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古城的古诗

关于洛邑古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洛邑古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洛邑古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洛邑古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47) 语录(33) 说说(60) 名言(1) 诗词(7k+) 祝福(20) 心语(2)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

  • 柳树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及注释】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02-05 05:21:09
  • 关于古城的诗句

  • 古城
  •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李群玉《金塘路中》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潘阆《中秋月》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李白《赠闾丘宿松》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犍为县里古城上,开是好花飞是尘。——薛逢《醉春风》

    登古城兮思古人,感贤达兮同埃尘。——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王建《寒食行》

    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刘长卿《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我来归路远,跃马古城边。——梅尧臣《翠竹亭》

    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李华《咏史十一首》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苏辙《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北渚亭》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

    马首摇残月,鸦群起古城。——李咸用《早行》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甫《上元怀古二首》

    馀流复合古城东,末世尚奏铅华功。——陈造《粉水行》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李益《野田行》

    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驷马鸣。——张籍《车遥遥》

    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驷马鸣。——张籍《杂曲歌辞·车遥遥》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司马札《送孔恂入洛》

    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欧阳修《晋祠》

    不识是眼睛,与君地著力,溪云罩古城。——释印肃《三昧诸颂·独脚老虎》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殷勤去年月》

    春风有馀力,引上古城墙。——曹松《春草》

    古城简介

    古城,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或经修缮基本恢复原貌的大规模古代建筑的城市聚落。

    古城是一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2022-07-26 08:28:28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

  •   --《春夜洛城闻笛》

      【内容】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1-05 14:29:23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翻译)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35年,李白游历洛阳时所写的。这一年,距离他当年走出故乡蜀中的丰饶山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里,他的足迹走过江陵、岳阳、金陵、荆门、江夏、会稽、安陆,那股推着他离家的江水,伴着他又走过了更多的地方。

    豪爽仗义、好客任侠的性格,光耀天地的才华,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粉丝的仰慕,收获了一段段传诵千古的友情。诗人的世界里,没有寂寞。

    然而,不管多么的众星拱月,一个离乡的游子,乡愁,都已经化作了心灵的底色,当它在不经意间被勾起,都会让人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春夜。洛阳城中,桃红柳绿,春风**。诗人难得有一个独处的日子,此刻,他或者已经上了卧榻,准备睡觉;或者还在烛光下,捧书夜读;又或者,正在给某个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书信。但忽然,那笛声,传进了他的耳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是谁,在这样的夜晚吹奏?不得而知。一个“暗”字,把琴声的倏然响起、不可捉摸的情状写得非常形象、真实。

    “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静心凝神,侧耳倾听这暗夜中倏忽响起的琴声。琴声袅袅,飘入浩渺的夜空,又随着春风传遍整个洛阳城。“入”“满”两字,是这句的“诗眼”,写出了夜的寂静,因为寂静,所以笛声能够传遍洛城,更渗透进诗人的心。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吹奏的,是《折杨柳》的曲子。“柳”与“留”谐音,因此,这种在中国很*常的树,就成为“别离”的文化符号。白居易《青门柳》诗:“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杜牧《新柳》“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一曲折柳,让诗人想起离别的日子,想起家乡的亲人,勾起了殷殷的思乡之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为什么却成了“何人不起故园情”,难道今夜在洛城的人们,都会思乡吗?这里,叔本华的名句,应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意志是世界的核心与本质。与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一个闻笛之夜,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推己及人,将一人的乡愁放大为千万人的乡愁,这乡愁,就有了穿越古今,感人肺腑的伟大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4-03 21:31:05
  • 关于边塞古城诗句

  • 古城
  • 关于边塞古城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8、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全文]...

2022-06-20 13:39:09
  • 古城夜色组诗

  • 古城,夜色
  • 古城夜色组诗

      一

      只是不小心,闯入了

      你的夜,你

      手提三千柳丝

      点燃护城河畔的灯火

      再以如水的月光

      引领我

      穿越十里长街

      青石板上的影子,聆听

      汉琴唐筝

      夜色里

      风是唯一忘了归家的

      人

      心,被软禁在一场雨里

      像烟

      像雾

      更像青石板上遗留下的足音

      步步紧扣我

      如忧似觞的情思……

      二

      守候,杨柳你

      千年不悔

      长发飘飘的.轮回,不是

      千古风流

      而是,伤痕累累

      曾经,春韵的一次做媒,使你

      寂守长街两旁,护城河边

      偶遇飞蝶,心动

      羞红一抹

      千年风云变幻万千,然

      风依旧,绿还醉

      凡世红尘,烟雨菲菲,因我

      当年的一场决别

      让你

      泪落今夜满城柳

      月光一吻,水就动了心

      惊醒了

      杨柳,古城,春风

      十里桃花,一排排

      摇成

      九龙渊里赛龙舟

      城里城外

      灯红酒绿

      穿越古今,看透

      包容

      所有的悲欢离合

      深了又浅,浅了

      又深…

    [阅读全文]...

