑的话语,说明两者间百无禁忌。非亲密关系不会使用。

    捡肥皂的典故:

    捡肥皂的最早的起源是94年美国无厘头电影《白头神探3》,电影讲述他假扮犯人入狱,取得*的信任一齐逃狱,终于误打误撞解决危机。其中有一段就是他刚进监狱时监狱里面的老人丢肥皂让他捡,准备突袭他的时候发现你懂的!

    而后是美剧《监狱风云》,原名为《OZ》,电影因为著名的暴力塑造外以及如果犯人弯腰捡肥皂就会被爆菊而名噪一时。还有相关的捡肥皂的广告,著名动画蜡笔小新中也有相关的描述。而最*还有比较有名的广为人知的杜汶泽的搞笑电影《低俗喜剧》。

    捡肥皂在台湾军营故事中早有传说。20xx年,美国军方改变政策允许同性恋无条件服役,*也开始默许同性恋。新兵入伍前会被学长告诫洗澡时不要弯身拣肥皂。此后经过媒体报道,此词才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

    报道称,台湾军队有同性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职业军人多少知道同期或前后年班的学长学弟,谁的性取向和大家不一样;至于新兵,入伍前都会被学长告诫洗澡时不要弯身捡肥皂。

    新训中心开放式大澡堂是最危险的地方,大家*相见,又是水又是泡沫的,难免引起有心人遐想。肥皂如果一定要拣,最好蹲下去拣,否则弯腰后果可能不堪设想。等到下部队分配到有门的浴室,阿兵哥都养成一定要锁门的*惯,永保安康。

    在这几年的跟士兵、监狱相关素材的台湾娱乐节目、美国电影、香港电影(监狱风云)中都有提到此词。

    由于各种捡肥皂动画图片和相关漫画在微博流行,捡肥皂渐渐为大家熟知。

    精选阅读

    吐槽,在网络上,吐槽多表示揶揄,拆台,但是最重要的是,吐槽与抱怨发泄、喷人、点评、评价没有关系。网络上很多人误解了吐槽的真正含义,建议大家最好多看些吐槽教学或神作,对吐槽有所了解后再去吐槽。

    吐槽的来源

    吐槽来源于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ツッコミ,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普通话里相当于相声的捧哏,后来延伸成为御宅族次文化常用的词汇之一。而闽南语中原本也有*义的吐槽一词(但含义与ツッコミ不尽相同),台湾将ツッコミ翻译作吐槽,后来此叫法传至中国大陆。

    有很多人都不知吐槽是什么意思,就拿着他在网络上任意使用,使得许多的人也一起跟着胡乱的使用。就比如有*或者贴吧上,发飙了一篇关于某某某的帖子,帖子中说了很多关于某某的评论便称之为吐槽,其实这是错误,为了大家不再误用吐槽这一词语,小编将它的特性列举在下面,以便大家参考。

    吐槽的特性

    1、娱乐性:吐槽是为了能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获得快乐。

    2、通俗性:吐槽的内容很容易懂,一般都是大家已经知道的。

    3、简短性: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阅读全文]...

2021-12-14 10:26:15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句子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语录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说说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名言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诗词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祝福
老马识途古诗的典故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