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贯中名人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罗贯中名人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罗贯中名人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罗贯中名人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罗贯中名言名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贯中名言名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4、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5、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6、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7、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8、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9、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
10、初生牛犊不怕虎。
11、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12、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13、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4、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15、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6、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17、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18、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19、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0、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21、披云雾而睹青天。
22、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23、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2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5、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26、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7、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28、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29、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30、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33、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34、宽宏大量,何所不容。
35、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6、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
3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38、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39、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40、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2.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3.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5.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6.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7.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8.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9.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10.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
11.披云雾而睹青天。
12.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13.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4.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15.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6.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17.初生牛犊不怕虎。
18.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19.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宽宏大量,何所不容。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22.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23.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名垂竹帛,功标青史。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24.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名言名句
1、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4、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5、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6、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7、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8、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9、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
10、初生牛犊不怕虎。
11、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12、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13、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4、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15、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6、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17、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18、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19、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0、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21、披云雾而睹青天。
22、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23、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2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5、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26、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7、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28、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29、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30、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33、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34、宽宏大量,何所不容。
35、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6、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
1.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青山年年依旧,永不衰老;绿水岁岁谎淌,永远存在。此名句原来描写自然山水的永恒,因其暗含哲理,故后人常以之比喻正义事业或英雄人物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青山不老”一句,经常被人日引用。 《三国演义》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蝶恋花》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三国演义》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5.紧行无好步。 紧行无好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紧行:急急赶路。本句大意是:走路急了就走不出好步代。在一般情况下,走路的步伐不紧不慢,具有一定的匀称性。而走得急了,就会打破*时的*惯,步伐也就乱了。办事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如果办得急了,就会丢三落四,出现漏洞,很难把事情办好。这句多用于比喻办事不可急躁。 《三国演义》
6.一场幽梦同谁*,千古情人独我痴。——《曹雪芹》
7.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从入梦来。——《白居易》
8.热力愈大,涨力愈大;吸力愈大,生物愈荣。——《康有为》
9.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11.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12.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折(she舌:亏损。本句大意是:不但赔了夫人,还损失了兵将。东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采用周瑜的计谋,假意把妹妹嫁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打算乘机扣留作为人质,逼还荆州。不意弄假成真,刘备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并乘机带着孙夫人逃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遭到伏击,蜀国军士挖苦地齐声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人们用此比喻想占别人的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和俗语“偷鸡不成折把米”的意思相*。 《三国演义》
