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关于月是故乡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月是故乡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月是故乡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月是故乡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5) 语录(12) 说说(44) 名言(2) 诗词(1k+) 祝福(1) 心语(380)

  • 古诗月是故乡明王维

  • 故乡,文学
  • 古诗月是故乡明王维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月是故乡明王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出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月夜忆舍弟

      原文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月夜忆舍弟》

      作品体裁: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的就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就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就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戍楼上的锣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在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就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阅读全文]...

2022-06-16 03:01:30
  • 月是故乡明全诗

  • 故乡
  •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无家:杜甫在洛阳附*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8、长:一直,老是。

      9、不达:收不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m.ju.51tietu.net)。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阅读全文]...

2022-07-23 10:26:34
  • 古诗回首故乡明月处103句

  • 回首,故乡,经典
  •   1、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2、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3、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4、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狱中题壁》

      5、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王绩《石竹咏》

      6、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7、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8、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0、相思休问定何如。——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11、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12、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13、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4、窗外芭蕉窗里灯。——万俟咏《长相思·雨》

      15、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子兰《秋日思旧山》

      16、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辛弃疾《念奴娇·梅》

      17、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1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9、初发黄梅插稻时。——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20、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21、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2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23、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24、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王安国《清*乐·春晚》

      25、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

      26、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27、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8、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29、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30、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31、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韩元吉《薄幸·送安伯弟》

      32、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3、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34、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35、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36、何日向,江村躲。——郑燮《满江红·思家》

      37、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38、古兴州,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楼。——朱栴《长相思·秋眺》

      39、屏却相思,*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40、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辛弃疾《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41、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42、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43、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李白《千里思》

      44、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薛昭蕴《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45、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46、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47、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48、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阅读全文]...

2022-05-20 14:37:49
  • 思念故乡的古诗

  • 故乡,思念,写作
  • 思念故乡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念故乡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国风·卫风·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是写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每四句为一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远嫁外地的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全诗情感缠绵往复,深沉蕴藉;语言凝练含蓄,清新动人。

      汉乐府《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控诉战争带来的徭役之苦。诗人用浑朴自然的语句,写出了游子思乡不得归的百转愁思。全诗既不叙事,也不写景,而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和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一开头,诗人以*似讲话一样的语气,表现欲知家乡情事的热烈急切的心情。而最令诗人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诗中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体现了诗人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淡,诗味浓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阅读全文]...

2022-04-02 17:56:17
  • 思念故乡的古诗

  • 思念,故乡
  •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阅读全文]...

2022-05-24 21:53:30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诗句是什么

  • 故乡,学*,知识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诗句是什么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诗句是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

      露从今夜白。

      原句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句话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诗词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阅读全文]...

2022-05-07 16:30:25
  •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 故乡
  •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月夜忆舍弟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阅读全文]...

2022-07-24 06:28:36
  • 思念故乡的古诗句

  • 思念,故乡
  • 思念故乡的古诗句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江*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灯。

      天下游子千万千,每逢佳节思乡切。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思悠悠,心易愁,泪难流。月色如酒,痴人影瘦。上西楼,望乡愁,却不知,何处是尽头。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全文]...

2022-03-13 14:39:12
  • 与思念故乡有关的古诗句

  • 思念,故乡
  • 与思念故乡有关的古诗句

      这是一篇有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句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悲莫悲兮生别离。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江*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天下游子千万千,每逢佳节思乡切。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思悠悠,心易愁,泪难流。月色如酒,痴人影瘦。上西楼,望乡愁,却不知,何处是尽头。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全文]...

2022-01-19 01:11:11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句子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语录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说说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名言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诗词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祝福
月是故乡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