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志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国志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国志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国志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三国志·骆统传》文言文翻译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志·骆统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 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译文: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X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
6.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 )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 .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③数陈便宜 陈: 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译:
答案:
6、A
7、B
8、①认为……有贤德; ②升任、升迁。③陈述;④全部。
9、(1)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2)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
《三国志13》6种玩法
《三国志13》怎么玩才能发挥最大的游戏乐趣呢,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三国志13》6种玩法,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欢迎大家前来借鉴参考教你《三国志13》怎么玩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玩法一:
(天下之大,莫过于河北):所属势力:袁绍:剧本190:玩法武将:赵云,袁尚(记得换头像),张合,(如果你刚开始玩这代三国,玩法这个),史实。武将战死无,女将登场无,(有也没关系,尽量一开始不要把心思花在女人身上,呵呵)游戏开始后,除了正常任务外尽量尽快支持袁绍占领北*和襄*还有蓟,先不要理会张燕,张扬之流的,巨鹿和中山不要也罢,那2个地方很好打,而且他们武将少,很好收拾,其余时间不要管别的,尽可能和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田丰,沮寿,审配,袁绍等自己认为能担当以后河北大梁的人结成绊!记住一定要结历史上的河北人物,最好是后来不投降曹操的,喜欢结义也可以,自己挑,不要把那些外来的着急弄来。河北本身的武将哪怕是周昂之类的都可以,接下来就按照历史进程走,等你统一河北后,曹操基本也发展起来了。如果发生官渡之战的历史事件,就让其发生,不要害怕失去颜良文丑,当失去他们的时候你会有这种感觉,身边尚有张合高览,信任的人都是军事和内政重臣,只要齐心协力,何愁大事不定?这时候游戏的乐趣才真正体现出来,每一次和曹操打仗,都是大仗,每个城池都会出兵,而出来的武将基本都是你的绊,尽管他们不是很厉害,可是到一起后互相信任,激励,战场上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相信你们这里的时候自己就会感觉到的。
玩法二:
(患难与共):所属势力:吕布:剧本:184,190:玩法武将:吕布,陈宫,高顺,或张辽?这个玩法是本人最喜欢的,游戏性相当高,和上述基本一样,游戏开始后除了正常任务,就是和自己手下的几个老兄弟结成绊,然后等一路征战到下邳后~你会发现,你身边剩下的都是誓死效忠之士。比你身边一大堆所谓的厉害武将要爽的多,很有真实感和历史代入感,尤其一出阵,前阵侯成,后阵宋宪,弓军曹性,军师陈宫,很有感觉的,对了,尽可能的和陈宫高顺结义,这可是为吕布战死不降的兄弟啊,还有曹性也是战死的。侯成,宋宪,魏续,虽然后来绑了陈宫,但吕布被杀后也很后悔,并没有投降曹操,有野史好像是保护吕布一家归隐了。等你在下邳抗过曹操后,这些手下都会成为太守或者军事重臣,等到那时候你会有一种和上述基本一样特殊的感觉,但是却不一样,呵呵,真正是自己的势力。以后可以往北发展,或者灭了曹操对抗袁绍也行,但是记得尽可能不要用曹操手下有名的武将,那样游戏乐趣马上降低。
玩法三:
(黄巾之无奈与愤怒):所属势力:随意:剧本:随意,玩法武将:管亥,张燕,等黄巾贼,这个玩法也很有意思,所谓信仰不是一天才生成出来的,黄巾兴起必有其历史辛酸过往,游戏开始后,只结交其曾经的黄巾党人或曾经的'山贼一类武将的为朋友,当时机成熟时举反旗,或找几个结义黄巾兄弟到空城聚义,然后征战天下,记得太守军团长军事重臣一定要用自己交往的黄巾贼,还有抓到厉害的武将,(关,张,孙坚,曹操之流的,因为黄巾之乱基本毁于这些名臣之手,当然不能用,不然会失去游戏乐趣的)尽可能的杀掉,用一些普通之流的就可以,主要培养黄巾兄弟!到一统天下时在喊,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玩法四:
(锦马超之西凉风情):所属势力:马腾:剧本:190 195,玩法武将:马超:游戏开始后,也是和西凉本地武将,旗本八骑结交为绊,然后重视内政,把骑兵开发到极限,打仗时,尽可能全出骑兵,不要别的兵种,虽然有难度,但是这样才能体现西凉铁骑的游戏乐趣。
玩法五:
(玩世不恭的皇帝):所属势力:袁术:剧本:190 195,玩法武将:袁术,袁耀,纪灵,袁术本人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不堪,只不过是看多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心态有些不正常而已,颇有些玩世不恭的意思,想和谁交好就交好,自己兄弟反而不交,并不是嫉妒,只不多有些看不惯那些名流的作风而已,后来当皇帝可能也是带着玩弄的心态。基本和上述差不多,和身边的忠诚武将结交好,不要用曹操和刘备袁绍的武将,抓到不用或者杀都行,难度很高,但乐趣很不一样,很难发展。
玩法六:
(太师的无奈):所属势力:董卓:剧本:184 190 ,玩法武将:华雄,贾诩,董卓等:从三国12开始,华雄一改画风,每次看到他都很有感觉,所以简单按上述方法玩了一下。也很有意思,确实挺无奈的,势力看似强大,其实并不强大,文不成,武不就。并没有能担当大梁的武将。也就上将华雄还可以,恰恰游戏乐趣就在此,记住不要用曹操,孙坚,的武将,因为偶觉得的董太师是故意把玉玺留给孙坚的,不仅乱了联盟军的团结,还顺道给华雄报了仇。纯阳谋,让你捡了都不舍得拿出来;还有董太师非常器重曹操,没想到反打一把,曹操后来追击董卓军被伏,偶都觉得可疑,都知道董卓有后手,反而曹操去追?估计有假消息之类的。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志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1〕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注解】
〔1〕禄(lù)祚(zuò):亦作"禄胙",福禄。
【译文】
孙权字仲谋。长兄孙策*定江东诸郡时,他年仅十五岁,试用为阳羡县*。曾被郡里举荐为孝廉,州里推举为茂才,奉义校尉。汉朝因为孙策远在江东还依然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就派遣使者刘琬赐给他爵位和官服。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兄弟都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寿命不长,只有老二孙权,体态魁伟,相貌不凡,不同于凡人,有大贵的表相,寿命又是最长的,你们可以记住我说的这些话"。
【原文】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
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1〕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2〕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辅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七年,权母吴氏薨。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
九年,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以从兄瑜代翊。
十年,权使贺齐讨上饶,分为建*县。
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注解】
〔1〕奸宄(ɡuǐ):指违法作乱的人。
〔2〕揖:招惹。
【译文】
建安四年,孙权跟从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打败后,又进军沙羡征讨黄祖。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大事交给孙权,孙权的悲痛还没有停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古时周公立的丧礼就连他儿子伯禽也没遵守,并不是他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不能按丧礼办事罢了。况且现在奸诈之徒竞相角逐争斗,像豺狼那样的人充满道路,你却哀痛死去的兄长,顾念丧礼,这就像打开门户招引盗贼一样,这种行为不能算是仁德啊"。于是让孙权脱下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视军队。这时,孙权只占据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而边远险要地方还未完全归附,并且天下的英雄豪杰散布在各州郡,做客的士人往往以个人的安危决定去留,君臣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一起成就大事业,所以尽心辅佐他。曹操上表奏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扎在吴郡,孙权派使丞到会稽郡处理日常事务。对待张昭以太师太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人都被任命为将军。广招有才能的人,有名望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人这时开始做了他的宾客。分派众将,镇守并安抚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建安七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