13.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14.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1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6.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7.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18.请将须行激将法。 请将须行激将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本句大意是:请将出征须用激将法更能奏效。此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请将不如激将更能奏效。请将,是陈说利害,分析形势,申明大义,让受请之人出山,但受请人出于某种考虑,有时难以奏效。激将,是假说敌人如何厉害,如何目中无人,如何**受请者等等,澈起受请之人与敌人誓不两立决一雄雌的念头,这样,受请之人往往不顾一切,慷慨出征。此句说明古时战争中请将的一种策略和方法,现在也可借以作为请人办事的一种方法。 《三国演义》
1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德经》
2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22.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论辩滔滔不绝,无所阻碍。前句以河之倒悬,倾注而下,形容出言之滔滔;后句以“无碍”作补充,有力地表现出论者的雄辩之才。可用以评述雄辩家的谈论,也可以“口似悬河”形容某些人的夸夸其谈。 《三国演义》
2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5.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7.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9.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30.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31.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32.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这两句大意是:相貌庄严大方,仪表整肃端庄,威严中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这两句表现出英雄人物非同一般的仪容和内在气质。一般用於男子,其中“威风凛凛”也可用於巾帼英雄。 《三国志通俗演义》
33.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
3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37.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冯梦龙》
3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39.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增广贤文》
4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
41.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42.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4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
44.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45.披云雾而睹青天。 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三国演义》
4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4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48.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弦:弓弦,系在弓背两端的用牛筋制成的绳子,有弹性,箭在上面靠弹力发射出去。这两句大意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了,不得不发射出去。这两句比喻某种情势已经形成,某些话或事已到了不得不说或不得不做的时候,势在必行。这两句在《文选・陈琳》李善注引《魏志》中“箭”原作“矢”,两宇意同。多用来说情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三国演义》
4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51.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罗贯中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
霸气·名著·哲理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罗贯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罗贯中
哲理
既生瑜,何生亮。
——罗贯中
名著·诸葛亮·哲理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罗贯中
1、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康德2、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东方朔(汉)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汉)
4、智士者,国之器。——刘向(汉)5、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罗贯中(明)6、神龙失势,与蚯蚓同。——范晔(南朝·宋)
7、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汉)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宋)9、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罗贯中(明)
10、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11、败莫败于不自知。——吕不韦
12、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13、婚姻是完整人生的精髓。——奥斯瓦尔德·施瓦茨
14、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歌德
15、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莎士比亚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两只老虎争斗,必然有一只要伤亡。这两句话是从《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演化而来,现在用以比喻势均力敌或势力大体相当的两雄(两个人、两种势力、两个集团、两个国家)对立斗争,不是两败惧伤,则必有一伤亡。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两虎相斗,两雄并争。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怯(qie窃)死:胆小怕死。苟免:苟且免除死亡。毁节:毁坏名节。这两句大意是:勇将不因怕死而苟且求免,壮士决不毁节而偷生人间。“怯死”和“毁节”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不仅为勇将士、壮士所唾弃,也为任何一个珍惜自己名誉品格的人所不取;而如果真能在生死考验面前做到“不怯死以苟免”,“不毁节而求生”,也就可以称得上“勇将”、“壮士”。可化用以自勉勉人。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这两句大意是:强手之中,还有更强的对手;用诡诈之术的人,还会碰到能识破诡诈之术的人。天外有天,人中有人,世上强手林立,强手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善于使用诡诈之术的人,将来也会翻车在诡诈之术上。因此为将治兵者必须戒骄戒躁,行诡诈之术的人也不要肆无忌惮。此二句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
1.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青山年年依旧,永不衰老;绿水岁岁谎淌,永远存在。此名句原来描写自然山水的永恒,因其暗含哲理,故*常以之比喻正义事业或英雄人物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青山不老”一句,经常被人日引用。 《三国演义》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蝶恋花》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三国演义》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5.紧行无好步。 紧行无好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紧行:急急赶路。本句大意是:走路急了就走不出好步代。在一般情况下,走路的步伐不紧不慢,具有一定的匀称性。而走得急了,就会打破*时的*惯,步伐也就乱了。办事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如果办得急了,就会丢三落四,出现漏洞,很难把事情办好。这句多用于比喻办事不可急躁。 《三国演义》
6.一场幽梦同谁*,千古情人独我痴。——《曹雪芹》
7.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从入梦来。——《白居易》
8.热力愈大,涨力愈大;吸力愈大,生物愈荣。——《康有为》
9.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11.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12.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折(she舌:亏损。本句大意是:不但赔了夫人,还损失了兵将。东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采用周瑜的计谋,假意把妹妹嫁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打算乘机扣留作为人质,逼还荆州。不意弄假成真,刘备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并乘机带着孙夫人逃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遭到伏击,蜀国军士挖苦地齐声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人们用此比喻想占别人的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和俗语“偷鸡不成折把米”的意思相*。 《三国演义》
13.孤穷刘备,久欲投于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妻子俱陷,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14.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1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6.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7.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18.请将须行激将法。 请将须行激将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本句大意是:请将出征须用激将法更能奏效。此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请将不如激将更能奏效。请将,是陈说利害,分析形势,申明大义,让受请之人出山,但受请人出于某种考虑,有时难以奏效。激将,是假说敌人如何厉害,如何目中无人,如何*受请者等等,澈起受请之人与敌人誓不两立决一雄雌的念头,这样,受请之人往往不顾一切,慷慨出征。此句说明古时战争中请将的一种策略和方法,现在也可借以作为请人办事的一种方法。 《三国演义》
1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德经》
2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22.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论辩滔滔不绝,无所阻碍。前句以河之倒悬,倾注而下,形容出言之滔滔;后句以“无碍”作补充,有力地表现出论者的雄辩之才。可用以评述雄辩家的谈论,也可以“口似悬河”形容某些人的夸夸其谈。 《三国演义》
