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关于李商隐的古诗特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商隐的古诗特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商隐的古诗特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商隐的古诗特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 说说(13) 名言(7) 诗词(469) 祝福(1) 心语(639)

  •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 诗歌,诗人
  •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阅读全文]...

2022-03-04 07:47:35
  •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 诗歌
  •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李商隐都不陌生,亦学过了很多李商隐的诗歌,那么你知道李商隐的诗歌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希望有所帮助!

      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我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象提纯为某种情感,使之和诗人的心灵合而为一,和诗人难以言说的心绪融为一体。这样,李商隐就为自己的心灵世界找到了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这种物化形式就是诗人心灵化了的意象。如李商隐的《蝶》诗五首中的一首这样写道: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只知防浩露,不觉逆尖风。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全诗以蝶的身份、处境、口吻来写。前四句是写蝶的轻飞,“忧”“恐”揣摩蝶的心态细腻而贴切。五六句抒发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蝶的刻画,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自己遇到的困境,眼看别人乘时得意,心情的苦闷可想而知。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诗人政治上失意而羡慕别人仕途顺利的作品。这只蝴蝶,形貌是自然界的昆虫,精神却是诗人的象征了。

      李商隐的另一首诗作《锦瑟》,在阅读时,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其中的珠泪、玉烟等意象是有所指的,但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但读者能体会到诗人在期间错综纠结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

      叶嘉莹将李商隐和杜甫作过一个比较,她说:“他们二人皆长于律句之精工富丽,来标举名物,为意象之综合,然而二者所用以表现意象之名物,则又微有不同,杜甫所藉以表现其意象者,则多属现实本有之事物??而义山所藉以表现其意象者,则多属现实本无之事物,自文学之演进来看,二者虽同为意象之表现,而义山之假想之事物,表现心灵之敏锐的境界,较之杜甫现实之事物,表现生活中现实之情意的境界,实当为更精微更进步之表现。”(《伽陵论诗丛稿》)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心灵化,使得他的诗歌带上了自己特有的个人色彩的生命思考。个人的生命思考用不甚明朗的心灵化的意象加以表现,使得李商隐的诗歌朦胧难解。

      二、大量用典

      大量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对于李商隐诗歌的用典,有人批评其过于深僻。“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苕溪渔隐丛话》)也有人批评他用典过多,如宋人黄彻在《巩溪诗话》中指出李商隐《喜雪》诗堆积故实:“一篇之中,用事者十七八。”尽管有很多人批评,但用典使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是其朦胧诗风的一个表现。

      典故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如果运用不好,会使诗歌晦涩难懂。李商隐所用的典故,并不是全都深僻难懂,有些是一看就懂的,用典比较浅显: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安定城楼》)窦融表已来关石,陶侃军宜次石头。(《重有感》)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哭刘蕡》)

      李商隐所用的典故有些比较复杂,如《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中所用的典故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作者所用的是哪一种,到现在还众说纷纭;有时候李商隐还会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把

      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的.充分感受运用到典故中,使其与原故事刚好相反,如果读者按照一般的说法去理解诗作,就会产生误解。如《嫦娥》诗: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把原本人们极为羡慕的嫦娥吃药成仙一事,写成了因寂寞而后悔偷吃了灵药。由于反用典故,诗中那种清寂和永恒的寂寞感,沟通了不同的某种*似的心理,从而使诗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当然,李商隐用典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通过用典,可以把自己羞于说出口或难以说出口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李商隐由于受到党朋之争的牵连,政治上处处受到排挤。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希望得到他人的推荐以一展抱负。但对于自命清高的封建文人来说,这是羞于说出口的。于是运用典故委婉、优雅地把这种心声道出,便成了李商隐常用的手法之一。

      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矾。(《令狐八拾遇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令狐舍人说昨夜西玩掖玩月因戏赠》)

      诗人运用司马相如或扬雄的典故来反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渴望得到推荐的心情。另一方面,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李商隐运用典故把对现实的态度、看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如《有感二首》中,诗人就运用了典故,艺术地对甘露之变中各种势力的是非功过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隐用典不仅多,而且有时;李商隐的诗作很多是表现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诗中所表现的是一个深闺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对于同样的岳阳楼的描写,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写所见;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昔闻洞庭水,用了典故,艺术地对甘露之变中各种势力的是非功过作出了评价。“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一句中就运用典故委婉指出了李训、郑注要对甘露之变负有很大的责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隐用典不仅多,而且有时一典多源或反用其典,这就让读者为找出李商隐究竟用的是典故中的哪点意思而颇费周折,使得其诗朦胧难解在所难免。再说,李商隐所用的意象,即使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由于作者心灵化了,其意义也比较难解,更何况本身就具有复杂内涵的典故,在诗人、读者双重意指作用的影响下,其所指就更加的含混朦胧、变化莫测。