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击败了他的水军,但城池还未能攻克,而这时后方的山贼又作乱。孙权撤兵经过豫章,派吕范*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太史慈统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都做了军政任务繁重的各县县令或*。
建安九年,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被随从杀害,孙权任堂兄孙x接替孙翊的职位。
建安十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分上饶部分地区为建*县。
建安十二年,孙权西征黄祖,俘获了他的民众后撤军。
【原文】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是岁,使贺齐讨黟、歙,分歙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1〕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邵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2〕,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注解】
〔1〕逾月:一个多月。
〔2〕城石头:修筑石头城。
【译文】
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再次征讨黄祖,黄祖先派水军抗击,都尉吕蒙打败了黄祖军队的先锋,凌统、董袭等人更是全力强攻,于是血洗该城。黄祖脱身逃跑,骑士冯则追上他砍下他的脑袋,俘虏了男女几万人。这一年,孙权派贺齐讨伐黟县和歙县,分歙县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四县,以六县设置新都郡。荆州刺史刘表死后,鲁肃请求接受使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借机观察荆州的变化。鲁肃还没有到荆州,曹操已率军来到荆州境内,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南渡长江,鲁肃与他相见,向他转达了孙权的打算和计划,分析摆在他们面前的失败与成功的两种前途。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派周瑜、程普等人率军行动,配合刘备。这时,曹操刚得到刘表的人马,气势很盛,孙权的谋士们都深感畏惧,大多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主张坚决抗击曹军,意见刚好与孙权相同。周瑜、程普任左右都督,各自率军一万多人,与刘备同时进军,在赤壁与曹军遭遇,大败曹操的军队。曹操烧毁了剩下的船只,领兵撤退,士兵们饥饿难当,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了一大半。刘备、周瑜等人又追击到南郡,于是曹操撤军北还,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这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包围,孙权便用了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用凌统的一半兵力解救甘宁,吴军胜利返回。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进军不顺利,孙权攻打合肥城一个多月也未能攻克。曹操从荆州回来,派张喜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攻打,还没到达合肥,孙权已经撤退。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相互进攻防守,对峙了一年多,双方伤亡很大。曹仁弃城而逃。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刘备兼任荆州牧,驻扎在*。
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郡设置鄱阳郡;分长沙郡设置汉昌郡,任命鲁肃为太守,驻扎在陆口。
建安十六年,孙权将官署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改称秣陵为建业。听到曹操将要向南来侵犯,修筑了濡须坞。
【原文】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1〕,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2〕。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注解】
〔1〕肃:严正,认真。
〔2〕内移:往内地迁移。
【译文】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曹操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见孙权的军队,感叹他们军容严整,于是就撤退了。起初,曹操担心长江北岸的郡县被孙权夺取,下令百姓往内地迁移。百姓们反而因此惊恐,从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一带东渡长江的有十多万户,长江西岸因此空虚,合肥以南只有皖城。
【原文】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1〕。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2〕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注解】
〔1〕节度:调度。
〔2〕使使:派使节。
【译文】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理解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理解,借助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理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就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答案:
1、⑴屡次 ⑵拜访 ⑶到 ⑷接*,靠* (每小题1分,共4分)
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2分)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2分)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3分)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3分)
1.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2.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
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10.对酒当歌,几何——曹操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4.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
1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16.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17.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8.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19.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20.(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21.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2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24.操*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25.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26.(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2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28.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9.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30.(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31.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32.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33.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
34.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35.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36.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马超
3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38.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田丰
39.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4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司马仲达
41.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
42.“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43.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44.我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45.三日不见,变刮目相看——鲁肃
