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20世纪读后感

关于漫长的20世纪读后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漫长的20世纪读后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漫长的20世纪读后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漫长的20世纪读后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 读后感,管理
  •   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管理脱离其他学科成为一项独立的学科开始,他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末,站在世纪之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用他高远的眼光,深刻的思考,并结合当代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发展方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的管理蓝图”。今天,我们再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经典著作,实在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师的超前眼光。许多书中描绘的未来图景,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发生着。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管理的新范式。2,战略—新的必然趋势。3,变革的引导者。4,信息挑战。5,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6,自我管理。

      其中,我对“自我管理”一章深表认同。从管理学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众多的学者就将目标投向管理组织和管理他人,几乎没有学者将目标锁定为“自我管理”。而德鲁克先生勇开先河,率先提出管理也包括“自我管理”。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跑步进入信息时代,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生产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生产关系也随之深刻调整。过去我们是靠体力劳动者为主,当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转型成为技术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技术工作者也是知识工作者的一部分)知识工作者以自身储备的知识经验和创新创造精神为基本特征。他们崇尚工作自由,强调终身学*,践行社会贡献。

      因此,知识工作者面临全新的要求!他们需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工作?我属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我依靠谁?谁依靠我?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保持人际关系?我们如何规划我们的下半生?等等!每个问题都掷地有声,需要我们知识管理者们严肃的回答!

      本书已然超出了管理学的`范畴。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得到华人世界的一致追捧,获得无数荣耀。然而,他老人家写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却实在是“不是武侠小说的小说”。武侠小说写到登峰造极之处居然是写的一个市井流氓如何成功逆袭的故事,从这里我们学*如何研判人性。同样,德鲁克先生一生研究管理学,写到最后,居然写的是一些看似与管理学无关的东东。他同样关注未来,关注人性,从组织内管理看到组织外管理,从管理别人看到自我管理。各位读者有没有发现,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和*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人生哲学不谋而合!

      也难怪,它不知不觉得成为了*管理学者和实践者们案头的“精神食粮”!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读后感3篇

  • 读后感
  •   众所周知,20世纪的科学巨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可是在他光鲜的背后下,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辛酸。

      或许可以说,命运给予爱因斯坦的并不是很多。像牛顿一样,爱因斯坦并不早慧,三岁时还不会说话,甚至到了九岁时讲话还不是很流畅。在读书期间,爱因斯坦并不是老师所喜爱的学生,因为他举止缓慢,不爱与人交往。因为没有中学文凭,爱因斯坦的求学道路变得十分坎坷和艰难,几乎没有一个大学肯接纳他,尽管爱因斯坦在数学和自然科学其他方面的考试成绩都很出色。在他的事业有些起色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当时,德国爆发了反犹太人运动,由于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导致他饱受了攻击,甚至被抄家。尽管如此,爱因斯坦还是不言败,反抗着命运。终于,他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不要埋怨命运给予你的太少!”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这行字赫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反复念着这行字,心中不禁添了几分惭愧。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亲离异,我随父亲生活,而他又是一个残疾人。不过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还有许多为亲人陪伴着我。尽管如此,我还是埋怨着命运对我的不公。在黑暗中,我常常是一个人缩在角落中,抱着洋娃娃,黯然泪下。我的家庭并不算富裕,每次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时,发现她们有着许许多多精美的礼物,我也只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埋怨着,埋怨命运,埋怨爸爸,埋怨妈妈……虽说现在长大了,可埋怨还是没有减少:在考试失手时,我埋怨自己为什么这么笨;在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礼物,却又无法买时,我又埋怨着命运的安排……

      呵呵,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自己那时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愚蠢。或许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埋怨是发泄的唯一办法,不过对于现在你的我而言,埋怨只是一种愚蠢,它不但不会让你发泄,反而会无形地给你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这,大概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智慧吧。

      是的,不要埋怨命运给予你的太少,每个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不抱怨、不畏怯,勇往直前,命运就能开放出一朵绚丽的花!