2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5.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7.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9.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30.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31.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32.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这两句大意是:相貌庄严大方,仪表整肃端庄,威严中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这两句表现出英雄人物非同一般的仪容和内在气质。一般用於男子,其中“威风凛凛”也可用於巾帼英雄。 《三国志通俗演义》
33.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
3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37.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冯梦龙》
3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39.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增广贤文》
4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
41.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42.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4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
44.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45.披云雾而睹青天。 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三国演义》
4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4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48.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弦:弓弦,系在弓背两端的用牛筋制成的绳子,有弹性,箭在上面靠弹力发射出去。这两句大意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了,不得不发射出去。这两句比喻某种情势已经形成,某些话或事已到了不得不说或不得不做的时候,势在必行。这两句在《文选・陈琳》李善注引《魏志》中“箭”原作“矢”,两宇意同。多用来说情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三国演义》
4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51.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展现了公元 184 年到 280 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欢迎阅读。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好句
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赔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人生如白驹过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
9、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
1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4、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3、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31、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4、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3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3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41、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罗贯中被称为*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祖籍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等。
【生*经历】
罗贯中,元末明初生于山东东*县罗庄村,这个目前大多数学者考究的`籍贯。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约在公元1360~1363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
罗贯中是明朝的小说家,生卒与1330~1400年,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小时后家境殷实,为罗贯中学*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贯中是哪个朝代,希望大家喜欢。
罗贯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对于他所处的朝代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罗贯中是哪个朝代,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活在约1330年-约1400年的时代。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着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罗贯中的文学特点
罗贯中被称为*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他的作品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罗贯中的章回小说在*的小说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罗贯中是*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
罗贯中的艺术造诣,首先得益于他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陈寿的《三国志》的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的精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他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都了如指掌。这一番广采博纳、熟记活用的功夫,是罗贯中将一百年历史尽收眼底、聚整世纪风云于笔端的底气所在。
矛盾冲突,是历史小说的最诱人之处。作者可以用它来造势,用它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罗贯中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善于造势。造成紧张的形势,以此作为矛盾冲突的原动力。
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精彩。赤壁之战的第一个特色是两国开战,三方参与;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人这些活动之中。第二个特色是推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作品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是文战而不是武战。第三个特色是时代特征,赤壁之战之前是诸多军阀混战时期,而赤壁之战的一把火,烧出了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历史。第四个特色是地理特征,曹操、孙权双方,中间横着一条长江,这条长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苍苍,浩乎无际,或大雾迷天,或惊涛拍岸。于是作战双方,都围绕这一条大江大做文章。这条大江的阴晴变化,时刻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第五个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敌我之间的矛盾如曹操要灭孙权,又有盟军内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杀诸葛亮;既有明枪、有暗箭、有勾结、有背叛、有正义的伸张,又有阴谋的破灭。第六个特征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得最惨,兵最少者获利最大。
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的舞台上,印在*老百姓的心坎里。
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也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的一个特征。
罗贯中的作品
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妖传》、《粉妆楼》、施耐庵合著的《水浒全传》、《三国演义》等。
罗丹的名言
1、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2、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3、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4、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5、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时间的工夫。
6、假设工作对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7、我可以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因为,只有这种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权力赢得人类的同情。
8、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9、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10、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11、雕刻是凹与凸的艺术,并不是没有光滑润饰的形状。
12、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
13、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4、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15、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16、我可以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由于,只有这类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权利赢得人类的同情。
17、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18、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19、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20、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21、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22、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23、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酷爱人生吧。
24、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5、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26、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贯中的名言
罗贯中名言
罗贯中名人名言
关于罗贯中的古诗
罗贯中写的古诗词
明罗贯中的借箭古诗中心思想
罗梭名言
c罗的名言
斗罗名言
c罗名言
c罗说的名言
罗夏名言
jk罗琳名言
因陀罗名言
罗兰的名言
罗丹的名言
梭罗名言
罗兰名言
罗丹名言
梭罗的名言
朗费罗的名言
罗马名言
罗一舟名言
罗素名言
jk罗琳的名言
罗素的名言
罗斯名言
多罗罗名言
罗素罗兰名言
罗隐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