      三、非逻辑结构

      李商隐的诗作很多是表现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所以读他的诗,不能按照客观世界的逻辑去理解,那样就会读不通、读不懂。正如王蒙所说:“诗人这里写的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而是自己的整个心境,或是虽有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触动,着力处仍在于写深藏的内心,这正是此类诗隐秘丰邃不同凡响之处。义山诗是提纯了的,把一切用散文用议论用解注能表达的非纯诗的东西全部洗濯干净了。”(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这种非逻辑的结构在无题诗中运用十分突出。如: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诗中所表现的是一个深闺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梦想幻灭时的痛苦和悲哀。诗中不仅没有写任何具体的事情,而且除了最后一联,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但在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它在向我们诉说什么,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在其中的流动。在这首诗中,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些物象,就构成了一种富于暗示性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幽邃神奇的艺术境界。

      对于同样的岳阳楼的描写,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写所见到的岳阳楼的景色,才转入抒发感受: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李商隐对岳阳楼的描写,不是先写景物后抒情的逻辑,而是从自我出发、以我为中心,略去了对客观景物的描写,略去了所见,而只是写所感:

      欲为*身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复舟。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斑?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岳阳楼》)

      李商隐的诗作并不侧重于对具体事实或景物的描写,而主要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种以心灵感受和情感为叙述主体,或者说将叙述对象主观化的方法,不象那些反映客观世界为重点的作品那样,叙事性很强,具有一定的叙事逻辑结构。人的情感并不是固定恒久地在一点上,它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把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串在一起。这些事物在事理上也许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是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叙述对象主观化的写作上,李商隐运用的是跳脱的手法。跳脱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的句法虽不完整,但它却能创造完整的句法结构所不能创造的美。尽管它对要讲的没有讲,却起到了完完全全讲出来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锦瑟》中“庄生”、“望帝”、“沧海”、“蓝田”,《重过圣女祠》中“一春梦雨”、“萼绿华来”句等等,每一句之间甚至同一句的不同词之间也运用了跳脱的修辞手法。如果从叙事完整性的角度来看,以上诗句并无一点逻辑关系;但从情感上看,它们却透出了作者隐藏于内心的寂寞、失落、迷惘之感。要是运用散文,洋洋洒洒几万字也不一定能把作者情感表现得如诗中那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跳脱手法的运用,使我们在读李商隐的诗歌时,要反复揣摩才能品味出诗中所蕴含的意味,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

      李商隐的诗,由于其朦胧难解的特点,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争议,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的人喜欢他的诗,特别是那些朦胧意味浓重的诗作。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启超《饮冰室文集*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远不止文中所述的三个方面,诗歌审美属性更是见仁见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手法,为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诗风,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养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阅读全文]...

2022-05-01 12:13:12
  • 李商隐的诗有什么特点(李商隐诗歌语言风格)

  • 诗歌,语言
  • 晚唐诗歌,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也涌现出诸如李商隐、杜牧这样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诗人,二人更是被合称为“小李杜”。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的诗情感细腻,他的诗给人五种“美”——韵律、婉约、距离、朦胧、幽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十首佳作,体会诗文背后的美以及诗人的情怀。

    因为生活在“风雨交加”的时代,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之李商隐多次科考以失败告终,他的理想与抱负无法实现,让其心灰意冷,见证王朝走下坡路至灭亡,又无法为国效忠,诗人更加苦闷。后来妻子病逝,生活上的不幸与时代的悲哀,让李商隐在苦闷之余又寂寞,只能用诗文纪录自己的心境与情怀,并用诗文唱出了时代挽歌。

    在李商隐现存的诗文中,政治抒情诗占据绝大多数,他描写战事军纪,揭露冒功邀赏的腐败现象;他写残酷的杀戮事件,揭示王朝日渐没落的事实;他描绘人民百姓的疾苦生活,表达内心忧国忧民的伤感;他根据友人遭诬陷的事件,宣泄对朝廷黑暗势力的不满。总之,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咏怀诗也是李商隐创作较多题材的诗,他感慨身世,宣泄情感,诗歌意境多为沉痛凄切。由于自己官宦生涯极为坎坷,又遭到他人的猜忌,得不到正确对待,仕途前景渺茫,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文之中,写出自己的远大抱负及壮志凌云的志向,同时体现李商隐高尚的一面。