      一头蓬松凌乱的头发,穿着随意邋遢;虽是一名科学巨匠,小时却常常逃学;他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却热爱和*。这张人物素描是谁?他就是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寒假,我读了《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这本书,对这位大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物理学园地的“两朵奇葩”,众所周知,那就是牛顿与爱因斯坦,但是他们两人一样并不早慧。爱因斯坦到3岁还不会说话,这令父母很担忧,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他不是哑巴。可是爱因斯坦到9岁时讲话还是不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很吃力。

      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狭义相对论。1916年对物理学界来说,同样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发表了震古烁今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虽然有精确的数学表达形式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对初学者和外行人来说,依然是个“黑箱子”般的难题。

      人类的社会是个善良与凶恶的混合体。善良而公正的人们为之赞赏和欢呼的美好事物也必然受到凶残邪恶势力的'仇视和攻击。

      1920年8月在德国成立一个“反相对论公司”,对爱因斯坦本人及著作发动了猖狂的攻击,说爱因斯坦是代表典型犹太精神的江湖骗子,是“特别厚颜无耻的犹太人”,说他的理论是犹太人对德国精神财富的亵渎。在纳粹党对犹太人横加迫害时期,爱因斯坦被赶出理学院,被抄家,被剥夺德国公民权,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毁,人身受攻击。然而,爱因斯坦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

      你看,这位被公认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经历过那么多坎坷、苦难,但是他仍不低头,将自己禁锢在书斋里,苦心孤诣地研究统一场,这是难度极大的艰深课题。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正在做作业,听到有一位在问另一位同学题目,而正好那个同学也不会,我的朋友热情而主动地走过去说:“我来教你吧!”而那两位同学却说:“做你的去吧!这题目你会?别开玩笑了……”他们说完就笑了起来,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我急切地跑了过去说:“你们先别笑了,让他做做嘛!”他们同意了,我的朋友不一会儿就演算了出来,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从那以后,那两位同学就和我的朋友成了好朋友,总是诚心地向她请教题目。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不一定会一帆风顺,道路会坎坷不*,我们都要向爱因斯坦那样,面对困难不低头、不屈服,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人类事业全心全意地做出贡献。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60篇

  • 读后感,管理
  •   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管理脱离其他学科成为一项独立的学科开始,他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末,站在世纪之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用他高远的眼光,深刻的思考,并结合当代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发展方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的管理蓝图”。今天,我们再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经典著作,实在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师的超前眼光。许多书中描绘的未来图景,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发生着。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管理的新范式。2,战略—新的必然趋势。3,变革的引导者。4,信息挑战。5,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6,自我管理。

      其中,我对“自我管理”一章深表认同。从管理学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众多的学者就将目标投向管理组织和管理他人,几乎没有学者将目标锁定为“自我管理”。而德鲁克先生勇开先河,率先提出管理也包括“自我管理”。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跑步进入信息时代,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生产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生产关系也随之深刻调整。过去我们是靠体力劳动者为主,当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转型成为技术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技术工作者也是知识工作者的一部分)知识工作者以自身储备的知识经验和创新创造精神为基本特征。他们崇尚工作自由,强调终身学*,践行社会贡献。

      因此,知识工作者面临全新的要求!他们需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工作?我属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我依靠谁?谁依靠我?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保持人际关系?我们如何规划我们的下半生?等等!每个问题都掷地有声,需要我们知识管理者们严肃的回答!

      本书已然超出了管理学的`范畴。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得到华人世界的一致追捧,获得无数荣耀。然而,他老人家写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却实在是“不是武侠小说的小说”。武侠小说写到登峰造极之处居然是写的一个市井流氓如何成功逆袭的故事,从这里我们学*如何研判人性。同样,德鲁克先生一生研究管理学,写到最后,居然写的是一些看似与管理学无关的东东。他同样关注未来,关注人性,从组织内管理看到组织外管理,从管理别人看到自我管理。各位读者有没有发现,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和*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人生哲学不谋而合!

