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关于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2) 说说(2) 名言(3k+) 诗词(43) 祝福(36k+) 心语(5k+)

  • 重温最美古诗词 描写大漠的古风句子

  • 古风,最美,语录
  •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4、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

    5、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6、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7、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

    8、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

    9、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

    10、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11、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12、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5、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16、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0、*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21、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

    22、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2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4、走马川,雪海边,*沙茫茫黄入天。

    25、阴风吼大漠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44:42
  • 大漠风尘日色昏全诗(大漠风尘日色昏古诗翻译)

  •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风尘滚滚,遮天蔽日。战士们高举着半卷的红旗出了辕门。先头部队昨晚在洮河北岸与敌人激战,现在已经传来捷报,活捉吐谷浑了。

    这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用乐府体写的组诗《从军行》,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处处洋溢着战斗的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一支后续部队因前线军情紧急,急忙去增援前军的故事。诗的前两句写塞外环境非常恶劣,无边无际的荒漠上风沙扑面而来,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漫天的风沙吹得日色惨淡,黯然无光。大白天就像黄昏一样,能见度非常低。可是战士们非常勇敢,对这种恶劣的天气一点也不在乎。一听说先头部队正在和敌人激战,立刻准备增援。为了行动迅速,减少行军时的阻力,他们干脆把红旗半卷了起来,一下子就冲出了辕门。

    后面两句写没有想到战斗居然出人意料地顺利。战士们刚刚走到半路,还没来得及到达指定地点,就已经传来战斗已经胜利结束的消息,连敌军首领都被活捉了。诗人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这也从侧面描写了唐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先头部队的战士们作战非常勇敢,不等增援部队到达,就已经干脆利落地结束了战斗。

    诗中的洮河在现在的甘肃省境内,以前唐朝军队经常和西北少数民族在这里交战,因此这个地名经常出现在唐诗中。吐谷浑是西域鲜卑族国名,这里代指他们的首领。

    这首诗写得非常雄浑,盛唐气象跃然纸上,盛唐诗人的作品中经常会流露出这种掩饰不住的自豪之情,正是因为这种气概与豪情,唐诗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与这首诗风格有点像。“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另外六首《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阅读全文]...

2021-12-03 06:34:22
  • 大漠谣组诗

  • 大漠谣组诗

      【一】策马

      历史中的长河早已干裸

      一滴水不再清澈

      粗心的放羊少年遗失了长鞭

      马头琴奏不出古老的传说

      高歌后的侧影湮没在云云后

      翠羽黄衫

      策马越过你的红尘

      无关暧昧只为共鸣

      不忌讳“一个影”的称谓

      苍鹰盘旋于你的秋水

      寄存于湛蓝空中

      无需莫名悲凉

      莫名无常

      你有你的桀骜不驯

      我有我的自然洒脱

      【二】别

      流光飞舞

      一念间闯入你的国土

      高原山川秋水木木

      着一双草鞋踏遍

      异域里传来厚重的思索

      宇宙间紧握无为的感知

      人性编织成牧羊人的长鞭

      牵住我的`魂魄

      跟随你

      在你的江山里飞扬奔腾

      江海沸腾过后生命注定落寞

      圈养的马儿

      闻不到初绿然然

      听不到马头琴古老的呼唤

      夜夜在你转身后

      虚幻着窗前那悬挂的囊萤

      是你手心里的温度

      晨光里的你未曾感受

      在嬉笑玩闹的眼波里

      有无数泪珠儿硬硬咽下

      我站在夕阳的风里不可诉

      我流转在你红尘边缘

      渐渐消失在你的眼前

      留给你的青竹杖

      竖立在辕门十里内

      吸尽余下年年的月光

      塞外风殇

      我面掩黄纱

      追寻那片你曾许过的草原

      【三】夜殇

      我的掌纹不是攀附依靠的藤蔓

      是秋后向往春的荒草

      苍穹月海

    [阅读全文]...

2022-07-02 04:55:34
  • 大漠沙如雪全诗

  •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m.ju.51tietu.net)。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阅读全文]...

2022-04-06 14:05:06
  • 描写大漠的诗句

  • 描写大漠的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大漠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4、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7、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8、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胡【唐】李隆基

      9、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10、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11、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12、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13、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14、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15、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16、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17、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18、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萧纲《陇西行》

      19、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20、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21、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22、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2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24、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25、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1-12-16 12:41:24
  • 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 赞美
  • 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导读: 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_赞美西湖的诗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

      篇一: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赞美边塞大漠的诗句.。

      《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阅读全文]...

2022-03-04 04:13:26
  •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

  •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品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品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2、何当:何时,何日。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3、比喻弯月。宋李弥逊《游梅坡*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古人睡觉床上都有幔,睡觉时拉上,白天就用帘钩挂起在两旁(很像现在的蚊帐)。古人很有雅致,有时候就卧在床上赏景。秦观有词“宝帘闲挂小银钩”,当时月亮正巧出现在帘钩的位置,于是此人就把银色的月亮比作了帘钩。

      作品译文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创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作品鉴赏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6-10 21:14:44
  • 李贺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 知识,学*,文学
  • 李贺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4]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贺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

      燕山月似钩。

      原句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意思是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这句话出自李贺的《马诗·其五》,原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词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诗词翻译】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诗词赏析】

      这首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借良马希望带上金络头,以图得到重用,一显身手的心愿——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弯如钩,这种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语言明快,风格健爽。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阅读全文]...

2022-01-16 14:00:14
  • 大漠风尘日色昏全诗(大漠风尘日色昏唐王昌龄)

  •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195

    作品原文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ù)浑。

    参考译文

    塞北大漠被刮起的粉尘让天色也为之昏暗,紧急的前线军情让军队冒着风沙迅速出击。先锋部队昨天夜里与敌人在洮河以北激战,传回的战报说他们已经生擒吐谷浑的首领。

    解读分析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从军行七首》第五首。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这首诗的选材角度很新颖,它正面描写的是一支后续增援部队,在狂风怒吼、飞沙走石的恶劣气候中,为减少风沙助力,半卷红旗向前线进发。这种紧张的军事气氛和唐军逼压敌境的凌厉攻势,使人感到一场恶战迫在眉睫。然而行至中途传来捷报,前军大胜,连敌人的主帅也被活捉。诗中只是将前军的战果从侧面带出,却可以使人从内在的联想中想象其战斗情境,意蕴无尽。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劲旅,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诗人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表现了唐军高昂的士气。他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交手的后援部队,后援部队尚且如此彪悍,更不用说前锋部队了,这一场胜战实在是理所应当。这样一种打破俗套的构思手法实在是巧妙!

    [阅读全文]...

2022-06-22 07:29:04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句子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语录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说说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名言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诗词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祝福
描述大漠骑兵的古诗 - 心语