4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47.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
4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西晋)陈寿
原文: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一]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注[一]英雄记曰:原子建阳。本出自寒家,为人麤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注[一]诗曰:“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注:“拳,力也。”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语在卓传。允以布为*(奋威)
**[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一]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二]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
注[一]英雄记曰: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注[二]臣松之案英雄记曰:诸书,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时又无闰,不及六旬。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
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一]常与其亲*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而求益兵觽,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二]与张杨合。绍令觽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者。
[三]注[一]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注[二]英雄记曰: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相署置,不足贵也。
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黙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注[三]英雄记曰:杨及部曲诸将,皆受傕、汜购募,共图布。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
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
张邈字孟卓,东*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辟公府,以高第拜骑都尉,迁陈留太守。董卓之乱,太祖与邈首举义兵。
汴水之战,邈遣韂兹将兵随太祖。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邈知之,益德太祖。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吕布之拾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兴*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
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觽,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觽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一]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邈诣袁术请救未至,自为其兵所杀。[二]注[一]英雄记曰: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黙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注[二]献帝春秋曰:袁术议称尊号,邈谓术曰:“汉据火德,绝而复扬,德泽丰流,诞生明公。公居轴处中,入则享于上*,出则为觽目之所属,华、霍不能增其高,渊泉不能同其量,可谓巍巍荡荡,无与为贰。何为舍此而欲称制?恐福不盈眦,祸将溢世。
庄周之称郊祭牺牛,养饲经年,衣以文绣,宰执鸾刀,以入庙门,当此之时,求为孤犊不可得也!“按本传,邈诣术,未至而死。而此云谏称尊号,未详孰是。
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一]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
布曰:“不然。
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于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但喜解□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注[一]英雄记曰: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典略曰:元休名尚,京兆人也。尚与同郡韦休甫、第五文休俱着名,号为三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尚南依袁术。术僭号,欲以尚为太尉,不敢显言,私使人讽之,尚无屈意,术亦不敢强也。建安初,尚逃还,为术所害。其后尚丧与太傅马日磾丧俱至京师,天子嘉尚忠烈,为之咨嗟,诏百官吊祭,拜子玮郎中,而日磾不与焉。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
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
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觽;萌觽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黙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性言“萌常以此问,性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谓性曰:“卿健儿也!”善养视之。创愈,使安抚萌故营,领其觽。
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珪欲使子登诣太祖,布不肯遣。会使者至,拜布左将军。布大喜,即听登往,并令奉章谢恩。[一]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太祖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阴合部觽以为内应。
注[一]英雄记曰:初,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布来迎。布军无畜积,不能自致,遣使上书。朝廷以布为*东将军,封*陶侯。使人于山阳界亡失文字,太祖又手书厚加慰劳布,说起迎天子,当*定天下意,并诏书购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布大喜,复遣使上书于天子曰:“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
答太祖曰:“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等诏书,布当以命为效。”太祖更遣奉车都尉王则为使者,赍诏书,又封*东将军印绶来拜布。太祖又手书与布曰:“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将军所使不良。袁术称天子,将军止之,而使不通章。朝廷信将军,使复重上,以相明忠诚。”
布乃遣登奉章谢恩,并以一好绶答太祖。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术怒,与韩暹、杨奉等连势,遣大将张勋攻布。布谓珪曰:“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珪曰:“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布用珪策,遣人说暹、奉,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于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一]注[一]九州春秋载布与暹、奉书曰:“二将军拔大驾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今袁术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暹、奉得书,即回计从布。布进军,去勋等营百步,暹、奉兵同时并发,斩十将首,杀伤堕水死者不可胜数。
英雄记曰:布后又与暹、奉二军向寿春,水陆并进,所过虏略。到钟离,大获而还。既渡淮北,留书与术曰:“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闲,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
古者兵交,使在其闲,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布渡毕,术自将步骑五千扬兵淮上,布骑皆于水北大咍笑之而还。时有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不与布通。布与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
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
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建得书,即遣主簿赍笺上礼,贡良马五匹。
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引还)*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
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一]布遣人求救于术,*(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二]术亦不能救。
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三国时期的名言,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王肃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8、尸位素餐,难以成名。曹植
