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关于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4) 说说(46) 名言(28) 诗词(4k+) 祝福(1k+) 心语(548)

  • 如梦令古诗李清照(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 李清照
  • 老规矩,先放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我说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应该极少有人会反对吧。

    李清照并不如李白、陆游那般高产,流传至今的词只有区区四五十首。但是,*对她的评价却是“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李清照画像

    能以这么低的产量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易安居士称第二的话,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首《如梦令》也是,只有短短六句话,却囊括场景、人物、对话、心理,好似一幅流畅的电影镜头,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和才华,可见一斑。

    宋代陈郁夸赞:《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明代的沈际飞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我们现代人,只能背诵一下前人的作品,聊以慰藉。因为,我们再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作品了。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安居士这首词,有一个中心事物,那就是海棠。

    因为不忍看到海棠花谢,便饮酒宿醉。经历一晚的风吹雨打,想来已经是满地落红。可自己又不敢面对那般场景,遂叫侍女查看,谁知侍女“却道海棠依旧”。怎么可能呢?这般时日,应是“绿肥红瘦”才对了。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海棠花开花谢,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但是,李清照却能因为这个事,写出一首千古传唱的词来。

    是她太过悲春伤秋,心思过于细腻,还是我们的神经过于大条?我也不知道。

    二、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心气,需要分配给太多事物。

    古代又没有互联网、手机之类的,想想也是,他们无聊的时候,不搞创作,还能干嘛呢?

    我们就不一样了,单是忙着生活,就已经耗费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偶尔有点空闲,玩会手机不香吗。这年头,正经人谁搞创作啊。

    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想创作,就能写出《如梦令》这样的词来。毕竟,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也只出了一个李清照。所以这玩意儿,脑子还是占主要因素。

    既然写不出来,那就选择背诵嘛。毕竟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阅读全文]...

2022-05-17 23:21:24
  • 李清照的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 李清照,千古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愁。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诗词中的千古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6、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闺思》

    7、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临江仙·梅》

    8、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永遇乐·落日熔金》

    9、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shà)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

    1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11、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1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1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14、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钓台》

    15、五十年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2-15 22:18:33
  •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 李清照,名人名言
  •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沙鹭。

    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落日溶金,暮云合碧,人在何处?

    1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7、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意。

    1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逢舟吹取三山去。

    2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2、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3、昨夜雨蔬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

    2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2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阅读全文]...

2022-04-05 04:01:46
  • 李清照诗词名句大全

  • 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诗词名句大全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诗词名句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沙鹭。

      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阅读全文]...

2022-03-24 12:30:11
  • 李清照经典诗句及赏析(李清照千古名句赏析)

  • 李清照,经典,千古
  • 标题:“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100句经典诗句,告诉你到底有多美?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宋)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偶成》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李清照《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宋)《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阅读全文]...

2022-04-02 06:39:17
  • 李清照的古诗词有哪些(李清照的100首古诗集锦)

  •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古诗 婉约 闺怨 孤独 怀人 最美 声声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思念 闺怨 离情 一剪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重阳节 怀人 思念 醉花阴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女子 闺怨 感伤 武陵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三百首 地名 咏史怀古 爱国 忧愤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纪游 最美 闲适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惜花 伤春 闲适 如梦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豪放 理想 追求 言志 渔家傲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伤今追昔 元宵节 情怀 永遇乐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词精选 婉约 寒食节 写景 惜春 浣溪沙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节 思念 伤怀 行香子

    [阅读全文]...

2021-12-04 01:51:46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 李清照,诗人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收。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一起来看看。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词牌

      一剪梅

      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因此,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读者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李清照的人生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再嫁时李清照46岁,张汝舟是一个年轻的公子。他并不为倾慕于李清照的才情,而是一心冲着她和赵明诚的金石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最后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甚至想把她打死,甩掉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

      然而李清照的刚毅与智慧是这个该死的男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当李清照偶然得知张汝舟行贿以获取官职的证据后,她检举上告,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将张汝舟送进了监狱。并要求离婚。宋法有:妻子控告丈夫,证据确凿也要入狱3年。故亦身陷囹圄。幸亏她得到了李,赵两家的帮助,只关押九天就重获自由。他们的婚姻,不过才百天。

      (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她的诗的确很具影响力,但想想,历史上少数几个留名的女子,她们的历史即使不被正史所记载,但毕竟还有这种叫做野史的'东西存在。

    [阅读全文]...

2022-01-30 09:03:01
  • 李清照的诗

  • 李清照
  •   1、《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5、《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6、《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7、《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

      着意过今春。

    [阅读全文]...

2022-06-17 15:52:14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句子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语录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说说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名言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诗词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祝福
李清照关于银杏的古诗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