    论成就,李商隐成就最高的诗是*体诗,尤其是七言律诗,创作出许多可以标榜千古的佳作。李商隐的七言律诗继承了杜甫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同时融合了自己的特点,形成深情、绮丽的独特魅力。可以说,李商隐是继杜甫之后,将唐朝七律诗发扬光大的第二人。

    读李商隐的诗能够给人产生五种美,其一是韵律美。他的诗歌重于节奏和韵律,声律重视对偶的运用,加之自己用心搭配词汇,体现出无与伦比的韵律之美,其二是朦胧美,他善于使用意象,通过景物描写,构建出一个朦胧的意境,加上特别的修饰,让诗文轻盈和空灵,给人一种朦胧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极喜欢用典故,能够体现其博大的知识面,同时典故恰当的运用,让典故的色彩美与形式美很大程度的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

    其三是距离美,在李商隐存世的六百余首诗中,关于情与爱的诗文占比不多,但流传千年,让读者朗朗上口的则是这类诗。他用诗文引领读者,在相爱、相思、相见、携手等方面让距离千年以外的读者产生共鸣,产生距离的美感。其四则是幽怨之美,他写咏蝉诗有十六首,表现蝉声的凄寒,赞扬蝉的高洁,营造出幽怨之美。其五则是婉约美,细腻、含蓄、深刻、隐晦,笔触丰富,描绘出复杂的内心,字里行间充满婉约的一面。

    晚唐李商隐的出现,让诗歌产生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诗歌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文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诗能够给人产生五种美,值得*细品深究。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李商隐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美感吧!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风雨

    [唐]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凉思

    [唐] 李商隐

    客去波*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离思

    [唐] 李商隐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九日

    [阅读全文]...

2022-05-17 17:04:58
  • 嫦娥李商隐古诗赏析(嫦娥李商隐诗意)

  • 诗意
  • 嫦娥

    唐 ·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古诗。

    2.会认“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 晓、偷”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中蕴含着的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借助神话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 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用具: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PPT课件

    (3)《嫦娥奔月》视频

    (4)古诗《嫦娥》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以对话形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 哪些神话故事?”

    2、学生举手发言。

    3、教师小结,重点讲《嫦娥奔月》。

    4、多媒体播放视频《嫦娥奔月》。

    5、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故事中的嫦娥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反馈。

      7、教师小结。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 的?

    8、引出课题《嫦娥》。

    (教师板书:嫦娥)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作者简介

    2、学生听视频朗读,划分节奏

    3、指名按节奏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4、讲解诗的大意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感受嫦娥的心情

    2、讨论:嫦娥如果没有偷吃灵药会怎样?在人间的生 活又会是怎样的?

    3、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赛 读—全班齐读)

    指导停顿: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指导书写生字(屏、烛、晓、偷)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píng zhú 屏(屏风)烛(烛影) xǐao tōu (晓得)偷(偷窃)

    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句诗的意思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 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 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句诗的意思是:嫦娥应该是后悔偷吃 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 寂。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嫦娥为什么会孤单、寂 寞呢? 嫦娥偷吃了灵药,一个人 在月宫中,心里十分后悔, 所以会感到孤单、寂寞。如果嫦娥没有偷吃灵药,她 会孤单、寂寞吗?她在人间的生 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她不会感到孤单、 寂寞。她在人间的生 活会是幸福的、美满 的…… 其实诗人表达的是自己孤独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3-04 14:40:02
  • 李商隐的诗有什么特点(李商隐3首绝美爱情诗)

  • 绝美
  • 李商隐的水*如何其实已不用多说,一生只有600多首作品,却有22首入选《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入选率是李白、杜甫都没能达到的。李商隐写诗最大的特点是朦胧,虚虚实实、缠绵悱恻,有时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元好问才有“诗家总爱西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3首神作,就是李商隐诗作特点的集中体现。这3首奇诗,写雨无雨字,写柳无柳字,写喜无喜字,却都惊艳千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水闻。