2022-03-27 07:20:47
  • 描写边塞古城的壮丽诗句

  • 古城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阅读全文]...

2021-12-26 07:45:58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翻译(春夜洛城闻笛名句赏析)

  • 洛城,便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市,在唐代时,是一所非常繁华的大都市,当时被称为东都。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前后,李白曾经游于洛城。作为大诗人的李白,自然会留下一些诗歌来,这首著名的《春夜洛城闻笛》便是在这时写成的。

    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客栈,在一个春风宜人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静夜来临之际,突然,一个嘹亮的笛声传来,李白听到了,客栈的人听到了,似乎整个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于是,作为游子的李白,倚窗而立,静静听着这首感人的古笛曲,情不自禁的吟咏出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来写,表现了李白听到笛声后的真切感受,读来令人感动。诗的第一句便给人奇峰突起之感,“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用的极妙。这个笛声从何而来?由谁演奏?作者全都不说明,只是听到笛声,听到这样感人的曲子,一切便都足够了。

    接着,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写这首曲子打动了洛阳城中千千万万的听众,“散入春风满洛城”,作者自己听到了,深受感动,就联想起整个洛阳的人,或许也都听到了吧!因为这笛声借着春风,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定是能够飞过层层屋宇,传到有心人耳中的。

    李白静静听了一会,才听出这首曲子,正是那感人动情的《折杨柳》古曲,所以才在第三句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古人离别,折柳相送,杨柳依依,正是不舍之情。

    但是李白这里,却用词巧妙,折柳二字,大有双关之意,不仅是听到了这首《折杨柳》古曲,而且是表现了一种离别的情绪,一种离别的*俗,所以才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激荡和共鸣,才会有最后“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这看似是在说别人,其实正是说李白自己啊!

    思乡,一直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感情之一,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是繁华盛世,还是落后小村,都一定是最令人难忘的地方,尤其是身在远方的游子,思乡之情,浓重醇厚。李白这首诗,虽然写的事情是深夜听到笛曲,但是所写的意境,却早已不仅是音乐,而是那种浓重的思乡之情,那种夜深人静之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才是诗中最为感人的地方。清代的周珽(tǐng)曾经评价这首诗说,“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此言中肯。

    [阅读全文]...

2022-06-10 08:05:17
  • 《秋晚登古城》李百药唐诗赏析

  • 古城,唐诗
  •   《秋晚登古城》写景咏怀,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难以排解的忧郁孤愤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作者介绍】

      李百药(565-648 )隋唐时期诗人。身为名门子弟,经历非常坎坷。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乡里。入唐,又遭李渊猜忌,流放泾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以后多次拔擢,成为李世民身旁的重臣。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旧唐书·李百药传》)。尤其长期外斥阶段创作,写景抒情,吊古咏怀,多失意愁苦之辞,情真调苦,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2022-05-01 16:30:26
  • 赞美徽州古城美景的诗句

  • 赞美,古城,美景
  • 赞美徽州古城美景的诗句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美徽州古城美景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

      屹立牌坊几百年,重重困扰似云烟。

      才疏或可争高位,德浅焉能做大贤。

      许相谋朝留壮举,徽商济世得升迁。

      流连辗转生疑问,谁允今人逊祖先?

      (第二首)

      我到徽州细雨斜,一溪水墨一城花。

      城楼昂首睨千古,曲巷低眉走万家。

      流水桃花鳜鱼臭,猴魁阔叶茗香遐。

      青山雾绕烟迷客,浪漫渔梁向海涯。

      (第三首)

      日照葱茏雾为纱,云遮水绕牧彤霞。

      半明半隐钟声远,天上人间数九华。

      (第四首)

      未到徽州别问州,深深古院几时谋。

      高悬一处沧桑匾,错落三重寂寞楼。

      难晓当年何故事,但知今日不闲悠。

      江山掌在红门里,千万人民可有愁。

      (第五首)

      千古渔梁杨柳绿,半湖淡雾百花妍。

      小桥流水成诗画,明月清风入和弦。

      翰墨钟灵逢盛世,人文毓秀值华年。

      春盈歙县繁荣地,福满徽州浪漫天。

      (第六首)

      百里方圆半壁城,新兴古老总纷争。

      迷茫故事谁分辨,浩荡春声不可评。

      踏巷穿街寻趣味,登楼过院看征程。

      迎来盛世偏聊旧,多少徒劳只为名。

    [阅读全文]...

2022-07-28 20:14:37
洛邑古城的古诗 - 句子
洛邑古城的古诗 - 语录
洛邑古城的古诗 - 说说
洛邑古城的古诗 - 名言
洛邑古城的古诗 - 诗词
洛邑古城的古诗 - 祝福
洛邑古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