9、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0、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曹植
11、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王肃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3、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曹冏
14、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曹丕
15、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
1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孔明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曹植
21、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
22、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王肃
2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曹植
2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
25、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7、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刘邵
2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诸葛亮
3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31、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诸葛亮
3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
34、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刘劭
35、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王肃
3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7、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
38、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40、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
41、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王肃
42、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
4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45、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王肃
4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7、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王肃
48、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王肃
4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5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三国名言 超级全面。
关于大意失荆州,遭到曹孙夹攻,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名言 超级全面】三国名句名人名言精选,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诸葛亮】
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名人名言】
4、【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7、【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三日不见,变刮目相看。鲁肃】
10、【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2、【操*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13、【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
三国名言语录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1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0、【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21、【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22、【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23、【(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24、【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25、【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
2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9、【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30、【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
31、【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马超】
3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三国霸气名言名句
34、【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35、【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36、【我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三国名言 超级全面】
3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
3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39、【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40、【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41、【(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42、【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43、【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
4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4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6、【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1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14、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1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7、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18、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19、(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20、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1、……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22、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23、操*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24、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谏孔明
25、(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26、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29、(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30、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31、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三国志的名言
三国志名言
三国志陈寿名言
三国志名句
与三国志有关的古诗(三首)
三国励志名言
三国志经典语录
三国的名言
三国名言
关于三国的名言
三国杀名言
三国时期的名言
三国的名言警句
三国霸气名言
三国名言名句
三国名言警句
新三国曹操名言
三国里的名言警句
三国人物名言
三国演义名言
三国演义的名言
三国名言名句大全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名人名言
关于三国演义的名言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三国司马懿说过的名言
三国司马懿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三国名句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