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君书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商君书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商君书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商君书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商君书修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今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君书修权》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傲死。凡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故明主任法。明主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县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倍法度而任私议,皆不知类者也。不以法论知、能、贤、不肖者,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故民不争。不以爵禄便*亲,则劳臣不怨;不以刑罚隐疏远,则下亲上。故授官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
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翻译
国家的安定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权力。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君主失去掌握的权力则国家会陷入危机,君臣抛弃法度只顾私利国家必然混乱。所以确立法度明确公私的界线,并且不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则国家会安定。君主独掌权力控制人民就树立了威信。人民相信君主的赏赐事业就会办成,相信君主的惩罚犯罪就不会发生。只有贤明的君主才珍惜权力看重信用,不会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所以君主许下很多施予恩惠的空话而不能实现,臣下就不会愿意效力;屡次颁布严厉的法令而从不执行,民众就会轻视死刑。所有的奖赏都是文治,而惩罚是武治,赏罚是法度的纲要,所以贤明的君主是看重法制的。贤明的君主不被蒙蔽叫贤明,不被欺骗叫明察。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也是必然的。(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世上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抛弃了法度而任由私人意见来统治国家,这是国家为什么混乱的原因。先王制定秤砣和秤杆,确立尺寸的标准,作为标准沿用至今,是因为制定的各种量制的界限明了。如果抛弃了权衡而判断轻重,废除尺寸而估计长短,即使估计的很准,商人也不会用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完全肯定的。所以法度也是治国的权衡。违背法度而靠个人意见,都是不知类推事理的。不用法度就可断定人是智慧还是愚笨,贤明还是无能的就只有尧了,但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尧。所以先王知道不可以任由私议和称誉个人来治理国家,必须规定法律明确标准,符合法律的就奖励他,危害国家的就要惩罚。赏罚的法度不失标准,民众就不会有争议。(如果)不按功劳来授予官爵,忠臣就不会尽力办事;不按军功行赏赋禄,战士就不会打仗。大臣侍奉君主,多数投君主所好。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公私界限分明,*庸的`人就不会忌妒有才干的人,无能的也不会忌妒功臣。所以尧舜统治天下,不是从天下获取私利,是为天下而治理天下;选择能人而传位给他,不是疏远亲生儿子而亲*无血缘关系的人,而是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所以三王靠仁义得天下,五霸靠法律控制诸侯,都不是从天下掠取私利的,而是为天下治理天下。所以有功名的君主,天下的人都满意他的统治,没有谁能动摇他的统治。如今乱世的君臣都渺小得只重一国的利益和掌管自己官府的权力,这也是国家陷于危机的原因。所以是否公私分明是国家存亡的根本。
废除法度喜欢私议,那么奸臣就会买官来求得俸禄,一般官吏就会隐瞒民情而鱼肉百姓,这就是人民的蠹虫。谚语说:“蛀虫多了,而树会折断,缝隙大了,而墙会坏。”如果大臣争相谋取私利而不顾及百姓,那民众就会远离君主,这是国家是“缝隙”。国家常设官吏隐瞒下情,侵犯民众的利益,这就是民众的“蛀虫”。而国家有了“蛀虫”、“缝隙”而不灭亡的,天下少有。所以贤明的君主确定法律摒去私利,国家就不会有“蛀虫”、“缝隙”了。
《商君书》全文白话译文(上)
更法第一
原文:
孝公*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题记:此篇记载了秦国实行变法之前革新派与守旧派围绕该不该变法,为什么要变法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译文:
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庸的人守旧的*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杜挚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国君应该对这件事仔细思考。”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垦令第二
原文: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餘日。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則農不敝。農不敝而有餘日,則草必墾矣。
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上壹則信,信則官不敢為邪。民*則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任爵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勉農而不偷。民不賤農,則國安不殆。國安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祿厚而稅多,食口眾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之數,賦而重使之,則辟淫游惰之民無所於食。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無得糴,則多歲不加樂;多歲不加樂,則饑歲無裕利;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窳惰之農勉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
聲服無通於百縣,則民行作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壹。意壹而氣不淫,則草必墾矣。
無得取庸,則大夫家長不建繕。愛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無所於食,是必農。大夫家長不建繕,則農事不傷。愛子不惰食,惰民不窳,則故田不荒。農事不傷,農民益農,則草必墾矣。
廢逆旅,則姦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逆旅之民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壹山澤,則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然則商酤少,民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商酤少,則上不費粟;民不能喜酣奭,則農不慢;大臣不荒飽,則國事不稽,主無過舉。上不費粟,民不慢農,則草必墾矣。
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內,則草必墾矣。
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之民無所於食而必農。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亂農之民欲農,則草必墾矣。
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則餘子不游事人。餘子不游事人,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無得居游於百縣,則農民無所聞變見方。農民無所聞變見方,則知農無從離其故事,而愚農不知,不好學問。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
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則姦謀無所於伏。盜輸糧者不私稽。輕惰之民不游軍市,盜糧者無所售。送糧者不私,輕惰之民不游軍市,則農民不淫,國粟不勞,則草必墾矣。
百縣之治一形,則迂者不飾,代者不敢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迂者不飾,代者不更,則官屬少而民不勞。官無邪則民不敖,民不敖,則業不敗。官屬少則徵不煩,民不勞則農多日。農多日,徵不煩,業不敗,則草必墾矣。
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
以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廝輿徒重者必當名,則農逸而商勞。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赍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饑,行不飾。農民不饑,行不飾,則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則農事必勝。農事必勝,則草必墾矣。
令送糧無得取僦,無得反庸;車牛輿重設,必當名。然則往速徠疾,則業不敗農。業不敗農,則草必墾矣。
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則姦民無主。姦民無主,則為姦不勉。為姦不勉,則姦民無樸。姦民無樸,則農民不敗。農民不敗,則草必墾矣。
题记:本篇共分两方面内容,一是有关垦荒法令的内容,共有二十条法令,二是对法令的论证和解释。
译文:
不允许官吏留下当日的政务不办,那样*的官吏就没有空闲时间到百姓那里谋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务不相互拖延,那么农民就会有充裕时间来耕田。*的官吏没有时间到百姓中谋私利,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就会有充裕时间来从事农业生产,那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根据粮食的产量来计算田赋,那么国家的田赋制度就会统一,而百姓承担的赋税才会公*。国家的田赋制度统一了,就会在百姓中有信誉,有了信誉大臣便不敢做不应做的事。百姓的负担公*,就会谨慎对待自己的职业,百姓慎重对待自己的职业就不会轻易改变。如此百姓就不会议论君主不对,心中也不会感到官吏害民。百姓就不认为君主不对,心中也不恨官吏,那么壮年农民就会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改做其它行业。壮年人努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年轻人一定会不断向他们学*,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不断学*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卫鞅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距 距:通“拒”,相距对峙
