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塞的诗词

关于形容心塞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心塞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心塞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心塞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43k+) 说说(111k+) 名言(718) 诗词(35) 祝福(22k+) 心语(7k+)

  • 边塞诗词

  • 边塞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阅读全文]...

2021-12-08 18:30:41
  • 边塞诗词

  •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9、《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0、《营州歌》

      唐·高适

    [阅读全文]...

2022-04-08 14:06:00
  • 关于边塞的诗词

  • 关于边塞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边塞的`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1、《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2、《凉州词三首》

      唐·张籍

      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其二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安无使来。

      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3、《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4、《前出塞九首》

      唐·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阅读全文]...

2021-12-11 05:34:54
  • 边塞征战诗词大全

  • 文学
  • 边塞征战诗词大全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塞征战诗词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阅读全文]...

2022-05-04 20:42:58
  • 《出塞》古诗词

  • 写作
  • 《出塞》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塞》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出塞》翻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赏析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 ① 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 缺,缺口。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赏析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21 21:41:16
  • 《西塞山怀古》诗词

  • 《西塞山怀古》诗词

      【原文】: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阅读全文]...

2022-03-15 03:24:07
  • 关于边塞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使至塞上》唐朝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凉州词》唐朝

    王之涣

    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4.《关山月》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从军行》唐朝

    王昌龄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

    6.《逢入京使》唐朝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7.《燕歌行》唐朝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

    8.《渔家傲·秋思》宋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塞下曲》唐朝

    卢纶

    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10.《出塞》唐朝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从军行》唐朝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2.《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朝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

    14.《古从军行》唐朝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15.《塞下曲》唐朝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

    16.《子夜吴歌》唐朝

    李白

    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秋歌长安…

    17.《陇西行》唐朝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阅读全文]...

2022-05-13 16:44:18
  • 塞下曲四首诗词鉴赏

  • 塞下曲四首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翻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解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诗末全诗校:“一本无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题作三首。”

    [阅读全文]...

2022-07-14 18:15:55
  • 边塞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 情怀
  • 边塞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摘 要: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遗产,在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诗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巨大的成就。时至今日,仍有大量诗词被人们所传诵,其中边塞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词形式,蕴含着国主义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简单介绍边塞诗词概念,并深入分析和研究爱国情怀在边塞诗词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边塞诗词;爱国情怀;具体表现

      在中国诗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情义始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我们在很多边塞诗词中,能够看到诗人通过简练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边塞诗概念

      边塞诗主要是指将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及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的诗。边塞诗最早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兴盛,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极具历史意义。高适、王昌龄、李白等诗人都是典型的边塞诗代表人。

      二、边塞诗词中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边塞诗词中爱国情怀的表现形式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统一

      纵观历史,多少朝代战火纷纷,造成生灵涂炭,使得人们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爱国诗人也同样经历了战争,他们主张和*,并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愿望融入其中。如陆游在《焉耆行二首》中,追怀汉朝统一西域的历史功绩“汉家诏用李轻车、万丈战云来压垒”;耶律楚材在《西域蒲华城增蒲察元帅》中曾立下“万里遐方获此乐、不妨终老在天涯”的誓言均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此外,陈诚等诗人也在诗词中表露出维护祖国统一的心迹。在众多诗词当中,很多诗人借助其他角色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如从思妇角度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金昌绪的《春怨》中描写了思妇日日牵挂远在战场中夫君,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的痛苦。

      (二)守边戍边情怀

      反对侵略战争,捍卫国家*的守边戍边情怀,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主要内容。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表现了自身的卫国豪情,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1]。众所周知,宋代时期是历朝历代,外族侵略较为激烈的阶段,爱国主义诗词成为当时诗词的主要趋势。苏轼的《江城子》中“会挽雕弓如满月...”;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示儿》等都表达了重整山河、收复失地的愿望,朗诵诗词时,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诗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还体现在自身责任感方面,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并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至诗词当中。如李清照《绝句》中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谭嗣同的《狱中题壁》等诗词中,都是诗人运用笔墨书写自身情感,这些爱国诗人不但是讴歌者,也是实践者,他们壮阔的胸怀至今为人们所传道。

      (四)揭露统治阶级罪恶

      边塞战争中,有防御性、侵略性,抵抗外族侵略的战争具有正义感,统治者为了满足的奢望而侵略外族同样为人民所不容。诗人从旁观者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以及统治者的阶级罪行。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表达了战争使得战士背井离乡、无数战士战死沙场的悲痛情感。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战士军前半死生...”,一方面是前线战士前途未卜;另一方面是将领们歌舞升*的画面,让人们感知到战争对人们带来的伤害同时,也能够让人们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行为。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发动战争的目的,连未成年的男丁都不放过,最终导致“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的局面,造成大片农田荒芜,广大人民劳苦不堪。战士们边疆出生入死,统治阶级坐享其成,充分表达了脱离战争的强烈意识。

      (五)讴歌祖国大好河山

      面对大好河山,诗人们对养育自己的山河、大地也充满了热爱之情。边塞诗词当中,不乏诗人对山河的描写。王昌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维的《陕西行》中“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李白的《塞下曲》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等[2]。诗人们在山水吟诵中,不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寄予自己的爱国品格,同时,山水与祖国的理念同在,也充分表达了诗人们对祖国统一的向往。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古典边塞诗词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风格,但是,爱国主义始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成为古典诗词的主流趋势。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经常品读诗词,不仅能够领悟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培养爱国主义品质,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2]范文莉.诗人王维不屈的爱国魂――论王维诗歌对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2(06):45-46.

    [阅读全文]...

2022-05-21 00:58:17
  •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诗词鉴赏

  •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诗词鉴赏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原文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

      饮(yìn)马:给马喝水。

      *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鉴赏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1-11 19:32:01
当前热门
形容心塞的诗词 - 句子
形容心塞的诗词 - 语录
形容心塞的诗词 - 说说
形容心塞的诗词 - 名言
形容心塞的诗词 - 诗词
形容心塞的诗词 - 祝福
形容心塞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