      也难怪,它不知不觉得成为了*管理学者和实践者们案头的“精神食粮”!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25世纪的生活作文

  • 作文,生活
  •   25世纪的生活作文250字

      今天,我坐上了时光列车“18”号。

      凉爽的风迎面扑来,那种感觉只有一个字“爽”!时光列车用每小时1250千米的惊人的速度飞奔向遥远的25世纪前进。经过了3个小时的飞奔,终于抵达了超级高科技时代??25世纪。在25世纪,我看见了会回答所有问题的电子乌龟,21世纪的轿车变成了在空中飞行的飞碟,火车变成了火箭,人们可以随时到宇宙中游玩,还有电子翅膀,按上它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25世纪的人们可以不用上学,他们用一种学*机,把21世纪的人一辈子的学问拷贝到他们的脑海里。因此他们可以每天无忧无虑的`玩耍。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生活要努力创造呀!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25世纪的生活作文60篇

  • 作文,生活
  •   25世纪的生活作文250字

      今天,我坐上了时光列车“18”号。

      凉爽的风迎面扑来,那种感觉只有一个字“爽”!时光列车用每小时1250千米的惊人的速度飞奔向遥远的25世纪前进。经过了3个小时的飞奔,终于抵达了超级高科技时代??25世纪。在25世纪,我看见了会回答所有问题的电子乌龟,21世纪的轿车变成了在空中飞行的飞碟,火车变成了火箭,人们可以随时到宇宙中游玩,还有电子翅膀,按上它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25世纪的人们可以不用上学,他们用一种学*机,把21世纪的人一辈子的学问拷贝到他们的脑海里。因此他们可以每天无忧无虑的`玩耍。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生活要努力创造呀!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21世纪的学校作文60篇

  • 作文,学校
  •   21世纪的学校既新奇又实用,我慢慢给你们介绍。

      先介绍学校有嫦娥奔月小学、星际争霸实验初中、发现号高中。它们都配备着数字监视器等监视仪器。学校不仅配着该有的东西还配数字图书室、数字浏览室、教师休息室、教师开会间、学校咨询台、智能黑板、机器人清洁员、机器人保安、总控制室、太阳能吸收板。

      然后介绍学校设备的功能:数字图书室就是通过电脑来查找书籍或看书。数字浏览是通过电脑来资料。教师休息室里配着让教师减压和放松的沙发、按摩椅。教师开会间宽大、明亮,是教师和教师交流的*台,学*的舞台。学校咨询台是一个电脑触摸屏让家长通过它来了解学校的情况。智能黑板跟普通黑板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个语音识别屏。机器人清洁员、机器人保安人员就是用机器人代替的清洁员和保安人员。总控制室就是监视或控制学校的电子设备的控制室。太阳能吸收板设在教学外侧,提供一切学校所需的能源,节能又环保。

      最后在来介绍一下学校的.环境:学校四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这样的学校能不叫人向往吗?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保护21世纪的地球作文500字3篇

  • 作文,地球
  •   这天,生了病的我看着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再撇了我碗里可怜兮兮的饭菜,不咽了一口口水。不就过敏嘛,也用不着那么大动干戈吧!什么鱼、虾、蛋、奶,都不能吃!

      唉,想归想,但也只能想想,瞟一眼美味,就默默的吃起白菜了。

      突然不知怎地,我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讲的是21世纪的人类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如果大陆的环境继续恶劣下去,如果人类的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在海底长期居住的情况,人类会抛弃从前赖以生存的土地,拥向充满有有利资源的大海吗?

      有人可能会说,我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宏伟的新世纪与科技,对于那些小小的损失有什么要紧呢?可万一,如果,真到那个时候,损失的就是:农作物成为历史,种值方法失传,传统食物-大米、玉米、小麦等都被水产品替代。到那时,他们就像灭绝的动物不再存在。

      你可能会笑我傻,没有了土地,太空上的宇航员不也吃到了太空植物吗?可这不光关于食物,所有的意义也不同了。你有可能会说我杞人忧天,可洪水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一个个冰岛融化后,变成洪水,再流向大海,当大海淹没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事。所以,从现在开始,不仅要保护海洋,也要保护陆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这个美丽的家园。可是,我们的家园慢慢失去美丽的笑脸了,好像就要哭泣了。蔚蓝的天空有点灰蒙蒙了,清澈的河水有点污浊了,森林也渐渐变成荒漠了,空气也越来越不清新了,还有地球的'四位好朋友春、夏、秋、冬的时间距离也越来越远了,就连五彩缤纷的彩虹姐姐也不太想出来见我们了……我们要挽救我们的家园,首先,我们就要保护好地球上的所有。我们不要随便采摘美丽的鲜花,使鲜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不要将垃圾丢进河里使河水污染,不要乱扔垃圾、果皮、纸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