C、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D、民怪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6、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7、读书是最好的学*。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8、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0、读书是最好的学*,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11、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1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3、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6、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17、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18、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
19、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20、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2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3、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24、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25、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6、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不断地学*,勤奋地学*,有创造性地学*,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27、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29、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30、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31、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32、假设始终先于知识。——洪堡
3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4、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3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6、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37、奇文共赏识,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8、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40、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41、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42、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43、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44、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45、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46、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8、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于禽兽。——孟子
4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50、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51、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读书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6、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7、加紧学*,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9、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2、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的人。
1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4、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1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17、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19、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0、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23、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9、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4、“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3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37、书是良药——刘向
38、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39、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4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4、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4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7、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48、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4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
5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1、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Hastylove,sooncold.一见钟情难维久。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4、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5、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6、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7、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8、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9、开卷有益。——赵光义
10、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1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2、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人生中可以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16、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1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8、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9、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20、游手好闲的学*并不比学*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21、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22、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佚名
23、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24、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胡适
25、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6、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27、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29、图书的作用,甚至在古代就已经被挪威和瑞典人一诺尔曼人一所肯定了。他们认定,他们的鲁恩(北欧古金石文字)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卢伯克
30、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31、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32、读书不想,隔靴挠痒。读一书,增一智。
33、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34、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35、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36、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37、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8、字典、羊皮书、腐烂的拓片、发霉的简牍,成捆成捆的卡片上扎着的皮筋已经老化发黏。沙发后面堆积着一个个空酒瓶,有我的,也有我前任的。那老鳏夫已经长眠地下,虫子像当年这读书人啃书一样正啃着这读书人的脑子。这竟然是我的世界,这竟然就是我生活其中几十年的世界!这也算是生活?可这就是我的生活!