    很难想象这首诗是16岁的李商隐所写,之所以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是因为此时他落榜了。诗的前两句写微雨的样子,它们如雾气般在林中浮动,时隐时现,但一股凉意却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后两句写凉意从寒窗中侵入,让烛光都变冷了,靠*窗户还能听到雨水淅淅沥沥滴落的声音。为了避免出现雨字,诗人从视觉、感觉、听觉多个角度娓娓道来,如果不看诗题大家有能看出这是写雨吗?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是李商隐赠给一位佳人的诗作,通篇不写人只写柳。诗的前三联写柳树生长的姿态:柳树在大路旁参差地生长着,世人都说它们长得好,如今见到了才知道它们是那么婀娜多姿。它们一路长到桥边,顺着桥向长堤延伸,诗人的心也跟着它们远去。尾联则是抒发自己惜柳伤春之情,柳絮点点如天空飘雪,落到市井的酒旗上。为了避免出现“柳”字,诗人从多个角度写出了柳树生长的环境,再用“花如雪”来暗示柳絮,不用看题目就能猜出这是在咏柳。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首诗写的是雨过天晴后的山中之景,此时诗人在桂林供职,难得逃离了朝中的各种争斗,心情是不错的。这是一首五律,从诗意来看诗人心中是句句欢喜。

    首联写自己在山中俯瞰着城郭,春天过去后迎来了明媚的夏天,一个“犹清”体现了诗人的惬意。次联是流传千年的名句,上天终于可怜地上的幽草,肯放出晴天来,很显然这一句是一语双关,幽草也指难得过上安稳日子的自己。颈联写自己登上高楼凭栏远望,看着夕阳穿过窗户。尾联写越鸟归巢时的情形,它们姿态轻盈地从空中飞过。

    纵观这三首诗,每一首都写得出神入化。第一首仅用了20个字,无一雨字却写出了唐诗中很美的一场微雨;第二首无一柳字,却既是写柳又以柳衬托佳人,一语双关;第三首句句欢喜,却含而不露,用草、夕阳、鸟等意象来烘托,美得令人心醉。这三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7-20 04:40:03
  •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 七夕
  •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七夕》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夕

      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

      简析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才得以再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年一度的相见就要忍受无限的分离。

      李商隐也写过很多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阅读全文]...

2022-06-28 07:29:17
  •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 诗歌,艺术
  •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李商隐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

      一、韵律之美

      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然而李商隐承袭杜甫、李贺对格律的重视,用自己高超的技巧精心营造律诗的韵律之美,“戴着镣铐跳舞”,使格律诗别具美感,提振诗歌的技术标准。他的“燕台”组诗和无题诗是代表。

      二、朦胧之美

      (一)在诗中的体现

      李商隐在诗里有偏爱描写的意象。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除此之外,诗人还借用一些特别的修饰,让这些意象变得轻盈、空灵,甚至难以感知。以雨为例,诗人吟到“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小幌风烟人,高窗雾雨通”(《寄目》)、“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寄令狐郎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水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一》)。诗人描写的雨多是细雨、暮雨、冷雨。形容雨细,诗人用了“雾”、“烟”、“梦”一系列词,“雾”、“烟”、“梦”不仅细而且迷蒙,再加上“暮”、“夜”、“寒”,这样的雨天在诗人笔下,气氛变得更加沉晦。

      (二)在典故中的体现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还体现在其对典故的运用上。古代文人诗歌喜欢用典故,特别是唐代五、七言今体诗的体制定型以后,这种风气尤为普遍。李商隐在其诗歌中对典故的运用有其特别之处。

      首先,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量是很大的。我们不妨做个量的统计。以李商隐最有名的六首七律无题诗为例。粗略地统计一下,刘郎蓬山、贾氏窥帘、毖妃留枕、莫愁、班雅、小姑、神女等用典*十处。而仅名篇《锦瑟》,作者便在首颈二联中连用了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明珠、蓝田玉生烟四个典故,一句一典,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在此例子不再多举。典故用得多,必然增加读者阅读理解的.难度,甚至给人一种“若其用事深僻,语虽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之感。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可能,但在大多数作品中,诗人用典精当,词句优美巧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典故的运用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要拥有诗人那样广博的知识面是很困难的,由于文化程度不同,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歌,以及读者的理解和诗人自身想要表达的意旨的理解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但李商隐诗歌中典故本身的色彩感和形式美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并且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三、距离之美

      晚唐描写情爱的诗歌很多,和李商隐合称“温李”的温庭巧、合称“小李杜”的杜牧等都有不少情爱佳作。相对来讲,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600首诗中,情爱诗不占多少比例,读者真正最耳熟能详的其实还是情爱诗。感受李商隐诗的距离美,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认真对其情爱诗进行品读和解析。其中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名句。