      要想让地球妈妈露笑脸,当然要从我做起。有一次,我在我家门前的花坛里无意间发现了有一棵小花要枯萎了,我猜想一定是“口渴”了,我赶紧回家端来妈妈洗米洗菜的水帮它解渴。第二天,我再去看那棵花儿,啊!果然是口渴了,不仅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还长高了一些。它仿佛在向我微笑,我感到非常高兴!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关注这些小花小草,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们的叶子长得格外的嫩绿,花儿开得格外的美丽。这简单的一举一动,也会给地球增添一丝绿意。只要每个人都留心保护一株植物,就会使“生病的地球”很快健康起来!

      让我们从小就开始保护我们的家园吧!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相信我们的地球肯定会更加健康、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精彩的!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3篇

  • 教学设计
  •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本课词语丰富,要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语言比较多,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作一般了解,教师则不必过多讲解。

      目标预设:

      1.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设计思路:

      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做准备。我想,这应当是我们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简单的说,第一课是就是读书、写字,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

      本着这样的一个思路 ,“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在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心中的海洋导入新课,质疑课题到初读课文,着手学*生字词——再到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效果——感受海洋和人类的关系:热爱又敬畏——设下悬念,继续学*这样几个环节,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指名点、齐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茫茫的宇宙中,飘浮着一颗美丽的“水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称地球为“水球”是因为什么呢?

      2、是呀,地球上71%都覆盖着水,即海洋。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3、我们曾读过很多与海洋有关的书籍。从电影、电视上看到过有关海洋的镜头,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交流。出示画面:*静温柔的海、波涛汹涌的海。

      4、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静、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汹涌、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可是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板书课题)

      5、质疑:

      读了课题,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猜猜课文又会给我们写些什么内容呢?

      (如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

      设计意图:

      学生对海洋的了解大多局限在图片,影像资料中介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接着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每篇文章的题目都是作者精心推敲后对文章内容的精华浓缩,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于课题处设疑,从文本处进行资料链接,或音乐渲染,或语言描绘,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产生阅读期待,欣欣然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轻声练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然后出示生字词,检查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4、指导学生会读会写:“慷慨、蕴藏、锰、硫、威胁”。

      5、用钢笔描红”指导书写。

      先邀请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其他同学在书上描红,然后请学生做小老师,评价黑板上的字,写得如何,给出建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写?。

      6、理解“匮乏、低廉、敬畏、望洋兴叹”的意思,可让生联系上下文、也可采用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

      7、再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8、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学生,教师评议。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要不惜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注重字音、字形的分析,注重字词的理解,没有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灌输,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可能很多教师不以为然,高段教学若再抓识字写字教学有没有必要,其实不然,高段教学也不能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可能就区别于教师的教上所花费的功夫不一样,课前学生若再进行了有关预*,教师在进行识字写字训练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生字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

      另外,再让学生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适时给出朗读的评价,在谈海洋给自己的感受时有同学会说海洋无私奉献、可怕等,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激发更多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诵,分享朗读的体会感受。

      三、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3、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21世纪大学英语Unit3读写教程60篇

  • 大学英语
  •   Have you ever paid tributes to your mother? Have you ever expressed your emotions on the theme of mothers? Here industrialist Ross Perot and Professor Michael DeBakey are eager to salute their own mothers.

      Mothers

      An old Jewish proverb says, "God could not be everywhere, and therefore he made mothers."

      Ann Taylor expressed her emotions on the theme of mothers with the following:

      Who ran to help me when I fell,

      And would some pretty story tell,

      Or kiss the place to make it well?

      My mother.

      On account of the many tributes paid to mothers from the time of Eve, one might think the subject exhausted. But not so. Here, Industrialist Ross Perot and Professor Michael E. DeBakey are ready, indeed eager, to salute their own cherished mothers.

      My mother was an angel.