39、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40、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41、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选自:关于读书的名言
42、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43、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44、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的过程,应当在这过程中,学*笃定、冷静,学*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45、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46、读书是最好的学*。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47、聪明在于学*,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0、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在学校,学*的目的应该是发现他们的潜能;行动的目的应该是发挥他们的潜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鼓励他们善于运用他们的潜能。
51、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一、学*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
二、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三、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四、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
七、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八、你们应当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知道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九、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十、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十一、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十二、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十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十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十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十六、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十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十八、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十九、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二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二十一、许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二十二、学识是无穷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二十三、读书是学*,使用也是学*,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二十四、好好学*,天天向上。
二十五、一面学*,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二十六、学*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二十七、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二十八、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下苦功夫,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二十九、第学一点历史知识;第要关心人民生活。
三十、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
三十一、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三十二、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善于学*。
三十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三十四、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三十五、我要读完所有的书。
三十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三十七、批评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三十八、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三十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十、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推荐】读书名言30条
人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创造了书籍这种方式,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涵养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识起点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步步登高,步步走向辉煌。——杨义以下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读书名言30条,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1、一生建树唯知识,百岁成功有辉煌。
2、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
3、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4、生活是一本最大最厚的书,是一本最生动最激动人心,似乎好懂、其实难懂的书。——秦兆阳
5、自学的人在读书收获和成功方面往往超过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明确,愿望强烈,深知自己要研究什么,要读哪些书。——诺·波特
6、袁枚自幼记性不佳,看书必加摘录,久之分门别类,积而成书,自备作诗文时掀翻獭祭,或谈论时作中郎枕秘欺人耳。此时,零星散记未分门类者,尚有三十余卷,皆视为糟粕,所好不存焉,家中藏书五万卷,初自以为多矣,*闻毕秋帆先生家藏书九十五万卷,以随园比之,如米粒入太仓,其所考据证引,敢自信哉?敢自足哉?——袁枚
7、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向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可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向警予
8、真理有时候可能变得暗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李维
9、怒海不及我们顽强,雄狮不及我们自信,山岩不及我们坚定,不,残暴的死神也不及我们果决。
10、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11、有汗水,有仔细有心,前面的路没有转角。——范华倩
1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芩
13、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作者:(清)袁牧
1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
15、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郑耕老
18、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19、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20、童年读什么,长大以后就拥有什么。
21、读书是件磨人心性儿的事儿,你得把自己掏空了,让作者的'思想住到你的心里,把自己置身在她所讲述的故事里,活一遍,才能真正领悟。这话有点矫情,但就是这样。作者:柴静
22、读书是所有不读书之人的*。
23、读书,这个咱们*以为常的*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2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洛
2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26、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27、知识不分年龄,知识不分高低。
28、书籍是茂盛的大树,每片叶子都是一篇好看的文章。——作者:黄诗田
2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30、书不知义,便是嚼树皮。
【热门】读书名言38句
外人不念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脸孔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黄庭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读书名言38句,希望大家喜欢。
1、读书是人精神生活,实践是人物质生活。
2、吾生*读书绝少,无论中外文学,都是这样。因为不阿世好,所以也不赶看时行所尚的书。但是,有时偶得一好书,或发现一作者,则欢喜无量,再读三读而获益无穷……凡读书的人都应如此,必须得力于一家,不可泛览。所致博学而无所成品。曾子高于子夏,就在这一点。读书应取其性情相*者而精读之,才容易于见解思想上有所启发。如此时久日渐,自然也可有成就。——林语堂
3、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王符
4、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注本,事倍功半。——张之洞
5、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如何阅读生活这本书和从中阅读什么。但为了阅读生活这部书,而不是在一大堆现象面前张皇失措,便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方法。
6、一些有学问的人,他们经常一天都要过眼十万八万字。其中除了少量是精读以外,大多是采用泛读的方法来摄取的。有些人甚至一夜里就能看七万字(一小时读两万多字)。日积月累,他们就变成博览群书,见识丰富的人了。——秦牧
7、我的读书方法是博览与专修相结合,博览常采取浏览方法,增广见闻;专修时则集中攻读作卡片笔记,迄今已积累卡片一万余张,笔记二百万字左右。归纳起来:"博观之日,专门之的,勤奋之功,空灵之气。四者兼备,成功之秘。"——鲍昌
8、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书,我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认为应当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个门类单独加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别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们汇合到一般的综合方法上来了,这是我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有意识这样做的。在这方面,我的深思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帮助我走上了正确方向。——卢梭
9、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路,如征新土壤。 ——[美]杜威
1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11、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2、读了好书之后,应当从中得到希望、勇气和喜悦,开阔视野。—— [日]池田大作
13、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作者:孟德斯鸠
14、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
15、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1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17、读书肯定有好处,但关键还在于你怎么读?这个很有讲究。
18、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19、构成我们学*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斯宾塞
20、学*的方法:一、工作中学*,学*后工作,二、做比说重要,*比学有效。——郭台铭
21、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谚语
22、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23、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作者:赫尔芩
24、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作者:乔治马丁 出处:权力的游戏
25、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作者:程颢
26、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作者:郑燮 出处: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27、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卡
28、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9、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取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30、书籍是一座座诱人的金字塔。
31、所谓好书是指其内容和你意见完全相左,但仍旧有所帮助的书。——罗斯麦唐纳
32、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33、学会念书就是点燃火把。
34、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法]翁森
35、糊口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行能相识人。
36、两点之间未必直线最短,有时迂回曲折可以或许更快地抵达终点。
37、念书力争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常识大亨。——魏明伦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商君书名言
书名言
看书名言
素书名言
名书名言
爱书名言
好书名言
读书名言
图书名言
情书名言
诗书名言
钱钟书名言
尚书名言
名书名言带着书名
我的读书名言
读好书名言
读书名言卡
读书名言长的
读书读书名言
读书名言的书签
读书名言书签
书签读书名言
绿皮书名言
我爱读书名言
五条读书名言
读书名言10句
读书名言5字
有关读书名言
读书名言8字
尚书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