      李商隐能让今人读者共鸣同,对情的期待同趋唯美,或者源于古今情爱体会爱恋深切时,方在相见、钟情、相思、携手乃至共剪酉窗烛的期许方面产生共鸣。无论是《夜意》中的“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还是《凉思》中的“人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其实都可以在现代人中引起共鸣。想必“枕冷被仍香”,对伊人痴情的感觉仍在回忆中,而后在《凉思》中透出的是担心、怀疑,想必成就这样通占今之情感的就是不变的真情的共鸣。距离之美源自诗中人,在其诸多无题诗中有足够体现。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佳句,无处不散发出李商隐诗的距离之美。

      四、“蝉”――幽怨之美

      在李商隐570多首诗作中,“蝉”这一意象先后出现了15次,咏蝉诗1首,涉及“蝉”的诗歌共有16首,这在众多咏物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却有他独特的个性,赋予蝉别样的韵味。蝉,居高不食,以清露为饮,而且蝉的生命周期极其之短,古语曰:“蝉不知秋。”早在唐代之前文人即有吟咏寒蝉的诗文传统,大多都是表现蝉声凄寒和赞扬蝉德高洁。唐人笔下的蝉大同小异,多带有自喻意味。或是苦难的象征,或是清高的化身,总体上讲还是借蝉托己之幽情,标明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清高。李商隐笔下的“蝉”却别有一种意蕴,诗人突出的是一个“怨”字,其中既有“贫士失职而志不*”的抱怨、牢骚,又有婉而不露的怨刺。

      五、婉约之美

      说起李诗的婉约美,不得不谈李商隐的情感诗,通常认为无题诗是李商隐情感的载体,其诗风形象、细腻、含蓄、深刻,用隐晦的笔触表现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在这里,我不谈论李商隐的爱情,但不得不说他有关情爱诗歌的婉约。我们可以认真感悟《柳枝五首》、《夜雨寄北》、《锦瑟》、《重过圣女祠》、《燕台诗》、《碧城三首》、《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河阳诗》、《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及众多无题诗。读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样感人千占的名句,其情其景怎不催人泪下?这样的婉约极尽缠绵绵之美;在《柳枝五首》中,读者尽可品味“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情深爱重、相思浓浓,诗人内心情感流溢于笔触,但仍是言语间点到即止;当读者明自“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自《碧城三首》)的清寂,感受“巴酉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自《回中牡月一为雨所败二首》)的孤独,也许更能明自婉约的文字间潜藏着诗人炽热的情怀,这份婉约是无奈,抑或更是期待。

      总之,李商隐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也给充满颓废、伤感气息的晚唐诗坛增添了不少生气,他的创作风格不但在唐代,而且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诗歌的多义性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艺术境界,因之使其诗具有一股绵远流长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2-22 04:42:03
  • 李商隐的诗

  • 李商隐的诗(精选20首)

      大家喜欢读李商隐的诗词吗?关于李商隐的诗大家知道几首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的诗(精选20首)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春雨》

      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4、《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5、《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化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花,一寸相思一寸灰。

      8、《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逢。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9、《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屡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0、《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11、《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阅读全文]...

2021-12-29 13:22:59
  • 李商隐咏史诗有哪些(李商隐最著名古诗鉴赏)

  • 在晚唐,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刻意追求美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十分出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名句。

    今天,一起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诗词名句,了解他的美丽哀愁!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登乐游原》

    3.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赠荷花》

    5.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别智玄法师》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1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1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

    1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

    1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1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8.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忆梅》

    1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2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2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寄令狐郎中》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二首·其二》

    2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24.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44:41
  • 李商隐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 经典
  •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堪称爱情诗之绝唱,广为后世传诵。

    和大家分享李商隐最美的12首诗。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赏析:本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黄昏,这美好也就渐行渐远了。结句意味深长,成为千古名句。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最高花”引起了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毁坏的命运非常相似,使得本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沉重。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但这首诗却朴实无华,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认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后句可以说是对嫦娥孤寂处境心情的描绘,也可以说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句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后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的昏庸。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这首诗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以景寄情、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思友之情。“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第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最喜欢的一句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赏析:李商隐*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这首诗借“蝉”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末句耐人寻味,蝉在告诫什么呢?有人说是警告诗人为什么不及早回头,早归故园;也有人则认为是提醒诗人保持高洁的操守。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幽恨之情。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飞舞。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由于受到外界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他不堪忍受。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本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然而又是最不易读懂的一首诗。诗人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表达了真挚浓烈而又幽婉曲折的思念之情。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李商隐这首《无题》诗写于任职于秘书省时,表达了对情人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赏析:这首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首联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颔联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颈联出句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末联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使得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阅读全文]...

2021-12-12 17:38:21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句子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语录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说说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名言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诗词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祝福
李商隐的古诗特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