      Our family lived six blocks from the railroad tracks. During the Depression, the freight trains were filled with hoboes wandering from town to town looking for work. Every day they would come by our house asking for food. My kind mother would always share our food with them.

      These people were poor and desperate, but we had absolutely no fear of them. When they knocked and asked for food, there was no concern that they might break in and steal things.

      One day, a hobo said, "Lady, don't you have a lot of people stopping by here?"

      My mother said, "Yes, we do."

      "Do you know why?" he asked.

      She replied, "Not really."

      Then he took her out to the street and showed her a mark on our curb. He said, "Lady, this mark on your curb says that you will feed people. That's why you get so many visitors."

      After the man left, I turned to my mother and said, "Do you want me to wash that mark off the curb?"

      She replied with words that I wi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No, Son, leave it there. These are good people. They are just like us, but they're down on their luck. We should help them."

      Ross Perot

      Industrialist

      My mother's birthday, Christmas, is symbolic of her human warmth, her giving nature, her noble character, and her high Christian values. She and my father instilled those values in all their children from the earliest age, and she lived to make life better not only for her family, but for everyone she knew, particularly those less fortunate than she.

      I recall vividly one incident in my childhood that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me. Every Sunday after dinner, my parents would pack food, clothing, and books in our car and would drive, with their children, to an orphanage just outside our hometown. One Sunday I saw my mother packing a favorite cap of mine, and I protested. She calmly explained that I had several other caps and could easily get new ones, whereas the orphan who would receive this cap had none at all. She assured me that I would derive a special feeling of happiness when I saw the smile on the boy's face as he put the cap on his head. That lesson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and the truth of her words has certainly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s other incidents in my life have validated her words. I consider the wonderful parents that God gave me my greatest blessing, for they both believed it was alway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Michael E. DeBakey, M.D.

      Professor

      (545 words)

      Jewish

      a. of the Jews 犹太人的

      proverb

      n. 谚语,语言

      emotion

      n. strong feeling of any kind 激情;情感

      theme

      n. the main subject or idea of a talk, book, movie, etc. (谈话、书、电影等的)题目,主题

      following

      a. 下列的,下述的

      account

      n. 理由,根据;账目

      * tribute

      n. a gift, speech of praise, etc., given as an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toward another(表示敬意的)礼物;颂词,称赞

      exhaust

      vt. 1. use up 用尽,耗尽

      2. talk about, write about or study a subject fully 详尽论述(某事物)

      industrialist

      n. a person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y 工业家;实业家

      eager

      a. full of interest or desire; keen 热切的;渴望的;热心的

      * salute

      vt. honor or acknowledge with praise 颂扬

      * cherish

      vt. be fond of (sb./sth.); love 珍爱(某人/某事物);爱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19世纪西方绘画特点有什么特征200篇

  •   19世纪,西方美术界繁荣发展,流派纷呈

      法国大革命前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其表现形式是:严整性、和谐性、理性的表现.代表作大卫、马拉之死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注重感情表现、以色彩和笔法奔放为特征的浪漫主义美术,取代了注重理性的古典主义美术.

      在19世纪前半期,法国有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代表作 自由引导人民

      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代表 法国米勒 播种者 拾穗者 俄国列宾 伏尔加河纤夫

      19世纪60年代起,以青年画家为主的印象派绘画兴起.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式下,他们尝试以新的艺术形式,即用光与色来描述外部世界.代表 前期 法国莫奈 日出·印象 法国马奈 后期 法国塞尚 荷兰梵高

      音乐

      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中心在奥地利和德意志.特点: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的主观感受;在音乐作品中,突出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民族乐派等 代表 贝多芬 舒伯特(奥地利,歌曲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 蓝色多瑙河) 德尔松(德,室内乐) 舒曼(德,感情) 肖邦(波兰 钢琴曲为主)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歌剧在19世纪取得辉煌成就.意大利歌剧独占鳌头,代表 罗西尼 威尔第 普切尼 法**剧代表 比才

      在俄国和东欧地区,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乐派音乐.代表 俄国柴可夫斯基 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的场面。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国的人民。

      三、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四、“印象画派”

      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五、“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称为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格尔尼卡》壁画,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